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沙崗風電場150噸履帶式起重機安裝拆除施工方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885557
2024-01-16
15頁
74.54KB
1、目 錄1.項目工程概況12.項目作業進度的安排13.作業準備工作及條件14.作業方法及作業程序25.作業的質量要求26質量達標保證措施37. 施工過程中危險點的分析及安全文明施工措施38.施工危險因素和環境因素辯識及控制對策表49.環境保護及職業安全健康保證措施410.高空墜落應急預案511.觸電應急預案712.機械傷害應急預案111.項目工程概況本工程由XX核風電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甘肅民勤紅沙崗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第一風電場工程位于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西北的紅沙崗地區,距民勤縣公路里程約115km,距南側金昌市約81km。共建設200臺(本標段100臺)上海電氣2.0MW風力發電機組。為了保證設2、備的順利安裝,在風場布置一臺QUY150A履帶式起重機,完成風機下段塔架與中下段塔架的吊裝任務。 QUY150A履帶式起重機由撫挖重工公司生產,為單一主臂工況。本次安裝采用風電吊裝專用模式。依照現場的實際情況確定該吊車的組裝與拆卸只涉及到進場與出場時。吊裝期間轉場采用行走方式。2.項目作業進度的安排安裝工期:2014年5月20日至2014年9月1日。3.作業準備工作及條件3.1作業人員的類型:參加安裝的人員:起重工:2人,要求有特殊工種證,有一定的專業經驗。 機械安裝工:6人,要求能從事高空作業,遵守作業規程,熟悉本機的拆卸方法。 QUY150A履帶式起重機操作司機:2人,要求有設備操作證,要3、求有一定的實際經驗。3.2作業機械、工具、的要求:3.2.1作業機械:70t汽車吊。要求所有起重機械工作性能良好,不得帶病作業,不得超負荷作業,吊車行走道路平整堅實。3.2.2作業工具:大錘(18P):2把;手錘(5P):2把;卸卡(10T):4個、5T:4個;(1) 過眼銃:31:60個 、25:50個 、23:50個;要求所有工具應有工具繩,大錘、手錘錘頭無松動,卸卡無裂紋、變形。3.3施工作業的材料及要求:3.3.1道木20塊:主要用于各組件的支墊。3.3.2吊裝索具:使用前必須檢查無斷絲、破股現象。3.3.3施工時應備滅火器2個,要求在有效期內。3.4作業環境的質量要求:3.4.1作業4、區域內應設警示牌和圍欄,避免非施工人員進入。3.4.2吊車履帶或支腿下地面要平整堅實,如達不到要求應墊道木或=30mm厚的鋼板,保證吊車平穩工作。吊車行走通道墊平壓實,鋪設走道板。副臂頭部放在路上,下路的一段墊平并鋪設鋼板,約10米。3.4.3夜間施工應有足夠的照明。4.作業方法及作業程序4.1所有設備卸在裝車場地附近,下面用道木墊實,擺放整齊。履帶板用70噸汽車吊卸車。4.2 將主機行走至安裝位置,安裝配重。4.3 安裝主臂。4.4 安裝搬起支架,穿裝主臂拉索、主變幅拉索、配重。4.5穿裝主鉤鋼絲繩。4.6連接所有電氣控制電纜。4.7搬起前要求進行檢查,確認無誤后拉緊主變幅鋼絲繩,將主臂扳起5、。繼續拉緊主變幅及副變幅鋼絲繩,使吊車達到自立狀態,將吊車調整到使用位置。 鋼絲繩選擇履帶為單件最重件16.5噸,選用6X37+132.5mm、155/mm2的鋼絲繩, 2根4股安全系數9倍。4.8負荷試驗:吊車安裝完畢后,嚴格按照安規進行靜/動負荷試驗,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4.9驗收上述各項試驗合格,并經有關部門驗收后方可正式投入運行。 利用70t汽車吊進行拆卸吊鉤,拆卸工序與安裝工序相反進行。利用大型重型運輸板車進行所拆部件的運輸,在設備裝車后,必須用吊帶或吊鏈將設備固定牢固,檢查無誤后,方可起運。5.作業的質量要求 各機構、電氣設備、安全裝置、制動器、控制器、照明及信號系統;起重機金屬結6、構及其聯接件、梯子、通道、司機室及走臺;吊鉤及其聯接件;卷繞鋼絲繩、拉索及其固定、聯接件;滑輪組、滑輪組的軸和緊固零件,擋繩裝置;平衡重的固定和聯接;各潤滑點的供油情況;運行軌道和供電電纜;所有的防護裝置主副臂撐桿、主撐臂撐桿等達到設計要求。6質量達標保證措施6.1全部螺栓均按設計要求長度組裝,螺栓光桿部分受剪,螺帽擰緊。6.2所有銷軸在安裝前應除銹、除油,安裝后插好銷釘。6.3吊車的轉動部分在拆除后應及時檢修、清洗及潤滑,本體設備刷調和漆一遍,然后再進行安裝。6.4機構、結構、電氣零件應完整齊全,安裝位置正確,各運動部分的動作應靈活準確,各抗剪墊板、連接部位應牢固可靠。6.5中心導電裝置要轉7、動靈活無卡滯現象,電刷位置正確,壓力均勻,接觸良好。7. 施工過程中危險點的分析及安全文明施工措施7.1施工過程中危險點的分析: 在施工過程中,存在以下危險點:物體打擊、機械設備、觸電事故。7.2安全文明施工措施7.2.1參加作業的施工人員應嚴格遵守安全規程中有關的規定。7.2.2防止高空墜落措施:高空作業要系好安全帶;不要戴手套打大錘,以免脫手造成人錘墜落;所有孔洞要用蓋板蓋好;搭設跳板要綁扎牢固,避免有探頭跳;夜間施工要有足夠的照明。7.2.3防止高空落物及物體打擊措施:所使用的工具應有工具繩,禁止向下拋扔物件;使用精制螺栓要用工具袋或用桶裝,嚴防墜落;連接板安裝前應用麻繩溜好或其他防墜措8、施;作業區邊緣應有警示牌;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吊物下禁止有人通過;禁止隨吊物上下。7.2.4防止機械設備事故:吊車工作區域地面應平整,支腿處要鋪平墊實;所吊物件重量要準確;起吊前認真檢查吊點及鋼絲繩,鋼絲繩無破股、斷絲,安全系數要達到8倍以上;吊點處有棱角的地方要墊好半圓管;吊大件時要溜好麻繩,避免撞桿。7.2.5.防止觸電事故:電氣設施加漏電保護裝置;保證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電壓;保證接地與接零的可靠性。7.2.6大錘及手錘錘頭應無松動,禁止對面有人時打大錘。7.2.7兩人抬物件時要配合好,防止砸傷手腳。7.2.8扳起時嚴格按照說明書中程序及要求進行,指揮人員與司機聯系信號要清晰、準確,監9、護人員精力集中。7.2.9作業區域內應設警示牌,避免閑雜人員進入。7.2.10扳桿時,要了解當時的天氣,應適合作業條件。7.2.11特殊工種作業人員須持證上崗。7.2.12施工過程中做到工完、料盡、場地清,保持文明施工。8.施工危險因素和環境因素辯識及控制對策表序號危險點和環境因素描述擬采取危險和環境因素控制措施實施單位 或部門監督人監測人1機械設備事故吊車工作區域地面應平整,支腿處要鋪平墊實;所吊物件重量要準確;起吊前認真檢查吊點及鋼絲繩,鋼絲繩無破股、斷絲,安全系數要達到8倍以上;吊點處有棱角的地方要墊好半圓管;吊大件時要溜好麻繩,避免撞桿。起重班安全員吊裝總指揮2環境污染轉機部分檢修時廢10、油要回收或深埋;固體廢棄物要按可利用和不可利用分類,不可利用的要做焚燒或深埋處理。起重班鉗工班安全員吊裝總指揮3安全健康金屬切割作業過程中,操作人員要戴好防護眼鏡;刷油漆時要戴口罩;電焊位置通風良好。鉗工班安全員吊裝總指揮9.環境保護及職業安全健康保證措施9.1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危害有:施工現場噪聲影響周圍居民休息;金屬切割作業容易發生燒傷、爆炸等危險;固體廢棄物隨地亂扔會污染土地。9.2針對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危害所采取的措施: 固體廢棄物要分類放置,不隨地亂扔,可利用的施工垃圾(如邊角料等)存放在組合場可回收材料堆放場,由專人負責處理;不可利用的施工垃圾(如氧化鐵、小石塊、磚頭、抹布等) 在每天11、下班前,由各施工組負責送到組合場放置的垃圾箱內,由專人統一運送到廠外垃圾場。10.高空墜落應急預案10.1應急領導小組組長(總指揮):谷磊 副組長(副總指揮): 侯超華、王寶權成員:何月、侯國賓、 李如才、梁傳奇應急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組設在項目部。10.2應急領導小組主要職責 10.2.1貫徹落實省、市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關于應急處理工作的部署及相關法規、規定;接受省、市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應急指揮機構的領導;督促制定并組織實施項目部系統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事故發生后,組長或組長委托副組長趕赴事故現場進行現場指揮,成立現場指揮部。確定是否請求政府應急援助;統一領導項目部事故搶險及應急處理工作,確12、定應急工作的重大決策,批準現場救援方案;下達應急指令;負責向公司報告事故情況信息;宣布進入和解除應急狀態;宣布啟動和終止應急預案。10.3物資儲備 名稱數量單位備注應急車1輛止血帶1扎簡易擔架1個10.4危急事件的表述10.4.1 在接到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報告后,凡在現場的應急指揮機構領導小組成員(包括組長、副組長、成員)必須立即奔赴事故現場組織搶救,做好現場保衛工作,保護好現場并負責調查事故。在現場采取積極措施保護傷員生命,減輕傷情,減少痛苦,并根據傷情需要,迅速聯系醫療部門救治。10.4.2 認真觀查傷員全身情況,防止傷情惡化。發現受傷人員有呼吸、心跳停止時,應立即在現場就地搶救。對傷員進行13、止血、包扎、轉移搬運傷員、處理急救外傷等。現場救護辦法按緊急救護法執行。10.4.3 接到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報告后,應立即用快速方法報告給廠負責人和廠安監部門。 10.4.4 救護人員到達現場時,首先應立即與救護負責人取得聯系并交待現場有關情況,然后協助救護人員進行搶救。10.4.5 人身輕傷事件應急預案實施10.4.5.1輕微傷:a、停止傷者的工作;b、實施簡易處置;c、傷勢為創口時,迅速將傷者送工地醫療點醫療; d、需要一定處置才能行走時,電話通知工地醫生趕赴現場;e、傷情難以確定時,由工地醫生或根據傷者意見決定是否轉市級醫院治療;f、班組向傷者單位安全負責人進行簡要匯報;10.4.5.2輕14、傷:a、立即停止傷者的工作;b、實施簡易處置;c、傷勢為創口時,迅速將傷者送工地醫療點醫療;d、需要一定處置才能行走時,電話通知工地醫生趕赴現場;e、出現非重傷任一條件的骨折及器官、四肢傷害或傷情難以確定時,由工地醫生決定或根據傷者意見轉市級醫院救治;f、車輛值班調度接到報警電話后,應在1分鐘之內安排駕駛員緊急出車,駕駛員接到調度命令后,必須在5分鐘內將救護車開至事發現場。在確保安全、不盲目快速的原則下,車速可不受風場內限速規定限制。10.4.5.3人身重傷事件應急預案實施處置、匯報程序a、救助傷者;b、停止他人及傷者工作,保護事故現場,防止他人進入;c、電話要求醫生趕赴事發地點實施緊急救治;15、d、由醫生作出傷勢診斷或根據傷者意見作出送市級醫院決定;e、迅速向本單位負責人、安全負責人匯報,要求事故現場拍照和事故調查;10.5危急事件的預防10.5.1加強職工的安全意識的教育,提高對高空墜落事件的防范,高空作業系好安全帶。10.5.2高空作業的平臺或架子應檢查牢固可靠,架板堅固且穩固可靠。10.5.3高空作業人員應經醫療部門體檢合格,身體不適應于高空作業的人員嚴禁登高作業。10.6危急事件的應對及預案的啟動與結束報告制度: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的其他作業人員,應及時將現場情況報告主管領導,主管領導應及時報告領導小組的正、副組長,同時將情況告安監部門。事故現場的其他作業人員也可直接報告領導16、小組的正、副組長,同時將情況告安監部門。領導小組的正、副組長接到報告后,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是否啟動本預案。現場作業人員應配合醫療人員做好受傷人員的緊急救護工作,安監部門人員應做好現場的保護、拍照、事故調查等善后工作。現場的事故處理工作完畢后,應急行動也宣告結束。事故的調查和處理工作屬正常工作范圍。11.觸電應急預案 11.1應急領導小組組長(總指揮):谷磊 副組長(副總指揮): 侯超華、王寶權成員:何月、侯典森、 侯亞賓、梁傳奇應急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組設在項目部。11.2應急領導小組主要職責 11.2.1貫徹落實省、市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關于應急處理工作的部署及相關法規、規定;接受省、市政府和上17、級主管部門應急指揮機構的領導;督促制定并組織實施項目部系統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事故發生后,組長或組長委托副組長趕赴事故現場進行現場指揮,成立現場指揮部。確定是否請求政府應急援助;統一領導項目部事故搶險及應急處理工作,確定應急工作的重大決策,批準現場救援方案;下達應急指令;負責向公司報告事故情況信息;宣布進入和解除應急狀態;宣布啟動和終止應急預案。11.3物資儲備 名稱數量單位備注應急車1輛雙氧水1瓶長木棍1根11.4危急事件的表述11.4.1在接到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報告后,凡在現場的應急指揮機構領導小組成員(包括組長、副組長、成員)必須立即奔赴事故現場組織搶救,做好現場保衛工作,保護好現場并負18、責調查事故。在現場采取積極措施保護傷員生命,減輕傷情,減少痛苦,并根據傷情需要,迅速聯系醫療部門救治。11.4.2發現有人觸電,應立即斷開有關電源,使觸電者在脫離電源后在沒有搬移、不急于處理外傷的情況下,立即進行心肺復蘇急救,并根據傷情迅速聯系醫療部門救治。發現觸電者呼吸、心跳停止時,應立即在現場就地搶救,用心肺復蘇法支持呼吸循環,對腦、心重要臟器供氧。11.4.3觸電者未脫離電源前,救護人員不準直接用手觸及傷員。脫離電源要把觸電者接觸的那部分帶電設備的開關、刀閘或其他斷路設備斷開;或設法將觸電者與帶電設備脫離。在脫離電源中,救護人員也要注意保護自己。11.4.4如果觸電者處于高處,為防止解脫19、電源后自高處墜落應采取預防措施。11.4.5觸電者觸及低壓帶電設備,救護人員應設法迅速切斷電源,如拉開電源開關、刀閘,拔除電源插頭等;或使用絕緣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絕緣繩子等不導電的材料解脫觸電者;也可抓住觸電者干燥而不貼身的衣服,將其拖開,切記要避免碰到金屬物體和觸電者的裸露身體;也可用絕緣手套或將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起絕緣后解脫觸電者;救護人員也可站在絕緣墊上或干木板上進行救護。11.4.6 觸電者觸及高壓帶電設備,救護人員應迅速切斷電源,或用適合該電壓等級的絕緣工具(絕緣手套、穿絕緣鞋、并使用絕緣棒)解脫觸電者,救護人員在搶救過程中應注意保護自身與周圍帶電部分必要的安全距離。11.4.720、 高處觸電緊急救護:救護人員應在確認觸電者已與電源隔離,且救護人員本身所涉及環境安全距離內危險電源時,方能接觸傷員進行搶救,并應注意防止發生高空墜落的可能性。如傷員停止呼吸,立即口對口(鼻)吹氣2次,再測試頸動脈,如有搏動,則每5秒繼續吹一次,如頸動脈無搏動時,可用空心拳頭叩擊心前區域數次,促使心臟復跳。高處發生觸電,為使搶救更為有效,應及時設法將傷員送至地面。在完成上述措施后,應立即用繩索迅速將傷員送至地面,或采取可能的迅速有效的措施送至平臺上。觸電傷員送至地面后,應立即繼續按心肺復蘇法堅持搶救。按心肺復蘇法支持生命的三項基本措施:通暢氣道,口對口(鼻)人工呼吸法,胸外按壓。觸電傷員停止呼吸21、,重要的是始終確保氣道通暢。如發現傷員口內有異物,可將其身體及頭部同時側轉,迅速用一個手指或兩手指交叉從口角插入,取出異物;操作中注意防止將異物推到咽喉深部。在保持傷員氣道通暢的同時,救護人員用放在傷員額上的手的手指捏住傷員鼻翼,救護人員深呼氣后,與傷員口對口緊合,在不漏氣的情況下,先連續大口吹氣兩次,每次11.5秒。如兩次吹氣后測試頸動脈仍無搏動,可判斷心跳已經停止,要立即同時進行胸外按壓。除開始時大口吹氣兩次外,正常口對口(鼻)呼吸的吹氣量不需過大,以免引起胃膨脹。吹氣和放松時要注意傷員胸部應有起伏的呼吸動作。吹氣時如有較大阻力,可能是頭部后仰不夠,應及時糾正。觸電傷員如牙關緊閉,可口對鼻22、人工呼吸。口對鼻人工呼吸吹氣時,要將傷員嘴緊閉,防止漏氣。11.5危急事件的預防11.5.1 危急事件產生的原因分析沒有嚴格執行工作票制度,存在有以下情況;a. 不使用作業票作業;b. 未經驗電且工作地段兩端未掛接地線在高壓設備上作業;c. 無人監護情況下,單人在高壓設備上工作,施工前不遵守懸掛標示牌和裝設遮欄的規定;d. 約時停送電,停送電作業不使用一次模擬圖;e. 未經考試的集體工、臨時工等非電業工作人員在高壓設備上工作;11.5.2沒有嚴格執行操作票制度,存在有以下情況;a.不使用操作票進行倒閘操作(事故處理除外);b.無人監護進行電氣倒閘操作和熱工保護的投退;c.未經“三核對”就盲目進23、行電氣倒閘操作和熱工保護的投退;d.未經唱票、復誦就盲目進行電氣倒閘操作;e.不按規定使用相應合格的安全工具進行操作;11.5.3預防此類危急事件的措施加強員工“安規”的學習,提高執行“二票”工作的認識,從思想認識到觸電事故帶來的危害,防止觸電事故的發生。按“安規”的要求,嚴格執行“二票”制度,杜絕觸電事故的發生。加強員工的緊急救護意識培訓,進行預防觸電培訓和觸電緊急救護法培訓。11.6危急事件的應對及預案的啟動與結束報告制度: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的其他作業人員,應及時將現場情況報告主管領導,主管領導應及時報告領導小組的正、副組長,同時將情況告安監部門。事故現場的其他作業人員也可直接報告領導小24、組的正、副組長,同時將情況告安監部門。領導小組的正、副組長接到報告后,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是否啟動本預案。現場作業人員應配合醫療人員做好受傷人員的緊急救護工作,安監部門人員應做好現場的保護、拍照、事故調查等善后工作。現場的事故處理工作完畢后,應急行動也宣告結束。事故的調查和處理工作屬正常工作范圍。12.機械傷害應急預案12.1應急領導小組組長(總指揮):谷磊 副組長(副總指揮): 侯超華、王寶權成員:何月、王德強、 馬宗兵、何青山應急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組設在項目部。12.2應急領導小組主要職責 12.2.1貫徹落實省、市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關于應急處理工作的部署及相關法規、規定;接受省、市政府和上25、級主管部門應急指揮機構的領導;督促制定并組織實施項目部系統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事故發生后,組長或組長委托副組長趕赴事故現場進行現場指揮,成立現場指揮部。確定是否請求政府應急援助;統一領導項目部事故搶險及應急處理工作,確定應急工作的重大決策,批準現場救援方案;下達應急指令;負責向公司報告事故情況信息;宣布進入和解除應急狀態;宣布啟動和終止應急預案。12.3物資儲備 名稱數量單位備注應急車1輛消毒水1瓶繃帶1扎切割機1臺12.4總則 12.4.1為及時、有效、迅速地處理由于機械傷害造成的人身傷亡事件,避免和減輕因機械傷害造成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根據中國核工業中原建設有限公司安全生產危及事件管理工26、作規定的通知精神要求,特制定中國核工業中原建設有限公司XX核甘肅民勤第一風電場風電項目部機械傷害人身傷亡應急預案。12.4.2本預案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以“保人身、保電網、保設備”為原則,以中國核工業中原建設有限公司安全工作規定有關內容為指導,根據吊裝施工的特點,結合本項目實際情況進行制定。12.5機械傷害人身傷亡事件預防12.5.1各級人員在作業工作中均應嚴格執行吊裝作業安全工作規程的規定。12.5.2吊裝工作中機械操作人員必須熟悉設備的性能和正確的操作方法,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遵守“十不吊”規定。12.5.3使用工具前應進行檢查,不完整的工具不準使用。12.5.4大錘和手錘的27、錘頭必須完整,且表面光滑,不得有歪斜、缺口、裂紋等情形。大錘及手錘的手柄必須裝設牢固。12.5.5不準戴手套或單手掄大錘,掄大錘時周圍不準有人靠近。12.5.6用鑿子鑿堅硬物體時(如各種金屬、水泥等),必須配戴防護眼鏡,必要時裝設臨時安全圍欄,以防碎片打傷人。12.5.7銼刀、手鋸、木鉆、螺絲刀等工具手柄應安裝牢固,沒有手柄的不準使用。12.5.8砂輪必須進行定期檢查。砂輪應無裂紋及其它不良情況。砂輪機必須裝有鋼板制成的防護罩。禁止使用無防護罩的砂輪機。12.5.9使用砂輪機研磨時,應戴防護眼鏡。用砂輪機磨工具時應使火星向下,不準用砂輪側面研磨工具。12.5.10使用時操作人員應站在鋸片的側面28、,鋸片應緩慢靠近被加工物體,不準用力過猛。12.5.11使用扳手時, 必須把扳手頭卡勞,不準硬性操作。12.5.12定期對鋼絲繩的強度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12.5.13各種施工機械附近要設有明確的操作注意事項。12.5.14在設備檢修和正常維護過程中應做好以下工作:(1)為了保證有安全的工作條件和設備的安全運行、防止事故發生,必須嚴格執行工作票制度,因為在工作票的欄目里,對于每項的要求都比較嚴謹,從工作負責人的確定到工作地點及內容,工作開工時間到結束時間的計劃安排,必須采取的安全措施一應俱全,為人員在工作過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設備安全奠定可靠的基礎。如不執行工作票制度,就不可能有完善的安全29、措施,所檢修的設備與運行設備無法隔斷,人員與設備的安全無法保障,事故隨時都有發生的可能。(2)作業前應認真進行作業風險預控分析,工作負責人根據作業內容、作業方法、作業環境、人員狀況等去分析可能發生危及人身或設備安全的危險因素,認真填寫作業風險分析表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預防事故的發生。12.6危急事件的應對及預案的啟動與結束 12.6.1、必要物資準備工作服及手套。安全帶、安全帽、工具包。 安全隔板、臨時遮欄。警示牌。機組大、小修及復雜的檢修、機械加工項目,廠醫院設專們醫生和護士到現場值班。 12.6.2危急事件應急預案的啟動 12.6.2.1當發生機械傷害事故后,現場作業人員應及時匯報機械傷害人身傷亡事件應急日常管理辦公室,同時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迅速大致判明受傷者的部位,聯系廠醫院和打120急救電話,必要時可對受傷者進行臨時簡單急救。 12.6.2.2日常管理辦公室人員接到通知后,迅速趕到事故現場,組織處理事故,并宣布啟動事故應急預案,并通知通保信要求保持通訊隨時暢通。12.6.2.3日常管理辦公室人員判明情況后及時匯報機械傷害人身傷亡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接到通知后迅速趕赴事故現場,組織協調處理事故,并根據情況向項目部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