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樓TC5013B塔機安裝拆卸施工方案(2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885530
2024-01-16
23頁
109.04KB
1、TC5013B塔機安裝、拆卸方案一、安裝地點:二、安裝時間:2002年9月18日三、設備概況及工地情況: TC5013B塔機為公司新購設備,于2002年9月18日從廠家運至工地安裝。該工程辦公樓6層,建筑面積5256平方米,高度24.3米,一、二層層高3.6米,三層以上3.4米,地下室一層,層高2.8米;A棟11層,建筑面積4401.5平方米,層高均為2.8米,最高處高度32.6米,建筑物長31.4米、寬11.8米;B棟15層,建筑面積8738.1平方米,層高均為2.8米,最高處高度44.1米,建筑物長38.5米,寬16.6米。第一篇 塔機的安裝 第一章 立 塔 1.1引言 用戶應熟讀本章說明2、,以便正確迅速架設塔機,達到可頂升加節的位置,立塔時需用一臺25t汽車吊。1.2立塔的注意事項1.2.1塔機安裝工作時,塔機最高處風速不大于8ms;1.2.2必須遵循立塔程序;1.2.3注意吊具的選擇,根據吊裝部件的外形尺寸、重量等,選用長度適當,質量可靠的吊具。整機各部件重量參見表11; 表11序號部 件 名 稱重 量(kg)備 注1平 衡 臂20002起升機構16003平衡臂拉桿4504塔 帽2200含回轉塔身、起重量限制器5力矩限制器206司 機 室5007牽引機構3508起 重 臂42009起重臂拉桿120010吊 鉤 組23011載重小車24012電氣系統30013回轉機構439143、上 支 座90015附 著 架1031套16吊 欄3017下 支 座100018回轉支承X0.5370011.45.125019爬 升 架2800不含油缸,泵站20塔身標準節760節21底 架57001.2.4塔機各部件所有可拆的銷軸(發貨時部分裝箱的銷軸端部標記及安裝位置見附錄),塔身、回轉支承的連接螺栓、螺母均是專用特制零件,用戶不得隨意代換;1.2.5必須安裝并使用保護和安全措施,如扶梯、平臺、護欄等;1.2.6必須根據起重臂臂長,正確確定平整重塊數量(見有關章節),在安裝起重臂之前,必須先在平衡臂上安裝一塊重量2.60t的平衡重,注意嚴禁超過此數量;1.2.7裝好起重臂后,平衡臂上未裝4、夠規定的平衡重前,嚴禁起重臂吊載;1.2.8塔機在施工現場的安裝位置,應確保其最大旋轉部分與周圍建筑物之間的距離不小于1.5m,塔機任何部位與架空輸電線的安全距離應符合表12的規定;1.2.9準備輔助吊裝設備、枕木、索具、繩扣等常用工具;1.2.10塔機安裝場地的參考尺寸(見圖1.2-1); 表12 電壓KV安全距離m70.6m 時,只能采用二倍率起升。附著式的結構布置與獨立式相同,為了增加起升高度,塔身增加了標準節;為了提高塔機的穩定性和塔身的剛度,在塔身的全高內還設置了若干層附著裝置,工作高度141.3m(141.6m)時,需要4層附著裝置。各層附著的間隔距離必須嚴格符合相關規定。附著時,5、要求塔身中心距建筑物3.5m ,如實際工程有變化請與本公司聯系。1.3.2.1支腿固定附著式:第一次附著后,附著架以上塔身懸出段36.55m,塔機最大工作高度68.5m,使用24個塔身標準節。第二次附著后,附著架以上塔身懸出段37.55m,塔機最大工作高度93.7m,使用33個塔身標準節。第三次附著后,附著架以上塔身懸出段34.95m,塔機最大工作高度118.9m,使用42個塔身標準節。第四次附著后,附著架以上塔身懸出段331.35m,塔機最大工作高度141.3m,使用50個塔身標準節。1.3.2.2底架固定附著式:第一次附著后,附著架以上塔身懸出段35.86m,塔機最大工作高度68.8m,使6、用22個塔身標準節。第二次附著后,附著架以上塔身懸出段35.06m,塔機最大工作高度94.0m,使用31個塔身標準節。第三次附著后,附著架以上塔身懸出段34.26m,塔機最大工作高度119.2m,使用40個塔身標準節。第四次附著后,附著架以上塔身懸出段30.66m,塔機最大工作高度141.6m,使用48個塔身標準節。1.4固定基礎及平衡重1.4.1支腿固定式基礎載荷(表13、圖1.41) 表13 Fv(KN)Fh(KN) M(KN.m)T(KN.m) 工況50018.51225205非工況4256516050 M Fh Fv T 圖1.41固定基礎載荷示意圖1.4.2支腿固定式的基礎:采用整體7、鋼筋混凝土基礎,對基礎的基本要求如下:1.4.2.1混凝土強度等級C30,基礎土質要求堅固牢實,且承壓力不小于表14的規定: 表14L上層筋下層筋地耐力Mpa混凝土M2重量T架立筋5000縱橫向各24-25縱橫向各24-250.162560645500縱橫向各27-20縱橫向各27-200.1130.2572.6811.4.2.2混凝土基礎的深度應大于1000mm;1.4.2.3固定支腿上表面應校水平,平面度誤差小于1500。1.4.3固定支腿的安裝:固定支腿的安裝十分重要,請參考以下程序施工:1.4.3.1將4只固定支腿與一個塔身基礎節裝配在一起;1.4.3.2為了便于施工,當鋼筋捆扎到一定8、程度時,將裝配好的固定支腳和基礎節整體吊入鋼筋網內;1.4.3.3固定支腿周圍的鋼筋數量不得減少和切斷;1.4.3.4主筋通過支腿有困難時,允許主筋避讓;1.4.3.5吊起裝配好的固定支腿和標準節整體,澆注砼。在標準節的兩個方向中心線上掛鉛垂線,保證預埋后標準節中心線與水平面的垂直度1.51000;1.4.3.6固定支腿周圍混凝土充填率必須達到95以上。1.4.4平衡重 平衡重共有二種規格,均采用鋼筋混凝土澆注成形。對平衡重的基本要求的如下:1.4.4.1用混凝土澆注成形后稱重,重量允差2,砼標號不低于C18;1.4.4.2平衡重的配置隨起重臂長度的改變而改變。見表15中的值; 表1550米臂9、長44米臂長38米臂長平衡重42.6t平衡重42.6t平衡重42.6t21.3t21.3t共計13.0t共計11.7t共計10.40t1.4.5底架固定式的基礎1.4.5.1地基基礎底架固定式塔機制地基基礎是保證塔機安全使用的必須條件,該基礎采用四塊整體鋼筋混凝土基礎,對基礎的基本要求如下:1)混凝土強度等級C30。基礎下土質應堅實牢實,承壓力不小于相關規范規定,混凝土養護期大于15天。2)混凝土基礎的深度應大于800mm。3)混凝土基礎與底梁接觸表面應校水平,四塊墊板平面度誤差小于1750。4)四個塊基礎中心連線的中間挖1300mm1300mm深400mm的坑,便于底梁安裝。5)四塊墊板相對10、位置必須準確,以保證底架的地腳螺栓安裝。6)在底架基礎節兩個方向的中心線上掛鉛垂線,保證安裝后底架基礎節中心線與水平面的垂直度1.51000。7)四塊墊板周圍混凝土充填率必須達95以上。1.5塔機組裝 塔機組裝必須與固定基礎的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值的70以上后才能進行。塔機組裝順序為:1)安裝標準節; 2)吊裝爬升架; 3)安裝回轉支承總成;4)安裝塔帽總成; 5)安裝平衡臂總成 ; 6)安裝平衡臂拉桿;7)吊裝一塊2.6t重的平衡重; 8)安裝司機室; 9)安裝起重臂總成;10)安裝起重臂拉桿; 11)配裝平衡重(余下的配重)1.5.1安裝標準節1.5.1.1結構簡述塔機在起升高度為40.5米11、的獨立狀態下共有14節標準節(包括一節基礎節),每個標準節每端有8個螺栓連接孔,各標準節內均設有供人上下的爬梯,并設有供人休息的平臺。1.5.2吊裝一個標準節 1)吊起一節標準節,注意嚴禁吊在水平斜腹桿上; 2)將1節標準節吊裝互埋好在固定基礎上的基礎節上; 3)所有標準節間用8件10.9級高強度螺栓連接牢; 4)所有高強度螺栓的預緊扭矩應達到1800Nm ,每根高強度螺栓均應裝配一個墊圈和兩個螺母,并擰緊防松。雙螺母中防松螺母預緊扭矩應稍大于或等于1800Nm; 5)用經緯儀或吊線法檢查垂直度,主弦桿四側面垂直度誤差應不大于1.51000。1.5.2吊裝爬升架1.5.2.1結構簡述:爬升架負12、責完成塔機的頂升運動,它主要由套架結構、平臺、爬梯及液壓頂升系統、標準節引進裝置等組成。頂升油缸安裝在爬升架后側的橫梁上(即預裝平衡臂的一側),液壓泵站放在液壓缸一側的平臺上,爬升架內側有16個滾輪,頂升時滾輪支于塔身主弦桿外側,起導向支承作用。為了便于頂升安的安全需要,在爬升架中部及上部位置均設有平臺,并在引進梁上也設有平臺,頂升時,工作人員站在平臺上,操縱液壓系統,實現頂升,引入標準節和固定塔身螺栓的工作。1.5.2.2吊裝:1)將爬升架組裝完畢后,將吊具掛在爬升架上,拉昆鋼絲繩吊起。切記安裝頂升油缸的位置必須與塔身踏步同側。2)將爬升架緩慢套裝在二個標準節外側。3)將爬升架上的活動爬爪放13、在標準節的第一節(從下往上數)上部的踏步上。4)安裝頂升油缸,將液壓泵站吊裝到平臺一角,接油管,檢查液壓系統的運轉情況。1.5.3安裝回轉支承總成1.5.3.1結構簡述: 回轉支承總成包括下支座、回轉支承、止支座、回轉機構共四部分,下支座為整體箱形結構,下支座下部分別與塔身標準節和爬升架相連,上部與回支承不轉動的外圈通過高強度螺栓連接。 上支座為板殼結構,左側焊有安裝回轉機構的法蘭盤及平臺,右側工作平臺前焊有司機室連接的支耳,前方設有安裝回轉限位器的支座,上支座的上面通過四根55的銷軸與塔帽連接。1.5.3.2吊裝回轉支承總成: 1)檢查回轉支承上8.8級M24的高強螺栓的預緊力矩是否達64014、Nm ,且防松螺母的預緊力矩稍大于或等于640 Nm。 2)將吊具掛在上支座四個連接耳套下,將回轉支承總成吊起。 3)下支座的八個連接對準標準節四根主弦桿的八個連接套,緩慢落下,將回轉支承總成放在塔身頂部。下支座與爬升架連接時,應對好四角的標記。 4)用8件10.9級的M30高強度螺栓將下支座與標準節連接牢固。 5)操作頂升系統,將爬升架頂升至與下支座連接耳板接觸,用4根銷軸將升架與下支座連接牢固。1.5.4安裝塔帽1.5.4.1結構簡述 塔帽上部為四棱錐形結構,頂部有平衡臂拉板架和起重臂拉板并設有工作平臺,以便于安裝各拉桿;塔帽上部設有起重鋼絲繩導向滑輪和安裝起重臂拉桿用的滑輪,塔帽后側主弦15、下部設有力矩限制器并設有帶護圈的扶梯通往塔帽頂部。 塔帽下部為整體框架結構,中間部位焊有用于安裝起重臂和平衡臂的耳板。通過銷軸與起重臂、平衡臂相連。1.5.4.2吊裝塔帽1)吊裝前在地面上要把塔帽上的平臺、拉桿、扶梯及力矩限制器裝好(為使安裝平衡臂方便,可在塔身的后側左右兩邊各裝上一根平衡臂拉桿);2)將塔帽吊到上支座地,應注意將塔帽垂直的一側應對準上支座的起重臂方向。3)用4件55銷軸將塔帽與上支座緊固。1.5.5安裝平衡臂總成1.5.5.1結構簡述平衡臂是槽鋼及角鋼組焊成的結構,平衡臂上設有欄桿、走道和工作平臺,平衡臂的前端用兩根銷軸與塔帽連接,另一端則用兩根組合剛性拉桿同塔帽連接。1.516、.5.2吊裝平衡臂總成1)在地面組裝好兩節平衡臂,將起升機構、電控箱、電阻箱、平衡臂上并固接好。回轉機構接臨時電源,將回轉支承以上部分回轉到便于安裝平衡臂方位;2)吊起平衡臂(平衡臂上設有4個安裝吊耳);3)用銷軸將平衡臂前端與塔帽固定聯接好;4)將平衡臂逐漸抬高,便于平衡臂拉桿與塔帽上平衡臂拉村相連,用銷軸連接,并穿好充分張開開口銷;5)緩慢地將平衡臂放下,再吊裝一塊2.60t重的平衡重安裝在平衡臂最靠近起升機構的安裝位置上。(特別注意:1、安裝銷的擋塊必須緊靠平衡重塊;2、安裝銷必須超過平衡臂上安裝平衡重的三角擋塊。)1.5.6安裝司機室1.5.6.1結構簡述司機室為薄板結構,側置于上支座17、右側平臺的前端,四周均有大面積的玻璃窗,前上窗可以開啟,視野開闊。司機室內壁用保麗板裝飾,美觀舒適,內設有聯動操縱臺。1.5.6.2吊裝司機室司機室內的電氣設備安裝齊全后,吊到上支座靠右平臺的前端,對準耳板孔的位置后用三根銷軸聯接。(注:司機室也可在地面先與回轉總成組裝好后,整體一次性吊裝。)1.5.7安裝起重臂總成1.5.7.1結構簡述起重臂為三角形變截面的空間桁架結構,共分為九節。節與節之間用銷軸連接,拆裝方便。第一節根部與塔帽用銷軸連接,在第五節、第六節上設有兩個吊點,通過兩點用起重臂拉桿與塔帽連接;第二節中裝有過牽引機構,載重小車在牽引機構的牽引下,沿起重臂下弦桿前后運行。載重小車一側18、設有檢修吊籃,便于塔機的安裝與維修。起重臂組裝時,必須嚴格按照每節臂上的序號標記組裝,不允許錯位或隨意組裝。根據施工要求可以將起重臂組裝成50m、 44m及38m臂長。44m臂則拆下第八節;38m臂則拆下第五、八節。1.5.7.2吊裝起重臂總成1)在塔機附近平整的枕木(或支架,高約0.6m)上拼裝好起重臂。注意無論組裝多長的起重臂,均應先將載重小車套在起重臂下弦桿的導軌上。2)將維修吊籃緊固在載重小車上,并使載重小車盡量靠近起重臂根部最小幅度處。3)安裝好起重臂根部處的牽引機構,卷筒繞出兩根鋼絲繩,其中一根短繩通過臂根導向滑輪固定于載重小車后部,另一根長繩通過起重臂中間及頭部導向滑輪,固定于載19、重小車前部。在載重小車后部有3個繩卡,繩卡壓板應在鋼絲繩受力一邊,繩卡間距為鋼絲繩直徑的69倍。如果長鋼絲繩松馳,調整載重小車的前端的張緊裝置即可張緊。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短鋼絲繩松馳時,可調整起重臂根部的起升機構卷筒。4)將起重臂拉桿拼裝好后與起重臂上的吊點用銷軸連接,穿好開口銷,放在起重臂 弦桿的定位托架內。5)檢查起重臂上的電路是否完善。使用回轉機構的臨時電源將塔機上部結構回轉到便于安裝起重臂的方位。6)掛繩試吊是否平衡,否則可適當稱動掛繩位置(記錄下吊點位置便于拆塔時用),起吊起重臂總成至安裝高度。用銷軸將塔帽與起重臂根部連接固定。7)接通起升機構的電源,放出起升鋼絲繩并纏繞好,用汽車吊逐20、漸抬高起重臂的同時開動起升機構向上,直至起重臂拉桿靠近塔頂拉板,將起重臂長短拉桿分別與塔頂拉板、用銷軸連接,并穿好開口銷。松馳起升機構鋼絲繩把起重臂緩慢放下。8)使拉桿處于拉緊狀態,最后松脫滑輪組上的起升鋼絲繩。1.5.8配裝平衡重平衡重的重量隨起重臂長度的改變而改變。根據所使用的起重臂長度,按有關要求吊裝平衡重。起重臂三種臂長工況下平衡重的配置及安裝位置嚴格按要求安裝。(特別注意:1、安裝銷的擋快必須緊靠平衡重塊;2、安裝銷必須超過平衡臂上安裝平衡重的三角擋塊。)1.6繞繩系統1.6.1穿繞鋼絲繩吊裝完畢后,進行起升鋼絲繩的穿繞。起升鋼絲繩由起升機構卷筒放出,經機構上排繩滑輪,繞過塔帽導向滑21、輪向下進入塔頂上起重量限制器滑輪,向前再繞到載重小車和吊鉤滑輪組,最后將繩頭通過繩夾,用銷軸固定在起重臂頭部的防扭裝置上。1.6.2接電源及試運轉當整機按前面的步驟安裝完畢后,在無風狀態下,檢查塔身軸心線對支承的垂直度,允差為41000;再按電路圖的要求接通所有電路的電源,試開動各機構進行運轉,檢查各機構運轉是否正確。同時檢查各處 鋼絲繩是否處于正常作狀態,是否與結構件有摩擦,所有不正常情況均應予以排除。1.7換倍率器的使用換掊率裝置是一個帶有活動滑輪的掛體,當其與吊鉤連成一體時,起升鋼絲繩系統為4倍率,當掛體與吊鉤脫離并頂在載重小車底面時,起升鋼絲繩系統則變為2倍率。1.7.1當需要用2倍率22、工作時,操縱起升機構,使吊鉤向下運動并著地,拔出掛體銷軸,然后開動起升機構,收緊鋼絲繩,使掛體上升至載重小車接觸。注意:起升機構的排繩情況不得有亂繩出現。這樣起升鋼絲繩系統就轉換成2倍率。1.7.2若要再將起升鋼絲繩系統轉換4倍率,則以操縱起升機構,放下吊鉤至地面,并使掛體落回到吊鉤的掛體槽內。插上銷軸和開口銷,并充分張開開口銷。這樣起升鋼絲繩系統主自動轉換為4倍率。1.8頂升加節1.8.1項升前的準備1.8.1.1按液壓泵站要求給其油箱加油;1.8.1.2清理好各個標準節,在標準節連接套內涂上黃油,將待頂升加高用的標準節在頂升位置時的起重臂下排成一排,這樣能使塔機在整個頂升加節過程中不用回轉23、機構,能使頂升加節過程所用時間最短;1.8.1.3放松電纜長度略大于總的頂升高度,并緊固好電纜;1.8.1.4將起重臂旋轉至爬升架前方,平衡臂處于爬升架的后方(頂升油缸正好位于平衡臂下方);1.8.1.5在引進平臺上準備好引進滾輪,爬升架平臺上準備好塔身高強度螺栓。1.8.2頂升前塔機的配平1.8.2.1塔機配平前,必須先將載重小車運行到規范要求的配平參考位置,并吊起一節標準節或其它重物(頂升時還必須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調整)。然后拆除下支座四個支腿與標準節的連接螺栓;1.8.2.2將液壓頂升系統操縱桿推至“頂升”方向,使爬升架頂升至下支座支腿剛剛脫離塔身的主弦桿的位置;1.8.2.3通過檢驗下24、支座支腿與塔身主弦桿是否在一條垂直線上,并觀察爬升架8個導輪與塔身主弦桿間隙是否基本相同來檢查塔機是否平衡。略微調整載重小車的配平位置,直至平衡。使得塔機上部重心落在頂升油缸梁的位置上;1.8.2.4記錄下載重小車的配平位置。但要注意該位置隨起重臂長度不同而改變;1.8.2.5操縱液壓系統使爬升架下降,連接好下支座和塔身標準節間的連接螺栓。1.8.3頂升作業1.8.3.1將一節標準節吊至頂升爬升架引進橫梁的正上方,在標準節下端裝上四只引進滾輪,緩慢落下吊鉤,使裝在標準節上的引進滾輪比較合適地落在引進橫梁上,然后摘下吊鉤;1.8.3.2再吊一節標準節,將載重小車開至頂升平衡位置;1.8.3.3使25、用回轉機構上的回轉制動器,將塔機上部機構處于制動狀態;1.8.3.4卸下塔身頂部與下支座連接的8個高強度螺栓;1.8.3.5開動液壓頂升系統,使油缸活塞桿伸出,將頂升橫梁兩端的銷軸放入距頂升橫梁最近的標準節踏步的圓弧槽內并頂緊(要設專人負責觀察頂升橫梁兩端銷軸都必須放在踏步圓弧槽內),確認無誤后繼續頂升,將爬升架及其以上部分頂起1050mm時停止,檢查頂升橫梁等爬升架傳力部件是否有異響、變形,油缸活塞桿是否有自動回縮等異常現象,確認正常后,繼續頂升;頂起略起過半個標準節高度并使爬升架上的活動爬爪滑過一對踏步并自動復位后,停止頂升,并回縮油缸,使活動爬爪擱在頂升橫梁所頂踏步的上一對踏步上。確認兩26、個活動爬爪全部準確地壓在踏步頂端并承受住爬升架及其以上部分的重量,且無局變形、異響等異常情況后,將油缸活塞全部縮回,提起頂升橫梁,重新使頂升橫梁頂在爬爪所擱的踏步的圓弧槽內,再次伸出油缸,將塔機上部結構再頂起略超過半個標準節高度,此時塔身上方恰好有能接入一個標準節的空間,將爬升架引進橫梁上的標準節拉進至塔身正上方,稍微縮回油缸,將新引進的標準節落在塔身頂部并對正,卸下引下滾輪,用8件M30的高強度螺栓(每根高強螺栓必須有兩個螺母)將上、下標準節連接牢靠(預緊力矩1800KNm)。再次縮回油缸,將下支座落在新的塔身頂部上,并對正,用8件M30高強螺栓將下支座與塔身連接牢靠(每根高強螺栓必須有兩個27、螺母),即完成一節標準節的加節工作。若連續加幾節標準節,則可按照以上步驟重復幾次即可。為使下支座順利地落在塔身頂部并對準連接螺栓孔,在縮回油缸之前,可在下支座四角的螺栓孔同眾上往下插入四根(每角一根)導向桿,然后再縮回油缸,將下支座落下。1.8.4頂升過程的注意事項:1.8.4.1塔機最高處風速大于8m/s,不得進行頂升作業;1.8.4.2頂升過程中必須保證起重臂與引入標準節方向一致,并利用回轉機構制動器將起重臂制動住,載重小車必須停在頂升配平位置;1.8.4.3若要連續加高幾節標準節,則每加完一節后,用塔機自身起吊下一節標準節前,塔身各主弦桿和下支座必須有8個M30的螺栓連接,唯有在這種情況28、下,允許這8根螺栓每根只用一個螺母;1.8.4.4所加標準節上的踏步,必須與已有標準節對正;1.8.4.5在下支座與塔身沒有用M30螺栓連接好之前,嚴禁起重臂回轉、載重小車變幅和吊裝作業;1.8.4.6在頂升過程中,若液壓頂升系統出現異常,應立即停止頂升,收回油缸,將下支座在塔身頂部,并用8年M30高強度螺栓將下支座與塔身連接牢靠后,再排除液壓系統的故障;1.8.4.7塔機加節達到所需工作高度(但不超過獨立高度)后,應旋轉起重臂至不同的角度,檢查塔身各接頭處,基礎支腳處螺栓的擰緊問題(哪一根主弦桿位于平衡臂正下方時就把這根弦桿從下到上的所有螺母擰緊,上述連接處均為雙螺母防松)。1.9塔機的附著29、1.9.1當塔機的工作高度超過其獨立高度時,須進行塔身附著;1.9.2附著裝置由四套框架、四套內撐桿和三根附著撐桿組成,四套框梁由24套M20高強度(8.8級)螺栓、螺母、墊圈緊固成附著框架(預緊力矩為370 KNm)。附著框架上的兩個頂點處有三根附著撐桿與之鉸接,三根撐桿的端部有連接套與建筑物附著處的連接基座鉸接。三根撐桿應保持同在一水平面內,通過調節螺栓可以推動內撐桿頂緊塔身四根主弦。用戶要根據有關規范要求的載荷值的大小、附著點在建筑物結構上具體位置、安裝附著裝置的附著點建筑物局部的承載能力等因素,確定連接基座與建筑物的連接固定方式和局部結構處理方式。注意:附著點的載荷值與塔機和建筑物的相30、對位置、附著撐桿的布置形式與尺寸、附著框架以上塔身懸出段長度值的變化而大幅度改變。因此,塔機附著時,如塔機位置、附著撐桿布置形式及尺寸與有關說明所示的不同時,請向公司咨詢。切不可盲目自行制作處理,以免產自重大安全事故。1.9.4先將附著框架套在塔身上,并通過四根內撐桿將塔身的四根主弦桿頂昆;通過銷軸將附著撐桿的一端與附著框架連接,另一端與固定在建筑物上的連接基座連接;1.9.4.1每道附著架的三根附著撐桿應盡量處于同一水平面上。但在安裝附著框架和內撐桿時,若與塔身標準節的某些部位干涉,可適當升高或降低內撐桿的安裝高度;1.9.4.2附著撐桿上允許搭設供人從建筑物通向塔機的跳板,但嚴格禁止堆放重31、物;1.9.5安裝附著裝置時,應當用經偉儀檢查塔身軸線的垂直度,其偏差不得大于塔身全高的41000,允許用調節附著撐桿的長度來達到;1.9.6附著撐桿與附著框架,連接基座,以及附著框架與塔身、內撐桿的連接必須可靠。內撐桿應可靠地將塔身主弦桿頂緊,各連接螺栓應緊固好。各調節螺栓調整好后,應將螺母可靠地擰緊。開口銷應按規定充分張開,運行后應經常檢查有否發生松動,并及時進行調整。注意:不論附著幾次,只在最上面的一個附著框架內安裝內撐桿,即新附著一次內撐桿就要移到最新附著的框架內。1.10投入使用前的工作塔機投入使用前的工作,是為了保證塔機能正確操縱,并在安全條件下運行。這些工作主要是:以塔機部件的檢32、查及調試各安全裝置。1.10.1部件檢查為了檢查架設的正確性和保證安全運轉,應對塔機各部件進行系列試運轉和檢查。1.10.1.1各部件之間的緊固聯接狀況檢查;1.10.1.2檢查支承平臺及欄桿的安裝情況;1.10.1.3檢查鋼絲繩穿繞是否正確,不能與塔機機構和結構件相摩擦;1.10.1.4檢查電纜通行狀況;1.10.1.5檢查平衡臂配重的固定狀況;1.10.1.6檢查平臺上有無雜物,防止塔機運轉時雜物下墜傷人;1.10.1.7檢查各潤滑面和潤滑點。1.10.2安裝裝置調試塔機安全裝置主要包括:行程限位器和載荷限制器。行程限位器有:起升高度限位器、回轉限位器、幅度限位器。載荷限制器有:起重力矩限33、制器、起重量限制器。此外還包括風速儀。調試方法見第二篇第三章。1.10.3立塔后檢查項目(見下頁表1.102) 表1.102檢查項目檢 查 內 容基 礎1、檢查地腳螺栓的緊固情況2、檢查輸電線距塔機最大旋轉部分的安全距離并檢查電纜通過情況,以防損壞塔 身檢查標準節連接螺栓的緊固情況爬升架1、檢查與下支座的連接情況2、檢查各滾輪、活動爬爪、銷軸連接各部件的轉動或擺動是否靈活3、檢查走道,欄桿的緊固情況上、下支座司機室1、檢查與回轉支承連接的螺栓緊固情況2、檢查電纜的通行狀況3、檢查平臺、欄桿的緊固情況4、檢查與司機室的連接情況5、司機室內嚴禁存放潤滑油、油棉紗及其它易燃品塔 帽1、檢查起重臂、欄34、桿、平衡臂拉桿的安裝情況2、檢查扶梯、平臺、護欄的安裝情況3、保證起升鋼絲繩穿繞正確起重臂1、檢查各處連接銷軸、墊圈、開口銷安裝的正確性2、檢查載重小車安裝運行情況,載人吊籃的緊固情況3、檢查起升、變幅鋼絲繩纏繞及緊固情況平衡臂1、檢查平衡臂的固定情況2、檢查平衡臂欄桿及走道的安裝情況,保證走道無雜物吊 具1、檢查換倍率裝置,吊鉤的防脫繩裝置是否安全、可靠2、檢查吊鉤有無影響使用的缺陷3、檢查起升、變幅鋼絲繩的規格、型號應符合要求4、檢查鋼絲繩的磨損情況及繩端固定情況機 構1、檢查各機構的安裝、運行情況2、各機構的制動器間隙調整合適3、檢查牽引機構,當載重小車分別運行到最小和最大幅度處,卷筒上35、鋼絲繩至少應有3圈安全圈4、檢查各鋼絲繩繩頭的壓緊有無松動安全裝置1、檢查各安全保護裝置是否按本說明書的要求調整合格2、檢查塔機上所有扶梯、欄桿、休息平臺的安裝緊固情況潤 滑根據使用說明書檢查潤滑情況1.10.4塔機組裝好后,應依次進行下列試驗(每轉移一個工地都必須進行)1.10.4.1空載試驗各機構分別進行數次全程范圍內的運行,然后再做三次組合動作運行,運行過程不得發生任何異常現象,各機構制動器、操作系統、控制系統、聯銷裝置及各限位器應動作,準確可靠,否則應及時排除故障。1.10.4.2負荷試驗在最大幅度處分別吊對應額定起重量的25,50,75,100,按1.10.4.1條要求進行試驗。運行36、過程中不得發生任何異常現象,各機構制動器、力矩限制器、起重量限制應動作準確、可靠,否則應及時排除故障。1.10.4.3超載動態試驗在最大幅度處,吊重1.43t(44m臂1.87t,38m臂2.28t),對各機構對應的全程范圍內進行3次動作,各機構應動作靈活,制動器動作可靠,機械及結構和部件無異常,連接無松動和破壞。1.10.4.4靜態超載試驗空載試驗合格后,進行靜態超載試驗。根據不同的起重臂長,靜態超載試驗按下表所示: 項目臂長幅度吊重幅度吊重50米臂14.54m7.5t50 m1.62t44米臂15.51m7.5t44m2.12t38米臂15.55m7.5t38m2.60t在以上幅度和幅度,37、以最低安全速度將對應的吊重離地0.5米左右,記錄下離地距離,保持10分鐘,卸載后檢查金屬結構和焊縫的質量情況及有無永久變形。注意:靜載試驗不允許進行變幅和回轉動作。1.10.5底架固定式塔機按下列順序進行組裝:1)安裝底架總成;2)其它安裝順序與支腿固定式塔機安裝順序相同。1.10.5.1安裝底架 1、底架的組裝 1)拼裝十安梁,并置于基礎上,用地腳螺栓和槽鋼將其固定; 2)安裝基礎節1及2; 3)安裝斜撐桿; 2、安裝壓重1、2及3。 第二章 拆塔2.1拆卸注意事項:2.1.1塔機拆塔之前,頂升桅桿由于長期停止使用,應對各機構特別是頂升機構進行保養和試運轉;2.1.2在試運轉過程中,應有目的38、地對限拉器,回轉機構的制動器等進行可靠性檢查;2.1.3在塔機標準節已拆出,但下支座與塔身還沒有用M30高強螺栓連接好之前,嚴禁使用回轉機構、牽引機構和起升機構;2.1.4塔機拆卸對頂升機機構來說是重載連續作業,所以應對頂升機構的主要受力件經常檢查;2.1.5頂升機構工作時,所有操作人員應集中精力觀察各相對運動件的相對位置是否正常(如滾輪與主弦桿之間,爬升架與塔身之間);是否有阻礙爬升架運動(特別是下降運動時)的物件;2.1.6拆卸時風速應低于8ms。由于拆卸塔機時,建筑物已建完,工作場地受限制,應注意工作程序和吊裝堆放位置,不可馬虎大意,否則容易發生人身安全事故。2.2拆塔的具體程序特別提醒39、:塔機拆卸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尤其是塔身標準節、平衡重、平衡臂、起重臂等部件的拆卸,稍有疏忽,便會導致機毀人亡。因此用戶在拆除這些部件時需嚴格按照本說明書的規定,嚴禁違反操作程序。上塔操作人員,必須是經過培訓并拿到證書的人員。請特別注意:兩個爬爪因一定時間內不用產生銹蝕或運輸碰撞等原因,很可能不能自動恢復到水平狀態,故引進標準節拆除標準節時,對爬爪應特別注意!將塔機旋轉至拆卸區域,保證該區域無影響拆卸作業的任何障礙。塔機的拆卸步驟與立塔的組裝的步驟相反。拆塔具體程序如下:1、降塔身標準節(如有附著裝置,相應在拆卸);2、拆下平衡臂配置(留一塊2.60t的配重);3、起重臂的拆卸;4、拆卸一40、塊2.60t的配重;5、平衡臂的拆卸;6、拆卸司機室;)亦可待至與回轉總成一起拆卸);7、拆卸塔帽;8、拆卸回轉總成;9、拆卸爬升架及塔身標準節。2.2.1拆卸塔身2.2.1.1將起重臂回轉到標準節的引進方向(爬升架中有開口的一側),使回轉制動器處于制動狀態,載重小車停在配平面位置(與立塔頂升加節時載重小車的配平位置一致);2.2.1.2拆掉最上面塔身標準節的上、下連接螺栓,并在該節下部連接套裝上引進滾輪;2.2.1.3伸長頂升油缸,將頂升橫梁頂在從上往下數第四個踏步的圓弧槽內,將上部結構頂起;當最上一節標準節(即標準節1)離開標準節2頂面25cm左右,即停止頂升;2.2.1.4將最上一節標準41、節沿引進梁推出;2.2.1.5扳開活動爬爪,回縮油缸,讓活動爬爪躲過距它最近的一對踏步后,復位放平,繼續下降至活動爬爪支承在下一對踏步上并支承住上部結構后,再回縮油缸;2.2.1.6將頂升橫梁頂的下一對踏步上,稍微頂升至爬爪翻轉時能躲過原來支撐的踏步后停止,拔開爬爪,繼續回縮油缸,至下一標準節與下支座相接觸時為止;2.2.1.7下支座與塔身標準節之間用螺栓連接好后,用小車吊鉤將標準節吊至地在面。注意:爬升架的下落過程中,當爬升架上的活動爬爪通過塔身標準節主弦桿踏步和標準節連接螺栓時,須用人工翻轉活動爬爪,同時派專人看管頂升橫梁和導向輪,觀察爬升架下降時有無被障礙物卡住的現象。以便爬升架能順利地42、下降。2.2.1.8重復上述動作,將塔身標準節依次拆下。塔身拆卸至安裝高度后,若要繼續拆塔,必須先拆卸平衡臂上的平衡重。2.2.2拆卸平衡臂配置2.2.2.1將載重小車固定在起重臂根部,借助輔助吊車拆卸配重;2.2.2.2按裝配重的相反順序,將各塊配重依次卸下,僅留下一塊2.60t的配重塊。2.2.3起重臂的拆卸2.2.3.1放下吊鉤至地面,拆除起重鋼絲繩與起重臂前端上的防扭裝置的連接,開動起升機構,回收全部鋼絲繩;2.2.3.2根據安裝時的吊點位置掛繩;2.2.3.3輕輕提起起重臂,慢慢起動起升機構,使起重臂拉桿靠近塔頂拉桿;拆去起重臂拉桿與塔頂拉板的連接銷,放下拉桿至起重臂上固定;拆去鋼絲43、繩,拆掉起重臂與塔帽的連接銷;2.2.3.4放下起重臂,并擱在墊有枕木的支座上。2.2.4平衡臂的拆卸將配重塊全部吊下,然后通過平衡臂上的四個安裝吊耳吊起平衡臂,使平衡臂拉桿處于放松狀態,拆下拉桿連接銷軸。然后拆掉平衡臂與塔帽的連接銷,將平衡平穩放至地面上。2.2.5拆卸司機室2.2.6拆卸塔帽拆卸前,檢查與相鄰的組件之間是否還有電纜連接。2.2.7拆卸回轉總成拆掉下支座與塔身的連接螺栓,伸長頂升油缸,將頂升橫梁頂在踏步的圓弧槽內并稍稍頂緊,拆掉下支座與爬升架的連接銷軸,回縮頂升油缸,將爬升架的爬爪支承在塔身上,再用吊索將回轉總成吊起卸下。2.2.8拆走爬升架及塔身標準節2.2.8.1吊起爬升架,緩緩地沿標準節主弦桿吊出,放至地面。2.2.8.2依盜次吊下各節標準節。2.2.9拆走底架總成 拆卸方法與底架安裝方法相反。2.3塔機拆散后的注意事項2.3.1塔機拆散后由工程技術人員和專業維修人員進行檢查。2.3.2對主要受力的結構件應檢查金屬疲勞,焊縫裂紋,結構變形等情況,檢查塔機各零部件是否有損壞或碰傷等。2.3.3檢查完畢后,對缺陷、隱患進行修復后,再進行防銹、刷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