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施工工藝施工技術(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3802
2024-01-12
5頁
17.50KB
1、市政道路施工工藝施工技術探討市政道路施工工藝與施工技術 摘要:本文結合工程實例和多年的市政道路施工經驗,對市政道路施工工藝和施工技術進行分析(以供讀者參考。 關鍵詞:市政道路:施工工藝:施工技術:工程應用 1.市政道路施工工藝 工程主要分為土方工程(道路工程及人行道三部份。先將施工工藝總結如下: 1(1施工測設 1(1(1測量準備工作 根據提供的紅線及水準點,經往返測定并簽證后作為引測控制網的起始依據,并分別引測到各分部工程處作為分部工程控制網,并做好定位樁。 1(1(2標高控制 (1)標高控制點的建立 根據設計指定的已知標高的水準點,引測至現場內控制樁上,并經復核標準后方可正式使用,并采取可2、靠的保護措施; (2)注意事項 ?觀測時盡量做到前后視線等長,測設水平線最好使用直接調整水準儀高(1(30,1(40),使后視線對準水平線,前視時則直接用紅藍鉛筆標出視線標高的水平線; ?由?0(000水平線向或向上量高差時,所用鋼尺經過核定,量高差時尺身應豎直和使用規定的拉力,并要進行尺長和溫度更正. 1(2土方施工 1(2(1施工方法 施工前先清除雜物、植被等障礙,整理施工現場,在工程用地范圍內的所有草皮、樹木、樹墩、樹根和垃圾予以清除運走.測量人員按設計圖紙定樁測量放樣,標定道路坡度。按劃分的區段用反鏟挖土機進行開挖,機械開挖時,為減少對土層原狀土擾動,底部預留15cm的保護層,只能采用3、人工清理。 棄土采用5t自卸車運至建設方指定的棄料場或用于場地平整或道路回填。 余土采用人工修整,采用機械打夯,夯填時一定要控制土壤的厚度,含水量及壓實遍數,夯填完畢須經質監及建設單位認可方可進行下道工序。 1(2(2道路土方施工技術措施 (1)表土的清理的邊界應在設計基面邊線外3050cm; (2)機械開挖時應留15cm以上的保護層,采用人工削坡; (3)道路排水:施工前應建立道路排水系統,排走地面水及路內滲水,對未開挖區,原排水系統不要破壞; (4)保護層開挖及基層人工修整應達到基礎面平整堅實、無突起、松動塊體、虛土浮碴或彈簧土等缺陷,為做到基面平整堅實,土方開挖前應加密設置道路兩邊的控制4、樁。 1(2(3施工測量復核 土方開挖前應由對以前測設的控制樁進行復核,檢查無誤后并報監理質監批準后,方可動土施工. 1(3道路工程 道路施工按施工部署分段進行,道路結構先完成面層以下部分,待道路全部形成后,再全線進行面層加鋪。 1(3(1石灰土處理路基 石灰采用袋裝石灰粉。石灰土在使用前須充分粉化,現場翻拌,均勻攤鋪。攤鋪時持線找平,用12,15t碾碾壓,強度及平整度滿足要求。素上、白灰拌合后的無側限抗壓強度應符合標準,拌好的灰土色澤均勻一致. 碾壓時用6,8t碾初壓一遍,掛線找補后,再用12,15t碾壓實到相對密實度達到95,(重型擊實)。對檢查井四周不易壓實的部位由人工夯實達到密實度,灰5、土層成活后圍擋,灑水養護。 1(3(2石灰、粉煤灰砂混礫合料 混合料運至現場后,先通過小范圍的試鋪確定虛厚,誤差控制在10mm范圍內,分三層施作,嚴格控制攤鋪厚度。施工前對材料供應廠進行資審,報監理部門審查,材料到現場后及時對其質量檢查、試驗。攤鋪后用8t碾初壓后以5x5m方格網檢查找補. 初壓后灑水,上12t重碾壓實至相對密實度95,(重型擊實),表面輪跡深不超過5mm。接茬處采用立茬、毛茬,灑水濕潤后碾壓。各檢查井在混合料層施工前將井筒升至該層頂面高程,井筒周圍im范圍內,每層碾壓后應將混合料挖出,摻3,425水泥拌合回填、夯實. 混合料分層碾壓成活后,封閉圍擋,灑水養護。在鋪油前24h噴6、灑乳瀝青粘結層一道,用油量為1(2kg,m。 1(3(3平緣石安裝 無機料碾壓完成后即開始平緣石安裝。根據質量標準檢查驗收成品材料,根據高程統一修整、夯實、整平基礎,測放線位與高程樁,直線段樁距l0m,彎道5m,路口以圓心控制弧度。 從一頭開始砌筑,用3m直尺檢查直順度,用水平尺校正立面和平面,道牙、平石施工縫寬lcm,安砌一段后進行勾縫,后背及時還土加以保護。 2主要施工技術措施 2(1縱縫、施工縫的處理措施 縱向接縫施工:對施工的車道,當其邊緣部分由于行車或其它原因已發生污染時,應加以修理,對塌落或未充分壓實的部分應切去并鑿齊,縫壁要垂直,線形要順直,并需涂刷一薄層粘層瀝青,然后攤鋪新料,7、縱向接茬應緊隨攤鋪機后進行碾壓.橫向接縫施工:接縫處宜采用擋板(與壓實厚度相同)。使端部整齊,橫向接縫的修理與縱向接縫相同。雙層面層的上、下接縫應錯開20,30cm。 2(2路基與路面 2(2(1路基、溝槽回填土沉陷 路基的強度和穩定性是保證路面強度和穩定性的基本條件,由于城市道路的地下部分鋪設了各種不同的管線,因此,其溝槽回填的密實度對道路路基的影響很大,道路路基施工中,路堤填筑和管線溝槽回填是路基施工的關鍵部位回填土壓實的質量通病為超厚回填、傾斜碾壓、填土不符合要求,這些均會造成回填土達不到標準要求的密實度,從而導致路基和路面結構沉陷,管體上部破裂,無筋管還可能被壓扁。其中傾斜碾壓會使得碾8、輪不能發揮最大的壓實功能,坡度越大損失的壓實功能就越大;填土中如夾帶塊狀物,妨礙土顆粒間相互擠緊,達不到整體密實效果,另一方面塊狀物支墊碾輪,產生疊砌現象,使塊狀物周圍留下空隙,日后發生沉陷;如果回填的土層其含水量是處于飽和狀態的,不可能夯實,當地下水位下降,飽和水下滲后,將造成填土下陷,從而危及路基的安全。 治理方法:?施工單位向操作者作好技術交底,使路基填方及溝槽回填土的虛鋪厚度按照壓路機要求而不超過有關規定。?在路基總寬度內,應采用水平分層方法填筑.?路基地面的橫坡或縱坡陡于l:5時應做成臺階。?回填溝槽分段填土時,應分層倒退留出臺階,臺階高等于壓實厚度,臺階寬?1m,對填土中的大石塊要9、取出,對大于10cm的硬土塊應打碎或取出。 2(2(2路面混凝土開裂、起砂、蜂窩麻面 產生這類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水泥的安定性不穩定,混凝土在攪拌過程中水灰比過火,降低了表面強度,施工完畢,經使用磨損易起砂。?在施工過程中,收抹壓光時間過早或過遲,人為在混凝土表面灑干水泥或水,養護不及時或路面未達到足夠的強度就施加各種荷載等引起表皮殲裂或脫皮。?砂、石、水泥計量錯誤或加水量不準、混凝土攪拌時間短,灰料拌合不均勻,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漿。?末按操作規程澆筑混凝土,下料高度不當,漏振或振搗不密實,混凝土中的氣泡未及時排除.?模板拼裝不嚴密,表面清理不下凈,不牢固,脫膜劑涂刷不均勻或局部漏刷。?混凝土10、面層產生的裂縫主要有:干縮裂縫和施工縫留置不當引起的裂縫。 可以采取以下施工措施加以控制:?嚴格控制水灰比,掌握好面層的抹壓光時間,嚴禁在混凝土表面灑干水泥或水。?保證施工現場有一定的水泥存量,以確保水泥安定性的穩定。?模板面清理干凈,脫膜劑涂刷均勻,不得漏刷,混凝土必須按操作規程澆筑,嚴防漏振。并應振至氣泡排除為止。?嚴格控制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過量,控制砂石含泥量,混凝土振搗密實,及時對板面進行抹壓。?選用水化熱小和收縮性小的水泥,盡量選擇溫度較低的時間澆筑混凝土,避免炎熱天氣澆筑大面積混凝土,按規范規定正確留置施工縫.?加強混凝土早期養護并適當延長養護時間,覆蓋草簾、草袋,避免暴曬,定期灑水,保持濕潤。 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保證工程質量,使我們的市政道路工程做得更好、更完美,我們應該加強對工程實施過程中的監督管理,抓住關鍵問題和重要工序,嚴格遵守設計及施工規范技術標準,以確保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質量達到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