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種植植物施工工藝(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3990
2024-01-12
5頁
19.50KB
1、3.3種植植物1、喬木栽植1、苗木起挖前的準備工作在苗木切根前3-5天,必須進行適量疏枝葉以暫時削弱生長勢來增強抗逆力。保證根-冠(吸收-蒸騰)水分平衡。另外修剪時還應注意修剪的規范性操作,對剪位、切口、留芽等應恰到好處。對枝條修剪的傷口特別是較粗的切口,可用蠟涂抹封閉傷口以防止樹液流失和病菌侵入。在施行切根后至施工定植前之間的這一時期,尤需加強養護管理。在新生須根吸收功能還較差時,應特別注意土壤干濕度,及時補充根部水分,還可施行對樹冠、樹干噴霧,對枝葉可輔助噴施蒸騰抑制劑。另外可用草繩包裹樹干,保持草繩濕潤可減少株體蒸發。2、苗木包裝泥球的包扎,先要在泥球上扎腰箍,以加強泥球的牢固度。打腰箍2、時,先將一根長約15厘米的樹枝在泥球的肩下3厘米處打入,留出部分不宜太長,只要能栓住草繩便可。草繩栓住樹枝的端部固定后可一圈一圈往下繞扎,繞扎時一邊拉緊繩子,一邊用專制的木質敲板或磚塊順繞繩子方向拍打,以使草繩與泥球結合緊密。腰箍的繞扎要整齊有序,不重疊,不留空隙。腰箍的圈數應視泥球規格的大小而定,一般約為泥球高度的1/3左右。扎好腰箍后,用草繩將樹木的樹干固定在四周的樹木或者其它物體上,以防在修整泥球或繼續包扎時由于風力和其它影響而引起樹木的側倒。然后將球面的浮土鏟掉,使泥球球面成塌肩狀,并用鐵鍬在最后一道腰箍下2厘米處向下修整泥球球底。泥球修整時要注意底部四周的弧度與深度盡量一致,以保證泥3、球的圓整。泥球的底部在一側倒塌座的情況下要盡可能小些(一般約占泥球直徑的1/4),這樣包扎的泥球球形美觀,并可增加包扎草繩的牢固度。大規格的泥球當鐵鍬修整不便時,可用刀代替。對規格較小的泥球,可用小掘的方法,挖掘時先用鐵鍬將根際的浮土鏟去,使土面呈塌肩狀,然后按照泥球的大小標準把周圍土挖開,再用鐵鍬從四周根底部插入,切斷樹木的根系,使泥球成倒錐狀。當確定已無根系相連時,將土球斜側拉緊貼于鐵鍬上,一手提鍬,一手拉樹,將泥球拉出土坑,對泥球略加修整后,便可進行包扎。包扎時將草繩一端固定于樹木的根際處,另一端從泥球球面拉下繞過地面復從對側拉上來,間隔一定距離后再從泥球球面拉下,如此循環,使草繩呈西瓜4、皮狀。最后在泥球中間再橫穿一道草繩,橫穿時,把拉的草繩栓住,以增加包扎的牢度也可以用一束稻草將梢部扎住后攤平于地上,把泥球放在其上,將稻草向上翻起包住泥球,最后用稻草在樹干基部扎住。3、苗木裝運苗木出圃后馬上裝車,遵循“隨挖、隨運、隨種”的原則,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避免減少樹木內部水分的損失,以保證植株體內的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從而有利于傷口的愈合和根系的再生。在裝卸過程中輕裝輕放,盡量使枝干和根系不受損傷或少受損傷。帶泥球樹木裝車時要一株緊挨一株,泥球盡可能不要堆疊。苗木與擋車板的接觸處應用草包等軟物作襯墊,防止車輛運行時搖晃而磨傷樹皮。裸根挖掘的樹木應盡量帶些須根和泥土,切忌為了裝運方便而用5、鐵鍬等物把根際泥土去除而損壞根系。苗木在運輸途中應跟隨專業技術工人,攜帶背包式噴霧器,確保車輛在行使途中如遇拋錨、堵車等意外情況時,及時對根部進行噴霧保濕,確保苗木對水分的需求。4、苗木種植放樣定位:在樹穴開挖前施行種植放樣定位,大規格喬木可用插桿法標志定點,群植小灌木及地被可用白粉劃線標志確定種植面及林緣線。樹穴開挖:樹穴開挖尺寸應比泥球略大,喬木一般比泥球邊放寬20-50厘米,深度比泥球高度尺寸增加15-30厘米。另外,樹穴的尺寸還需依各樹種不同的生長習性區別對待。樹穴形狀為圓柱體要求壁直底平。挖掘時將表土,心土分開放臵。苗木栽植:將底土刮平,用已臵備好的混合介質進行穴坑回填種植,樹木栽植6、前,先要進行適當的修剪。修剪時一要注意保持樹冠的骨架和蓬形,二要注意內部枝條的均勻分布。栽種樹木要掌握適宜的深度。種植時先在穴中填入松土至適當高處,再將樹木放入。帶泥球的樹木的覆土深度應與原土球表面持平。栽植時,可由一人扶正樹干,另一人用鐵鍬將細土填入。然后邊加細土邊用夯棍將土層夯實,使樹根與泥土緊密結合。填土與周圍的土面平齊后,在樹木的周圍作“酒釀潭”,大小與樹冠相同,土要高出土面10cm左右,以便向種植的樹穴里澆足水,有利于根系的吸水。5、支撐綁扎及澆水喬木的支撐綁扎一定要牢固,以防風吹和沉降引起根球移動而損傷根系,影響整個工程的整體效果。種植后澆定根水時,澆水要四周均勻注入。第二天澆回頭7、水,復土平掩保墑。隨后進入栽植后保養階段,新栽苗木一周內每天早晚二次澆水。第2-3周每天晚間澆一次水,第4-6周后可隔天澆水,如遇雨天可視雨量,小雨僅濕表面土既可。2、灌木地被栽植技術方案首先應選擇根系發達,生長茁壯、枝葉茂盛,無檢疫性病蟲害,達到設計規格的苗木。其次把好土壤關,對種植點用營養土進行換土,栽植土層較深的,增加換土深度,保證符合“適地適樹”的綠化原則,盡量減少土壤對植物的不利影響。苗木定位后打開和取出土球包裝物,然后分層加土搗實,回填土到泥球深度2/3時圍堰澆足水,再培土蓋住泥球。最后把好保養關,對灌木等進行適當疏葉和疏枝(不影響景觀效果),灌木適當疏枝摘葉,保持養份供需平衡。維8、持一定的空氣濕度,降低植物葉面溫度,促進植物迅速恢復生長。3、草皮地被及水生植物的栽植草皮、地被種植首先要對土壤細平整,草塊間留縫一指半,有利草皮生長成型后平整,草莖發達。草皮鋪種前先澆濕表土層,鋪植后立即澆透水,大面積草皮用滾筒碾實壓平,小面積用鐵鍬背敲平實,使草層與土壤結合緊密。草皮壓實后,在其與灌木、花壇等結合部切邊,切邊線要和順,深、寬度一致,草皮切邊既提高景觀整齊性,有利于排水。地被種植整齊均勻,嚴格按每平方米計量。水生植物栽植時要注意栽植深度,保證根系完好。4、養護綠化包括喬木、灌木和色塊,所以我們綠化養護方案也根據這些特點進行設計構想,通過我們的養護不僅要使道理綠化長勢優良,還要9、保持整個通道的生態環境不被破壞,通過專業綠化養護管理。(1)養護工作的要求:1.熟悉養護區域綠化布局及苗木的品種數量,逐步掌握苗木的生長特性、養護管理方法等;2.對苗木定期澆水、除草、防治病蟲害、松土施肥、修理枯傷病枝、更換死苗;3.做好每天的綠化養護臺帳記錄,記錄當天的工作事項以及違章破壞綠化情況以及解決方法等,綠化臺帳以月為單位,接受上級領導的周檢、月檢、季檢和年檢;(2)喬木的養護方案:春天是喬木萌芽復蘇的季節,要對喬木樹穴進行松土除草,改善根系活動的物理環境和提供更多的氧氣,此項工作還可以結合喬木春季施肥一起進行,為喬木生長提供更好的根系生長環境和營養生長、生殖生長所需的營養。隨著氣溫10、的逐漸升高各類害蟲也漸漸復蘇,所以要密切觀察各類樹種的病蟲害,對死樹缺株進行及時補植,對新種樹木進行夯實填土,提高成活率。夏季樹木進入生長旺季,要做好特殊樹種的撥芽去蘗工作,繼續加強樹木病蟲害的防治,如戴蛾、刺蛾幼蟲和疥蟲幼蟲等,對于天牛類害蟲可在清晨進行人工捕捉,減少農藥使用。做好防汛工作,對不耐澇樹種要及時排澇,同時炎熱天氣使蒸騰作用加強,所以要加強澆水力度,澆水時間控制在上午十點前和下午四點半后,7月份要注意防止臺風危害,對樹干進行支撐加固,臺風過后要及時對吹倒的樹木進行扶正。對喬木進行秋季施肥,可結合松土工作一并進行,改良樹木土壤,繼續做好肥水管理工作,若遇到秋旱要加強澆水力度。還要繼11、續做好防臺風、暴雨工作。防治病蟲害,特別是蛀干害蟲如天牛、木蠢蛾等;加強消滅越冬害蟲包括蟲繭和幼蟲。冬季對喬木進行冬季施肥,可以進行根圍深施,最好是腐熟的有機肥;做好冬季防寒工作,對抗寒性差或引進的新品種進行卷干、涂白、設風障等防寒措施。冬季進行休眠期修剪;進行越冬害蟲的清理。(3)地被類植物的養護方案:春季色塊主要進行松土除草工作,對于開花類色塊適量施用磷肥有利于開花,不開花色塊可施用氮肥,利于萌芽展葉;春季還應著重開展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對易發病、易感染種類應早防治,綠籬類色塊要進行整形修剪。夏季色塊養護主要是澆水、修剪和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夏天植株的蒸騰作用強烈,及時對植株進行水分補充;夏季色塊類植物生長旺盛,要對其進行修剪整形;夏季也是色塊類植物病蟲害多發季,應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秋季可適當進行追肥,繼續做好色塊類的修剪整形工作;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掌握病蟲害高發季節和發病規律,早發現、早治理。冬季對色塊類進行施冬肥,為來年生長提供養分;常綠類色塊進行整形修剪;冬季還應注意病蟲害防治,以減輕來年病蟲害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