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知識點-地連墻施工工藝(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4607
2024-01-12
3頁
13.50KB
1、土木工程知識點-地連墻施工工藝 地連墻施工的主要工藝為導墻、泥漿護壁、成槽施工、水下灌注混凝土、墻段接頭處理等。導墻 導墻通常為就地灌注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主要作用是:保證地下連續墻設計的幾何尺寸和形狀;容蓄部分泥漿,保證成槽施工時液面穩定;承受挖槽機械的荷載,保護槽口土壁不破壞,并作為安裝鋼筋骨架的基準。導墻深度一般為1.21.5米。墻頂高出地面1015厘米,以防地表水流入而影響泥漿質量(圖1)。導墻底不能設在松散的土層或地下水位波動的部位。泥漿護壁 通過泥漿對槽壁施加壓力以保護挖成的深槽形狀不變,灌注混凝土把泥漿置換出來。泥漿材料通常由膨潤土、水、化學處理劑和一些惰性物質組成。泥漿的作用是在2、槽壁上形成不透水的泥皮,從而使泥漿的靜水壓力有效地作用在槽壁上,防止地下水的滲水和槽壁的剝落,保持壁面的穩定,同時泥漿還有懸浮土渣和將土渣攜帶出地面的功能。 在砂礫層中成槽必要時可采用木屑、蛭石等擠塞劑防止漏漿。泥漿使用方法分靜止式和循環式兩種。泥漿在循環式使用時,應用振動篩、旋流器等凈化裝置。在指標惡化后要考慮采用化學方法處理或廢棄舊漿,換用新漿。成槽施工 中國使用成槽的專用機械有:旋轉切削多頭鉆、導板抓斗、沖擊鉆等。施工時應視地質條件和筑墻深度選用。一般土質較軟,深度在15米左右時,可選用普通導板抓斗;對密實的砂層或含礫土層可選用多頭鉆或加重型液壓導板抓斗;在含有大顆粒卵礫石或巖基中成槽,3、以選用沖擊鉆為宜。槽段的單元長度一般為68米,通常結合土質情況、鋼筋骨架重量及結構尺寸、劃分段落等決定。成槽后需靜置4小時,并使槽內泥漿比重小于1.3。水下灌注混凝土 采用導管法按水下混凝土灌注法進行,但在用導管開始灌注混凝土前為防止泥漿混入混凝土,可在導管內吊放一管塞,依靠灌入的混凝土壓力將管內泥漿擠出。地下連續墻 混凝土要連續灌注并測量混凝土灌注量及上升高度。所溢出的泥漿送回泥漿沉淀池。墻段接頭處理 地下連續墻是由許多墻段拼組而成,為保持墻段之間連續施工,接頭采用鎖口管工藝,即在灌注槽段混凝土前,在槽段的端部預插一根直徑和槽寬相等的鋼管,即鎖口管,待混凝土初凝后將鋼管徐徐拔出,使端部形成半4、凹榫狀接狀。也有根據墻體結構受力需要而設置剛性接頭的,以使先后兩個墻段聯成整體。基坑開挖 房屋建筑和某些城市地下建筑物采用地下連續墻方法施工時,大多數是四面封閉的整體。連續墻筑好后,挖掉圍在墻中央的土方。為了提高工效、縮短工期,便于使用施工機械,可在連續墻頂加筑鋼筋混凝土圍梁,也可在連續墻墻面上,加設若干根土層錨桿(見土層錨桿施工)以增加墻體剛度,并加強連續墻擋土支護的作用。有人認為建立新形式的標準化始走向建筑和諧的唯一道路,并且能用建筑技術加以成功地控制而我的觀點不同,我要強調的是建筑最寶貴的性質是它的多樣化和聯想到自然界有機生命的生長我認為著才是真正建筑風格的唯一目標如果阻礙朝這一方向發展,建筑就會枯萎和死亡要使建筑結構適合于環境,要注意到氣候,地位和四周的自然風光,在結合目的來考慮的一切因素中,創造出一個自由的統一的整體,這就是建筑的普遍課題,建筑師的才智就要在這個可提到完滿解決上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