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架空光纜施工工藝工法(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4542
2024-01-12
12頁
138KB
1、通信架空光纜施工工藝工法1 前言1.1 工藝工法概況架空光纜施工廣泛使用在通信、電信、廣電等領域,是整個通信系統施工的基礎。掌握好通信架空光纜的施工技術和施工工藝,對架空光纜的快速、標準化施工具有較好的指導意義及經濟價值。其重要工序有:桿路測量、挖坑立桿、架空吊線、光纜敷設等。1.2 工藝原理通過桿路測量、立桿、架空吊線、光纜單盤測試、敷設、接續、中繼段測試和線路整修等完畢施工。2 工藝工法特點工序明了、操作簡便,通俗易懂,操作人員易于掌握。3 合用范圍本工藝合用于:鐵路通信工程、電信通信、廣電通信等。4 重要技術標準(現行)本地網通信線路工程驗收規范(YD5051)。5 施工方法5.1 對要2、施工的線路進行桿路測量。5.2 依據測量位置畫線、挖坑、立桿、回填土、安裝避雷線和地線、并進行號桿等。5.3 進行涉及上抱箍、夾板、布防吊線等架空吊線作業。5.4 光纜進行單盤測試、敷設、接續等施工作業。5.5 中繼段光纖進行全程測試,并進行線路整修。6 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6.1 通信系統架空光纜施工的流程圖通信系統架空光纜施工的流程如圖1所示:圖1 通信系統架空光纜施工順序圖6.2 桿路測量6.2.1 新桿路測量1 根據施工圖規定的徑路測量,遇特殊情況需改變徑路,應以設計單位簽發的工程變更告知書為依據。2 徑路測量技術規定安全穩固、避開洪水沖淹、沼澤、淤泥地段;病害地段(如滑坡、塌方等);嚴3、重化學腐蝕地區、規劃地區等;少占農田、少砍伐樹木,盡量避開經濟林木;施工、維護方便;節約投資、器材。3 轉角架空光纜線路轉角桿兩側的桿距盡量保持相等,并且選擇轉角桿時要考慮到拉線設立是否方便,轉角桿的角深一般不大于15m(標準桿距為50m時),可采用連續轉角,不同方向的轉角桿中間應設一根及一根以上的直線桿。特殊困難地段亦可采用直角轉角;轉角桿不得作接續桿、長桿距桿、跨越桿,并盡量避免作坡度變更桿。4 坡度變更一般坡度變更值不大于1/25桿距,按測量前進方向,某電桿出土面與它相鄰的后方電桿出土面的高度差即為n號電桿的地形差,高者為正,低者為負,坡度變更值為:M(n)(hn/Sn)-h(n+1)/4、S(n+1),其中hn為n號桿的桿頂差, h(n+1)為(n+1)號桿的桿頂差(或n號桿的附加桿的桿頂差), Sn為(n-1)號至n號間的桿距,S(n+1)為n號至(n+1)號間的桿距。M(n)0時,該電桿為壓檔桿,M(n)0時,該電桿為吊檔桿。5 長桿距桿距在60m以上時為長桿距,長桿距桿應為直線桿。6 建筑限界應符合YD5051本地網通信線路工程驗收規范附錄E、F、G、J的規定,一般情況下,桿路距規劃的等級公路限界邊不小于15m,與其它桿路的平行間距不小于一個桿高的距離(一般為8m)。7 跨越(1) 當桿路跨越鐵路、公路、通信線、廣電線時,規定交越角度不小于45,地形困難時,不小于30;(5、2) 跨越電力線路時,一般為90,地形困難時,不小于45。通過大橋既有通信支架時,不允許在已建成的橋梁的梁上、墩上打眼埋設。8 測量方式(1) 直線測量,用經緯儀測量時,將經緯儀支好擺平,望遠鏡中的十字線對準大標旗后,固定上、下盤,便可開始測量,量距人員每丈量一檔桿距,豎標桿的人員聽從經緯儀人員的指揮,將標桿豎于對的位置上,隨后將標樁打在桿位上,標樁上要有桿號標記,已經測定的桿位上不留標桿。(2) 測量角深時,通過轉角點向前后兩個桿之間的連線作中線,中線長即為角深。6.2.2 舊桿路測量對照設計圖現場核對既有桿的桿路、桿號、數量、桿高、桿距、埋深、仰俯角坡度變更值、轉角角深、既有線纜情況、桿的6、桿數、跨越河流、房屋、電力線及變壓器的次數和方式,擬定拉線及輔助吊線的增設,吊線抱箍、拉線抱箍及光纜的掛設位置,吊線與其他建筑物的最小垂直凈距,桿身有無明顯的裂紋、破洞、爛身、前趴后仰、側傾等,擬定要補強的措施。6.2.3 線路調查調查沿線地形地貌、交通氣候、本地勞動力情況,電桿、鋼絞線、光纜的大運地點及布放方式。6.2.4 記錄測量臺帳1 畫出與施工有關的鐵路、河流、公路、電力線、通信線、廣電線以及其它建筑物等。2 畫出電桿形狀:單桿、單接桿、雙接桿、桿、三角桿等。3 標出桿號、桿高、土質、加固、地線等。4 標出拉線程式、類型、長度、數量等。5 地形差、桿距、埋深、角深等記錄到小數點后第一位7、,第二位四舍五入。6.3 進貨檢查對照運單檢查物資型號、數量、規格、包裝、標記、生產日期、合格證、配件、出廠測試記錄,光纜纜身外觀有無破損、壓扁、電桿長度、桿身有無裂紋、破洞、爛身,鋼絞線應無銹蝕、斷股、跳股、松股、斷頭、傷痕現象,并規定彈力均勻,鋼絞線、抱箍、夾板、地錨鋼柄、拉線襯環、光纜掛鉤、光纜盤留架、金具配件均規定熱鍍鋅,鍍鋅應光滑均勻,不得有生銹、脫皮、起皮、鋅泡和明顯鋅渣、鋅瘤,各種穿釘絲扣完整。6.4 立桿6.4.1 挖桿坑7m、8m、9m、10m、12m電桿桿坑深在中、輕負荷區(普通土)時分別為1.3m、1.5m、1.6m、1.7m、2.1m,水田、濕地相應加深0.1m,12m8、以上的特殊電桿的坑深按設計文獻規定實行。桿坑位置按照標樁位置挖掘,坑壁挺直、坑底平整,轉角桿的桿坑必須向合成張力方向內移100150mm。6.4.2 立桿在平原、丘陵地區,豎立一般長度的電桿,采用絞車、扳桿方法;豎立較長的電桿及桿時,采用絞車加滑車的方法;在地勢惡劣的山區,采用滑車、扳桿、卡桿(梢木)等工具,人力牽引滑車立桿,并適當增長兜繩;在地形平坦、無農作物的地段或公路邊,可采用吊車立桿。6.4.3 填土夯實電桿扶正后,分層填土夯實,桿根周邊培成圓錐形土堆,高于地面200300mm。6.4.4 電桿加固1 拉線標準下列電桿必須采用拉線加固,俯角桿及不便使用拉線的處所可使用撐桿:中間桿、角桿9、分歧桿、引入桿、仰角、俯角及坡上電桿、跨越桿、長桿距桿。2 測量拉線(1) 角桿拉線應裝在吊線合成張力的反側。(2) 側面拉線(風暴拉線)應裝在線路進行方向的兩側,與線路垂直,順線路的拉線應裝在線路中心線上,防凌桿要裝設四方拉線;仰角桿的坡度變更值大于1/10桿距時,若為單面坡度變更,則采用仰角拉線加固,若為雙面坡度變更,則采用一付對面拉線加固。(3) 拉線距高比宜為1(設計另有規定除外),拉線測量完畢,將標樁打在地錨出土點處。3 拉線地錨拉線地錨用水泥(鋼筋混凝土)拉線盤或油浸橫木,一般地錨出土長度為600mm,允許偏差小于+50mm至-300mm;拉線地錨的實際出土點與對的出土點之間的偏10、差不大于50mm;埋設拉線地錨的出土斜槽應與拉線上把成直線,不得有扛、頂現象;拉線中把與地錨連接處應按拉線程式加裝拉線襯環,襯環應裝在拉線回彎處。4 拉線制作(1) 先預制拉線上把,上把的扎固方法分三種:另纏法、夾板法、卡固法。(2) 拉線抱箍的高度,一般距桿頂不小于500mm。(3) 預制拉線上把前,先從測量臺帳中提供出拉線制作表,裁出白布帶條,用紅色粗油筆在條上寫出桿號、總長度,再逐條裁出拉線,并一一綁上白布帶條,將制作好的拉線盤圈堆放整齊。(4)拉線中把制作,分兩種方法:纏扎法、加固法。(5) 高樁拉線由高樁及正、付拉線組成,正拉線距地面不得小于5m,高樁拉線的方位應與拉線相同,其付拉線11、拉樁中心線、正拉線、電桿中心線應成一直線,其中任一點的最大左、右偏差不得超過50mm。5 撐桿加固撐桿的裝設位置為:角桿撐桿應裝在線路平分轉彎內角,抗風撐桿垂直于線路方向,終端撐桿應平行線路方向,俯角撐桿應順線路方向,撐桿均應裝在最末層吊線下約100mm處,光纜線路終端桿設撐桿時必須在終端桿前12棵桿上做泄力拉線。6 坡上電桿加固電桿連續立在山坡上,相鄰兩桿桿頂差大于2/10桿距且立在坡上的電桿數不超過5棵時,只加固坡頂上的電桿,超過5棵時,坡頂上的兩棵電桿及每第5棵電桿均應加固。7 其他加固措施(1)嚴寒地帶一般采用回填砂石的方法加固;松軟土壤和沼澤地帶一般在坑底及電桿四周加墊片石加固,必12、要時用水泥漿灌注或打樁加固;在河中立桿,應采用打樁法,將電桿接于打入河底的樁上,并設防護木樁;在陡坡地段及容易被水沖刷地點埋設電桿、撐桿、拉線時,應采用土木柵保護墩及保護圈方法加固;(2) 電桿、拉線埋設在也許被車、或行人碰觸處所時,應設電桿護樁,拉線竹筒保護樁或木保護樁。8 電桿防腐水泥電桿的防腐,在具有鹽、堿、酸性土壤地帶,電桿埋入土中部分及地面上500mm處涂抹兩次熱瀝清。6.4.5 避雷線和地線1 裝設避雷線(1) 電桿一般遇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裝設避雷線:市區線路裝有20對以上的分線設備或裝設交接箱,再生中繼器等的電桿,但在電桿周邊10m 范圍內有高于電桿的建(構)筑物時可不裝避雷線;13、角深大于1m的角桿和直線路上每隔510棵桿,應裝設避雷線一處;架空通信線路與10kv以上高壓輸電線路交越的兩側電桿;曾受雷擊的電桿。(2) 避雷線裝設方法:水泥電桿有預留避雷線穿釘的,應從穿釘螺母向上引出一根4.0mm的鋼線并應高出桿頂100mm,在桿根部的地線穿釘螺母處接出4.0mm鋼線入地;無預留避雷線穿釘的水泥電桿,用4.0mm鋼線從桿洞中引出桿頂100mm,然后延伸到地下,避雷線做完后需用水泥將桿頂破口處封住;運用拉線做避雷線時,將4.0mm鋼線壓入拉線抱箍內,然后貼電桿表面向上伸出桿頂100mm,中間用3.0mm鋼線繞4圈扎固2道,間隔500mm。(3) 避雷線的地下延伸線部分應埋在14、離地面700mm以下,延伸線(4.0mm)的接地電阻規定:一般電桿避雷線在80200間,延伸線長度為15m;與10kv電力線交越桿避雷線在25以下,延伸線長度為29m,設計有特殊規定期,可按設計規定辦理。2 光纜吊線接地運用拉線做地線時,吊線上的單眼地線夾板與拉線抱箍間用4.0mm鋼線相連,地線夾板距電桿100mm;運用預留地線穿釘作地線時,單眼地線夾板與桿上部的地線穿釘間用4.0mm鋼線相連,中間用3.0mm鋼線繞4圈扎固2道,間隔500mm,在桿根部的地線穿釘螺母處接出4.0mm鋼線入地。吊線接地電阻值,普通土、砂粘土、沙土、石質地分別為:20、30、35、45。6.4.6 安裝號桿號桿應15、按設計規定進行安裝,號桿的字或牌的高度為:最末一個字或桿號牌下邊沿距地面2.5m。桿號應面向公路,在同一區段,應采用同一種方法書寫或釘牌。6.5 架空吊線6.5.1 先給吊線抱箍裝上配套的單槽吊線夾板,注意夾板唇口方向,吊線夾板距電桿頂的距離應符合設計規定,一般情況下距桿頂不應小于 600mm,在特殊情況下不應小于 250mm,電桿上裝有明線線擔時,吊線夾板應裝在末層線擔下不小于450mm 處,或按設計規定的位置裝設。6.5.2 吊線夾板位置應滿足所掛吊線及光纜在上下、左右與其他建筑物的間距符合相關規范規定。6.5.3 吊線夾板在各電桿上的位置應與地面等距,坡度變化一般不宜超過桿距的2.5%,16、由于地形等限制也不得超過桿距的5%,在特殊情況下當吊線坡度變更為桿距的5%10%時,吊線應加裝仰角輔助裝置或俯角輔助裝置。6.5.4 桿路上架設第一條吊線時,應設在桿路的車行道反側或建筑物側。6.5.5 在同一桿路架設兩層吊線時,兩吊線間距為400mm。6.5.6 光纜吊線的原始垂度應符合YD5051-97 表 的規定,在20以下時允許偏差應不大于標準垂度的10%;在20以上時,應不大于標準垂度的5%。6.5.7 布放吊線1 吊線采用7/2.2鍍鋅鋼絞線,單盤長度在2km左右,一般情況下吊線每隔1.52km用塑料瓷絕緣子進行電氣斷開。2 布放吊線時統一指揮,并配備良好的通信工具。吊線要通過的每17、棵桿上先將鐵滑輪掛好,吊線從滑輪中穿過。過電力線及變壓器前,要向電力部門申請停電,用絕緣渡線將吊線引過,吊線與電力線交越時用塑料防護板保護,與變壓器交越時用50mm塑料管保護。3 嚴禁吊線受到外力損傷,如汽車碾壓或類似光纜盤的碾壓,嚴禁吊線打彎、扭折、背扣、在硬物上拖磨等。發現吊線有跳股、絞合松散等有損于吊線機械強度的傷、殘應剪除并重新接續再行布放。任何情況下新設的光纜吊線在一檔內不得有一個以上的接頭。6.5.8 吊線接續應采用套接法(環節法),套接兩端可選用鋼絞線卡子、夾板或另纏法,但兩端必須用同一種方法解決,規格為:一端襯環,首節100mm、間隙30mm,末節100mm、留長100mm,留18、頭用1.6mm鋼線繞5圈扎固。6.5.9 吊線在電桿上的固定應符合下列規定:1 吊線必須置于吊線夾板的線槽中,夾板線槽必須置于上方;2 直線桿夾板唇口應面向電桿或支撐物,角桿夾板唇口應背向吊線的合力;3 吊線夾板上的穿釘應先緊固,再緊固固定吊線夾板的穿釘;4 固定吊線夾板的穿釘螺母應在夾板側;同層兩側均有吊線時,宜使用無頭穿釘。固定穿釘旋緊后,螺母外露出的絲扣應不小于10mm、不大于50mm。6.5.10 吊線輔助裝置吊線收緊后,對于角桿上的吊線(指在電桿合力側的),一般角深在5m以上的角桿需加吊線輔助裝置,水泥桿角桿的輔助裝置共用4只10 mm形鋼卡及兩節同吊線程式鋼絞線,各與吊線抱箍穿釘相19、連。一邊兩只形卡,第一只卡子距單槽夾板邊400mm,兩只卡子間距100mm,輔助吊線留長150mm,留頭用1.6mm鋼線繞5圈扎固。6.5.11 十字交叉吊線應符合下列規定:1 兩條十字交叉吊線高度相差在400mm 以內時,需做成十字吊線;2 兩條吊線程式相同時,主干線路吊線應置于交叉的下方;3 兩條吊線程式不同時,程式大的吊線應置于交叉的下方;4 夾板式十字吊線為兩個夾板中間孔用一個100mm 長的穿釘連接起來,另纏式十字吊線用3.0mm鋼線在4個邊各纏繞10 圈。6.5.12 線路分歧或線路轉角在特定的情況下,需做丁字吊線。1 卡子法丁字結用兩只10 mm形卡做,兩條吊線通過單槽夾板相連,20、第一只卡子距夾板邊100mm,兩只卡子間隔100mm,留長150mm,留頭用1.6mm鋼線繞5圈扎固。2 另纏法丁字結另纏法使用套環,將主吊線與分支吊線連起來,主吊線兩邊用3.0mm鋼線各繞100mm,分支吊線用3.0mm鋼線繞,首節150mm、間隙30mm,末節100mm、留長100mm,留頭用1.6mm鋼線繞5圈扎固。3 夾板法丁字結主吊線上置一單槽夾板,分支吊線用雙槽夾板,單槽夾板與雙槽夾板間隙7080mm,雙槽夾板后空50mm,用3.0mm鋼線繞100mm,留長100mm,留頭用1.6mm鋼線繞5圈扎固。4 雙吊線法丁字結兩條主吊線用茶臺拉板連接,茶臺拉板與分支吊線的連接方法為:分支吊21、線用雙槽夾板,茶臺拉板與雙槽夾板間隙80mm,雙槽夾板后空50mm,用3.0mm 鋼線繞100mm,留長100mm,留頭用1.6mm鋼線繞5圈扎固。6.5.13 光纜吊線在終端桿及角深大于15m 的角桿上,應做終結。以7/2.2 鋼絞線為例:卡子終結法:三只鋼線卡子間距100mm,留長150mm,留頭用1.6mm鋼線繞5圈扎固;另纏終結法:用3.0mm鍍鋅鋼線纏繞,首節100mm,間隙30mm,末節100mm,留長100mm,留頭用1.6mm鋼線繞5圈扎固;夾板終結法:用一付雙槽夾板,纏繞用3.0mm鍍鋅鋼線,雙槽夾板,間隙50mm,首節100mm,留長100mm,留頭用1.6mm鋼線繞5圈扎22、固。7/2.6鋼絞線只是纏繞時首節為150mm。6.6 光纜單盤測試6.6.1 根據光纜出廠合格證和測試記錄,及廠方提供的等效折射率用OTDR 測試長度及衰減。測試長度時,用1310nm 波長進行;測試衰減時,用1310nm 和1550nm 兩個波長進行,并測試光纜外護套絕緣電阻。測試結果應符合設計文獻及定貨協議規定,具體填寫測試記錄并存儲;檢查測試完畢后,端頭應密封固定,恢復包裝。6.6.2 根據線路距離、光纜中繼段方向、線路情況、單盤測試結果及出廠盤號制定配盤計劃,并用紅漆在纜盤上標出外端別及配盤號。6.7 敷設光纜6.7.1 布放光纜布放光纜時統一指揮,先看好A、B端,端別要符合設計及出23、廠證明的規定。因單盤光纜較長且穿越障礙物較多,沿線各點(特別是轉彎點及重要街道上)應有專人防護,并隨時聯絡。同放鋼絞線同樣,在光纜要通過的每棵桿上掛一個滑輪,光纜從滑輪中穿過。一般情況下架空光纜的機械物理性能小于直埋光纜,在放纜時應謹慎。敷纜時要注意牽引光纜的拉力不得大于光纜的最大拉力,牽引速度要緩和均勻、保持恒定,不能忽然啟動、猛拉緊拽,嚴禁打彎、扭折、背扣、在硬物上拖磨,光纜彎曲半徑應大于外徑的20倍。光纜與電力線交越時,用塑料防護板保護;光纜與變壓器交越時,用50mm塑料管保護。6.7.2 光纜余留1 除設計規定的余留外,光纜接頭處相鄰兩側的電桿上各余留610m,引上桿處余留68m,在中24、輕負荷區光纜每隔35檔桿做一處桿彎余留,在重負荷區光纜在每棵桿上做一處桿彎余留。余留在電桿兩側的掛鉤間下垂250mm300mm,并套600mm長塑料管保護,光纜進基站時余留20m。2 考慮到架空光纜的日后維護及其他自然因素的需要,對角桿、長距離的直線桿、跨越大河口、高等級公路及鐵路等處均需做適當的余留。光纜余留均需盤留在光纜盤留架內,并綁扎牢固。6.7.3 光纜架掛1 光纜架掛應根據設計規定選用光纜掛鉤程式,光纜掛鉤間距為500mm,電桿兩側的第一只掛鉤應各距電桿250mm,掛鉤搭扣方向應一致,掛鉤數量應足夠,且不應翻上或脫落;架空光纜敷設后應平直、無扭轉、無機械損傷。2 架空光纜在吊線接續25、處吊扎,架空光纜接頭在吊線上的吊扎,架空光纜接頭在十字吊線處吊扎,架空光纜接頭在丁字吊線處吊扎,光纜接續套管及余纜吊扎,應分別符合相關規定。6.8 線路整修對已竣工作量及質量進行核對并修改,做到外美內實。6.9 操作要點6.9.1 合理計算并分派光纜各種余留,擬定準確的布放位置及數量。6.9.2 單盤光纜較長且穿越障礙物較多,沿線各點(特別是轉彎點及重要街道上)應有專人防護,并隨時聯絡。6.9.3 光纖接續作業必須一次連續完畢,不得任意中斷。7 勞動力組織7.1 重要有施工組織人員、技術人員和施工人員。7.2 施工組織人員針對本工程實際情況,熟悉本工程的一些管理事項,涉及工期、質量、環境、安全26、等。7.3 以一段2km區間線纜敷設為例,需要管理人員1人,技術人員1人,測試人員3人,立桿吊線人員28人,光纜單盤測試人員2人、光纜敷設人員8人,光纜接續人員2人,施工人員可交叉使用,所用時為7天。7.4 勞動力具體組織如表1表1 勞動力組織情況表序號施工人員單位數量備 注1施工負責人人1負責施工組織、現場指揮2技術負責人人1負責施工技術及質量3測試人員人3負責線路測試4立桿吊線人員人28負責立桿、敷設吊線5光纜單盤測試人員人2負責光纜施工前測試6光纜敷設人員人8負責光纜敷纜等7光纜接續人員人2負責光纜接續、測試等8輔工人3配合敷纜等合計488 重要機具設備本工藝無需特別說明的材料,采用的機27、具設備見表2。表2 設備安裝重要施工機具和重要測試儀表:序號機械設備型號、規格單位數 量1載重汽車臺22輕載汽車臺23指揮車臺14對講機GP88臺125發電機1.5kW臺46電錘臺47光時域反射測試儀(OTDR)臺18萬用表臺89電橋QJ-45臺110地線電阻測試儀臺311倒鏈臺112大扳手把413克絲鉗把29 質量控制要點9.1 易出現的質量問題9.1.1 光纜敷設時的彎曲度。9.1.2 光纜施放時轉軸保持光滑。9.2 保證措施9.2.1 端頭井處適量預留時,其彎曲半徑不得小于規定尺寸。光纜敷設過程要平緩光纜弧度,不得出現硬折和V型。9.2.2 支放線盤時,轉軸上抹適量潤滑油脂,但敷設過程中28、不得用手直接補充油脂,防止擠傷。10 安全控制要點10.1 重要安全風險分析10.1.1 光纜施放時的風險。10.1.2 線纜吊裝運送時的風險。10.2 保證措施10.2.1 光纜施放時,要隨時調整支架千斤頂高度,保持線盤水平,不得出現線盤與支架碰擦現象,防止線盤卡死。10.2.2 光纜盤尺寸較大或重量達成4噸以上,線盤支放時,除鐵線雙絞拉緊線盤外,最佳將線盤支架與平板車用10mm以上的鋼絞線螺栓固定。10.2.3 線纜吊裝上平板車進入區間前要加固線盤,用鐵線(或緊線順)對角拉線在平板上固定,同時用楔形木塞住線盤,防止運營途中線盤滑動導致安全事故。10.2.4 必須符合高空作業的有關規定,特別是要妥善保管好工具、材料等物品,防止墜落。11 環保措施11.1 加強對工程材料、設備、棄渣的控制和治理。11.2 將施工場地和作業限制在工程建設允許的范圍內,合理布置,做到標牌清楚、齊全,各種標記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