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橋現澆32m簡支梁施工工藝(2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4469
2024-01-12
19頁
89KB
1、特大橋現澆32m簡支梁施工工藝一、工程概況1.1、簡介黃河xx特大橋位于xx市境內。正線里程DIK412+062.27DIK417+453.54,中心里程為414+756.67,全長5391.27米。xxxx主要承擔130#166#臺之間全部的基礎、墩臺,以及箱梁施工,里程DIK416305.79DIK417453.57,全長1147.78延米。在DIK416+696.3 、DIK416+700.22處跨越津浦鐵路正線,其夾角約90度。箱梁采用DXZ32 m900 t型下承自行式移動模架進行施工。1.2、設計技術標準鐵路等級:高速鐵路;正線數目:雙線;設計速度: 350km/h,初期運營速度32、00km/h??缇€列車運營速度200km/h及以上;正線線間距:5.0m;牽引種類:電力;列車類型:動車組;列車運行控制方式:自動控制;行車指揮方式:綜合調度;建筑限界:按新建時速300350公里客運專線鐵路設計暫行規定執行。二、前期準備2.1 物資儲備主要有鋼筋、鋼絞線、波紋管、錨具、橋梁支座、預埋件,以及混凝土施工用水泥、砂子、碎石、粉煤灰、外加劑、灌漿料、脫模劑、養護液等。2.2 設備配置機械設備數量配備計劃表機械名稱型號數量單位模架數量移動模架臺1汽車泵臺1布料機臺1高頻振動棒臺16滾動式振動梁臺1內卡式張拉千斤頂臺4水泵臺1土工布m210002.3 技術準備編制了預應力混凝土簡支箱梁3、施工組織設計、施工工藝和簡支箱梁鋼筋施工、混凝土施工、預應力施工、支座安裝、移動模架施工等作業指導書和技術交底,明確程序適用范圍、人力資源、設備資源、材料供應、風險分析及應對措施、施工工藝和方法等。根據設計及相關規范的要求進行箱梁C50混凝土理論配合比的試配和設計。三、施工順序及循環時間3.1梁部施工在166、165#墩施工完成時,移動模架緊跟施工,從第165孔向北京方向施工。3.2單孔箱梁施工循環時間移動模架施工單孔箱梁循環時間計算表(d)工程內容工作時間(d)工程內容工作時間(d)牛腿過孔0.5澆注混凝土05開模、過孔0.5養護4(6)立底模外模0.5預應力初張拉1綁扎底板腹板鋼筋1.5預4、應力終張拉1安裝內模0.5孔道壓漿1綁扎頂板鋼筋1.0時間合計10(12)注:預應力終張拉、孔道壓漿不占用循環時間。 括號內數字為冬季施工。四、移動模架施工工藝4.1施工流程移動模架原位現澆箱梁施工流程如下:移動模架的安裝就位或移動就位模板系統調整綁扎底板及邊墻鋼筋、布設預應力管道內模安裝檢測、調整內模綁扎頂板鋼筋、穿鋼絞線澆注混凝土養生脫開端模及松開內模(強度達到60%)預應力初張拉(強度80%)移動模架分兩次整體下放共120mm左右兩組模架基本同步向兩外側橫移兩組模架基本同步向前移動到位整機縱移到位兩組模架基本同步向內橫移到位連接底模橫梁及模板調整側模及底模檢測進入下一操作循環(上孔箱梁進5、行終張拉和預應力管道壓漿)。4.2移動模架安裝當拼裝位墩高為810 m,地形比較平緩時,采用常規拼裝作業程序,黃河xx特大橋165#墩、166#臺墩高較低,墩身為8m至8.5m實心墩臺,移動模架的現場拼裝采取主箱梁墩身底部臨時支點上拼裝成形,采用吊車吊裝施工方案。4.2.1 模架拼裝流程拼裝前在166#臺165#墩間設4個臨時支墩,臨時支墩為混凝土現澆,作為移動模架拼裝的臨時支點。移動模架拼裝順序為:牛腿主梁底模桁架底模側模中輔助支腿前導梁前輔助支腿后輔助支腿。待模架安裝全部完成后,即可進行混凝土澆筑,然后模架總體向前移動,逐跨施工其余箱梁。4.2.2 人員配置指揮員:名,熟悉移動模架及橋梁施6、工作業的基本原理和要求,并有一定組織指揮能力,熟悉指揮信號,安全意識強,責任心強。技術員和安全檢查員:2名,熟悉移動模架及橋梁施工作業的基本原理和要求,對移動模架施工作業前進行技術和安全檢查,消除隱患。電工:2名,熟悉移動模架電路圖基本原理和要求,并能在實際工作中迅速排除故障,業務熟練且反應敏捷者可擔任和負責移動模架的操作。起重工:名,具備多年從事起重工作經驗,責任心強,具備一定的力學知識,熟悉起重工操作規程和安全規程。液壓工:2名,熟悉移動模架液壓系統基本原理和要求,并能在實際工作中迅速排除故障,業務熟練且反應敏捷者也可擔任和負責移動模架的操作。輔助工:6名,具備一定文化知識,熟悉移動模架和7、橋梁施工。4.3移動模架預壓為確保箱梁質量和線型,驗證DXZ32/900移動模架造橋機的設計和制造質量,并準確掌握現澆箱梁施工過程中模架造橋機各工況下的實際撓度、剛度和穩定性,根據相關規定要求,模架使用前需要在現場做靜載預壓試驗,以確保設備在投入使用后能正常工作和安全使用,并消除設備的非彈性變形,為正確設置預拱度提供依據。4.3.1試驗對象及其目的:4.3.1.1試驗對象DXZ32/900移動模架造橋機,計算跨度為31.5米。4.3.12試驗目的(1)為確保箱梁現澆施工安全和質量,準確掌握施工過程中的移動模架工作的實際撓度和剛度,施工前,根據有關規范和要求,須對移動模架進行現場靜載試驗。(2)8、 通過模擬造橋機在箱梁施工過程中的加載來分析、驗證造橋機主梁框架及其附屬結構的彈性變形,消除其非彈性變形,檢驗主梁的安全度,測算施工荷載作用下的彈性變形,根據箱梁張拉后的上拱度,再計算出移動模架底模的預拱度。以此來指導混凝土分層澆筑的順序。4.3.2試驗方法概述試驗方法就是模擬該孔砼梁的現澆過程,進行實際加載,以驗證并得出其承載能力。該試驗方法不同于起重機械:因為其載荷是順序逐加的、且觀測時間(或卸載時間)長達24小時。當完成100%荷載加載,4小時之后需要觀測一次,12小時之后需要觀測一次。4.3.3試驗前的檢查(1)檢查造橋機各構件連接是否緊固,機構裝配是否精確和靈活,金屬結構有無變形,各9、焊縫檢測滿足設計規范的要求。(2)檢查造橋機的立柱、脫架及主梁框架與橋墩之間的錨固是否牢固,安全設施是否齊全、可靠。(3)照明充分,警示明確。(4)即完全模擬澆注狀態進行全面檢查,只有全面檢查合格后方能進行試驗工作。4.3.4載荷準備:關于載荷:根據前述現場計算模擬施加的總載荷約900T。根據施工的實際情況,載荷由以下幾部分組成:砂子:砂子用若干編織袋裝成。噸鋼筋:鋼筋置于砼梁腹板處的。4.3.5試驗步驟流程試驗準備(技術交底、人員、機械、材料等)移動模架造橋機按設計安裝就位模架全面檢查觀測點布設標記分級加載觀測讀數記錄全面檢查穩定靜置觀測讀數記錄全面檢查卸載觀測讀數記錄全面檢查穩定觀測讀數記10、錄全面檢查觀測數據整理、分析試驗結果報告整修調整模架待使用。加載方案及加載程序:A:加載程序加載分以下幾個步驟:1)加載過程共分三級:05080100-130%2)第一級加載:050;第一級加載為50,重約450噸,當加載完畢后,開始第一輪測試。此時為加載至箱梁施工荷載狀態的50,進行測量記錄,觀察造橋機受力的情況。3)第二級加載;5080;第二級加載為80,重約720噸。此時為加載至箱梁施工荷載狀態的80,進行測量記錄,觀察造橋機受力的情況。4)第三級加載:80100;此時為加載至箱梁施工荷載狀態的100,進行測量記錄,觀察造橋機受力的情況。5)第四級加載:100130;此時為加載至箱梁施工11、荷載狀態的130,進行測量記錄,觀察造橋機受力的情況。4小時觀測一次,12小時觀測一次,24小時再測量觀察一次。B:加載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1)對各個壓重載荷必須認真稱量、計算和記錄,由專人負責。2)所有壓重載荷應提前準備至方便起吊運輸的地方。3)在加載過程中,要求詳細記錄加載時間、噸位及位置,要及時通知測量組作現場跟蹤觀測。未經觀測不能進行下一級荷載。每完成一級加載應暫停一段時間,進行觀測,并對造橋機進行檢查,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停止加載,及時分析,采取相應措施。如果實測值與理論值相差太大應分析原因后再確定下一步方案。4)加載全過程中,要統一組織,統一指揮,要有專業技術人員及負責人在現場協調。512、)每加載一級都要測試所有標記點的數據。如發現局部變形過大時停止加載,對體系進行補強后方可繼續加載。卸載時每級卸載均待觀察完成后,做好記錄后再卸至下一級荷載,測量記錄造橋機的彈性恢復情況。所有測量記錄資料要求當天上報試驗指導小組,現場發現異常問題要及時匯報。4.3.6測試方案:根據對移動模架造橋機承載能力進行的分析計算,現對該造橋機進行現場加載實驗。測試工作包括主梁變形(沉降)。測試目的:1)、在實際荷載況下,觀測主梁、底模板指定截面的變形,消除非彈性變形,測定彈性變形。2)、為施工時設置預拱度提供依據。4.3.6.1測點分布:A、選擇沉降觀測點。觀測點取在底模的底面、,縱向共取三排觀測點,分別13、在離墩身1M處,在距邊緣0.2M底模兩側及中間位置,1/4跨處和1/2跨處。觀測點用長度為2CM,直徑為12的鋼筋點焊在該處。共計取15個點。B、觀測點分布如下圖所示:2.5m5.00m32. 6m8.00m8.00m8.00m8.00mC.、進行觀測點編號和預壓前測量。在堆載完成后,每天兩次用水平儀觀測兩次。連續觀測數天,待各點沉降數據后,即可卸載。D、卸載后觀測各點數據。卸載后測量數據加載穩定后測量數據=彈性變形數據加載前測量數據彈性變形數據=非彈性變形數據4.3.6.2測量儀器:主要測量設備:觀測采用高精度的水平儀和毫米刻度的塔尺。4.3.6.3預壓報告:預壓工作完畢后,將出具“預壓報告14、”。4.3.7卸載方案及注意事項:卸載方案類似加載方案。只是加載程序的逆過程,卸載過程同樣分四個步驟:1)、第一級卸載:130100%;2)、第二級卸載:10080%;3)、第三級卸載:8050%;4)、第四級卸載:500%;將全部載荷卸載即可??傊鶆蛞来涡遁d,防止突然釋荷之沖擊,并妥善放置重物以免影響正常施工。4.3.8 觀測步驟()在堆載試驗開始前對各個觀測點進行初讀數并記錄。(2)當荷載達到40%觀測檢查一次,當荷載得到50%觀測檢查一次, 當荷載得到100%時,每4小時觀測檢查一次,當連續兩次觀測的累計變形不大于2毫米時即認為穩定。()當穩定后選擇常溫和高溫情況觀測并記錄。()穩定15、卸載觀測:當卸載到50%時觀測一次,當卸載完成后,每4小時觀測一次,當連續兩次觀測的累計變形不大于2毫米時即認為穩定。()當穩定后選擇常溫和高溫情況觀測并記錄。4.3.9數據計算、分析、整理(1)荷載作用變形量計算加載前的初始讀數-滿載穩定后的終讀數=總變形量加載前的初始讀數-空載穩定后的終讀數=非彈性變形量總變形量-非彈性變形量=彈性變形量(2)溫度影響計算 滿載低溫觀測數據-滿載高溫觀測數據=滿載溫度影響變形量空載低溫觀測數據-空載高溫觀測數據=空載溫度影響變形量(3)數據處理以變形量為縱軸Y,以觀測間隔時間為橫軸T,繪制不同點的變形速率圖。以梁水平縱向為X軸,不同點的彈性變形量為Y,連接16、個點繪制出梁的縱向彈性變形曲線。4.3.10預壓試驗報告的整理 (1)依據梁??v向的彈性變形曲線、設計的預應力干縮自重等造成的拱度曲線、設計要求的成品梁的拱度曲線的疊加得出模架立模時的拱度曲線。(2)根據觀測的非彈性變形量和溫度影響變形量再綜合對最終的拱度調整,相對量不大時可忽略不計。(3)根據現場實測的數據,遵照規范要求,對原始數據加以分析、匯總,并與設計計算值加以對比,依據對比結果給出試驗結論;最后整理成DXZ32/900移動模架造橋機現場預壓試驗報告。4.4移動模架就位、支座安裝此時移動模架支承在前、后主支腿上,移動模架已在制梁位置。模架就位后安裝盆式橡膠支座。安裝支座前先對混凝土墊石鑿17、毛,用水濕潤。支座中線就位后,用鋼楔調整支座標高。在支座板周圍支立加固灌漿用模板,然后采用重力灌漿法灌注高強度無收縮支座灌漿材料。4.5 模板系統調整箱梁的底模、外側模均采用鋼模板,模板要求接縫嚴密,相鄰模板接縫平整,接縫處貼膠帶密封,防止漏漿,并在模板面板上涂刷清漆和脫模劑,保證混凝土表面的光潔和平整度,以確保梁體外觀質量。預拱度設置及模板調整:當側模及底模安裝就位后,調整各支點模板縱向標高,使鋼箱模板處于澆筑混凝土時的正確位置,與此同時設置好預留拱度。模架預拱度的設置主要是考慮鋼箱梁承重后引起的彈性變形。預拱度的設置由模板桁架的豎桿長度變化來實現,吊桿也通過其絲扣的調整來達到與豎桿的統一長18、度。4.6 綁扎底板、腹板鋼筋、布設預應力管道將加工好的鋼筋運至模板內,按設計圖放樣綁扎,在交叉點處用扎絲綁牢,必要時采取點焊,以確保鋼筋骨架的剛度和穩定性。鋼筋綁扎按設計及施工規范要求進行,在箱梁腹板鋼筋綁扎接近完成時,要按設計圖要求的位置,綁扎縱向預應力束管道定位筋,然后安裝管道。管道要平順,接頭部分要用大一號波紋管套接,用膠帶紙裹緊。定位鋼筋要編號,并與箱梁模板號相對應,其焊接位置由管道坐標計算而定。4.7 內模安裝內模利用36個與梁體同強度的墊塊支撐在底模上。墊塊支座利用100PVC管制作,其高度根據支撐點處箱梁底板厚度施工。第一孔梁施工時,內模由汽車吊分段直接吊裝入內模連接。在后續梁19、施工時,內模板順序分塊自動收縮后由內模小車從箱內分段移出 進入下一孔的鋼筋籠內設計位置,端部變截面采用人工輔助拼裝方式,其余內模板的拆立模均利用液壓油缸收放方式完成。4.8 頂板鋼筋綁扎鋼筋綁扎按設計及施工規范要求進行,道碴墻由于后澆,模板不需同時安裝。鋼筋綁扎時注意各種預埋件的安裝。4.9 混凝土生產及運輸采用自建混凝土攪拌站及汽車泵送的方案。根據攪拌站到工地的距離和箱梁混凝土對各項技術指標的要求,對混凝土配合比進行反復試配,確保各項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4.10 混凝土灌注每孔箱梁要求一次灌注完成,施工難度大,工藝要求高。混凝土澆筑時間控制在初凝時間內,混凝土澆筑時間控制在設計要求灌注時間內20、?;炷猎诨炷凉S集中拌制,用混凝土攪拌車運至墩位后,混凝土輸送泵泵送至模內,同時采用兩臺輸送泵對稱泵送澆筑。澆筑混凝土時采用跨中向兩端水平分層的方法灌注,每層澆筑厚度不超過40cm。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注意使混凝土入模均勻,避免大量集中入模。派有經驗的混凝土工負責振搗,振搗采用插入式的振動器,振動棒避免碰撞模板、鋼筋、預應力管道和其他預埋件,移動間距不超過其作用半徑的1.5倍,與側模保持510cm的間距,插入下層混凝土510cm左右,將所有部位均振搗密實,密實的標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氣泡、表面呈現平坦、泛漿??v向從跨中向梁端對稱澆注,到距梁端4m時,再從梁端向跨中方向澆注,并在混凝土21、初凝前完成梁體混凝土澆注任務,避免因移動模架過程變形拉裂梁體混凝土,同時又保證支座處混凝土的良好性。先灌注底板、后灌注腹板、再灌注頂板及橋面混凝土。底板混凝土厚度嚴格控制,沿梁長每2m設一厚度控制標記;腹板搗固時若混凝土從內模下冒出底板時,停止振搗,待混凝土澆注完畢后,對內模與底板接觸處進行處理和壓光。底板混凝土澆筑:輸送管道通過內模預留窗口將混凝土送入底板,窗口間距約4m,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下料時,一次數量不宜太多,并且要及時振搗,尤其邊角處必須填滿混凝土并振搗密實,以防澆筑腹板時冒漿。底板不需分層澆筑。腹板混凝土澆筑:兩側腹板混凝土要同步進行,其混凝土高差不超過1m,以保持模板支架受力均衡22、。開始時分層不宜超過20cm,以確保倒角處混凝土振搗密實,一定要保證混凝土從內倒角處翻出,并和底板混凝土銜接好。內翻的混凝土及時向前鏟平,最后多余混凝土及時鏟除、抹平。腹板每層混凝土澆筑厚度不得超過40cm,每層均要振搗密實,嚴禁漏振和過振現象,振搗器采用插入式高頻振搗器。頂板混凝土澆筑:當腹板澆筑到箱梁腋點后,要開始澆筑頂板混凝土,其澆筑順序為先中間,后澆兩側翼緣板,但兩側翼板要同步進行。為控制橋面標高,必須按兩側模板標示高度進行混凝土澆筑,并現場每隔12m設置一個標高控制點,保證主梁混凝土面平整,保證梁面縱、橫向坡度符合要求。在完成第二次抹面后,立即覆蓋養生。指定專人填寫施工記錄,包括原材23、料質量、混凝土坍落度、拌合時間、質量、澆筑和振搗方法、澆筑進度和澆筑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處理方法、結果。頂板表面進行二次收漿抹面,并于終凝前拉毛,及時養護,防止裂紋。4.11 混凝土養護頂板:混凝土表面采用土工布覆蓋保溫保濕灑水養護,每天灑水次數視環境濕度而定,灑水以能保證混凝土表面經常處于濕潤狀態為準,保證混凝土質量。底板上部:混凝土箱室中抽滿養生水養護。腹板與底板下部:采用高壓水槍噴灑養護水,進行養生。4.12 預應力初張拉當梁體強度達到60%,脫開端模及解除內模撐桿,松開內模。當梁體強度達到80%,按照設計要求進行初張拉。張拉機具應與錨具配套,使用前對張拉機具進行檢查和校驗,校驗時,千斤頂24、與壓力表配套校驗,以確定張拉力與壓力表讀數之間的關系曲線,張拉時進行調整。張拉順序嚴格按設計規定。張拉采取兩端張拉,張拉時,兩端千斤頂升降壓、劃線及測量伸長值等工作一致。張拉控制以張拉力和伸長值雙向控制,以張拉力控制為主,伸長值為校核。當張拉控制應力達到穩定,并確認伸長、滑絲等合格后,方能進行錨固。錨固后用砂輪切割機切割多余長度。4.13 移動模架脫模橋面鋪設后輔助支腿的走行鋼軌;點動前主支腿、后主支腿的承重油缸,解除機械鎖緊螺母,前主支腿、后主支腿的承重油缸少量回收,依靠設備自重脫模;移動模架分兩次整體下放共120mm左右,此時后輔助支腿在橋面支撐,中輔助支腿、前輔助支腿在墩頂支撐。4.1425、 牛腿過孔前主支腿、后主支腿承重油缸完全回收;解除前主支腿、后主支腿的對拉高強精軋螺紋鋼筋;吊掛油缸回收,將主支腿提高,安裝吊掛機構;解除吊掛油缸的連接,主支腿吊掛在走道上;利用縱移油缸頂推前主支腿、后主支腿前進至下一橋墩就位;4.15 牛腿就位安裝前主支腿、后主支腿前進至下一橋墩就位;安裝吊掛油缸,吊掛油缸回收,吊掛機構平移開;吊掛油缸伸出,主支腿支承在承臺上;張拉主支腿的對拉高強精軋螺紋鋼筋;解除中輔助支腿、前輔助支腿支撐;后輔助支腿、后主支腿、前主支腿的油缸回收使移動模架主梁底部的軌道落放在支撐滑道上; 4.16 模架打開、開模解除底模桁架、底模、前輔助支腿中部的連接螺栓;移位臺車在橫移26、油缸的推拉作用下在支撐托架的橫梁上橫向移動。橫移油缸的缸端與支撐裝置銷接,桿端利用插銷與支撐托架的橫梁連接,支撐托架橫梁上等距設置若干插孔,以倒換插銷位置的方式實現主梁在托架上移動4500mm。后輔助支腿、后主支腿、前主支腿的橫移油缸循環伸縮使兩側移動模架基本同步向外橫移開啟約4.5米。4.17 模架過孔同時啟動后主支腿上的縱移油缸,循環伸縮使模架前移一跨??v移油缸缸端固定在縱移支座上,桿端利用插銷與縱移頂推耳板連接,縱移油缸每次可以將造橋機向前推進1m,利用倒換插銷的方式實現模架的推進過孔作業。4.18 模架就位、安裝模架橫移合攏就位,底模桁架、底模、前輔助支腿連接;主支腿承重油缸頂升就位并27、機械鎖定;模板調整;綁扎底腹板鋼筋;內模就位;綁扎頂板鋼筋;混凝土澆注。4.19 模架終張拉、壓漿在梁體強度和彈性模量達到設計值后,進行終張拉。張拉全部完成后,進行孔道壓漿,以防止預應力筋銹蝕或松馳。壓漿采用真空壓漿技術。在水泥漿出口及入口處接密封閥門。將真空泵連接在非壓漿端上,壓漿泵連接在壓漿端上,以串聯的方式將負壓容器、三向閥門和錨具蓋帽連接起來,其中錨具蓋帽和閥門用一段透明的喉管連接。在壓漿前關閉所有排氣閥門并啟動真空泵10min。顯示出真空負壓力的產生,應能達到負壓力0.1MPa。在保持真空泵運作的同時,開始往壓漿端的水泥漿入口壓漿。從透明的喉管中觀察水泥漿是否已填滿波紋管。繼續壓漿直28、至水泥漿到達安裝在負壓容器上方的三相閥門。操作閥門以隔離真空泵及水泥漿,將水泥漿導向廢漿桶的方向。繼續壓漿直至所溢出的水泥漿形成流暢及一致性。將設在壓漿蓋帽排氣孔上的小蓋打開。打開壓漿泵出漿處和閥門直至所溢出的水泥漿形狀均勻。在壓漿蓋帽的排氣管上安裝小蓋,并保持壓力在0.4MPa下繼續壓漿半分鐘。4.20 封錨壓漿完成后及時進行封錨,采用與梁體同等級別混凝土進行。4.21移動模架拆除根據現場條件的不同,由于墩臺身較高,吊車吊裝不能保證施工安全,采用提升架,將模架整體下落放置地面的方法。在箱梁灌注混凝土前,在模架翼板上預留16個50的孔洞,具體位置是縱向距梁端2m,橫向距梁邊緣1.5m,灌注混凝29、土時注意對PVC管的保護。在箱梁初張拉后,模架進行脫模、下落,模架采用整體下落方式至地面后再進行拆卸,具體方法如下:模架脫模后,在梁體預留的孔洞上方安置提升機構,通過精扎螺紋鋼連接到主梁預留孔上,固定牢靠。安裝后應對螺紋鋼預加適當拉力使其拉緊,應保證各根精扎螺紋鋼的長度基本一致,受力均衡,對提升機構和模架機構進行全面檢查后,方可進行模架下落。在模架準備下落時,首先拆除支架及牛腿立柱節,采用汽車吊配合完成。支架拆除后,利用提升機構對模架進行整體下落,直至模架下落至地面,再利用吊車對模架進行拆卸。五、結語5.1 采用移動模架法原位制梁,避免了大噸位運架梁設備和預制場的一次性投入;無需梁場,少占耕地;機動靈活,可迅速轉場;作業程序清晰、結構受力明確、模架強度高,不受橋下地質條件的限制。但移動模架具有野外、高空和流動的特點,管理跨度大,資源調配難,安全質量控制任務艱巨。5.2 施工中,每孔梁灌注前所有的物資設備必須提前準備齊全;推廣使用全自動液壓內模、提漿整平機;關鍵工序實行旁站制;每孔箱粱混凝土灌注時間控制在6 h8 h內,并防止翻漿;從脫模劑選型解決模板污染問題;夏季宜夜間施工,可采取加冰水、孔道水循環、內腔通風降溫等措施;加強惡劣氣候條件研究,實現全天候生產。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36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1
13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1
14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1
1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