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博山區源泉鎮總體規劃方案(2019-2035年)(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86537
2024-01-16
9頁
740.87KB
1、-1-淄博市博山區源泉鎮總體規劃(2019-2035 年)主要內容簡介一、一、總則總則1.規劃期限近期:2019 年2025 年;遠期:2026 年2035 年。2.規劃范圍源泉鎮行政轄區范圍,面積為 80.90 平方公里。3.規劃目標至 2035 年,努力建設成為國家級生態文化旅游名鎮、省會都市圈休閑度假基地、淄博市南部山區旅游服務集散中心。二、城鎮性質和城鎮規模二、城鎮性質和城鎮規模1.城鎮性質源泉鎮是淄博市市級中心鎮,以紅色旅游業、獼猴桃種植及相關產業開發為主的旅游型城鎮。2.城鎮規模(1)人口規模規劃至 2025 年(近期),鎮域人口3.5 萬人,鎮區人口 1.26 萬人。規劃至 202、35 年(遠期),鎮域人口 3.9 萬人,鎮區人口 1.61 萬人。(2)城鎮建設用地規模2025 年,規劃鎮區建設用地規模 301.17 公頃,人均 239.02-2-平方米。2035 年,規劃鎮區建設用地規模 192.97 公頃,人均 119.86平方米。三、鎮域鎮村體系規劃源泉鎮鎮村體系等級結構規劃為三個層次,分別為:一級鎮區源泉社區、崮山社區;二級中心社區(中心村)岳莊社區、岱莊社區、天津灣社區、泉河社區、鄭家社區、麻莊村;三級基層村南崮山北村、東高村、西高村、西皮村、珍珠村、南坡村、黃臺村、西山村、中皮村、麻峪村。四、鎮域道路交通規劃1、對外交通規劃在崮山組團西側規劃建設沾臨高速公路3、;結合現狀辛泰鐵路站場,保留現狀鐵路站場用地。2、道路網結構對外交通:沾臨高速省道:仲臨路、湖南路、博沂路。縣道:口南路。鄉道:天高路、高泉路、東岱路、東岳路、洪崮路。旅游道路:環山路。五、鎮區土地利用規劃1、鎮區用地布局結構規劃形成“兩心一軸三片多點”的城鎮空間結構。兩心:指源泉組團的行政中心和崮山組團的文化中心。-3-一軸:南北向商業軸。三片:指規劃的兩片居住功能組團和一片工業組團。多點:指工程設施用地和旅游配套設施用地。2、土地利用規劃(1)居住用地規劃居住用地 56.45 公頃,占城鎮建設總用地 29.25%,人均35.06 平方米。(2)公共設施用地規劃公共設施用地 45.05 公頃4、,占城鎮建設總用地 23.25%,人均建設用地 27.98 平方米。辦公用地為原源泉鎮行政辦公用地;在源泉鎮鎮區規劃 1 處文化設施用地。教育科研用地主要包括九年一貫制學校 2 所、完全中學 1 所、小學 1 所、幼兒園 4 所。規劃在崮山組團建設 1 處淄博焦裕祿干部教育學院,規劃在源泉組團仲臨路北側設置圖書館、廣播站、文化中心等文體設施,在源泉中心校北側設置獼猴桃研發中心 1處;保留康壽園生態養老院和鎮敬老院。規劃設置 1 處集貿市場。(3)生產設施用地規劃生產設施用地 31.61 公頃,占城鎮建設用地的 16.38%,人均建設用地 19.63 方米。(4)倉儲用地在鎮區西部和沾沂高速下路5、口處各規劃 1 處集中式倉儲用地,專門為鎮區獼猴桃、玻璃制品等服務。規劃倉儲用地 10.39 公頃,占城鎮建設總用地 5.38%,人 均建設用地 6.45 平方米。(5)對外交通用地辛泰鐵路電氣化改造,擴建火車站;在鎮區西部規劃公交樞紐 1-4-處。規劃對外交通用地 0.72 公頃(其中火車站用地計入區域設施用地),占城鎮建設總用地 0.37%。(6)道路廣場用地規劃鎮區道路廣場用地 27.14 公頃,占城鎮建設用地的 14.06%,人均建設用地為 16.86 平方米。其中,道路用地 23.82 公頃,廣場用地 3.32 公頃。(7)公用設施用地規劃鎮區工程設施用地 5.83 公頃,占城鎮建設6、用地的 3.02%,人均建設用地為 3.62 平方米。其中,公用工程用地 4.43 公頃,環衛設施用地 0.77 公頃,防災設施用地 0.63 公頃。(8)綠地規劃公共綠地面積 15.78 公頃,占城鎮建設用地的 8.18%,人均9.80 平方米。七、市政設施規劃1、給水工程規劃保留天津灣水廠和源泉水廠,以天津灣水廠作為主要水源,源泉水廠作為備用水源。2、排水工程規劃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經污水管網匯合后排入規劃污水管線系統統一處理。在源泉、崮山、岳莊分別規劃一處污水處理廠。3、供電工程規劃保留現狀 110KV 變電站并在岳莊片區規劃 1 處 110KV 變電站。4、通信工程規劃規劃新建電信模塊7、局 2 處。5、燃氣工程規劃-5-保留博山北儲氣站和城市燃氣博山門站。并規劃一處 LNG 儲氣站。6、消防規劃規劃設置消防站一處,位于天高路東側,規劃用地面積 0.63公頃,該站服務周邊區域。8、防洪規劃防洪標準源泉鎮防洪標準按二十年一遇標準設防。河道藍線規劃鎮區段淄河河道上口外 30米作為的河道保護寬度進行控制,河道兩側現狀已建設的用地繼續保留,鎮區以外不低于 50 米。其他保留水系及新開挖水系的保護寬度按照不低于 10 米控制。9、抗震防災規劃新建、擴建、改建工程必須按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及相應專業規范中七度區標準設防。重大建設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必須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并根據安全評價結果,確定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10、人防規劃按照“平戰結合”的原則,加強人防工程建設與地下空間的開發和利用。規劃要求對已建人防工程的現有地下空間進行加固改造,同時新建項目的人防工程應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執行。-6-主要圖紙1.鎮域土地利用規劃圖2.鎮域鎮村體系規劃圖3.鎮域旅游規劃圖4.鎮區土地利用規劃圖5.鎮區道路交通規劃圖-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