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孔反循環灌注樁施工工藝(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7386
2024-01-16
6頁
40KB
1、鉆孔(反循環)灌注樁施工技術方案一、方法概述及工藝流程圖鉆孔(反循環)灌注樁施工工藝流程圖合格測放孔位、人工挖孔埋設鋼護筒鉆機就位、孔口標高測量下 達 開 孔 通 知 單技 術 部工程施工部合格二次清孔測量孔深深地質驗槽、樁孔驗收掃孔、清孔不合格安裝鋼筋籠安裝導管再次清孔鋼材質檢鋼筋籠制作商品砼供應商資質及原材料考查樁頂空孔回填灌注混凝土成樁商品砼運輸至現場樁 基 驗 收鉆 進 成 孔進 不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混凝土試塊制作、養護、試壓 二、鉆孔(反循環)灌注樁施工工藝要點:1、測量定位:使用檢驗、校準合格的經緯儀、全站儀、水準儀、鋼尺。操作人員應是測量專業技術人員,依據設計樁位平面布置圖及建2、立的現場測量控制網,放出樁位點并埋標。樁位測量定位誤差5。2、 護筒埋設:埋設護筒之前應對其樁位用鋼尺進行復核,護筒埋設時,根據樁徑大小,在樁位點進行人工或機械挖孔,安放鋼護筒,護筒內徑大于樁徑200mm,護筒中心軸線對正測定的樁位中心,其偏差50,并保持護筒的垂直,護筒的四周要用粘土搗實,以起到固定護筒和止水作用.護筒上口應高出地面200,其上部宜開設溢漿口,護筒兩側設置吊環,以便吊放、起拔護筒。3、設備安裝:(1)鉆機安裝必須準、平、穩、牢,使天輪、滑車、轉盤中心和樁中心在一條鉛垂線上,以保證鉆孔垂直度,轉盤中心同樁孔中心位置偏差10。鉆機機座必須穩固,以確保鉆進過程中不發生傾斜或位移,用3、儀器復核定位后方可開鉆,在鉆進中經常檢查。(2)轉移設備,必須由持有專人指揮,嚴禁無證操作.(3)設備安裝就位之后,應精心調平,安裝牢固,作業之前應先試運轉,以防止成孔灌注中途發生機械故障。(4)所有的機電設備接線要安全可靠,位于運輸道路上的電纜應加外套或埋設管道保護。(5)各項設備的安裝、使用、拆卸、搬運和維護保養應按其使用說明書正確操作使用。4、循環系統設置: (1)泥漿池:根據場地的實際情況,對循環系統的設置進行合理布局,并要求泥漿循環暢通,易于清除鉆渣。循環池容量不宜太小,以確保施工23根樁泥漿能夠正常循環. (2)泥漿:泥漿有保護孔壁和排渣的作用,根據不同的地質條件,可采用上部粘性土4、自然造漿,進入砂土層后視泥漿比重、黏度可適當投粘土粉造漿,施工過程中還可循環利用儲漿池內泥漿進行補充。5、 鉆進成孔: 鉆進中應嚴格按規范操作,建立崗位責任制、交接班制度、質量檢查制度等。根據工程地質勘察報告,不同地層選用適當的鉆頭進行鉆進,開始應緩慢鉆進,防止孔口坍塌。鉆進中若出現坍孔、涌砂、掉鉆等異常情況,應先停鉆,及時分析事故原因,作出判斷,立即處理。鉆孔過程中應做好鉆探記錄并隨時檢查鉆進情況,經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后方可終孔,確保樁長與樁端進入持力層深度滿足設計要求。 6、清孔: 采用反循環清空,端承樁孔底沉渣不宜大于50,摩擦樁孔底沉渣不宜大于100,分兩次清孔,第一次清孔是終孔時停止5、進尺,讓鉆具慢速空轉1015分鐘,置換泥漿,清除孔底沉渣。第二次清孔是在灌注砼之前進行,按孔深配置導管長度,在安裝每節導管之前,應檢查其密封圈是否完好,涂止水黃油,確保導管封水性能。二次清孔后的孔底沉渣應符合規范要求,孔內泥漿比重宜小于1.25。粘度28s,含砂率8。7、鋼筋籠的制作與安裝: (1)鋼筋籠制安之前,首先由技術員依照設計圖,對制作人員進行詳細技術交底. (2)鋼筋籠制作按規范和設計圖要求進行控制,制作偏差:主筋間距10mm,箍筋間距20mm,籠徑10mm,籠長100mm. (3)縱向鋼筋接頭優先采用焊接,采用搭接時,相鄰兩根主筋接頭錯開距離大于35d(d為主筋直徑),接頭必須按規6、范要求錯開。 (4)在大批量鋼筋籠加工之前,要制作出鋼筋籠樣板,經各方檢驗人員驗收認可后,方可大量制作。 (5)鋼筋籠存放時應在地面鋪設方木,禁止鋼筋籠與地面直接接觸而被泥土污染,遇雨季還需用彩條布覆蓋防止雨淋后生銹,對已生銹的鋼筋籠應及時用鋼絲刷新。 (6)鋼筋籠搬運和安裝時應采取多點慢速起吊,以防止鋼筋籠扭曲變形。 (7)為了保證鋼筋籠主筋的保護層厚度50mm,鋼筋籠焊接完后,在主筋外焊接導正耳或砂漿保護塊.保護塊每間隔4m左右設一圈,每圈4個。 (8)鋼筋籠吊安入孔時,應對準鉆孔中心,緩慢下放,當前一段放入孔內后,用鋼管擱支在孔口方木上,再吊起另一段,上下節對正并垂直,先對稱焊接兩根主筋7、,然后向上吊起10cm,使上下節鋼筋籠保持垂直,然后焊好各根主筋、箍筋,冷卻5-8分鐘后放入孔中。各根主筋采用單面搭接焊,焊接長度為10d(d為主筋直徑)。整籠焊接完畢后,依據設計樁頂標高,應用吊筋將鋼筋籠懸垂于孔口方木上。吊放過程中不允許左右旋轉,若遇阻應停止下放,查明原因后再進行有效處理,嚴禁高起猛落,碰撞孔壁和強行下壓. (9)若因樁孔縮徑或其它原因導致鋼筋籠無法下入,應拔起全部鋼筋籠,重新將鉆機移至該孔位處掃孔,掃孔驗收合格后方可重新安裝鋼筋籠。8、混凝土灌注:(1)導管:根據樁孔直徑確定導管直徑,一般導管直徑200350,導管使用前應進行密封試驗,試驗壓力0。6MPa,導管連接光滑、8、可靠.安裝導管時,其導管底口距孔底以300500為宜。(2)根據初灌量確定漏斗體積,初灌量確保導管埋深大于0.8m。 (3)灌注時,按混凝土配比灌注。并測定初灌量埋管深度,做好鉆孔灌注樁混凝土灌注記錄。按地區規定,現場制作試塊,拆模后進行標準養護,達28天養護齡期時進行試壓.(4)測錘是檢測混凝土面得工具,規格為75100的普通鋼材,其重量以大于2。5為宜。(5)初灌量正常后,應連續不斷地進行灌注,中間間斷時間不宜超過15min,灌注過程中,應經常用測錘側混凝面得上升高度,保持導管埋深在26m。(6)拆卸導管時輕提、慢放,防止導管刮、提鋼筋籠。灌注完畢及時清洗導管。 (7)樁頂控制:樁頂標高控9、制應比設計樁頂標高高出0.50。8m。 (8)做好各項記錄,原始記錄要求真實、準確、及時,客觀反映真實情況。9、在混凝土澆灌過程中可能發生鋼筋籠上浮現象,為避免此種現象發生,通常采取以下措施: (1)嚴格控制樁孔垂直度,防止孔斜偏大,使鋼筋籠和導管緊靠孔壁一側。 (2)鋼筋籠應避免翹曲變形,下入孔內后可用吊筋將其懸垂,居于孔中心。 (3)經常檢查導管接頭,防止因接頭變形起吊時掛籠。 (4)一旦發現鋼筋籠有上浮跡象,應立即暫停砼灌注,對鋼筋籠采取合理下壓、固定等措施消除或減緩上浮后再繼續進行砼灌注。 (5)如經常發現有鋼筋籠自然上浮時,應在籠頂兩對稱主筋上設置固定裝置,防止鋼筋籠上浮。10、成品保護及空孔處理 樁身混凝土灌注完畢,樁頂混凝土初凝后,應就近將樁孔附近渣土用人工或機械投入空孔內進行回填,回填標高與周圍自然地面齊平。回填目的一則保護樁頂混凝土不被破壞,二則防止施工人員或機械落入空孔內造成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