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土攪拌樁原理及施工工藝建筑(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4059
2024-01-12
12頁
43.50KB
1、水泥土攪拌樁原理及施工工藝1、概述水泥土攪拌法是用于加固飽和粘性土地基的一種新方法。它是利用水泥(或石灰)等材料作為固化劑,通過特制的攪拌機械,在地基深處就地將軟土和固化劑(漿液或粉體)強制攪拌,由固化劑和軟土間所產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學反應,使軟土硬結成具有整體性、水穩定性和一定強度的水泥加固土,從而提高地基強度和增大變形模量。根據施工方法的不同,水泥土攪拌法分為水泥漿攪拌和粉體噴射攪拌兩種。前者是用水泥漿和地基土攪拌,后者是用水泥粉或石灰粉和地基土攪拌。水泥土攪拌法分為深層攪拌法(以下簡稱濕法)和粉體噴攪法(以下簡稱干法)。水泥土攪拌法適用于處理正常固結的淤泥與淤泥質土、粉土、飽和黃土、素填土2、粘性土以及無流動地下水的飽和松散砂土等地基。當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小于30(黃土含水量小于25)、大于70或地下水的pH值小于4時不宜采用干法。冬期施工時,應注意負溫對處理效果的影響。濕法的加固深度不宜大于20m;干法不宜大于15m。水泥土攪拌樁的樁徑不應小于500mm。水泥加固土的室內試驗表明,有些軟土的加固效果較好,而有的不夠理想。一般認為含有高嶺石、多水高嶺石、蒙脫石等粘土礦物的軟土加固效果較好,而含有伊里石、氯化物和水鋁英石等礦物的粘性土以及有機質含量高、酸堿度(pH值)較低的粘性土的加固效果較差。2、加固機理水泥加固土的物理化學反應過程與混凝土的硬化機理不同,混凝土的硬化主要是在粗填3、充料(比表面不大、活性很弱的介質)中進行水解和水化作用,所以凝結速度較快。而在水泥加固土中,由于水泥摻量很小,水泥的水解和水化反應完全是在具有一定活性的介質土的圍繞下進行,所以水泥加固土的強度增長過程比混凝土為緩慢。1。水泥的水解和水化反應普通硅酸鹽水泥主要是氧化鈣、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鋁、三氧化二鐵及三氧化硫等組成,由這些不同的氧化物分別組成了不同的水泥礦物:硅酸三鈣、硅酸二鈣、鋁酸三鈣、鐵鋁酸四鈣、硫酸鈣等. 用水泥加固軟土時,水泥顆粒表面的礦物很快與軟土中的水發生水解和水化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含水硅酸鈣、含水鋁酸鈣及含水鐵酸鈣等化合物.所生成的氫氧化鈣、含水硅酸鈣能迅速溶于水中,使水泥顆粒4、表面重新暴露出來,再與水發生反應,這樣周圍的水溶液就逐漸達到飽和.當溶液達到飽和后,水分子雖繼續深入顆粒內部,但新生成物已不能再溶解,只能以細分散狀態的膠體析出,懸浮于溶液中,形成膠體。2.土顆粒與水泥水化物的作用當水泥的各種水化物生成后,有的自身繼續硬化,形成水泥石骨架; 有的則與其周圍具有一定活性的粘土顆粒發生反應。(1)離子交換和團粒化作用粘土和水結合時就表現出一種膠體特征,如土中含量最多的二氧化硅遇水后,形成硅酸膠體微粒,其表面帶有陰離子Na+或鉀離子K+,它們能和水泥水化生成的氫氧化鈣中鈣離子Ca+進行當量吸附交換,使較小的土顆粒形成較大的土團粒,從而使土體強度提高。水泥水化生成的凝5、膠粒子的比表面積約比原水泥顆粒大1000倍,因而產生很大的表面能,有強烈的吸附活性,能使較大的土團粒進一步結合起來,形成水泥土的團粒結構,并封閉各土團的空隙,形成堅固的聯結,從宏觀上看也就使水泥土的強度大大提高。(2)硬凝反應隨著水泥水化反應的深入,溶液中析出大量的鈣離子,當其數量超過離子交換的需要量后,在堿性環境中,能使組成粘土礦物的二氧化硅及三氧化二鋁的一部分或大部分與鈣離子進行化學反應,逐漸生成不溶于水的穩定結晶化合物,增大了水泥土的強度,從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中可見,拌入水泥7天時,土顆粒周圍充滿了水泥凝膠體,并有少量水泥水化物結晶的萌芽。一個月后水泥土中生成大量纖維狀結晶,并不斷延伸充6、填到顆粒間的孔隙中,形成網狀構造.到五個月時,纖維狀結晶輻射問外伸展,產生分叉,并相互連結形成空間網狀結構,水泥的形狀和土顆粒的形狀已不能分辨出來.3。碳酸化作用水泥水化物中游離的氫氧化鈣能吸收水中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發生碳酸化反應,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鈣,這種反應也能使水泥土增加強度,但增長的速度較慢,幅度也較小.從水泥土的加固機理分析,由于攪拌機械的切削攪拌作用,實際上不可避免地會留下一些未被粉碎的大小土團。在拌入水泥后將出現水泥漿包裹土團的現象,而土團間的大孔隙基本上已被水泥顆粒填滿.所以,加固后的水泥土中形成一些水泥較多的微區,而在大小土團內部則沒有水泥。只有經過較長的時間,土團內的土顆7、粒在水泥水解產物滲透作用下,才逐漸改變其性質.因此在水泥土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強度較大和水穩性較好的水泥石區和強度較低的土塊區.兩者在空間相互交替,從而形成一種獨特的水泥土結構。可見,攪拌越充分,土塊被粉碎得越小,水泥分布到土中越均勻,則水泥土結構強度的離散性越小,其宏觀的總體強度也最高.3、水泥加固土工程性能水泥摻入比 為 摻加的水泥重量 = 100% 被加固軟土的濕重量或 摻加的水泥重量 水泥摻量 = (kg/m3) 被加固土的體積(1)水泥土的物理性質1)含水量水泥土在硬凝過程中,由于水泥水化等反應,使部分自由水以結晶水的形式固定下來,故水泥土的含水量略低于原土樣的含水量,水泥土含水量比原8、土樣含水量減少0.57。0,且隨著水泥摻入比的增加而減小.2)重度由于拌入軟土中的水泥漿的重度與軟土的重度相近,所以水泥土的重度與天然軟土的重度相差不大,水泥土的重度僅比天然軟上重度增如0.53.0,所以采用水泥土攪拌法加固厚層軟土地基時,其加固部分對于下部未加固部分不致產生過大的附加荷重,也不會產生較大的附加沉降.3)相對密度由于水泥的相對密度為3。1,比一般軟土的相對密度2。652。75為大,故水泥土的相對密度比天然軟土的相對密度稍大。水泥土相對密度比天然軟土的相對密度增加0。7%2.5%。4)滲透系數水泥土的滲透系數隨水泥摻入比的增大和養護齡期的增長而減小,一般可達10-5108cm/s9、數量級。對于上海地區的淤泥質粘土,垂直向滲透系數也能達到10-8cm/s數量級,但這層土常局部夾有薄層粉砂,水平向滲透系數往往高于垂直向滲透系數,一般為10-4cm/s數量級。因此,水泥加固淤泥質粘土能減小原天然土層的水平向滲透系數,而對垂直向滲透性的改善,效果不顯著.水泥土減小了天然軟土的水平向滲透性,這對深基坑施工是有利的,可利用它作為防滲帷幕。(2)水泥土的力學性質1)無側限抗壓強度及其影響因素水泥土的無側限抗壓強度一般為3004000kPa,即比天然軟土大幾十倍至數百倍。其變形特征隨強度不同而介于脆性體與彈塑體之間。影響水泥土的無側限抗壓強度的因素有:水泥摻入比、水泥標號、齡期、含水量10、有機質含量、外摻劑、養護條件及土性等。下面根據試驗結果來分析影響水泥土抗壓強度的一些主要因素。水泥摻入比 對強度的影響水泥土的強度隨著水泥摻入比的增加而增大,當 5時,由于水泥與土的反應過弱,水泥土固化程度低,強度離散性也較大,故在水泥土攪拌法的實際施工中,選用的水泥摻入比必須大于7%。根據試驗結果分析,發現當其它條件相同時,某水泥摻入比 的強度 與水泥摻入比 =12的強度 的比值 / 與水泥摻入比 的關系有較好的歸一化性質。由回歸分析得到: / 與 呈冪函數關系,其關系式如下: (-1)(相關系數 =0。999,剩余標準差 =0。022,子樣數 =7)上式適用的條件是: (516)。在其它11、條件相同的前提下兩個不同水泥摻入比的水泥土的無側限抗壓強度之比值隨水泥摻入比之比的增大而增大.經回歸分析得到兩者呈冪函數關系,其經驗方程式為: (4。2。42)( =0.997, =0.015, =14)式中 -水泥摻入比為 的無側限抗壓強度; -水泥摻入比為 的無側限抗壓強度.上式適用的條件是: (520)%; / 0。333。00。齡期對強度的影響水泥土的強度隨著齡期的增長而提高,一般在齡期超過28d后仍有明顯增長,根據試驗結果的回歸分析, 得到在其它條件相同時,不同齡期的水泥土無側限抗壓強度間關系大致呈線性關系,這些關系式如下: =(0.470。63) =(0.620。80) =(1。112、51。46) =(1。431。80) =(2.373。73) =(1。732。82) 上式 、 、 、 、 分別為7d、14d、28d、60d和90d齡期的水泥土無側限抗壓強度。當齡期超過3個月后,水泥土的強度增長才減緩。同樣,據電子顯徽鏡觀察,水泥和土的硬凝反應約需3個月才能充分完成。因此水泥土選用3個月齡期強度作為水泥土的標準強度較為適宜.一般情況下,齡期少于3d的水泥土強度與標準強度間關系其線性較差,離散性較大。回歸分析還發現在其它條件相同時, 某個齡期( )的無側限抗壓強度 與28天齡期的無側限抗壓強度 的比值 與齡期 的關系具有較好的歸一化性質, 且大致呈冪函數關系.其關系式如下: 13、(4。2。4-3)( =0.997, =0。037, =5)上式中齡期的適用范圍是(790)天。在其它條件相同的前提下,兩個不同齡期的水泥土的無側限抗壓強度之比隨齡期之比的增大而增大。經回歸分析得到兩者呈冪函數關系,其經驗方程式為: (4。2。4-4)( =0.992, =0.021, =9)式中 齡期為 的無側限抗壓強度; 齡期為 的無側限抗壓強度。上式適用的條件是: =(790)天; 0。080.67和 1。5012.85。綜合考慮水泥摻入比與齡期的影響,經回歸分析,得到如下經驗關系式: (4。2。4-5)式中 水泥摻入比為 齡期為 的無側限抗壓強度; 水泥摻入比為 齡期為 的無側限抗壓強14、度.上式成立的條件是: (520)%, / =0。333.00; =(790)天.當 時, 應采用式(1010);當 時, 應采用式(102)。水泥標號對強度的影響水泥土的強度隨水泥標號的提高而增加。水泥標號提高100號,水泥土的強度 約增大(5090)%。如要求達到相同強度,水泥標號提高100號,可降低水泥摻入比(23)。土樣含水量對強度的影響水泥土的無側限抗壓強度 隨著土樣含水量的降低而增大,當土的含水量從157%降低至47時,無側限抗壓強度則從260kPa增加到2320kPa。一般情況下,土樣含水量每降低10%,則強度可增加(1050).土樣中有機質含量對強度影響有機質含量少的水泥土強度15、比有機質含量高的水泥土強度大得多.由于有機質使土體具有較大的水溶性和塑性,較大的膨脹性和低滲透性,并使土具有酸性,這些因素都阻礙水泥水化反應的進行.因此,有機質含量高的軟土,單純用水泥加固的效果較差。外摻劑對強度的影響不同的外摻劑對水泥土強度有著不同的影響。如木質素磺酸鈣對水泥土強度的增長影響不大,主要起減水作用。石膏、三乙醇胺對水泥土強度有增強作用,而其增強效果對不同土樣和不同水泥摻入比又有所不同,所以選擇合適的外摻劑可提高水泥土強度和節約水泥用量。一般早強劑可選用三乙醇胺、氯化鈣、碳酸鈉或水玻璃等材料,其摻入量宜分別取水泥重量的0.05、2%、0。5和2%;減水劑可選用木質素磺酸鈣,其摻入16、量宜取水泥重量的0。2;石膏兼有緩凝和早強的雙重作用,其摻入量宜取水泥重量的2.摻加粉煤灰的水泥土,其強度一般都比不摻粉煤灰的有所增長。不同水泥摻入比的水泥土,當摻入與水泥等量的粉煤灰后,強度均比不摻粉煤灰的提高10%,故在加固軟土時摻入粉煤灰,不僅可消耗工業廢料,還可稍微提高水泥土的強度。養護方法養護方法對水泥土的強度影響主要表現在養護環境的濕度和溫度.國內外試驗資料都說明,養護方法對短齡期水泥土強度的影響很大,隨著時間的增長,不同養護方法下的水泥土無側限抗壓強度趨于一致,說明養護方法對水泥土后期強度的影響較小。2)抗拉強度水泥土的抗拉強度 隨無側限抗壓強度 的增長而提高.當水泥土的抗壓強度17、 0。5004.00MPa時,其抗拉強度 0.050.70MPa,即 (0.060.30) 。抗壓與抗拉這兩類強度有密切關系,根據試驗結果的回歸分析,得到水泥土抗拉強度 與其無側限抗壓強度 有冪函數關系: (4。2.46)( =0.991, =0。006, =12)上式成立的條件是: 0。53。5MPa。3)抗剪強度水泥土的抗剪強度隨抗壓強度的增加而提高。當 0。304。0MPa時,其粘聚力 =0.101。0MPa,一般約為 的(2030),其內摩擦角變化在2030之間.水泥土在三軸剪切試驗中受剪破壞時,試件有清楚而平整的剪切面,剪切面與最大主應力面夾角約60。根據作者試驗結果的回歸分析,得到18、水泥土的內聚力 與其無側限抗壓強度 大致呈冪函數關系,其關系式如下: (4.2。47)( =0。903, =0.051, =9)上式成立的條件是: 0。31。3MPa。4)變形模量當垂直應力達50無側限抗壓強度時,水泥土的應力與應變的比值,稱之為水泥土的變形模量 。當 0.13.5MPa時,其變形模量 10550MPa,即 (80150) 。根據試驗結果的線性回歸分析,得到 與 大致呈正比關系,它們的關系式為: =126 (4。2。4-8)( =0。996, =5.529, =16)5)壓縮系數和壓縮模量水泥土的壓縮系數約為(2.03。5)10-5(kPa)1,其相應的壓縮模量 (60100)19、MPa.(3)水泥土抗凍性能水泥土試件在自然負溫下進行抗凍試驗表明,其外觀無顯著變化,僅少數試塊表面出現裂縫,并有局部微膨脹或出現片狀剝落及邊角脫落,但深度及面積均不大,可見自然冰凍不會造成水泥土深部的結構破壞。4、設計計算(1)單樁豎向承載力的設計計算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應通過現場載荷試驗確定.初步設計時也可按式(4.2。4-15)估算.并應同時滿足式(4.2.416)的要求,應使由樁身材料強度確定的單樁承載力大于(或等于)由樁周土和樁端土的抗力所提供的單樁承載力: (9) (10)式中 與攪拌樁樁身水泥土配比相同的室內加固土試塊(邊長為70。7mm的立方體,也可采用邊長為50mm的立方體)20、在標準養護條件下90d齡期的立方體抗壓強度平均值(kPa);-樁身強度折減系數,干法可取0。200。30;濕法可取0。250.33;-樁的周長(m);-樁長范圍內所劃分的土層數;-樁周第i層土的側阻力特征值.對淤泥可取47kPa;對淤泥質土可取612kPa;對軟塑狀態的粘性土可取1015kPa;對可塑狀態的粘性土可以取1218kPa;-樁長范圍內第i層土的厚度(m); -樁端地基土未經修正的承載力特征值(kPa),可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02)的有關規定確定;樁端天然地基土的承載力折減系數,可取0.4 0。6,承載力高時取低值.(2)復合地基的設計計算加固后21、攪拌樁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應通過現場復合地基載荷試驗確定,也可按下式計算: (4.2。4-11)式中 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 面積置換率; 樁的截面積(m2); 樁間天然地基土承載力特征值(kPa),可取天然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樁間土承載力折減系數,當樁端土未經修正的承載力特征值大于樁周土的承載力特征值的平均值時,可取0。10。4,差值大時取低值;當樁端土未經修正的承載力特征值小于或等于樁周土的承載力特征值的平均值時,可取0.50.9,差值大時或設置褥墊層時均取高值。 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kN)。根據設計要求的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 和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計算攪拌樁的置換率 和總樁22、數 : (4。2.4-12) (4。2.4-13)式中 地基加固的面積(m2)。豎向承載攪拌樁復合地基應在基礎和樁之間設置褥墊層。褥墊層厚度可取200300mm。其材料可選用中砂、粗砂、級配砂石等,最大粒徑不宜大于20mm。 當攪拌樁處理范圍以下存在軟弱下臥層時,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02)的有關規定進行下臥層承載力驗算.(3)水泥土攪拌樁沉降驗算 豎向承載攪拌樁復合地基的變形包括攪拌樁復合土層的平均壓縮變形s1與樁端下未加固土層的壓縮變形s2: 1)攪拌樁復合土層的壓縮變形 可按下式計算: (4.2。4-14)式中 攪拌樁復合土層頂面的附加壓力值(kPa)23、;攪拌樁復合土層底面的附加壓力值(kPa);-攪拌樁復合土層的壓縮模量(kPa);-攪拌樁的壓縮模量,可取(100120) (kPa)。對樁較短或樁身強度較低者可取低值,反之可取高值;-樁間土的壓縮模量(kPa). 2)樁端以下未加固土層的壓縮變形 可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的有關規定進行計算.(4)復合地基設計軟土地區的建筑物,都是在滿足強度要求的條件下以沉降進行控制的,應采用以下設計思路:根據地層結構采用適當的方法進行沉降計算,由建筑物對變形的要求確定加固深度,即選擇施工樁長;根據土質條件、固化劑摻量、室內配比試驗資料和現場工程經驗選擇樁身強度和水泥摻入24、量及有關施工參數.根據工程經驗,當水泥摻入比為12%左右時,樁身強度一般可達1.01。5MPa;根據樁身強度的大小及樁的斷面尺寸,由(4。2。4-16)式計算單樁承載力;根據單樁承載力及土質條件,由(15)式計算有效樁長;根據單樁承載力、有效樁長和上部結構要求達到的復合地基承載力,由(4。2.418)式計算樁土面積置換率;根據樁土面積置換率和基礎型式進行布樁,樁可只在基礎平面范圍內布置。5、施工工藝水泥土攪拌法施工現場事先應予以平整,必須清除地上和地下的障礙物。遇有明浜、池塘及洼地時應抽水和清淤,回填粘性土料并予以壓實,不得回填雜填土或生活垃圾。水泥土攪拌樁施工前應根據設計進行工藝性試樁,數量25、不得少于2根。當樁周為成層土時,應對相對軟弱土層增加攪拌次數或增加水泥摻量。攪拌頭翼片的枚數、寬度、與攪拌軸的垂直夾角、攪拌頭的回轉數、提升速度應相互匹配,以確保加固深度范圍內土體的任何一點均能經過20次以上的攪拌。豎向承載攪拌樁施工時,停漿(灰)面應高于樁頂設計標高300500mm。在開挖基坑時,應將攪拌樁頂端施工質量較差的樁段用人工挖除。施工中應保持攪拌樁機底盤的水平和導向架的豎直,攪拌樁的垂直偏差不得超過1%;樁位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成樁直徑和樁長不得小于設計值。水泥土攪拌法施工步驟由于濕法和干法的施工設備不同而略有差異。其主要步驟應為:攪拌機械就位、調平;預攪下沉至設計加固深度;邊26、噴漿(粉)、邊攪拌提升直至預定的停漿(灰)面;重復攪拌下沉至設計加固深度; 根據設計要求,噴漿(粉)或僅攪拌提升直至預定的停漿(灰)面;關閉攪拌機械。在預(復)攪下沉時,也可采用噴漿(粉)的施工工藝,但必須確保全樁長上下至少再重復攪拌一次。(1)水泥漿攪拌法施工注意事項:1) 現場場地應予平整,必須清除地上和地下一切障礙物。明浜、暗塘及場地低洼時應抽水和清淤,分層夯實回填粘性土料,不得回填雜填土或生活垃圾。開機前必須調試,檢查樁機運轉和輸漿管暢通情況。2) 根據實際施工經驗,水泥土攪拌法在施工到頂端0.30.5m范圍時,因上覆壓力較小,攪拌質量較差。因此,其場地整平標高應比設計確定的基底標高再27、高出0.30.5m,樁制作時仍施工到地面,待開挖基坑時,再將上部0.30.5m的樁身質量較差的樁段挖去。而對于基礎埋深較大時,取下限;反之,則取上限.3) 攪拌樁垂直度偏差不得超過1%,樁位布置偏差不得大于50mm,樁徑偏差不得大于4%.4) 施工前應確定攪拌機械的灰漿泵輸漿量、灰漿經輸漿管到達攪拌機噴漿口的時間和起吊設備提升速度等施工參數;并根據設計要求通過成樁試驗,確定攪拌樁的配比等各項參數和施工工藝。宜用流量泵控制輸漿速度,使注漿泵出口壓力保持在0。40.6MPa,并應使攪拌提升速度與輸漿速度同步。5) 制備好的漿液不得離析,泵送必須連續.拌制漿液的罐數、固化劑和外摻劑的用量以及泵送漿液28、的時間等應有專人記錄。6) 為保證樁端施工質量,當漿液達到出漿口后,應噴漿座底30s,使漿液完全到達樁端。特別是設計中考慮樁端承載力時,該點尤為重要.7) 預攪下沉時不宜沖水,當遇到較硬土層下沉太慢時,方可適量沖水,但應考慮沖水成樁對樁身強度的影響.8) 可通過復噴的方法達到樁身強度為變參數的目的.攪拌次數以1次噴漿2次攪拌或2次噴漿3次攪拌為宜,且最后1次提升攪拌宜采用慢速提升。當噴漿口到達樁頂標高時,宜停止提升,攪拌數秒,以保證樁頭的均勻密實。9) 施工時因故停漿,宜將攪拌機下沉至停漿點以下0.5m,待恢復供漿時再噴漿提升。若停機超過3h,為防止漿液硬結堵管,宜先拆卸輸漿管路,妥為清洗。129、0) 壁狀加固時,樁與樁的搭接時間不應大于24h,如因特殊原因超過上述時間,應對最后一根樁先進行空鉆留出榫頭以待下一批樁搭接,如間歇時間太長(如停電等),與第二根無法搭接;應在設計和建設單位認可后,采取局部補樁或注漿措施。11) 攪拌機凝漿提升的速度和次數必須符合施工工藝的要求,應有專人記錄攪拌機每米下沉和提升的時間。深度記錄誤差不得大于100mm,時間記錄誤差不得大于5s.12) 根據現場實踐表明,當水泥土攪拌樁作為承重樁進行基坑開挖時,樁頂和樁身已有一定的強度,若用機械開挖基坑,往往容易碰撞損壞樁頂,因此基底標高以上0。3m宜采用人工開挖,以保護樁頭質量。這點對保證處理效果尤為重要,應引起30、足夠的重視.(2)粉體噴射攪拌法施工中須注意的事項:1)噴粉施工前應仔細檢查攪拌機械、供粉泵、送氣(粉)管路、接頭和閥門的密封性、可靠性。送氣(粉)管路的長度不宜大于60m。2)噴粉施工機械必須配置經國家計量部門確認的具有能瞬時檢測并記錄出粉量的粉體計量裝置及攪拌深度自動記錄儀。3)攪拌頭每旋轉一周,其提升高度不得超過16mm。4) 施工機械、電氣設備、儀表儀器及機具等,在確認完好后方準使用。5) 在建筑物舊址或回填地區施工時,應預先進行樁位探測,并清除己探明的障礙物.6) 樁體施工中,若發現鉆機不正常的振動、晃動、傾斜、移位等現象,應立即停鉆檢查。必要時應提鉆重打。7) 施工中應隨時注意噴粉31、機、空壓機的運轉情況;壓力表的顯示變化;送灰情況。當送灰過程中出現壓力連續上升,發送器負載過大,送灰管或閥門在軸具提升中途堵塞等異常情況,應立即判明原因,停止提升,原地攪拌。為保證成樁質量,必要時應于復打.堵管的原因除漏氣外,主要是水泥結塊。施工時不允許用已結塊的水泥,并要求管道系統保持干燥狀態.8) 在送灰過程中如發現壓力突然下降、灰罐加不上壓力等異常情況,應停止提升,原地攪拌,及時判明原因.若由于灰罐內水泥粉體已噴完或容器、管道漏氣所致,應將鉆具下沉到一定深度后,重新加灰復打,以保證成樁質量。有經驗的施工監理人員往往從高壓送粉膠管的顫動情況來判明送粉的正常與否.檢查故障時,應盡可能不停止送32、風。9) 設計上要求搭接的樁體,須連續施工,一般相鄰樁的施工間隔時間不超過8h。若因停電、機械故障而超過允許時間,應征得設計部門同意,采取適宜的補救措施.10) 在SP1型粉體發送器中有一個氣水分離器,用于收集因壓縮空氣膨脹而降溫所產生的凝結水.施工時應經常排除氣水分離器中的積水,防范因水分進入鉆桿而堵塞送粉通道。11) 噴粉時灰罐內的氣壓比管道內的氣壓高0。020。05MPa以確保正常送粉.12) 對地下水位較深,基底標高較高的場地;或噴灰量較大,停灰面較高的場地,施工時應加水或施工區及時地面加水,以使樁頭部分水泥充分水解水化反應,以防樁頭呈疏松狀態。6、質量檢驗水泥土攪拌樁的質量控制應貫穿33、在施工的全過程,并應堅持全程的施工監理。施工過程中必須隨時檢查施工記錄和計量記錄,并對照規定的施工工藝對每根樁進行質量評定.檢查重點是:水泥用量、樁長、攪拌頭轉數和提升速度、復攪次數和復攪深度、停漿處理方法等.水泥土攪拌樁的施工質量檢驗可采用以下方法: (1)成樁7d后,采用淺部開挖樁頭(深度宜超過停漿(灰)面下0.5m),目測檢查攪拌的均勻性,量測成樁直徑。檢查量為總樁數的5。 (2)成樁后3d內,可用輕型動力觸探(Nlo)檢查每米樁身的均勻性.檢驗數量為施工總樁數的1,且不少于3根.豎向承載水泥土攪拌樁地基竣工驗收時,承載力檢驗應采用復合地基載荷試驗和單樁載荷試驗。載荷試驗必須在樁身強度滿足試驗荷載條件時,并宜在成樁28d后進行。檢驗數量為樁總數的0。51,且每項單體工程不應少于3點. 經觸探和載荷試驗檢驗后對樁身質量有懷疑時,應在成樁28d后,用雙管單動取樣器鉆取芯樣作抗壓強度檢驗,檢驗數量為施工總樁數的0.5%,且不少于3根。對相鄰樁搭接要求嚴格的工程,應在成樁15d后,選取數根樁進行開挖,檢查搭接情況.基槽開挖后,應檢驗樁位、樁數與樁頂質量,如不符合設計要求,應采取有效補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