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成孔灌注樁施工工藝研究(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4467
2024-01-12
5頁
16.50KB
1、套管成孔灌注樁施工工藝研究摘要,套管成孔灌注樁是利用錘擊法或振動打樁法,將帶有鋼筋混凝土或帶有活瓣式樁靴的鋼套管沉入土中,然后灌注混凝土并拔管而成.若配有鋼筋時,在規定標出應吊放鋼筋骨架.利用錘擊沉樁設備沉管、拔管時,成為錘擊灌注樁,利用激振器的振動沉管、拔管時,成為振動灌注樁.套管成孔灌注樁利用套管保護成孔,能沉能拔,施工速度快,適用于黏性土、粉土、淤泥質土、砂土及人工回填土等.本文現就套管成孔灌注樁施工工藝做淺要研究 關鍵詞,套管成孔 灌注樁 錘擊 一、錘擊沉管灌注樁 沉樁前,應根據樁的密集程度,土質情況確定沉樁順序。施工時,用樁架吊起鋼套管,對準預先設在樁位處的預制鋼筋混凝土樁靴.填管與2、樁靴連接處要墊以麻繩、草繩,以防止地下水滲入管內.然后緩緩放下套管,套入樁靴壓進土中.套管上端扣上樁帽,檢查套管與樁錘是否在一垂直線上,套管偏斜小于0。5時,即可起錘沉套管 先用低錘輕擊,觀察后如無偏移才可正常施打,直至符合設計要求的貫入度或沉入標高,檢查管內有無泥漿或水進入,即可灌注混凝土。套管內混凝土應盡量灌滿,然后開始拔管。拔管要均勻,第一次拔管高度以能容納第二次所需的混凝土灌注量為限,不宜拔管過高 拔管時應保持連續密錘低擊不停,并控制拔出速度,對一般土層,以不大于1m/min為宜,在軟弱土層及軟硬土層交界處,應控制在0。8m/min以內。拔管時還要經常探測混凝土落下的擴散情況,注意管內3、的混凝土保持略高于地面,一直到全管拔出為止。樁的中心距在5倍樁管外徑以內或小于2m時,均應跳打,中間空出的樁須待鄰樁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50%以后,方可施打 為了提高樁的質量和承載力,常采用復打法擴大灌注樁。其施工順序為,在第一次灌注樁施工完畢,拔出套管后,清除管外壁上的污泥和樁孔周圍地面的浮土,立即在原樁位再預埋樁靴或合好活瓣第二次復打,使未凝固的混凝土向四周擠壓擴大樁徑,然后再澆筑第二次混凝土。施工時要注意前后兩次沉管的軸線應重合,復打施工必須在第一次灌注的混凝土初凝之前進行 二、振動沉管灌注樁 振動沉管灌注樁采用激振器或振動沖擊沉管,施工時,先安裝好樁機,將樁管下活瓣會合起來,對準樁位,4、徐徐放下套管,壓入土中,勿使偏斜,即可開動激振器沉管 激振器又稱振動錘,由電動機帶動裝有偏心塊的軸旋轉而產生振動,振動沉管與振動法沉樁相似。沉管時必須嚴格控制最后2min的貫入速度,其值按設計要求或根據試樁和當地長期的施工經驗確定。振動沉管灌注樁可采用單打法、反插法或復打法施工 單打施工時,在沉入土中的套管內灌滿混凝土,開動激振器,振動5,10s,開始拔管,邊振邊拔。每拔0。5,1。0m,停拔振動5,10s,如此反復,直到套管全部拔出.在一般土層內拔管速度宜為1。2,1。5m/min,在較軟弱土層中,不得大于0.8,1。0m/min 反插法施工時,在套管內灌滿混凝土后,先振動再拔管,每次拔管05、.5,1。0m,向下反插0.3,0.5m。如此反復進行并始終保持振動,直到套管全部拔出地面.反插法能使樁的截面增大,從而提高樁的承載力,宜在較差的軟土地基上使用 復打法要求與錘擊灌注樁相同 振動灌注樁的適用范圍除與錘擊灌注樁相同外,并適用于稍密及中密的碎石土地基 三、套管成孔灌注樁易產生的質量問題及處理 1、斷樁 一般常見于地面下1.0,3.0m的不同軟硬層交接處。其裂痕呈水平或略傾斜,一般都貫通整個截面。其原因主要有,樁距過小,鄰樁施打時土的擠壓所產生的水平橫向推力和隆起上拔力的影響,軟硬土層間傳遞水平力大小不同,對樁產生剪應力,樁身混凝土終凝不久,強度弱,承受不了外力的影響 避免斷樁的措施6、有,樁的中心距宜大于3。5倍樁徑,考慮打樁順序及樁架行走路線時,應注意減少對新打樁的影響,采用跳打法或控制時間法以減少對鄰樁的影響。斷樁一經發現,應將斷樁段拔出,將孔清理干凈后,略增大面積或加上鐵箍倆接,在重新關注混凝土補做樁身 2、縮頸 縮頸的樁又稱瓶頸樁。部分樁頸縮小,截面積不符合要求。其原因是在含水量大的黏性土中沉管時,土體收強烈擾動和擠壓,產生很高的孔隙水壓力,樁管拔出后,這種水壓力遍作用到新灌注的混凝土樁上,是樁身發生不同程度的頸縮現象 產生的原因有,拔管過快,混凝土含量少,或和易性差,是混凝土出管時擴散差等。施工中應經常測定混凝土落下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一般可用復打法處理 3、7、吊腳樁 即樁底部混凝土隔空,或混凝土中混進泥沙而形成松軟層。原因為樁靴強度不夠,沉管時被破壞變形,水或泥沙進入樁管,或活瓣未及時打開 處理辦法,將樁管拔出,糾正樁靴或將砂回填樁孔后重新沉管 4、樁靴進水進泥 樁靴進水進泥常發生在地下水位高或飽和淤泥或粉砂土層。原因為樁靴活瓣閉合不嚴、預制樁靴被打壞或活瓣變形 處理方法,拔出樁管,清除淤泥和泥沙,整修樁靴活瓣,用砂回填后重打。地下水位高時,可待樁管沉至地下水位時,先灌入0.5m厚的水泥砂漿作封底,再灌入1。0m高混凝土增壓,然后在繼續沉管 5、澆筑混凝土 混凝土應保證良好的和易性,其坍落度一般控制在10,20cm之間。混凝土應通過導管下料,導管下8、口距澆筑面應小于2m,混凝土宜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密實。混凝土澆筑一般應在達到墩頂標高后超灌至少0.5m 四、施工注意事項 1、冬期施工,當氣溫低于0?時,樁灌注混凝土要采取保溫措施,拌合水要加熱,混凝土入摸溫度不應低于5?。樁頂要護蓋保溫,防止受凍 2、雨期施工,當砂、石含水量增大時,應按現場實測數據隨時調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加水量。同時要注意測定地下水位的變化,決定是否進行封底防水。特別要注意與回填層接觸的軟弱土層,在地表水的浸泡下,會變成軟塑狀態,在此段應進行反插,防止發生縮頸 3、夏季施工當氣溫高于30?時,混凝土應摻加緩凝劑。如果混凝土停放時間過長,接近初凝對,應返回攪拌機,再與一定量9、的按水灰比配置的配料進行攪拌均勻后,才能繼續使用 4、樁灌注混凝土時,如出現縮頸,其原因多數情況是由于拔管速度過快,或樁管內混凝土高度不夠.使混凝土出管速度下降,擴散壓力不夠,或由于混凝土坍落度過小,和易性不好。混凝土不能很快擴散,或局部受到樁周士回縮擠壓作用 5、施工中如樁體出現蜂窩、狗洞,樁頭松散等質量通病,其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未按配合比計量、均勻攪拌,或石子級配不好,或坍落度過大,或振拔沉管時未按停拔振動要求操作 6、施工中如出現懸樁,主要是地下水滲入樁管,使拉底出現一松軟層。一般預防措施是,在有水位地層施工,盡量不使用活瓣樁尖,增加樁管內封底混凝土量,檢查樁管端部有無裂縫或缺口,如有裂縫或缺口,必須處理好后再沉管 五、結束語 在建筑領域工程施工中,各種成樁工藝和技術已愈發成熟,套管成孔灌注樁是在已有技術基礎上創新改進而成。隨著時代的進步,套管成孔灌注樁將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