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雙側壁導坑法施工工藝(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4405
2024-01-12
3頁
29.50KB
1、新建隧道雙側壁導坑法施工工藝 目 錄 第一章 總 則第二章 施工準備第三章 施工組織第四章 施工第五章 初期支護第六章 現場監控量測與反饋第七章 二次襯砌 第一章 總 則第1條 在軟弱圍巖的地質條件下,修建雙線和多線隧道時,可采用本施工工藝。第2條 本工藝的未盡事宜,應按現行部頒鐵路隧道施工規范及設計有關文件、有關規定辦理。第二章 施工準備第3條 隧道施工前應組織人員復核設計文件,深入工地進行隧道區域內地質及水文地質調查,預計施工中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質,進行全面技術、經濟比較,選定側壁導坑法。第4條 根據設計文件、實地調查資料編制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主要內容包括:(1) 雙側壁導坑法開挖的方案。2、(2) 采用的機械設備。(3) 出碴運輸方式。(4) 導坑開挖的尺寸和步驟。(5) 臨時支護的方式和措施。(6) 永久襯砌的型式。(7) 其余各部開挖、襯砌的方式以及長隧道部分地段改用側壁導坑法施工時的施工過渡方案。第三章 施工組織第5條 施工前應根據進度要求和施工設備,合理安排勞動力,并備足臨時支護的材料,確保不間斷施工。第四章 施工 施工按順序主分開挖、裝碴運輸、初期支護、施工監測、二次支護等主要工序。第6條 開挖1 雙側壁導坑開挖順序,見圖4-1及4-2圖。(1) 先開挖1及2部,后開挖3及4部。為減少爆破干擾,1、2部在縱向超前3、4部至少10m。(2) 1及2、3及4部隨開挖應及時噴3、錨支護,必要時設置鋼支撐。(3) 圍巖穩定性極差,除開挖后及時支護外,還可安設超前錨桿。超前錨桿的長度應根據每次開挖進尺決定,當每循環開挖進尺為1.0m時,超前錨桿長應不小于2.5m。超前錨桿應在水平面位搭接。錨桿如從型鋼拱架腹部鉆孔穿過,或從格棚拱架腹部穿進支承于鋼支架時,與水平線夾角不大于10;如尾部支承于徑向錨桿時,與水平線夾角以1018為宜。(4) 當掌子面圍巖極易坍塌時,應噴混凝土厚510cm臨時封閉。(5) 左右側壁導坑的邊墻應盡量在二次襯砌完成,并達到所規定的強度后,方開挖5部。5部一般采用環形開挖,錨噴工作應及時緊跟,還可安設管棚支撐。開挖過程中應結合格棚拱(或鋼架)安裝,由拱4、腳至拱頂分部進行。(6) 6部開挖,可在二次襯砌完成、并達到一定強度后進行。開挖時應注意側壁導坑的側墻穩定,保持導坑口部的暢通。2 各部的開挖尺寸,應根據機具設備的配備情況和開挖方法進行設計。側壁導坑一般可按雙線電瓶車有軌運輸確定其寬度,高度宜接近隧道邊墻頂部。3 側壁導坑上、下兩部施工,不宜拉得過長,以便盡快使導坑的初期支護閉合。4 任何開挖方法都應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圍巖的擾動,當采用鉆爆法時,類圍巖地段一次掘進深度不宜大于1.0m;環形開挖5部時,每次開挖進尺為0.50.8m。5 側壁導坑掌子面不應比邊墻灌注超前過多。當側壓力大時,圍巖不穩定,邊墻宜緊跟掌子面。決定是否緊跟掌子面,應根據量測5、數據和對圍巖的變化觀測而確定。 格棚拱或鋼拱施工工藝,可見管棚法施工工藝。第7條 用鉆爆法開挖時,由于雙側壁導坑法施工工序較多,而且各工序間距一般都不大,施工中的安全特別重要,應嚴格按設計進行爆破,且應由工地領工員統一指揮。第8條 裝碴運輸1 側壁導坑內,一般均采用有軌運輸。2 拱部出碴,可以縱向直接運出洞外,或運到已支護襯砌段,再倒運到洞外。3 兩側壁導坑間核心部分,可用反鏟開挖及裝碴,用側壁導坑的軌道及斗車運碴。也可用反鏟開挖核心土,用汽車運碴。第五章 初期支護第9條 噴射混凝土設計強度20MPa,每次噴射厚度不到小于5cm,可分23次噴至設計厚度。拱部、邊墻噴層厚20cm,側壁導坑部分厚6、15cm。第10條 各部分開挖后的第一次噴護,必須在開挖或爆破后2小時內完成。噴護作業結得4小時后方得進行爆破。第11條 錨桿直徑采用22mm的螺紋鋼。其長度,拱部一般為2.53.0m,邊墻2.02.5m,全孔注早強水泥砂漿,并應飽滿。拱頂部位應盡量用早強錨桿藥包填塞。目前生產的ZM-2型早強藥卷直徑比鉆孔直徑小約20mm,長度為2030cm,錨桿插入時應注意旋轉,使藥包充分攪拌。錨桿間距按1,0m系統布置。第12條 鋼筋網應與錨桿、格棚拱架等聯結牢固,隨開挖起伏鋪設,鋼筋網與巖壁的距離通常不小于3cm,鋼筋網保護層不小于2cm。第六章 現場監挖量測與反饋第13條 為了給施工和設計提供可靠的信7、息,必須進行現場監挖量測,除對巖性、產狀及支護狀況進行觀察外,還需分別埋設量測標志進行變形量測。拱部要量測拱頂下沉及周邊收斂位移量,側壁導坑內根據情況至少選一種量測。拱頂下沉及周邊收斂量測,每1030m設一組測點。第14條 淺埋隧道一般復蓋厚度小于40m,有其它要求時,應進行地表下沉量測,每1030m一個斷面,每個斷面至少11個測點。第15條 開挖后15天內,每天量測12次,以后逐步減少。第16條 量測數據必須同時分析整理,當出現異常時,應及時采取措施。例如,拱頂下沉量或速率驟增;周邊收斂相對位移值大于0.2%0.8%;噴層裂縫增大,鋼支撐變形等。第七章 二次襯砌第17條 二次支護時間需與現場監控量測信息緊密結合。在復蓋層淺地段和監控量測結果表明異常需采取措施時,應及時施作襯砌,必要時應提前做仰拱封閉。第18條 可在第6部核心土上用手推車或斗車灌筑襯砌混凝土,也可用泵送混凝土灌注。詳可參見模板臺車混凝土襯砌施工工藝。返回特種方法施工工藝.doc.施工工藝資料庫結構及檢索圖.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