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澆混凝土樓板的施工工藝及防治裂縫的控制措施(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7007
2024-01-16
4頁
14.90KB
1、近年來,商品混凝土獲得廣泛應用,現澆樓板雖然解決了傳統上使用預應力空心板拼縫產生的縱向質量裂縫,加強了結構的抗震性能,但仍存在表面龜裂,縱向、橫向及斜向的收縮和溫度裂縫。雖然這些裂縫對工程整體質量影響不大,但仍有必要對其進行有效控制,特別是避免有害裂縫的產生.引起現澆樓板裂縫的原因有:水泥水化熱、外界氣溫變化和混凝土的收縮等。根據材料科學理論,混凝土各主要元素(水泥、骨料、摻和料、外加劑及水)對混凝土性能均產生較大影響。裂縫的產生無法杜絕,只能從設計、施工工藝及材料等方面加以改進,盡可能地減少和細化裂縫。本文主要從施工丁藝方面分析裂縫成因并提出相應的控制措施。1現澆混凝土樓板的施工工藝及防治裂2、縫的控制措施裂縫的預控重點在設計階段,控制關鍵在施工過程,而良好的施工方案對有效預防、控制裂縫起到重要作用.1.1模板施工1.1。1裂縫成因(1)樓板模板支撐的剛度不夠,存在剛度差異或模板撓度過大,而在施工期間過度震動使支撐剛度變異部位出現多次瞬間相對位移,使其產生裂縫。(2)模板漏漿、滲水和吸水是產生收縮裂縫的主要因素。(3)混凝土未達到規定強度就過早地拆除底模和支撐,樓板過早承載或受到震動,樓面荷載造成樓板超值撓曲而產生通長裂縫。1。1.2防治控制措施(1)根據施工方案,樓板模板支撐的間距要適宜,模板與支撐系統要有足夠的剛度。(2)在混凝土澆筑前應對基層和模板澆水,使其達到飽和狀態,使之既3、不釋放水分也不吸收水分。(3)正確掌握拆模時間,避免過早拆模、敲擊過重。根據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規定,混凝土強度達到1。2N/mrri2以后,才允許在其上面踩踏或安裝模板及支架.1。2鋼筋施工1.2.1裂縫成因(1)在鋼筋綁扎施工中,樓面支座上層鋼筋網的支撐馬凳高度不夠或設置間距過大,甚至不設支撐馬凳,致使負筋受踩踏而彎曲、變形、下沉,最終導致裂縫產生。(2)保護層過大,澆筑前及澆筑中沒有及時進行糾正,使負筋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板的承載能力達不到設計要求,從而導致樓板裂縫。(3)混凝土終凝前鋼筋被擾動,混凝土保護層過薄或保護層處集料過少,也易產生表面收縮裂縫。1。2。2防治控制措施(14、)注意鋼筋綁扎質量,采用10mm14mm、縱橫間距約800mm的鋼筋馬凳通過電焊與負筋固定。澆筑過程中由專人負責鋼筋位置的糾正工作,避免板負筋保護層過厚而產生裂縫.嚴禁在混凝土初凝后進行板面負筋抬升糾位工作。(2)針對裂縫比較集中的板角處,可在板角四周增設中8mm200mm、長度為1800mm左右的輻射筋,以此來滿足角應力的需要,使現澆板產生裂縫的應力作用范圍與輻射筋相一致,從而有效控制裂縫的產生。 (3)清除鋼筋上的污物和氧化鐵皮,以免影響黏結力。1。3混凝土的制備與澆筑1。3。1裂縫成因(l)混凝土攪拌時間不足,外加劑拌和不均勻導致外加劑損失較大,不能充分發揮作用。(2)對混凝土水化熱計算5、不準確,現場混凝土降溫及保溫工作不到位,引起混凝土內部溫度過高或內外溫差過大而產生溫度裂縫.(3)沒有合理安排混凝土運輸、澆搗和問歇等時問,如因機械故障、天氣原因等造成混凝土澆筑工作間歇過長,出現質量事故。(4)因泵送混凝土對流動性要求高,施工過程中過量增用水泥和水使混凝土坍落度過大,表面泌水過大,導致混凝土強度下降,抵抗力降低,造成砂漿與石子分離、漿體上浮而加劇板面混凝土收縮,由此引起開裂。(5)采用高頻振搗器振搗板面混凝土,振搗或插入不當,澆筑速度過快,漏振、搗同不足或過度振搗均會影響泥凝土的密實性、抗裂性和均勻性,從而造成混凝土板面開裂。(6)施工后澆帶不完全按設計要求施工(例如施工未留6、企口縫,出現施工“冷縫”或施工縫處理不當;板的后澆帶不用模板支撐,造成斜坡搓;疏松混凝土未徹底鑿除等),造成板面裂縫。1.3.2防治控制措施 (l)在商品混凝土滿足強度、施工和混凝土泵送要求下,盡可能減少水泥用量,嚴禁在泵送混凝土時摻水,以免影響已設計好的混凝土配合比,降低混凝土的抗拉性.(2)合理安排混凝士運輸、澆搗和間歇等時間,如因機械故障、天氣原因等造成混凝土澆筑工作間歇過長,施工方應及時與供應方進行聯系,協調作業,避免發生質量事故。(3)澆筑混凝土時必須保證樓板厚度,振搗必須密實,嚴禁過振和漏振:(4)嚴禁以振動棒對較薄混凝上板面進行拖拉振動,應以平板式振動板對板面進行振動.(5)嚴禁7、以鐵锨對混凝土表面進行拍打代替振搗工作。1。4混凝土養護1。4。1裂縫成因混凝土養護不當也是造成裂縫的主要原因。(1)養護過早會影響混凝土的膠結能力;養護過遲,混凝土表面游離水分蒸發過快,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而產生急劇的體積收縮。混凝土早期強度低,不能抵抗該應力而產生開裂.(2)過度的抹平壓光會使混凝土的細骨料過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漿層,此時水泥漿中的氫氧化鈣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鈣,引起表面收縮,導致混凝土板表面龜裂。(3)養護時覆蓋保濕隔熱措施不當,特別是夏、冬季節晝夜溫差大,最容易產生溫差裂縫.1。4.2防治控制措施混凝土養護的目的是使混凝土正常硬化,強度增長,不受8、或少受外界影響。技術運用的關鍵是設法使混凝土溫度慢慢下降到接近外界氣溫,縮小降溫過程中的溫差。1。4.2。1混凝土養護工作要求(1)加強混凝土早期養護。在正常情況下,混凝土澆筑完畢初凝后可以覆蓋,終凝后開始澆水,普通水泥澆水時間不少于7d.天氣情況惡劣時,可延期澆筑,不能為搶進度而縮短澆水時間。(2)混凝土表面可采用麻袋、草席、砂等覆蓋物并保持濕潤,防止覆蓋物從混凝土表面吸水;如混凝土在養護過程中出現表面泛白現象或產生細小干縮裂縫時,應立即仔細遮蓋,通過充分澆水,加強養護,并延長澆水養護時間加以補救。對于已硬化混凝土的裂縫,可向裂縫內填入水泥,加水濕潤,覆蓋養護。(3)澆水養護應以保持混凝土表9、面濕潤為準,不得直接對混凝土表面進行沖刷,以免混凝土表面受損,同時不能單純以澆水次數力衡量依據。大面積水平結構可采用蓄水養護。(4)對不便采用澆水養護的直立結構,應延遲拆模時間,并使模板與構件適當脫離,在模板與構件空隙間進行澆水養護。(5)在冬季,要對混凝土表面進行保溫處理,延緩拆模時間.1。4.2.2混凝土樓板澆筑完畢收面工作要求混凝土樓板澆筑完畢后,為使飾面板材與基層有可靠的黏結,堅決杜絕以石子半露的糙面作為鋪設砂漿層所需毛面,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應以木槎多次擠壓槎毛后達到毛面要求.對混凝土的表層收面工作,應隨著混凝土的凝結狀況調整收面間隔時間與次數。(1)在混凝土攤鋪后12h進行第一次收面,此時梁板混凝土的沉降已基本完成,通過收面可對沉降收縮裂縫進行有效閉合。收面后混凝土表層狀況表現為:石子半露,粗糙不平。(2)在攤鋪后3-4h進行第二次收面,收面后混凝土表層狀況表現為:表面砂漿層有不平整痕跡出現。(3)在攤鋪后5-6h、混凝土終凝前進行第三次收面,目的是封合已生裂縫,收面加壓使表層砂漿與內部混凝土充分溶合。如遇大風、高溫、大雨等異常天氣,應加強收面次數并調整收面問隔時間,并做好終凝(有時在初凝階段)后混凝土表面的覆蓋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