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見病害與施工工藝的關系(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4011
2024-01-12
3頁
18.50KB
1、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見病害與施工工藝的關系呂宗義(福建省南平市公路局,南平353000)摘 要 通過對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藝與砼路面常見病害的關系分析,尋求改善水泥砼路面施工工藝的方法。關鍵詞 水泥混凝土路面 常見病害 施工工藝 關系1 前言近年來隨著交通事業的快速發展,水泥混凝土路面修筑的數量越來越多。特別是在閩北地區,兩條國道560多km和5條省道720多km基本上都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目前正在修建的入閩通道和農村路網改造也基本上是修筑水泥混凝土路面。然而,已修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出現的啃邊、缺角、斷板、錯臺、中縫脹開、唧泥等已嚴重影響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壽命和道路行車質量,給國家有限的投資2、造成很大浪費。根據調查分析,這些病害中有相當一部份與施工工藝有關。因此,有必要從施工角度研究病害產生的機理,從而尋求改善施工工藝的方法。2 路面縱、橫縫啃邊與施工工藝的關系路面縱、橫縫啃邊就是路面縱、橫縫處砼在汽車荷載作用下局部脫落。它是目前水泥混凝土路面最常見的病害,也是與施工工藝關系最密切的病害之一。它的形式有:塊狀脫落和鋸齒形脫落。2.1 塊狀脫落經現場調查和從施工過程分析,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情況下,局部塊狀混凝土脫落形成啃邊,主要是由施工工藝造成的。它與施工拆模、面板養護、交通管制以及不正確的習慣做法有關。 施工拆模因素在混凝土路面施工時,由于鋼板數量有限,施工隊為了連3、續作業,通常在澆筑完12h左右就把模板拆掉,這時的混凝基本沒有強度,很容易受到損傷。雖然模板拆后不能明顯發現破損,但內部損傷的砼在汽車荷載作用后就很容易被破壞而形成啃邊病害。另外拉桿、傳力桿等未按水平安裝造成拆模困難,拆模工人沒耐心,隨意用大錘敲打鋼模造成拆模后直接缺邊,而缺邊、缺口未做任何特殊處理就直接補上,通車后必然形成啃邊。 面板養護因素目前對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養護,主要是采用覆蓋、澆水方式養護,也就是在澆筑好的面板覆蓋一層稻草或舊麻袋,再澆水養護。這種養護方法本身不存在問題,但施工時常常是重視板中間的養護而忽視板邊養護,主要表現在覆蓋物未覆蓋到板邊側面,澆水時板邊水量不足,結果是板邊的養4、護不充分,板邊的混凝土強度明顯低于板中混凝土強度形成板邊應力集中,在重、超載車作用下產生啃邊。 交通管制因素開放交通施工中的交通管制對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質量有很大關系。交通管制不到位而使車輛駛入養護期未到的面板,不僅會使面板斷裂,而且還是混凝土路面縱縫啃邊的一個因素。在對雙車道公路第二幅混凝土面板進行施工時,當沖卡車輛與正常放行的車隊在養護期未到的地段交匯時,由于邊上有標示,車輛不敢駛入養護期未到的面板,只能在單幅板上交匯,這時車輛的輪胎就可能正好壓在道路中線上,養護期未到的一幅面板板邊的強度明顯低于已開通一幅面板板邊的強度,這樣,養護期未到的一幅面板板邊就很容易受到損傷,開放交通后就有可能5、形成啃邊現象。 不正確的習慣做法因素不正確的習慣做法指目前施工中經常被采用的、但又是不正確的做法,就是我們常說的施工通病。通常有為防止漏漿在鋼模上墊塑料膜,傳力桿、拉桿安裝中未使用支架,在澆筑第二幅混凝土面板時,振動梁、攤鋪振平機直接在已澆好的一幅板邊上行走等等。其中,在鋼模上墊塑料膜和振動梁、攤鋪振平機直接在已澆好一幅板邊上行走對路面縱橫縫啃邊有影響。為防止漏漿,過去通常的做法是在鋼模板上包一層塑料膜,施工時這層塑料膜常常脫落而插入混凝土中,這樣就人為地把混凝土面板分層,使混凝土面板邊緣一些地方的混凝土不能聯成一體,在重、超載車作用下,產生脫落;在施工第二幅面板時振動梁和攤鋪振平機直接在已澆6、好的一幅面板上行走,其結果是振動梁、攤鋪振平機直接對已澆好的一幅板邊頂角造成磨損和振擊破壞,也是路面縱縫啃邊的形成因素。2.2 鋸齒型脫落仔細觀察澆筑混凝土路面面板使用的鋼模可以發現,鋼模板在重復使用后,表面由于銹蝕和沾在模板上的混凝土無法清除干凈而變成凹凸狀,模板頂邊則形成不規則的鋸齒狀,用這種模板澆筑的混凝土面板板頂邊自然也就成了鋸齒狀。根據力學應力集中原理,鋸齒狀板邊的齒形混凝土在重載、超載車的多次作用下是很容易被破壞的,這也就是形成鋸齒型啃邊的原因。3 路面縱縫脹開、錯臺與施工工藝的關系路面縱縫脹開指混凝土路面沿公路縱向的縫隙脹開達520mm,錯臺指接縫處、縫兩邊的路面成了臺階,路面縱7、縫脹開和路面錯臺還容易發展為路面縱縫啃邊、唧泥,路面錯臺還嚴重影響了道路的行車安全。引起路面縱縫脹開和路面錯臺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與施工工藝有關的因素有拉桿、傳力桿安裝因素和路面基層施工工藝因素。3.1 拉桿、傳力桿安裝因素由于在原有公路規范中,除了脹縫的滑動傳力桿有要求設置支架予以固定外,別的拉桿、傳力桿沒有這方面的要求。因此在過去的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很少有在安裝拉桿和工作縫的傳力桿時用支架固定。沒有支架固定的傳力桿和拉桿常常是東倒西歪,伸入混凝土(或伸出鋼模)的長度長短不一,根本不能起到傳力和連結作用。這就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時的要求產生了很大的差距,在重超載車輛的作用下產生縱縫脹開和錯臺也8、就在所難免。3.2 路面、基層施工工藝因素在二級公路上對水泥穩定基層進行施工時,通常采用的是半幅施工法,也就是水泥穩定基層混合料先進行半幅攤鋪,攤鋪整平后壓路機在上面碾壓。在壓路機碾壓這個過程中,由于混合料有一定厚度,攤鋪時如未安裝模板就一定會有一個攤鋪坡度。這個坡度是具有一定凈邊的壓路機無論如何也壓不到的。在路中壓路機壓不到的這部份的混合料的壓實度明顯達不到要求,而這部份又是車輛行走頻率最高的地方,時間長了也就很容易形成縱縫脹開和錯臺。4 改善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藝的方法 通過以上對施工工藝與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見病害關系的分析可以找出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存在的問題,改善水泥混凝路面的施工工藝,9、減少和推遲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發生,延長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壽命。現就針對以上施工工藝對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見病害的影響,提出如下改善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藝的方法: (1)延長水泥混凝路面施工的拆模時間,確保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拆模時間在24h以上。 (2)拆模人員應是有耐心有經驗的技術工人,拆裝時不準用大錘對鋼模進行敲打。 (3)重視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邊緣養護,做到混凝土面板的全面充分養護,并盡可能采用養護膜、養護液等新技術。 (4)加強對開放交通施工的交通管制,禁止車輛沖卡和駛入養護期未到的混凝土面板。 (5)糾正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不正確習慣做法,不用塑料膜墊鋼模板,防止漏漿可采用高標號砂漿堵鋼模底縫,用66泡膜堵拉桿、傳力桿鋼筋與鋼模接縫。在對第二幅混凝土板進行施工時,須在已澆好的一幅板邊上墊一塊防振板。 (6)在雙幅混凝土路面的第一幅面板施工時,做到中模多放12;在對第二幅板進行施工時,把多澆的12切除,確保中縫平整順直,橫向施工縫和脹縫施工也必須做到先切邊后澆筑;分車道行駛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可盡可能做到雙幅板同時澆筑,后用切割機從中間切開(按假縫設置)。 (7)在安裝縱縫拉桿和工作縫傳力桿時,也要和安裝脹縫傳力桿一樣用支架固定。 (8)非全幅施工水泥穩定基層時須安模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