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有機硅廠911C氯甲烷壓縮機安裝施工方案(1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885651
2024-01-16
18頁
146.04KB
1、 星火有機硅廠50Kt/a有機硅技改工程911C氯甲烷壓縮機安裝施工方案審 批: 審 核: 編 制: 目 錄1、 概述2、 編寫依據3、 施工順序4、 施工準備5、 設備基礎驗收6、 設備安裝就位7、 設備精找正找平及對中8、清洗檢查9、試運轉10、附表11、施工安全措施1.概述 1.1 911C壓縮車間內有 三臺2D5.5W-45/2-9.5型氯甲烷壓縮機為兩列對動平衡型活塞式壓縮機,主機為整體出廠到貨,機身為方形敞開式結構,便于拆裝檢修,機身中體和氣缸為螺栓連接,兩側設有檢查窗口,其傳動機構采用齒輪油泵循環潤滑;防爆電動機,通過彈性聯軸器直接驅動壓縮機的曲軸旋轉帶動兩側連桿,并經過十字頭,2、活塞桿分別使兩側活塞在氣缸內作水平方向的往復運動;且壓縮機具有儀表自控裝置,能對主機有關部位的壓力溫度和流量的監測和報警顯示,保證壓縮機的正常運轉。1.2壓縮機主要參數如下:容積流量軸功率轉速壓縮級數氣缸直徑活塞行程45Nm3/min170kW490r/min1級320mm180mm吸氣壓力排氣壓力吸氣溫度排氣溫度潤滑油壓力冷卻方式0.2Mpa(G)0.95Mpa(G)20-401600.150.3 Mpa水冷潤滑方式傳動機構: 油泵壓力潤滑傳動方式主機重量電機重量氣缸填料: 無油潤滑電機直聯7000kg3500kg2.編寫依據2.1. 壓縮機風機泵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GB50275-983、2.2. 化工機器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中小型活塞式壓縮機 HGJ206-922.3. 機械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通用規范 GB50231-982.4. 2D5.5W-45/2-9.5型氯甲烷壓縮機說明書及隨機出廠圖冊2.5. 機械設備安裝手冊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6. 化工工程建設起重施工規范 HGJ201-833.施工順序3.1壓縮機安裝順序: 施工準備基礎驗收設備檢驗設備運輸到位設備就位找正和初步找平地腳螺栓孔灌漿聯軸器初對中機身中體和氣缸精找正找平二次灌漿聯軸器對中飛輪安裝附屬設備安裝及配管氣閥(活塞連桿和填料)拆裝清洗安裝檢查閥門調試水系統管道沖洗循環油系統沖洗及試運行無負荷試運4、轉附屬設備和管道的空氣吹除負荷試運轉交工驗收4.施工準備和條件4.1施工現場應“三通一平”,臨時道路應夯實和平整; 4.2設備安裝的工機具,量、器具,手段用料應準備齊全和充分,機械設備應運轉良好;4.3按設備裝箱清單檢查設備、零部件、附件及材料的名稱、型號、規格和數量,且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要求,并有出廠合格證書;設備技術文件,資料及專用工具應齊全;設備應無缺陷,表面無損傷和銹蝕,且妥善保管設備及零部件和專用工具。不得使其變形損壞錯亂或丟失。4.4壓縮機出廠技術資料必須包括下列內容:壓縮機出廠合格證書;質量檢驗證書:隨機管材、管件、閥門和緊固件的材質合格證書,閥門試壓合格證書;進、排氣緩沖罐質量證5、明書;氣缸及氣缸夾套水壓試驗記錄;壓縮機出廠前預組裝及試運轉記錄。4.5設備清洗前,土建屋面地坪內部粉刷等應基本完工,附近應無泥土、粉塵、雜物,否則應采取相應措施方可施工。4.6基礎按要求驗收完,墊鐵組準備完畢;4.7組織有關人員熟悉圖紙及有關標準規范,進行技術交底,質量安全問題交底。5. 設備基礎驗收5.1設備基礎外觀檢查不得有裂紋、蜂窩、孔洞及露筋等缺陷, 即外觀檢查合格,且混凝土強度應達到設計要求,復查合格后并辦理中間交接手續。 5.2設備基礎標高基準線,縱橫中心線,地腳螺栓孔都應標出,且設備基礎尺寸和位置偏差應符合下列要求:序 號項 目允許值(mm)1坐標位置(縱橫軸線)202基礎平面6、的標高0 -203平面水平度5mm/1m4垂直度5mm/1m5預留地腳螺栓孔中心位置10深度+20孔壁鉛垂度105.3放置墊鐵處應鏟平,并在設備承重處及地腳螺栓兩側各放置一組墊鐵;6.設備就位和初步找正找平6.1選用50T吊車在C軸以北站位,從預留房頂吊主機至就位位置;電機用廠房內5T行車吊裝就位。6.2整體出廠的氯甲烷壓縮機應在機身滑道兩端、主軸外伸部分或其它水平面上進行測量,找正和初調平,其安裝縱橫向水平偏差0.10/1000; 壓縮機安裝尺寸和位置偏差應符合下列要求:序號縱橫軸線(mm)標高(mm)縱向水平橫向水平550.1/10000.1/10006.3整體設備就位找正與調平應在同一平7、面內互成直角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方向進行; 6.4以壓縮機為參考基準,電機與壓縮機機身相應中心位置偏差0.50mm, 其電機安裝縱橫向水平偏差0.10/1000,且附屬設備還應檢查管口的方向和位置與設計一致;6.5設備找正與初調平后,方可將地腳螺栓孔灌漿,采用基礎標號高一級混凝土,充分搗固密實且澆水養護;且地腳螺栓應垂直,擰緊螺母后、螺栓應露出15mm左右; 6 .6安裝壓縮機的聯軸器并進行初步對中,安裝聯軸器飛輪并初調其同軸度; 7.精找正找平7.1機身就位調整時,主軸和中體滑道軸線應與基礎中心線重合,允許偏差5mm,標高允許偏差5mm;7.2找平時可通過調整設備底座頂絲和斜墊鐵來進行;7.38、壓縮機安裝縱向水平度應在機身滑道的前后兩點的位置上,橫向水平度應在機身主軸兩端處進行測量,機身和中體安裝縱橫向水平偏差0.1/1000;列(縱)向水平傾向:在允許偏差范圍內應高向氣缸端;軸(橫)向水平傾向:在允許偏差范圍內應高向電機、壓縮機機身的外側軸承座孔。7.4氣缸水平傾斜方向在允許偏差范圍內應與中體一致(高向氣缸端);7.5以壓縮機為參考基準,采用三表對中法,測量聯軸器的徑、軸向偏差;壓縮機彈性套柱銷聯軸器裝配對中時允許偏差(mm):聯軸器外形尺寸兩軸心徑向位移兩軸線傾斜端面間隙SD=400 mm0.050.2/1000467.5.1 將兩個半聯軸器暫時互相連接,因在圓周上劃出對準線或裝9、設專用工具。測量方法可采用塞尺直接測量,塞尺和專用工具測量或百分表和專用工具測量。7.5.2 將兩個半聯軸器一起轉動,每轉90測量一次,記錄5個位置的徑向測量值a和軸向測量值b;并分別記錄位于同一直徑兩端的兩個百分表bI和b或兩個測點的軸向測量值。7.5.3 但在測量值a1=a5 及b1Ib1= b5Ib5時,應視為正確,測量值有效。重復測量,再次校核讀數,如有丟表現象必須找出原因,再重測量; 7.5.4 聯軸器兩軸心徑向位移應按下列公式計算:ax=(a2-a4)/2 -測量處兩軸心在X-X方向的徑向位移ay=(a1-a3)/2 -測量處兩軸心在Y-Y方向的徑向位移a=ax2 + ay2 -測10、量處兩軸心的實際位移7.5.5 軸聯器兩軸線傾斜應按下列計算:X=(b2+b4) (b2+b4)/2d -兩軸線在X-X方向的傾斜y =(b1I+b3) (b1+b3I)/2d -兩軸線在Y-Y方向的傾斜=(X 2 + y2) -兩軸線的實際傾斜7.6在聯軸器兩端,盤車調整聯軸器與飛輪的同軸度0.1 mm,飛輪1020端面跳動度0.2mm;7.7冷態測量校準后,則壓縮機運行過程中,同樣 能保證軸的自由對中;7.8復測設備找正找平數值后,點焊牢各墊鐵組及小型螺絲千斤頂固定,作出實測記錄;且應在24h內進行二次灌漿工作,采用比基礎標號高一級混凝土,充分搗實、充滿和養護。8.附屬設備安裝及配管8.111、緩沖罐、油泵及電機、油、水管按圖紙及規范要求進行安裝和驗收;8.2緩沖罐、油、水管路組裝時,其內部應清洗潔凈并吹干;9.清洗和檢查9.1整體壓縮機在出廠前,對氣缸和活塞等進行了油封防銹,而油封內含有石臘,這就要求必須清洗潔凈,防止石臘堵塞氣路和油路。9.2在壓縮機清洗、檢查、沖洗及試運轉時,制造廠必須來人同時在現場進行檢查、監督和指導;并與制造廠共同商定拆檢、清洗部位,以制造廠的要求為是(在電話已要求:只清洗氣閥,其余的不要動)。 本節以下內容僅供參考(以制造廠的要求來進行):9.3整體出廠的活塞式壓縮機應對活塞連桿氣閥和填料清洗和檢查;清洗后應除凈水分和清洗劑,并在加工面上涂一層清潔的N6812、機械油(與介質接觸的,不得涂油);附表a: 氯甲烷壓縮機產品裝配間隙表(mm):十字頭體與滑道徑向間隙0.250.352曲軸軸向熱間隙11.53十字頭銷與連桿銅套徑向間隙0.050.088氣缸與活塞支撐弧徑向間隙0.91.057曲拐頸與連桿瓦徑向間隙0.120.205氣缸與活塞直徑間隙55.463活塞行程內止點間隙1.52.5活塞環軸向間隙0.250.393活塞行程外止點間隙2.53.5活塞環開口間隙5.56.59.4十字頭和連桿9.4.1將十字頭和連桿本體的油路清洗干凈;9.4.2對于分開式和整體式十字頭合金層及連桿大頭瓦合金層,其內外圓表面及對口平面應光滑、平整,不得有裂紋、劃痕、碰傷、夾13、雜物等;軸瓦合金層與軸瓦襯背應粘合牢固,用著色或輕擊軸瓦襯背時,聲音應清脆響亮,不得有啞音;否則應更換。9.4.3連桿大頭瓦與曲柄軸頸的接觸面積瓦面積的70,且用塞尺檢驗;薄壁的連桿大頭瓦不宜研刮,其連桿小頭軸套(軸瓦)與十字銷的接觸面積應小頭軸套(軸瓦)面積的70;其頂間隙為:0.050.088mm;9.4.4連桿大頭瓦與曲柄軸頸的徑向間隙為:0.120.205mm;9.4.5連桿螺栓和螺母應均勻擰緊和鎖牢;9.4.6檢查上、下滑板分別與十字頭體與滑道的接觸面,應均勻接觸達50以上; 9.4.7用角尺及塞尺測量十字頭在滑道前、后兩端與上、下滑道的垂直度;十字頭與上、下滑道在全行程的各個位置上14、的間隙,其間隙值為:0.250.352mm;9.4.8十字頭銷的連接螺栓和鎖緊裝置,均應擰緊和鎖牢;9.5活塞與活塞桿9.5.1活塞、活塞桿和活塞環表面應無裂紋、劃痕、碰傷、夾雜物等,外觀檢查合格;且活塞環端面翹曲偏差0.05 mm;9.5.2活塞環與氣缸應貼合嚴密;且應在氣缸內作漏光檢查,在整個圓周上漏光不應超過兩處;每處對應弧長36,且與活塞環開口的距離對應15的弧長,活塞環與氣缸鏡面徑向允許間隙為:0.91.057mm;9.5.3活塞環在活塞環槽內應能自由轉動,環的徑向厚度應比活塞環槽的深度小0.250.50mm, 活塞環的開口的間隙宜為:5.56.5mm;手壓活塞時,環應能全部沉入槽內15、;相應活塞環開口位置應互相錯開且所有開口位置應避開氣缸閥腔孔位置。9.5.4 活塞與氣缸鏡面之間的間隙,上部間隙應比下部間隙小5%,且活塞支撐面與氣缸鏡面的接觸面積活塞支承弧面的60%;9.5.5盤車且通過旋轉活塞桿可以調整氣缸活塞的死點間隙,應符合表a的要求;9.5.6活塞桿凸肩、緊固螺母與活塞間應均勻接觸;且活塞桿與活塞、與十字頭應連接牢固并鎖緊。9.6填料函9.6.1氣孔路應清潔和暢通(氣缸填料無油潤滑的:用CCL4清冼);9.6.2填料密封環端面(B)與填料盒端面(C)密封面的接觸面積應80%;填料密封環與活塞桿的接觸面(A)的面積該組環內圓工作的面積的70%,且分布和接觸均勻(各填料16、環的裝配順序不得互換)。9.6.3平填料函的氣孔應吹凈;定位銷孔、排氣孔應分別對準,環的開口應相互錯開;9.6.4檢查和調整填料函的密封元件與活塞桿的徑向間隙(參見上圖),不得有傾斜偏心現象;9.6.5填料壓蓋的鎖緊裝置應鎖牢。9.7吸、排氣閥9.7.1清洗檢查閥座與閥片,應無擦傷、銹蝕等外觀缺陷,環狀閥片平面度0.09mm;9.7.2各氣閥彈簧的自由長度一致,彈力均勻,閥片和彈簧應無卡澀和歪斜現象;9.7.3氣閥調節裝置及閥片升程應符合技術文件的規定;9.7.4氣閥組裝后應注入煤油進行嚴密性試驗,應無連續的滴狀滲漏,且滲漏滴數28/5min;9.7.5吸、排氣閥不得裝反;頂絲和鎖緊裝置均應頂17、緊和鎖牢。9.8循環油系統9.8.1單向閥及注油器接頭應清洗干凈,油管內應用壓縮空氣(氮氣)吹凈;9.8.2曲軸箱及循環油系統的過濾器、冷卻器、閥門及油箱應干凈暢通;9.8.3管道安裝后應試壓,再除去管內銹蝕;沖洗后用壓縮空氣(氮氣)吹干,且回油管道應有3/1000的坡度;9.8.4管道、閥門均應進行嚴密度試驗和強度試驗;安全閥應調整定合格。10.電動機的安裝和檢查10.1必要時,檢查電機定子與轉子間的空氣間隙應符合要求。11.壓縮機、電機試運轉(參見壓縮機說明書)11.1循環油系統試運行11.1.1將軸瓦和機身滑道供油管接頭拆開,注入系統相符的潤滑油,臨時用短管接至機身曲軸箱,防止油污進入運18、動機構;11.1.2油沖洗時,先抽出過濾器芯,依次切換上80120目/英寸金屬過濾網進行沖洗,待運轉4h后,應檢查濾網直至合格(三顆粒/cm2);11.1.3軸瓦和機身滑道供油管復位后,應重新啟動油泵繼續沖洗,檢查各供油點,調整供油量;檢查油過濾器的工作狀況,12h運行后,油過濾器前后壓差增值0.02Mpa,直至沖洗合格;且調試準確各油系統聯鎖裝置;盤車檢查各供油點的供油量;11.1.4油系統試運行合格后,排放油箱中全部潤滑油,清洗油箱、油泵、濾網和過濾器,重注入合格的潤滑油。11.1.5油循環順序:機身油池濾盒油泵油冷卻器過濾主軸承曲軸油道連桿大小頭 十字頭11.2壓縮機試運轉的條件及準備119、1.2.1全面復查氣缸蓋、氣缸、機身、十字頭、連桿、軸承蓋等緊固件,應己緊固和鎖緊; 11.2.2水、氣、電工程檢查合格,全部電氣設備均可受電運行;電機耐壓試驗和試運轉已完畢(詳見電氣方案),且與壓縮機轉向相符;儀表聯鎖裝置已調試完畢,動作準確無誤; 11.2.3潤滑劑(N68機械油)的規格、數量符合設備的要求;潤滑系統經試運轉應符合要求,供油應正常。11.2.4進、排水管路應暢通,水質應符合要求,且冷卻水系統經試運轉應符合要求;且氣缸及填料函內部不得有水滲入;11.2.5進、排氣管路應清潔和暢通;11.2.6各級安全閥經校驗,整定合格,其動作靈敏、可靠;11.2.7盤車數轉,應靈活、無阻滯現20、象。11.2.8電動機脫開聯軸器單獨運轉2h, 其滑動軸承溫升55C,滾動軸承溫升65C;11.3壓縮機無負荷試運轉11.3.1拆下吸、排氣閥及入口管道,在氣閥腔口臨時固定10目/英寸金屬過濾網;11.3.2開啟水系統全部閥門,水壓和回水量應正常;啟動注油器,各供油量應正常;啟動循環油泵,油壓調至0.2Mpa以上,各供油量應正常;11.3.3盤車使壓縮機處于啟動時的位置;11.3.4啟動通風機,點動電機檢查:壓縮機轉向,各運動部件的音響、溫度及振動應無異常后,依次運轉5分、30分、4h;且每次啟動前均要檢查壓縮機各潤滑情況;11.3.5運轉中油壓、油溫和各摩擦部位的溫度均符合要求(詳見說明書)21、,各緊固件無松動;如檢查出問題及時處理;11.3.6無負荷試運轉停車步驟:停電機及通風機主機停轉后盤車停注油器盤車停循環油泵關水閥門及排水11.3.7試運轉時,每30分應做一次記錄。11.4附屬設備和管道的空氣吹除(排氣試運轉)11.4.1先裝上空氣濾清器,裝上吸、排氣閥,起動壓縮機進行吹掃;11.4.2壓縮機入口管道清除干凈后,逐漸吹除各管道;11.4.3吹除時應拆除各儀表、安全閥、調節閥等,嚴禁將臟物吹進氣缸、閥門內;在排氣口,用白布或白漆靶檢查:無污點、臟物即合格;吹除合格后,依次復位;且吹除壓力應由0.15Mpa遞增至0.7Mpa止,時間30分,直至排出的空氣清潔止。11.4.4吹掃后22、,應拆下吸、排氣閥清冼干凈,再復原;11.5(空氣)負荷試運轉11.5.1重檢查供水;啟動油系統檢查各供油量,循環油系統壓力應0.2Mpa;開啟氣體管道全部閥門;啟動盤車檢查設備運轉,且至開車位置;啟動電機的通風機;11.5.2啟動壓縮機空運轉20分,分35次逐步緩慢加壓,依次確認壓力穩定無異常,才逐漸升高至額定壓力。11.5.3運轉中油壓0.2Mpa,曲軸箱或機身潤滑油的溫度70;且應進行各項檢查和記錄(各溫度、壓力詳見壓縮機說明書):潤滑油的壓力、溫度和各部位的供油量;各吸、排氣閥的壓力、溫度,且工作應無異常;各進、排水的溫度、壓力和冷卻水的供應情況;運動部件應無異常響聲;連接部件應無漏氣23、漏油和漏水現象;且無松動現象;氣量調節裝置應靈敏;主軸承、滑道、填料函等主要各摩擦部位的溫度均符合要求;電機的電流、電壓、溫升應正常;自動控制裝置應靈敏、可靠;負荷試運轉時,每30分應做一次記錄。11.5.4以上合格后,壓縮機組的試運轉即為合格。11.6.5負荷試運轉的停機步驟:11.5.5.1試運轉結束后,應緩慢開啟卸載閥門及排油、水閥門,逐漸降低各排出壓力;卸載后停止電機的運轉,同時盤車。11.5.5.2試運轉結束后,停機步驟:按電氣操作規程停止電機及通風機;主軸停轉后立即進行盤車,當停止盤車時,應停止注油器供油;停止盤車5min后, 應停止循環油泵供油;關閉供水總閥門,放凈盡主機及管道24、中的存水;11.5.6停機后,應清洗油系統,更換新油。12.附表12.1施工機具一覽表: 序號名稱規格數量1吊車50t1臺2拖車20t1臺35t行車(廠房內)1臺4叉車5t1臺5鋼絲繩17.5 6371-14010m6卡環5t2個7麻繩20.750m8千斤頂5t1臺9倒鏈5t1臺10電焊機26kw1臺11氣割設備1臺12角磨機1251臺13對中工具(百分表及座)3套14套筒扳手1套15扳手4把16螺絲刀(平口、梅花)各3把17大錘2把18手錘4把19木錘2把20銼刀油銼、平銼、三角銼、什錦銼各2把21三角刮刀4把22油石2個23銅棒2個24扁尖鏟(自制)4把25釬子(自制)5把26三相電纜1025、0m27閘刀1個28滅火器3具12.2施工消耗、手段用料一覽表:序號名稱規格數量1煤油60 kg2不銹鋼濾網80120目/英寸2m不銹鋼濾網10目/英寸1m3過濾紙20張4紫銅皮=0.030.050.10.2mm各1 m5道木240180150010根6平、斜墊鐵=20、12、6共120組7石棉橡膠板=3mm3m28塑料布5m29白布2m210絲綢布2m211破布3m212海綿2Kg13砂紙00、0各30張14二硫化鉬粉2Kg15毛刷4、2各6把16鐵絲4Kg17鋼絲2420m18鉛絲4mm 、2mm各2卷19樟丹粉3Kg20塑料軟管5m21透明塑料管7m22機械油N681 kg23黃油鈣基脂26、3Kg24鋸條1合25記號筆4支26四氯化碳CCL4(據具體情況定)10Kg12.3計量器具一覽表:序號器具名稱檢測參數規格或精度數量1經緯儀縱橫中心線1臺2水準儀標高1臺3鉗工水平儀水平度0.02mm/m2個4框式水平儀水平度0.02mm/m2個5內徑千分尺軸端距0.01mm1把6外徑千分尺各軸瓦間隙0.01mm1把7百分、千分表聯軸器軸、徑向偏差0.01mm4塊8塞尺各間隙00.1mm2把9鐵水平配管水平度2mm/m2個10鋼卷尺長度5m-0.2mm2把11直尺長度100mm2個12.4勞動力計劃一覽表: 序號工種七月八月1鉗工4人5人2起重2人1人3管工1人1人4電焊工1人1人5氣焊工127、人1人6電工1人1人7其它3人3人8管理人員3人3人12.5設備安裝進度計劃:序號七月八月1壓縮機安裝就位2配管3清洗和檢查4電氣、儀表調試5試運轉13.施工安全措施13.1各工種必須遵守星火有機硅廠的各項規章制度,嚴格遵守本工種操作規程,并進行安全交底。13.2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安全帽,穿防滑鞋;13.3凡參加設備安裝的施工人員,必須堅守崗位,具體分工,明確職責,且熟悉設備的施工方法,并根據指揮者的命令統一進行工作;13.4清洗檢查時,不得損壞壓縮機零部件的加工面,零部件要有序放置,嚴禁碰、砸、劃傷;13.5現場有足夠有效的消防器材及防火措施,且遠離電、氣焊、電火花等火源;13.6試運轉時,出現故障應及時處理,且填寫試車和故障處理記錄;13.7試車檢查時,手和頭部應遠離運動部位;運轉過程中,不得進行維修操作和調整,出現異常時應立即停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