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土套井及帷幕灌漿施工工藝(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6780
2024-01-16
7頁
19.50KB
1、四、粘土套井及帷幕灌漿1、在施工前:首先確定大壩原心墻位置,經過監理及業主核準后,定出沖抓軸線,開孔直徑為110CM,在鉆孔中要垂直,不得偏移,造孔順序為先主井后套井,套井中心距為75CM,孔深相對不透水層,深度由現場調整,測量的數據必須經現場監督人員審核后及時做好記錄。2、回填粘土首先要保證土質符合設計要求及施工規范,回填的粘土厚度為3040CM,粘土的土料含水率和夯擊次數應按試驗室的粘土壓實試驗結果控制,在夯實過程中,深井底部夯錘落距宜小,落錘要平穩,一般夯距控制為23M,當距壩頂2M以內時夯距可小于2M,以防止壩頂開裂。填土完畢再頂第二孔,套井回填土壓實度96%,滲透系數110-5cm/2、s。3、施工順序套井沖抓回填土料施工的工藝流程為:布孔安機造孔清理回填夯實質量檢查。4、施工方法套井沖抓宜采用SJ295型沖抓鉆機造孔,根據放樣軸線成孔。鉆孔布置在壩軸線上,按主孔和套孔相間布置,一主一套相交連接成墻。5、回填材料回填土料應先去掉土料中雜物,然后通過土工試驗,選擇滿足與設計要求的回填粘土料,采用邊回填邊夯實,夯實采用了蹄形的砼(或石質)夯錘,應嚴格控制回填土料的含水量及分層厚度,回填順序隨打孔順序進行回填。6、工程內容帷幕灌漿分為壩體帷幕灌漿及壩基帷幕灌漿,主壩樁號為0+0000+160,副壩樁號為0+0000+064。7、施工順序因壩頂場地狹小,分二序施工,先I序孔后II序孔3、,奇數孔為I序孔,偶數孔為II序孔。8、灌漿材料灌漿材料為32.5Mpa普通硅酸鹽水泥,灌漿漿液采用六個比級:即5:1、3:1、2:1、0.8:1、0.6:1、(0.5:1)。9、帷幕灌漿施工方法及工藝流程帷幕灌漿流程圖 洗孔鉆機造孔干法造孔鉆機就位放樣結束壓水試驗灌漿(1)測量放樣按設計圖紙對各序帷幕灌漿孔進行精確孔位放樣,并分別做出明顯標記,主壩岸坡段孔距1.5m,樁號為0+0000+160,河槽段孔距為2.0M,副壩樁號為0+0000+064,副壩岸坡段孔距1.5M,鉆孔深入壩基均為5.0M。(2)鉆孔就位根據放好的孔位,擺穩鉆機,校正平臺及立軸,確保平臺水平,立軸豎直。孔位偏距3CM。4、(3)造孔土壩壩體造孔,基礎用清水循環鉆進,但應控制好進水量,避免塌孔,止水段(3M土體)采用套管硬打至壩基面止。止水橡塞塞在套管內。造孔時要避開涵管,避免破壞。在造孔過程中做好下套管記錄,在鉆進過程中做好鉆進記錄。(4)洗孔及壓水試驗每鉆灌段造孔完成后,先進行洗孔。沖洗壓力在泥礫層灌段以壓力表不起壓為準,在基巖灌段以80%最大灌漿壓力為準。當回水澄清后,對泥礫層灌段再洗10min結束,對基巖灌段再洗30min結束。壓力表安裝在進漿管頂部,其高度不超過地面1.5M,便于準確讀數。壓力為灌漿允許壓力的80%,計算q值時,地下水位可利用先導孔測定的孔水位或采用下游水位。每5min讀測1次壓力及流量5、(用流量表讀數)。選用與灌漿壓力相適宜的壓力表(表最大標值為使用壓力的3M4倍),并及時維修或更換失靈的壓力表;選用與進水管、流量值相匹配的流量表,專表專用。下管時確保射漿管底下到位,進漿管盡量放低,利于工作。做壓水試驗時除做好準確、清晰的記錄并及時計算出透水率。10、灌漿(1)灌漿段長灌漿采用下行式,自上而下鉆一段灌一段的分段灌漿法。首灌心墻與壩基接觸段,基巖以下設計要求段長進行灌漿。第一段接觸段段長為0.5M;第二段為2.0M;第三段為2.0M。套管下跟進橡塞位置始終在套管內。(2)灌漿孔距灌漿分二序實施,河槽段孔距,I序孔4M,II序孔2M,岸坡段孔距:I序孔3M,II序孔1.5M。(36、)灌漿壓力在巖基中灌漿,其灌漿壓力由式P=1/10KD控制。式中:P灌漿壓力(105Pa);上覆土體密度(取1.5t/m3);D灌漿段上覆土體厚度(M);K系數,可采用0.83。在砂礫石地基中灌漿,其灌漿壓力由下式控制:P=1/10+cah式中:P灌漿壓力(105Pa);C與灌漿次序有關的系數;第I次序孔,C=1;第II次序孔,C=1.25;系數,在13范圍內選用;砂礫石之上的蓋重層的容量(t/m3);a與灌注方式有關的系數;自下而上灌漿,a=0.6;自上而下灌漿,a=0.8;與砂礫石層結構性質如顆粒組成,滲透性等有關的系數,值可在0.51.5的范圍內選用。結構疏松、滲透性強的,取低值;結構緊7、密、滲透性弱的,取高值。h蓋重層底板至灌漿段頂部深度(M),當無蓋重層時,則自砂礫石表面算起。(4)水灰比配合比采用5:1、3:1、2:1、0.8:1、0.6:1(0.5:1)等6個比級。采用循環式灌漿,壓力表裝在回漿管路中,以壓力表指針擺動的中值為壓力讀數。在每段灌漿過程中,每5min讀一次壓力記錄。灌漿結束標準在規定灌漿壓力下,當注入率不大于1L/min時,繼續灌注6090min,即可結束灌漿。(5)特殊情況處理因壩內涵管位置不清楚,在施工前需進行測量與估計,在造孔時要小心,避免涵管損壞。在灌漿時,若遇涵管內外串漿,即改灌水泥稠漿或水泥砂漿,至不串漿為止,同時須稍打開啟閉閥門,保持管內有水8、流即可,以便于觀察和防止涵管淤塞或堵死。另外,須控制好灌漿壓力,不宜過高,以免涵管拉裂或拉壞。當灌漿不止時,采取縮短初凝時間、變濃、降壓、限流、間歇灌漿等措施。當橡漿側冒漿、緊塞無效時,下細管到橡塞頂部,不斷沖水,以防埋塞;當冒漿流量較大時,該孔為事故孔,報請監理及設計部門另行處理。因機械故障等客觀原因中途停泵,處理后復灌,進漿量不能恢復到原先水平的孔為事故孔,基本不進漿的孔報廢另打。(6)封孔基礎封孔采用0.5:1水泥漿,采用機械壓漿法;壩體封孔采用水泥粘土漿,控制密度1.50t/m3灌漿。在灌漿設計中未提及的,參照SL62-94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漿施工技術規范執行。11、灌漿質量驗收標準(1)壩基帷幕灌漿采用鉆孔壓水試驗的方法檢查,結合對竣工資料和測試成果的分析進行綜合評定。當壩基基礎巖體透水率q10Lu時為合格。(2)壩后漏水點經灌漿處理后,原壩后漏水點應基本清除。(3)檢查孔檢查孔位置待定,檢查孔數量以灌漿總孔數的5%控制。其他技術要求見本初步設計報告和SD266-88土壩壩體灌漿技術規范。壩體縱向裂縫灌漿施工參照壩基帷幕灌漿施工方法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