深基坑的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藝要求(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3210
2024-01-11
15頁
98KB
1、深基坑的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藝要求 深基坑的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藝要求擬建的南方電力調度通信大樓工程位于珠江新城I7-1地塊,基坑大體呈長方形,基坑開挖深度131.2m。根據招標設計圖紙,本工程基坑支護方案采用人工挖孔樁加預應力錨桿組合支護,人工挖孔樁護壁的外圍采用深層攪拌樁止水。基坑支護施工程序整個基坑支護施工的程序框圖如下: 基坑支護施工的程序框圖二、主要施工技術措施1、人工挖孔樁施工本工程基坑護壁人工挖孔樁直徑為1200,樁中心距1500,挖孔樁嵌固長度控制在純土層為5m,巖層與土層轉換系數:強風化巖為0.70,中微風化巖為0.35。人工挖孔樁的施工方法及工藝要求如前所述,在此不重復說明。2、深2、層攪拌樁施工工藝及說明本工程基坑施工單排壁式深層攪拌樁,樁徑550mm,樁心距350mm,樁長為9.5m。攪拌樁施工前須先行排障處理。深層攪拌樁是將特制的攪拌鉆具鉆入地下,利用灰漿泵將漿體噴入地下并與地基土原位強制攪拌,經過一系列物理化學作業形成具有整體性和 一定強度的樁柱體。(1)設計要求攪拌樁樁徑550mm,樁芯距400mm,樁長為10m。固化劑選用普硅32.5R水泥,每延米設計噴漿量為65kg水泥,水灰比0.5。(2)施工工藝流程本次選擇的施工工藝流程為兩上兩下四次攪拌,四次注漿施工工藝,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深層攪拌樁施工工藝流程圖(3)施工工藝A樁機定位:攪拌樁機到達指定樁位后,進行對3、中,調平;B當攪拌樁機正常后,啟動電機下沉,可用4檔下沉,在下沉過程中,應邊送漿邊鉆進;C漿液制備:即按設計確定的漿液配方投料,攪制水泥漿。在送漿前必須不停攪拌,防止漿液離析;D提升注漿攪拌:待攪拌機下沉到設計深度后,邊攪拌邊提升,提升速度用2檔;E重復下沉:當攪拌機提升到設計樁頂標高時,重復下沉攪拌,使漿液與土體攪拌均勻,下沉速度為2檔;F重復提升:待下沉到設計深度時,邊噴漿、邊攪拌、邊提升,直至提升至地面,控制提升速度為2檔;G沖洗系統:沖洗灰漿泵和輸漿管系統,直至基本干凈,并清除鉆頭上粘附的軟土,檢查鉆頭,如有磨損及時更換;H移到新樁位,在原樁中插48厚3.5mm焊管;I重復18步驟。(4、4)施工技術措施及操作要求施工技術指標指標名稱單位指標名稱允許偏差指標名稱單位指標名稱允許偏差樁徑mm55020樁長m10<0.5m樁位mm準確100水泥用量kg/m654垂直度%垂直1.0水灰比0.50.05水泥32.5鉆頭直徑mm550>20施工操作要求A樁機就位由專人操作,專人負責電纜管線, 專人校正鉆頭對位,鉆頭就位采用目測(橫豎向觀測)。B鉆進前先打開漿泵送清水,檢查各種管路及鉆頭噴口通暢才可鉆 進。C鉆進至樁底噴漿應不少于30秒,使漿液能完全到達樁端。D整個制樁過程就保障邊噴漿,邊攪拌,邊提升的連續作業,注意觀察有關儀表和管道的脈動情況,以判斷管道是否通暢,噴漿是否正常5、。E成樁后應立即檢查送漿量,成樁水泥漿總量不得少于設計要求。F水泥漿拌制要嚴格計量,嚴格控制水灰比,漿液應過篩,以防塊體,紙屑等進入管道造成堵塞。G水泥不得使用過期、受潮、變質的水泥。H施工記錄班報表應由樁機施工人員現場及時記錄,不允許事后作”回記錄”。I在施工中出現的問題,當班人員應及時向工地指揮部門值班人員 匯報,以便及時妥善處理解決。J工程施工除按上述要求外,尚應遵守軟土地基深層攪拌加固技 術規程(YBJ225-91)等有關規程規定。3、預應力錨索施工工藝及說明本工程基坑護壁設兩層預應力錨索,二樁布一錨,錨索傾角為3035,材料采用375、475.4和575三種。(詳細布置見基坑支護平面6、設計圖)錨索施工按照錨桿設計與施工規范(CECS22:90)中有關規定進行。(1)施工流程(見下頁)(2)主要技術參數A孔徑:150mm;B錨長:自由段長5.0m,錨固段入中風化巖2.03.5m;C索體材料:采用375、475.4和575預應力錨索;D灌注材料:42.5R純水泥漿,水灰比0.45,注漿壓力:第一次注漿壓力0.30.5Mpa,第二次注漿壓力1.52.0MPa;E成孔機械:XY1型鉆機預應力錨桿施工工藝流程圖(3)施工要點成孔A鉆孔機具選用XY1型鉆機,在土層中采用合金鉆頭泥漿鉆進,在巖層中采用金剛石鉆頭取芯。B鉆進時,先啟動水泵,使沖洗液(泥漿)從鉆桿中心流向孔底,在一定水壓力(7、0.150.30Mpa)下,水流攜帶鉆削下來的土屑從鉆桿與孔壁間的孔隙處排出。鉆進時要不斷供漿沖洗,始終保持孔口水位,并根據地質條件控制鉆進速度,一般以300400mm/min為宜,在鉆進過程中隨時注意速度,壓力及鉆桿的平直,待鉆至規定深度后,繼續用泥漿反復沖洗鉆孔中的泥砂。索體的組裝與安放A索體的組裝:索體長度應等于錨索設計長度加上裝拉長度。索體要求順直,在試驗前要除銹,并作防腐處理。為將拉索安放在鉆孔內的中心,防止自由段產生過大的撓度和插入鉆孔時不攪動土壁,并保證拉索有足夠的水泥漿保護層。沿索體軸線方向每隔2.0m設置一個固定環。索體自由段應用塑料布或塑料管包裹,與錨固體聯接處用鉛絲綁牢。8、B索體的安放:安放索體時,應將索體掉垂直,緩慢插入孔中,不得攪動土壁。安放索體前,應將注漿膠管綁孔在索體上,并在管口塞入紙塞,距索體底40cm為宜。膠管孔徑不小于25mm,鋼管孔徑不小于20mm。索體插入孔內深度不應小于錨索長度的95%,索體安放后不得隨意敲擊,不得懸掛重物。清孔:在灌孔前加大泵量從注漿膠管泵入清水清孔,要求孔內返出泥漿含砂量小于8%,泥漿比重為1.051.15。注漿A注漿采用水灰比0.45的水泥純漿;B第一次注漿從孔底開始,直至孔口溢出漿液,注漿壓力0.30.5MPa。初凝硬化后若不飽滿應進行補漿。注漿完后,將注漿膠管拔出。錨索張拉鎖定錨固體達到設計強度后,進行錨索張拉。A張9、拉荷載分級及觀測時間如下表: 張拉荷載分級及觀測時間表加荷等級0.10Nt0.25Nt0.50Nt0.75Nt1.00Nt1.20Nt鎖定值觀測時間(min)5551015105注:Nt為豎向拉力設計值B驗收標準:a在最大試驗荷載作用下,錨頭位移趨于穩定。b總彈性位移超過自由段長度理論彈性伸長的80%,但小于自由長度與1/2錨固段長度之和的理論彈性伸長。C鎖定作業必須嚴格執行規范:a所有檢測設備均應標定。b安裝千斤頂時,其拉力線應與錨索軸線同心。c加載速度5kN/min,加載至設計噸位為止。d使用標準合格錨具。e待拉力和位移穩定后,讀取讀數,最后繪制錨索拉力位移曲線。錨索全部鎖定后施工混凝土環10、梁,其尺寸及配筋見大樣圖。(4)施工質量要求鉆孔質量要求A鉆機就位后,要按照設計要求校正孔位的垂直、水平和角度偏差,孔壁要平直,以便安放索體和注漿。B為了使錨固端發揮最大的錨固作用,孔壁不得坍陷和松動,否則會影響拉索的安放和錨樁的承載力。C鉆孔時避免使用膨潤土循環護壁,以免在孔壁上形成泥皮,降低承載力。D錨索的孔深不應小于設計長度1%,也不宜大于設計長度1%。E每根錨索的鉆孔,必須詳細地做好鉆孔施工記錄,各土層、巖層厚度記錄,并給經主、監理當場在記錄中簽認,作為交工資料。F當鉆至設計深度時,及時通知業主和監理認可。索體的組裝與安放質量要求:A組裝前索體應平直,應清除油漬與鐵銹。B體每隔2m設置11、一個對中架。C索體應按防腐要求進行防腐處理。D索體安放應避免與孔壁直接接觸。注漿質量要求A注漿漿液攪拌均勻,隨攪隨用,漿液在初凝前用完,并嚴防石塊和雜物等混入。B注漿作業開始時或中途停止超過10min以上,宜用水或稀水泥漿潤滑漿泵及注漿管路。C注漿時,注漿管端口距孔底保持50100mm距離。D孔口溢出漿液時,才可以停止注漿。E高壓注漿時,接口必須咬合牢固,以免斷管傷人。4、排水處理(1)錨噴支護應設置排水溝、集水坑等用于地表和基坑排水。坑排水溝離邊壁大于1m;(2)基坑內積水應及時抽出。三、施工監測1、概況該工程基坑周長約230m,開挖深度為13.5m,周邊環境較復雜,但為保證周邊建筑物、道路12、管線及基坑的安全,在基坑土方開挖施工過程設立對基坑和周邊建筑物的監測控制點,加強對工程的監測,絕對保證建筑物、道路、管線、基坑及作業人員、居民的安全。2、基坑及周邊監測準備工作根據基坑開挖范圍和開挖深度,應對基坑本身及周圍環境進行位移、沉降等多項內容進行監測。為此,我公司將采用先進的監測手段對整個地下室的施工進行監控,并在進場施工前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準備工作:(1)對周圍原有的建筑物進行仔細調查,并做好記錄、拍照、錄象等工作。(2)詳細了解周圍地下管線的情況,并做好記錄。(3)在周邊建筑物、馬路設置沉降及變形觀測點。3、基坑監測方法基坑開挖的深度為13.5m,由于深度較深,一旦出現問題對鄰近13、建筑物、道路等的影響會很大。為保證地下室施工的順利進行,必須對基坑支護系統和相鄰建筑物進行監測,采取監測信息指導施工,并及時掌握其變化知穩定情況,以確保支護系統周邊環境的安全。(1)觀測點的設置:沿基坑周邊在圍護壓頂上面每2025mm及在每一個邊的中點設一水平位移和垂直沉降觀測點,以監測基坑壁的水平位移和產生的沉降:在鄰近建筑物臨基坑邊的墻面上設置兩個觀測點,以監測鄰近建筑物的沉降。(2)在基坑開挖期間,每天不少于1次,遇有大雨或暴雨等自然災害時,應加密觀測次數。每次觀測應做好記錄,對觀測結果應及時進行信息反饋,始終貫徹動態 監測管理的原則。基坑邊坡沉降量大于20mm時,應及時通知有關單位研究14、,以便作出相應的處理措施。當發現邊坡有失穩跡象時,應立即采取削坡、坡頂減載、土釘支護或坡腳壓載等措施。(3)沉降和水平位移觀測使用儀器如下表:監測要求及儀器一覽表序號檢測項目檢測方法測量精度測量頻率1毗鄰建筑物傾斜與沉降、地表水平位移及沉降,地下管線水平位移及沉降水準儀經緯儀1mm0.2mm圍護結構施工過程中2次/天開挖過程中1次/天2坑頂位移及沉降水準儀、經緯儀1mm開挖過程中2次/天(4)臨近建筑物及市政、電訊管線保護措施:在基坑施工過程中,通過嚴密的觀測平段,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險情,做到及早發現、及時處理。為確保臨近建筑物、市政和電訊管道的安全,擬采取以下的措施:采用信息化施工,加強觀測,當發現沉降、位移或水位的變化速率較大時,應及時將情況反映業主,并認真分析原因,增加觀測次數,取得第一手資料,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進行處理。若確為圍護結構所引起,應立即回填土方反壓,并停止抽水,待險情排除后方可繼續進行土方的開挖 PAGE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