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式起重機附著安裝工程專項施工方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884873
2024-01-16
14頁
215.04KB
1、目 錄一、施工方案審批表1二、目錄2三、塔式起重機附著安裝施工方案31、編制說明32、工程概況33、塔機概況34、附著設置指導書45、附著設置實施方案86、安裝工藝87、質量保證措施98、安全保證措施109、附著桿安裝受力圖1110、預埋件安裝圖 1211、施工機具組織 1312、人員勞動組織分工及職責14四、起重設備裝拆工程應急響應預案15五、塔機附著安裝作業安全技術交底書16六、四川大友建筑機械安裝工程有限公司企業資質證書171、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復印件)2、組織機構代碼證(復印件)3、建筑業企業資質證書(復印件)4、安全生產許可證(復印件)5、起重設備裝拆與使用人員資格證書(復印件) 塔2、式起重機附著安裝施工方案1、編制說明本方案用于指導 工程項目部(QTZ )塔式起重機附著安裝工作,以保證塔機附著安裝工作安全、有序、高效的完成。本方案主要依據(QTZ )自升式塔式起重機使用說明書、安裝方案、建筑起重機械安全監督管理規定(建設部令第166號)、JG/T 100塔式起重機操作使用規程、DB51/T588塔式起重機安裝與拆卸規則等法規標準編制。方案主要內容包括對安裝單位安裝工作的具體要求,同時提出了對工程承建單位有關協作工作的基本要求,提請工程承建單位予以落實。2、工程概況 工程項目部工程位于 ,由 公司組織施工。本工程系框架-剪力墻結構,建筑 層。 本塔機附著安裝概況:本塔機為強3、力QTZ 型塔機,塔機獨立高度為 米,建筑物高度為 米,地下室 層為 米。建筑物總高度 米。 米米米 3、塔機概況3.1整機參數表型 號 (1臺)制造單位最大起重力矩 噸最大起重量 噸最大幅度 米最大幅度起重量 噸最在無附著獨立高度 米最大附著高度 米3.2塔機安裝概況本項目 臺塔機2010年 月由我公司進行首次安裝,安裝高度為 米。(注:因前期現場具體情況,該塔機在本工程獨立高度設置為 米)。4、附著設置指導書4.1基本要求(依據地方標準DB51/T588塔式起重機安裝與拆卸規則)。4.1.1塔機安裝的高度超過獨立高度時,必須按照使用說明書的要求安裝附著裝置。4.1.2附著裝置的安裝位置必須4、符合使用說明書的規定。4.1.3塔身與建筑物附著點的距離及方位應盡可能滿足使用說明書的規定。當附著距離大于設計值時,應驗算附著桿的穩定性。4.1.4附著框架應盡可能在靠近標準節有橫隔的位置安裝(橫隔,即標準節橫截面內包含4根橫綴條和1根對角線方向綴條的局部構造)。4.1.5同一道附著裝置的附著框及各附著桿應處于同一水平面內。4.1.6附著桿與附著框附著連接件之間必須采用銷軸鉸接。4.1.7附著桿的長度宜可調節。4.1.8建筑物附著點處鋼筋混凝土強度以及附著連接與建筑物之間的連接強度必須大于使用說明書的規定的強度。4.1.9安裝附著裝置時,應先在同一高度平面內安裝附著框和附著連接件,待調整起重臂5、的方位和變幅小車在起重臂上的位置,使用塔身處于最佳平衡狀態后再安裝附著桿。4.1.10附著裝置安裝后,最高附著點以下的塔身軸心線的垂直度不大于高度的2/1000。4.2附著設置高度按說明書規定,當使用高度超過 米,應進行附著。附著的設置最大高度技術參數參閱下表。(注:具體次數應根據樓層具體情況和施工進度調整確定,但間距和自由高度不應超出技術參數要求。)附著工塔機使用高度設置表塔機型號QTZ( )塔機形式附著次數附著高度(m)附著間距(m)附著位置標準節+基礎節(節)塔向懸高(m)最在起升高度(m)備注獨立式/36附著式2525(距地距離)第12節/4837第19節/6049第26節/7261第6、33節/8473第40節/9685第47節/10897第54節/120說明:1、最大獨立起升高度組成:基礎底座(5.4m)+2節基礎節+11節標準節;2、標準節計數時塔機基礎底座 (長寬高,mm);4、以上參數為技術設置參數,具體次數根據樓層具體情況和施工進度確定,可增加加調整。塔機附著設備和頂升加節應滿足以下兩條要求:最后一道附著以上的塔身標準節數:9節;兩道附著間的塔身標準節數:7節。4.3附著布置形式4.3.1布置形式根據塔機使用說明書所提供的附著方式,按正常方式布置時,使用附著框架(兩個環梁組裝訂和三根附著撐桿以及頂塊裝置級成附著架結構,附著架與建筑物水平附著。通常,在建筑物的梁(柱)7、上或剪力墻腳安裝預埋件,附著撐桿與預埋件鉸接。布置形式如圖3所示:注:1、撐桿L2可根據情況擺向另一邊; 2、應標注尺寸需在預埋件安裝后測量核實。圖3 附著布置形式平面示意圖4.3.2布置要求a)撐桿布置角度a:a45o,要求盡可能保持范圍:30o45o,此時撐桿受力較為理想。b)撐桿長度L:以安全、經濟、便于安裝為出發點,控制尺寸不宜過長。連接方式采用焊連接,焊縫長度保持8-10cm。c)錨固裝置應盡可能保持水平,必要時,附著桿系可向上或向下傾斜10 o,以適應建筑結構需要。d)通常在建筑物的梁(柱)上或剪力墻腳安裝預埋件,預埋件應的擬附著樓層澆筑前預埋。e)附著錨固點由工程承建單位和建設設8、計單位負責提供。建筑物附著點處應牢固、可靠,鋼筋混凝土強度滿足承載能力要求(按正常方式布置的附著撐桿軸向作用力最大約300KN)。f)建筑物附著點處鋼筋混凝土強度達標后,再行通知安裝單位進行附著安裝工作。g)塔機附著的安裝需要工程承建單位提供安全的作業平臺,承載能力不得小于2t,周邊塔機圍欄并掛立網防護。4.4附著裝置配置4.4.1依照建筑起重機械安全監督管理規定(建設部令第166號),附著裝置應由原廠制造。4.4.2依照生產廠家所設計的附著裝置技術規格,附著撐桿通常采用圖4所示兩種截面形式,具體選型根據其長度按列表選用。附著撐桿選用規格表型號規格(ab,mm)截面形式主肢規格綴板或腹桿規格螺9、紋調節范圍(mm)適用范圍(長度L)A120120型槽鋼12#綴板61001004m以內B140140同上槽鋼14a#綴板612012046mC250250型角鋼63636角鋼4040468mD300300同上角鋼63636角鋼40404810mE300300同上角鋼63636角鋼40404(加直腹桿)1013mF400400同上角鋼63636角鋼40404(加直腹桿)1316mG500500同上角鋼70706角鋼40404(加直腹桿)1622m注:在實際安裝時允許尺寸以大代小。5、附著設置實施方案5.1附著設置高度現根據建筑物和現場具體情況,塔機后期計劃安裝總高度約 米,計劃后期至少進行 道10、附著,確定各附著點高度分別為 第 道附著后總起升高度為 米(具體次數根據樓層具體情況和施工進度確定,可增加調整)。5.2附著平面布置見塔機附著布置平面圖。5.3附著裝置配置5.3.1附著撐桿根據布置長度按附著撐桿選用規格表選用。現撐桿布置長度在68m,計劃選用B型或C型撐桿安裝,撐桿簡圖附后。5.3.2由于附著裝置由生產廠家設計提供,按其適用范圍所與置的附著撐桿由于與設計要求相符,因而無需進行穩定校核,滿足附著要求。6、安裝工藝以下吊裝工作由塔機自向起吊完成,作業時配備2t(以下)葫蘆23臺。6.1在塔身上裝附墻框的位置架設臨時性安裝平臺,作好安裝準備。6.2吊裝附著框架:1)將一側的附著框架11、吊至塔身的附著點處(應使附著框架水平吊起),先用鐵絲將其固定在塔身上。2)將另一側附著框架吊起就位,然后將兩外側框架聯接在一體。3)附著框架在塔身軸向固定使用4根直徑7.7的鋼絲繩吊在塔身上,側向固定靠每個框架自身的固定裝置,在確定框架處于水平位置之后再進行固定。若未處于水平位置,應作適當調整后再固定。6.3吊裝附著桿:1)將附著桿在地面上裝配到所需長度。2)將附著桿吊至附著點處,對準附著框架的銷軸孔,打入連接銷軸,然后再調整至建筑物預埋支座處。6.4調整塔身垂直度:1)可起吊一重量適當的重物,移動起重小車至前后邊矩處于平衡位置。2)用經緯儀在橫向和縱向兩個方向檢查塔身的垂直情況,并用撐桿調整12、垂直高,與建筑物附著端待塔機垂直度調節正確后連接。3)將起重小車所吊重物卸下,使塔機進入正常狀態。6.5對附著裝置進行檢查,確認牢固可靠,不得有任何狀態。6.6加節準備:頂升前必須檢查液壓頂升系統各部件的連接情況,進行頂升試矸,并調整套架與塔身的間隙,必須注意電纜長度略大于頂升高度。6.7按正常頂升工藝程序頂升加節,頂升時,必須使起重臂和平衡臂處于平衡狀態,并鎖住回轉,嚴禁回轉及其他作業。頂升中發現故障,必須立即停止頂升進行檢查,待故障排除后方可繼續頂升。6.8對塔機進行檢查驗收。7、質量保證措施7.1安裝作業前,按要求對塔機進行全面檢查,對作業現場有關情況進行檢查,對施工機具進行清理檢查,發13、現總是應立即解決。只有達到條件才能安裝作業。7.2附著框架與塔身之間的聯接應符合要求,固定牢固,不應松動,此外附墻框還應用4根直徑7.7的鋼絲繩吊在塔身上。7.3在安裝附著桿時,必須使塔機處于頂升時的平衡狀態,具使兩臂位于與附著方向相垂直的位置。不得任意升高塔身;建筑物與附著桿之間的聯接必須牢固,保證作業中塔身與建筑物不產生相對運動。7.4附著后,附著點以下的塔身軸線垂直度偏差不大于2/1000。7.5頂升前確保升、變同步、回轉三大機構工作正常。檢查電纜是否足夠自由上升和下降,檢查頂系統的機械裝置、頂升沒缸橫梁、標準節踏步等完好可靠。7.6頂升時須對液壓系統進行試壓,先將液壓缸里的空氣排除干凈14、。試壓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20分鐘。7.7塔身加節必須在白天、無雨雪、風邊小于4級的情況下進行。頂升橫梁必須由專人監護,塔機嚴禁回轉。7.8所有銷安裝完畢后,應即刻穿入開口銷。7.9塔機頂升加節完畢應調整力矩、重量、起升限位,進行自檢驗收。8、安全保證措施8.1堅決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8.2嚴格按照本方案實施作業,遇有特殊情況應向有關人員報告,確定新方案后,嚴格按新方案執行,不得擅自蠻干。8.3參加作業人員必須經專業培訓,并持有效證件上崗;進入安裝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高空作業人員必須系好安全帶,穿防滑鞋,嚴禁酒后作業。8.4安裝現場必須設安全警戒區和警戒線,掛警示標志,專人監護15、,嚴禁無關人員進入現場。8.5作業人員分工明確,責任落實,所有人員必須聽從統一指揮,相互配合,確保安全生產。8.6高處作業人員嚴格遵守安全技術規范,禁止向下投擲工具、零件,工具及小部件應擱置好,對扳手、鋃頭、橇棍等工具采取防墜落措施,防止落物傷人。8.7作業人員應認真檢查調試安全裝置,要求所有安全裝置必須靈敏可靠,安全防護裝置應齊全可靠。必須安裝并使用安全防護措施,如爬梯、平臺、護欄等。8.8頂升中發現故障,必須立即停止頂升進行檢查,待故障排除后方可繼續頂升作業。停止頂升時應將塔機連接成整體,頂升結束后,各部位的安全裝置必須全部恢復。8.9在四級風或下雨時必須停止安裝作業。固定好未完工部份,防16、止發生事故。8.10為能安全地進行塔機附著安裝頂升工作,需要土建施工單位大力支持配合。塔機附著的安裝需要土建施工單位搭設架子配合,做好安全防護措施。安裝過程中,與本塔機有交叉的其它塔機應停止使用,以免出再碰撞事故。9、施工機具組織類 別名 稱規 格數 量備 注起重運輸設備貨 車5t1輛拆裝常用工具葫 蘆5t2個撬棍1m2根活絡搬手350mm、450mm各1死搬手1套二錘12B、14B各1卡環、吊環、吊索齊全調試儀器電工常用工具1套安全防護用具安全帽1頂/人安全帶1付/高空作業人警戒線1套起重設備裝拆工程應急響應預案為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加強起重設備裝拆安全的監督管理,預防和減17、少起重設備裝拆安全方面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做出快速響應,依據公司生產安全防控和應急預案,針對工程現場裝拆工作的具體情況,特制定本預案。一、組織機構(一)應急指揮機構四川大友建筑安裝裝工程有限公司應急指揮中心(指揮部),領導本企業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和生產安全防控工作,公司法人任指揮長。公司應急指揮中心(指揮部)地址:十陵鎮。公司應急指揮中心(指揮部) 值班電話:指揮長: 副指揮長(常務):(二)按照公司有關規定,指定裝拆負責人為現場應急指揮人,負責各項安全生產措施貫徹落實,急救設施配備組織,組織現場及時搶救并撥打報警電話,同時上報公司應急指揮人,保護現場,接受調查,配合事故善后處理工作。指定安全18、員執行安全檢查員工作,監督各項安全技術措施的落實,發生事故時有效搶救傷員,保護現場,參與調查,配合事故處理工作。二、急救設施配備1、施工現場隨時備有救援交通設備面包車一輛。 2、備有(常備)急救現金2000元以上。3、備有(常備)一定急救藥品,如:止血粉、藥棉、紗布、消毒液等。三、現場應急響應措施可能發生的緊急情況或事故事故狀態和后果現場應急響應措施實施人員外線電源停電固定好未完工部分,將設備開關回到零位,配電箱拉閘、關門上鎖,收撿好配件工具,經檢查無安全隱患后,人員休息待命。裝拆總指揮,裝拆作業人員土建相關配合人員等。四級以上大風、濃霧、雨雪停止作業,固定好未完工部分,將設備開關回到零位,配19、電箱拉閘、關門上鎖,收撿好配件工具,經檢查無安全隱患后,人員休息待命。裝拆總指揮,裝拆作業人員,安全員。設備故障停止作業,監護退崗,撥打110、120電話求助,送醫院救治并上報公司。現場相關人員配合處置或上報公司啟動應急救援預案。機械事故、物體打擊、機械傷害、高處墜落、觸電人員傷亡1、發生事故后,最早發現者立即大聲呼救,向現場負責人或有關人員報告,原因明確可立即采取正確方法施救,如觸電事故使觸電者脫離電源,但決不盲目救助。2、現場指揮人迅速到位,按照應急程序處置、撥打搶救電話“120”和上報。3、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和判斷事故發展狀態,采取正確方法阻止事態發展。4、急救人員按照有關救護知識,立即救20、護傷員,在等待醫生救治或送往醫院搶救過程中,不要停止和放棄施救,如現場包扎、止血、采用人工呼吸急救等,防止受傷人員流血過多和搶救不及時造成死亡事故。5、現場不具備搶救條件時,立即向社會求救。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可能出現人員傷亡1、最早發展者立即大聲呼救,向現場負責人或有關人員報告。2、現場指揮人迅速到位,按照應急程序處置和上報。根據事態撥打報警電話(110)搶救電話“120”。3、迅速查明 事故原因和判斷事故發展狀態,采取正確方法阻止事態發展。4、在等待指揮部門處置過程中,保護好事故現場。現場不具備搶救或保護條件時,立即向社會求救。無人員傷亡1、最早發現者立即向有關人員報告。2、指揮人迅速到位,按21、照應急程序處置。3、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和判斷事故發展狀態,采取正確方法阻止事態發展。4、在等待指揮部門處置過程中,保護好事故現場。四、預案啟動如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立即上報,具體上報程序如下:現場第一發現人現場值班人員公司值班人員公司生產安全應急指揮中心向上級部門人員報告。公司應急指揮部接到事故目擊者或小組成員的事故報告后,預案即為啟動。預案啟動后郵指揮長調配車輛,搶救組成員立即趕往事故現場,將現場情況及時匯報給指揮部,本著高效原則組織搶救,盡量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搶救受傷人員。現場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公司快速組織搶救的同時,受傷者或附近人員應盡力組織自救,現場人員保持頭腦清醒,在第一進間施救,待公司搶救小組到達后提供及時、詳細、準確的傷亡信息及救援措施,避免造成更大的經濟、人員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