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孔灌注樁施工工藝總結(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7398
2024-01-16
8頁
33KB
1、鉆孔灌注樁施工工藝總結內容摘要 目前混凝土鉆孔灌注樁是橋梁施工結構的主要形式,這主要是由于樁能將上部結構的荷載傳遞到深層穩定的土層或巖層中去,從而大大減少基礎沉降和建筑物的不均勻沉降,是一種極為有效,安全可靠的基礎形式.本文結合我公司承建的濟源至邵原高速公路第12合同段K45+886逢石河特大橋工程,對鉆孔灌注樁的施工工藝進行了全面客觀的論述。對施工過程中的施工方法及程序,施工準備、樁孔開挖、孔壁支護、過程控制中的注意事項及灌筑樁身等做了較詳細的說明,并對實際施工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可供從事橋梁、房建工程施工的有關人員參考.一、工程概況.本合同段為濟源至邵原高速公路的第12合同段,起訖樁2、號為K45+050K48+000,路線全長2.919km.本合同段設特大橋一座,名為逢石河特大橋,中心樁號位K45886,共長1499km.逢石河特大橋跨越逢石河、鄉村公路及低丘。大橋所跨逢石河為“U”型河谷,岸坡相對較緩,地勢開闊,河漫灘明顯,地面標高312。00321.00m,地形坡腳一般為510,橋面與河床地面最大高差為110m左右。本橋主橋上部結構采用(66512066)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引橋采用1140和840m預應力混凝土T梁先簡支后連續結構,其中810、1921號墩墩梁固結形成剛構體系.全橋共設6聯,分聯為(440340440(66512066)440440)m.下部結構:3、主橋采用矩形空心薄壁墩,群樁基礎,引橋610、1921采用矩形薄壁墩,雙排樁基礎,其余橋墩均采用樁柱式橋墩,單排樁基礎,橋臺采用肋式臺,樁基礎,本標段設計均為嵌巖支承樁。主橋1317號橋墩樁基礎采用鉆孔灌注樁。其中,1316號橋墩每墩承臺下布置16根直徑2.2米的鉆孔灌注樁;17號橋墩每墩承臺下布置12根直徑2.2米的鉆孔灌注樁。二、施工工藝1、地質情況介紹13#樁基所處地質情況為:02米為亞粘土;218米為含泥量較大的卵石;1822米為砂礫石;2227米為砂礫含部分泥質粉砂巖;2738米為弱風化砂巖。14樁基所處地質情況為:1米以內為亞粘土;113米為砂礫;1323米為泥質粉砂巖;2340米4、為弱風化砂巖。15#樁基所處地質情況為:07米為卵石;739米為弱風化砂巖并含有部分夾層泥砂巖。16樁基所處地質情況為:06米為卵石;611米為弱風化泥質粉砂巖,1140米為弱風化砂巖。17#樁基所處地質情況為:山體爆破開挖后044米為弱風化砂巖。 地質層是決定橋位走向。橋荷載設計的關鍵因素.逢石河特大橋地基的地質層主要以亞粘土層.卵石層。砂巖層為主.亞黏土層中主要是防止在鉆進過程中清渣時錐停放時間過長而出現粘錐等現象.在卵石層中主要防止鉆進過程中出現漏漿.塌孔等現象,砂巖層中要防止縮孔(主要是錐受損后所焊的加大塊的不均而引起的)而引起卡錐現象.2、場地平整13#先進行房屋拆遷,清除建筑垃圾后5、平整場地。14清表后鋪50cm厚的砂礫層.15#、16#地處河灘,首先對河灘進行整平,然后是場地整平。17#位于山體邊緣,先進行爆破開挖并刷坡后平整場地。 場地平整將直接影響鉆機就位,鉆機就位不合理將推遲樁基的完成,以及導致工程進度滯后。在平整場地時必須測量放洋整體規劃.應考慮:鉆機就位的先后順序,泥漿的排放,以及機械的停放進出,還有電線、電纜的布置等。電纜布置時如遇到河道時,將盡量靠近河道下游的位置設置,以防影響機械等施工時的不便。如逢石河特大橋主橋橋墩,電纜布置到河道的上游,導致鉆機就位不合理,泥漿坑設置不到位,以及下鋼筋籠時出現時間.機械浪費。3、鉆機就位按規范要求對角線布置鉆機,兩孔之6、間中對中間距要大于5米,對角線為7.97米,平行距離為5。625/5.65米。所用鉆機型號分別為JK-8T型沖擊鉆、YCJF-25反循環沖擊鉆。逢石河特大橋所用鉆機為JK-8T型沖擊鉆、YCJF25反循環沖擊鉆,主要以前一種為主;而對于群樁,一般無法達到同時開鉆的條件,這就要求在第一輪鉆機就位時必須考慮好下輪鉆機就位位置。如第一次鉆機就位不合理,將可能導致下輪鉆機就位位置與上輪設置的泥漿坑發生沖突以及導致機械進出停放不便等現象。4、護筒埋設護筒是鉆孔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護筒埋設的好壞直接決定鉆孔過程是否順利。在逢石河特大橋的施工過程中,有兩種形式的護筒,一種是普遍采用的鋼護筒,如1316號墩7、位樁基就采用此種形式,護筒可以反復使用;一種是混凝土護筒,如17號墩位樁基采用此形式,此種護筒可以一次性埋設,在鉆孔過程中可以用樁位相鄰的護筒做為泥漿循環池或渣坑,在場地空間有限時極其適宜,但混凝土護筒不能重復使用.鋼護筒使用與表層為土層、卵石層等地質時,而混凝土護筒適用于表層為堅硬巖石的地質情況。在護筒埋設前,測量組先在地面上放出樁位的中心點,由施工人員將中心點用護樁的形式引到不影響施工,也不容易被破壞的地方,用混凝土進行加固,這一工序要特別重視,護樁要準確,牢固可靠,這關系到鉆進過程中樁位的控制,保證樁基的準確位置.待護樁引出后按照樁位中心線放出護筒埋設的開挖線,然后進行人工或機械開挖,方8、法視現場地質情況和樁徑大小決定。護筒直徑一般比樁徑大2040cm左右,以保證鉆頭能順利的出入。護筒埋設深度為2米為宜,并且外露部分高出30cm,當采用混凝土護筒在為堅硬巖石的地表進行埋設時,先采用小藥量定向爆破開挖,由于混凝土護筒與周圍堅硬巖石的粘結力和咬合力,一般可減少埋設深度,以埋設1.5m為宜.護筒埋設時護筒外側與地層之間用粘土進行人工夯實,地質較軟弱時,在粘土中摻入適量水泥粉進行夯實,以保證護筒的牢固,不至于在鉆孔過程中由于水的浸泡發生“串皮”現象,護筒發生位移。護筒埋設過程中應在護樁上拉上十字線,根據中心點隨時進行調整,保證樁為中心線與護筒中心線一致,誤差控制在2cm以內,值得一提的9、是,校正護筒時不能一味地以護筒上口為準,也要對底邊緣進行控制.5、鉆頭就位鉆頭的安置與孔位的正確息息相關,起到決定性作用。整平場地后,讓鉆機初步就位后從鉆機天輪上懸掛一個垂球,用護樁定出樁位中心線,根據中心線位置用千斤頂對鉆機進行調整,使中心線與天輪上垂下的垂線保持一致.在施工現場,相對于鉆機而言,考慮鋼絲繩的直徑和掛上鉆頭后鉆機的前傾等因素的影響,在左右方向上保證垂線與樁位中心線一致,在前后方向上是垂線保持在樁位中心線后23cm為宜。對中完成后就可以進行鉆頭入孔,一般采用吊車進行,需要注意的是,在入孔保證鉆頭不與護筒發生碰撞,以免造成護筒變形,影響施工。6、開鉆開鉆時先向孔內注水,然后把粘土10、粉碎后加入水中,用鉆頭進行活動造漿,鉆機沖程保持在0.51米,使泥漿比重保持在1.41。6之間,保證泥漿護壁的形成.當表層地質比較軟弱時,應向孔內加入片石,使其沖擊后向兩邊擠壓,使護筒腳保持牢固和密實,保證鉆孔過程順利。在開鉆初期要利用護樁對樁位進行多次校正,調整鉆機位置,保證樁位的準確,直到鉆機穩定下來,不再產生沉降或前傾為止。7、鉆進過程控制為防止沖擊振動使鄰孔坍塌或影響鄰孔已灌注混凝土的凝固,必須等鄰孔混凝土灌注完畢并達到一定的強度方可開始鉆孔.剛開始沖擊鉆孔時,需要給護筒內注入泥漿,本工程采用直接造漿法進行造漿。先給護筒內加2m3以上的粘土,注入清水后,鉆機開始進行沖擊。沖擊鉆機的過程11、中使粘土與水進行拌和造出泥漿.剛開始鉆進要合理恰當的控制鉆機的沖程.本工程初期造漿時采用0。5-1m的沖程進行鉆進,這樣鉆進的頻率增加,縮短成漿時間,提高泥漿質量,也防止沖進時泥漿四濺,影響鉆機及護筒周圍施工場地的整潔.初鉆時要根據實際護筒內泥漿的數量和粘稠增加水和粘土的量。當鉆進到護筒以下4-5m后,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加大沖程到1。5m。當鉆進到5m以下,鉆進過程就進入到正常階段,可適當加大沖程到1.52m,提高鉆進效率。為防止由于水頭差引起塌孔,要保證護筒內水位要高于地下水位線以上,因而控制護筒內水位與出漿口平齊,注意及時地對護筒內泥漿的補給防止塌孔。本工程樁位鉆進過程中,分為3班進行施工12、,每8小時一班,交接班時結伴人員應從護樁十字線檢查上班鉆進是否發生偏位,用測繩測量每班鉆進情況,并作詳細記錄,把沖擊錐提起用水沖凈檢查錐身是否有裂紋,錐徑是否能夠滿足鉆機要求,如有裂紋要在交班開始前進行加固處理,錐角磨損錐徑變小要及時焊加薄鋼板以滿足設計孔徑的尺寸,鉆進過程中,經常試驗泥漿指標變化情況,并注意調整鉆孔內泥漿高度。經常檢查轉動是否正常,鋼絲繩是否牢固,發現異常應立即報告,需加潤滑油部分每班必須檢查一次.小工具如扳手、榔頭、撬棍嚴格放好,防止落入孔內。經常注意觀察孔內附近地面有無裂紋或護筒、鉆機發生傾斜.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注意每一細小環節,并注意記錄中線控制 控制方法依靠護樁拉十字13、線進行校正,每天對中一次。泥漿比重控制 泥漿比重控制在1.41.6之間。清渣控制 每八小時清渣一次,每天進行三次。鉆頭損耗 根據每天進尺情況檢查,若發現錐體有裂紋及時進行補焊加固,鋼絲繩若存在隱患應及時進行更換。根據鉆頭損耗情況,主要是直徑的檢查,錐直徑不得小于2。18m,當錐直徑小于2。16米時要進行加錐。加錐后,在鉆進過程中如果出現加錐則說明孔徑縮孔,采用回填片石進行擴孔,片石填筑高度應根據夾錐位置確定.鉆頭提升高度控制 不同地質鉆頭提升高度不同,具體提升距離為亞粘土層中錐頭每次提升2米;砂礫層中錐頭每次提升1.8米左右;巖石層中錐頭每次提升1。5米左右。鉆進過程中中線控制 在鉆進過程中若14、發現中線偏位后,要及時回填卵石或片石后,校正后重新鉆進。8終孔鉆孔到設計深度后,要進行孔徑、孔偏斜度、孔深的驗收.豎直度檢查 用護樁拉十字線后,使錐頭放入井底后,測量鋼絲繩與十字線的偏差幅度值,求出樁的豎直度,檢查是否達到規范要求。孔深測量 孔深要用測繩和鋼尺丈量.由水準點測設護筒頂標高后,由護筒頂標高與樁尖標高之差值求出此樁的應鉆孔深。終孔后,在孔中下測繩,測量孔的五個點的深度后,求出平均值與應鉆孔深進行比較,規范要求嵌巖樁應超鉆5cm,大于應鉆孔深5cm,即此孔已鉆進到位,達到設計要求。孔徑檢查 孔徑驗收方法是制造一個長度等于4-6倍樁徑,直徑等于孔徑的鋼筋籠,本工程驗收制做了一個長9m,15、直徑為2。2米的探籠進行驗收.將鋼筋籠吊放入孔,并順利放到設計要求的孔底,說明孔徑和偏斜度達到要求。鋼筋籠放不到底時還需要修孔直至孔壁鉛直,探籠能順利放到底為止。在鉆孔過程中,尤其使用“十”字型沖擊錐,造壁厚度很大,在骨架入井時,易把孔壁泥坯刮入孔底,在二次清孔時泥漿比重很小,不能懸浮起大量沉淀物,所以,一般在“十”字型錐頭上用28帶肋鋼筋加工成孔徑大小的圈焊于錐周用鉆機上下提動幾次,直至提出錐后鋼筋圈上沒有泥團為止.9、清孔清孔方法是用原漿換漿法清孔,正循環沖擊鉆一般采用濾砂器濾砂,加水換漿降低泥漿比重,首先開啟泥漿泵不間斷正循環,在正循環的泥漿泵入井管接一濾砂器,以防從護筒口溢出的泥漿中的16、沙子再注入井中,須在施工場地周圍設置一排漿槽。清孔后泥漿指標:比重1。031。10;黏度17-20Pa.s;含砂率2%;膠體率:98%;孔底沉渣小于5cm。為防止孔內沉渣大于規范要求,要求控制含砂率和泥漿比重,含砂率控制到規范要求范圍的下限0,泥漿比重控制要規范要求的上限1.1。施工過程采用濾砂器降低含砂率的方法,先將孔內泥漿的砂全部濾完,然后加水降比重的辦法進行換漿。清孔時應保持孔內泥漿面的高度和以前鉆進過程中的一樣,與出漿口高度一致,防止塌孔。清孔達到要求,應再次驗收孔深,泥漿和沉渣厚度.達到要求確認無誤,方能進行下道工序。10、驗孔驗孔一般采用孔徑一樣大小的探籠,長一般為3-5倍的樁徑,17、在其中心焊吊環,用鉆機卷揚放入井中,以檢測孔徑垂直度和孔深及是否有探頭石等。這個環節我們作為施工人員是必不可少的,以免造成提籠的危險。11、鋼筋籠下井檢驗鋼筋籠時,應特別注意骨架架立圈是否圓,鋼筋骨架整體直徑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在施工過程中,我們盡量取規范允許誤差的下限,即取“負”,還有檢測管等預埋設備的牢固程度。報驗合格后,用吊車提起開始下井,因骨架太長需分次下孔安裝焊接,30m-33m樁長的一般分為兩節。特別注意下井時一定要敲掉臨時點焊的用于穩定骨架的撐子,以防導管不能安裝或安裝偏位或造成導管不易拔出。兩節骨架焊接時,相鄰主筋焊接頭不能在同一斷面,應錯處35d,焊接長度應滿足10d的要求。在18、籠子下至井口處時,應控制骨架的中心是否與孔心重合,一般在骨架的設計中有保護層的“耳朵”筋,可以定位鋼筋籠子的中心,偏差和孔位偏差相同.若非要骨架中與設計樁心重合,很有可能露筋.此時還有焊接吊環鋼筋,以控制鋼筋籠底部標高,注意這整個過程時間不宜超過36小時,因為這時護壁很薄弱,易塌孔。12砼灌注(1)、準備工作機具:拌和機:2臺.砼運輸車:3臺以上,視運距而定。逢石河特大橋鉆孔灌注樁運距最大500m,并在使用前檢查罐內是否有砼渣,且須清洗并放凈水。導管:視孔深而定.除大部分等長的標準節段2.6m以外,另配有1.2m、0.8m、1.0m、0。5m的調節段,以調節孔底導管口懸空高度和孔口砼入斗高度.19、對于導管在第一次使用時,一定要進行氣密性能試驗方可使用。用空壓機對連接牢固內裝滿水的導管加孔深高度砼壓強大的氣壓,若無漏氣漏水,便可使用,每次使用前須涂黃油檢查密封墊是否完好。大漏斗:V容=4m3。對于逢石河特大橋2。2m樁徑,以灌注1。1m樁長體積砼量為宜,并可緊密連接至導管,一般隨導管一起定做。導管扳手:用于拆卸安裝導管節段,一般需配兩把,以備在使用過程中損壞影響拆卸導管。卡環:用吊車提導管的吊環,2個。封蓋:用于封堵第一斗砼入井的漏斗口,在大漏斗儲滿砼后,突然提開,以保證第一斗料連續和足夠的勢能。測繩:50m一支,在其端頭綁一頭大且兩平的重物,并以重物端頭為“0”刻度線,而且特別注意,新20、測繩必須用鋼尺復核,并逐米用鉗子捏緊其上的刻度銘牌,以防滑移,另備皮尺一個。小漏斗:V=0。15 m3斗口略小于導管直徑可套導管即可,用于盛料入導管。料斗:V=1 m3當砼運輸車不能放料入小漏斗時,從砼運送設備接料放入小漏斗內.吊車:16t以上,視第一斗的4 m3砼加導管重量而定。籃球:用于封堵導管內的水頭,以保證砼不被泥漿沖洗離析.發電機:以備中途停電,拌和機一臺和現場鉆機卷揚工作一臺,共二臺。場地:清理孔口周圍雜物,疏通排漿槽,用鏟車墊好孔口砼車路,以砼運輸車料槽高出大漏斗10cm為宜,一般墊至與卡盤高度平,路必須墊好壓實,以防陷車.材料:灌注水下樁,砼的配合比特別關鍵,一般要求有大的砂率21、,小骨料級配,坍落度要達到18-22cm,所以,在每次放料入斗時應先慢放觀察砼質量,測其坍落度。孔內情況最后檢測:在鋼筋骨架下井過程中,孔內泥漿設有循環,而且在籠子下落過程中很可能破壞護壁刮掉泥坯,所以必須沖漿循環,以攪動懸浮孔底沉淀物.在安裝完鋼筋籠后,就要安裝導管、卡盤,并在導管上用導管調節段夾一連接泥漿泵管的沖漿頭,沖漿正循環,此過程也叫二次清孔。大約3-4小時后,叫現場監理到場,測得泥漿性能和沉淀厚度符合要求,便可開盤灌注砼。逢石河特大橋在施工過程中,始終控制泥漿比重在1。031。1以內,砂率在0.5以下,沉淀厚度20mm,以保證灌注安全和樁基質量,各項指標符合要求,監理同意后,便可停22、止漿泵循環,通知拌和站開盤拌料,并開始拆下沖漿頭,安裝大漏斗。(2)、砼灌注安裝大漏斗之前,應用吊車提起導管,打開卡盤,放至導管下口到孔底,以確定下口離底高度,一般應控制在30-40cm,并用調節段調試砼車放料高度,然后安裝大漏斗,放入籃球,蓋上封蓋,用吊車主鉤釣于大漏斗上,以防在封蓋提起后,導管下口籃球未擠出堵口時提起,用吊車副鉤掛住封蓋,第一車砼到場后,為保證連續性,等第二臺車出現后,方可放料入大漏斗,放滿后,待第二輛車就位開始,放料后,急令吊車副鉤拔封蓋,這樣,導管口就被埋入砼內。在這個環節,特別注意導管口離孔底高度,一般要大于籃球或導管直徑510cm,若取小了,很有可能致使籃球不能沖出23、,這樣就必須用有足夠起吊能力的吊車提起第一斗砼和全部導管的重量,提起高度必須在510cm之間,提高了,砼在水中離析,甚至不能埋入導管口,造成斷樁,砼離析了,灌注的砼就不能順利下落,使孔底導管口周圍同不能翻涌。若造成這種現象,首先必須量測準確砼面位置確定導管埋深,若不足4m不可拆導管,而用吊車不斷提降活動導管,這時砼罐車已不好直接放料入導管,所以必須使用吊車,提料斗轉運砼,用鉆孔卷揚提升導管,這就是必須準備料斗的原因。當導管埋深超過4m時,可拆一節導管來消除這種不便,以后,每當導管埋深超過6m時,方可卸管,在拆卸大漏斗時,斗內余料很多,工人常用鐵锨鏟入導管內,這時必須檢查鐵锨頭與锨把是否用鋼釘連24、接牢靠,以免锨頭掉入孔內。第一斗料安全入井后,導管埋深超過6米后必須卸管子,若埋深過大,砼很容易結在導管連接處,雖然當時返漿很好,仍有提不動導管的可能.有一次灌注過程中,第一斗料剛灌完,導管埋設也就1m多,第二車在倒車時加油過猛,把卡盤撞入孔內,但幸運卡盤被卡在孔口1m處,工人迅速拉出后就位好,但又發現罐車壞了,不能啟動,第一反應是先讓鏟車將其拖走,然而等鏟車來了才發現車方向和輪子都抱死了,不能動, 施工現場場地本來就小,其他車也無法靠近,砼中斷。所以又趕緊叫修理班,并且不停提動導管,只在20cm間上下活動,共間隔40分鐘,車才修好,這時再灌入砼返漿嚴重不暢,下料很慢,直到導管埋深超過6m時,25、拆掉大漏斗和1。5m導管,情況才好轉,所以說灌井時突發因素特別多,這就要求各部門要緊密配合,時刻處于戰備狀態。對于孔內返漿不暢,導管下灰不利,還有兩種情況經歷過:一個是砼質量,其和易性、流動性不符要求,骨料級配不均,偏大,砂率過小.這種情況隨時反饋拌和場。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導管安裝時未加密封墊,導管漏水。用石子自由落體入導管內,聽音辨別,出現這種情況,只有加快放料和拌和速度。在放灰時,始終保證導管內砼高出孔內水位,即導管內壓力大于孔內水壓,直至卸掉這節導管。待最后灌注完畢前,應用皮尺量出砼面位置,以確定最后需要砼方量,避免造成浪費。一般對于支承樁,清孔要求較高,所以砼面浮泥及浮漿按50-70cm26、考慮即可,但不能為了節省考慮過低造成接樁的麻煩。這整個過程中,任何人都必須認真,尤其技術員,要認真做好記錄,以免造成大的損失.總之灌注過程中,不可預見的事情很多,在正常情況下,應把握灌注速度,要連續但不求快,連續是為了保證孔內砼導管周圍蠕動,拆卸導管安全,若放過快,下一車料接不上,時間過長,也易造成危險。三、鉆孔灌注樁質量預防措施鉆孔灌注樁是橋梁施工結構的主要形式,具有適應性強、施工操作簡單、設備投入不大等優點.但是由于鉆孔灌注樁的施工大部分是在地面以下進行,其施工過程無法直接觀察,成樁后也不能進行直接開挖驗收,它又是最容易出現質量問題的一種基礎形式。分析鉆孔灌注樁在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事故,27、進行必要的防范是保證鉆孔灌注樁成樁質量,確保基礎工程安全的重要措施,下面是我對鉆孔灌注樁質量預防措施的一些建議。(一)鉆機布設本項目主橋樁基均為群樁,主橋一個墩位樁基為16根,鉆機就位前經過詳細的布置,由于工期比較緊,每個墩位布置鉆機6臺,根據設計平面圖布置,現場比較狹小,相鄰樁基之間距離太近,平行樁軸線距離為5.6米,對角樁軸線距離為7.9米,施工分布到最后出現相鄰兩平行樁同時施工,兩樁之間邊對邊距離為3。4米,按規范不符合要求,出現此類情況后,根據地質剖面土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巖層較高,鉆進67米左右就進入巖層,采取以下措施:1、 一般采用兩臺鉆機同時鉆進,以防止兩孔之間高差太大,容易形成塌28、孔,2、 出現一臺鉆機已經進入巖層,另一臺鉆機開鉆,為防止塌孔,盡量交叉施工,待后開鉆的鉆機進入巖層以后,方可同步平行施工.3、 上述第二項情況出現,需要同步進行施工,后開鉆的鉆機錐頭行程高度控制在0.51m之間循序漸進,待進入巖層后正常進尺。(二)開鉆前的準備工作主要檢查內容1、鉆機下原地面有無沉陷是否密實。2、鉆機支設平整,前后必須有方木支墊.3、護筒高度要滿足要求,回填時必須用黏土回填并且夯實,必要是黏土中摻入水泥,檢查護筒周圍有無漏水。4、護樁埋設要穩固,十字線夾角盡量控制在90度左右,用混凝土或砂漿圍護。禁止在護筒上留標記代替護樁。5、掛錐前首先檢查錐頭直徑,用線墜檢查軸線偏位,軸線29、偏位檢查要充分考慮到掛錐后鉆機機頭前傾,掛錐后再次進行軸線檢查。6、錐頭上必須配備安全繩,防止鋼絲繩以外拉斷,7、開鉆前鄰樁強度必須達到要求后方可開鉆,否則開鉆后震動力容易使鄰樁樁體產生裂紋。8、檢查造漿用土是否滿足要求。(三)鉆進過程中的質量控制1、每天定時檢查軸線偏位,出現偏位情況要及時調整鉆機位置,對已偏位的區段進行處理,如錐頭掛壁、回填擴孔等方法,不得出現誤差積累。2、每天詳細記錄鉆孔記錄,隨時掌握地質情況,掌握確定沖擊行程的高度。3、鉆進過程中始終要控制水頭高度離護筒頂有0.51米的高度,以保證泥漿壓力對護壁的穩定性。4、根據鉆孔記錄的地質情況調整泥漿比重,泥漿比重控制在規范范圍內,30、必要時加入適量的水泥造漿,使孔中的石質顆粒物順利上浮便于清渣。泥漿比重不能太大,以免影響泥漿護壁的質量。5、每天檢查一次錐頭直徑,當直徑不符合要求時必須加錐,加錐后再次入孔時要防止卡錐,必要時回填擴孔。6、出現經過夾層后進入帶坡度的巖層,要控制錐頭行程高度,加強沖擊頻率,防止出現斜孔,如果出現斜孔必須回填校正。(四)終孔檢查1、 從四個方向和中間精確量出孔深,支承樁要求超鉆5cm以上。2、 護樁上掛出十字線,將錐頭從孔頂勻速下到孔底,觀測鋼絲繩與十字中線之間的擺動幅度,推算出豎直度是否滿足規范要求。3、 使用直徑小于樁徑2-3cm的探籠,且長度是直徑的3-5倍,對成孔的直徑進行檢查,檢查時不得31、加配重,要靠探籠自重下墜。4、 支承樁要根據孔中的渣樣判斷如巖深度,如果不滿足嵌入中風化巖石1.8米以上,應該及時上報設計單位,以便及時做調整。(五)清孔1、 堅持先清渣、后清砂、再換漿的原則。2、 絕對不能以超鉆代替清孔.3、 清孔后檢測泥漿的三大指標應該從孔中上中下取樣進行檢測,比重的差值控制在0.5范圍以內.4、 含砂率建議一次性清到0.2以下,有利于二次換漿的效率。5、 清孔時不宜將泥漿比重一次性清到位,控制在1.151.25之間為宜,防止下完鋼筋籠以后二次清孔沉淀層難以上浮。(六)鋼筋籠的吊裝1、 鋼筋籠的直徑、長度、間距必須符合要求,保護層位置準確。2、 鋼筋籠直徑大,相應自重比較32、大,在鋼筋籠定位筋上必須要有牢固的支撐,防止成品鋼筋籠產生自重變形。3、 吊裝前檢查鋼筋籠各部位的焊點是否牢固,防止在吊裝過程中散架、變形.4、 鋼筋籠入孔后要嚴格對中,對于原地面與鋼筋頂高差較大的樁,必要時將鋼筋籠接長至孔口完成對中,待基坑開挖后切掉接長部分。5、 鋼筋籠頂標高控制要充分考慮吊鋼筋籠的橫梁受鋼筋籠自重和混凝土漏斗放滿灰后產生的原地面沉陷。(七)二次清孔1、 導管必須下到底,經過泥漿循環后測量孔深是否與終孔時的孔深一致。2、 清孔后泥漿比重應該控制在規范要求的1。031.1之間,泥漿比重不得小于規范最小值,以免造成混凝土灌注后水頭壓力不足使樁基上部分混凝土松散不密實。3、 支承33、樁清孔后灌注前沉淀厚度絕對不允許超過5cm以上。4、 二次清孔后,灌注混凝土前準備工作控制在半小時以內,防止砂粒沉淀.5、 二次清孔,現場技術人員質量必須控制到位,以免造成浮籠、樁體有夾層等質量隱患。(八)混凝土灌注1、 灌注首根樁前,必須對導管進行密封試驗。2、 下導管時每一接連接要牢固,盡量將導管調整在樁中間,防止提導管時掛鋼筋籠,造成鋼筋籠偏位。3、 導管口與樁底的距離確定必須將導管全部下到底以后根據提升高度確定。4、 灌注首根樁前,必須對導管進行密封試驗.5、 混凝土灌注前必須排除事故隱患:拌和樓必須配備備用發電機,并且保證隨時使用正常。拌和樓配料機必須設濾網,防止大粒徑石料放入導管中34、造成卡管。混凝土運輸罐車要經常清理罐中的混凝土凝結塊,防止放入導管中造成卡管.現場使用的鏟混凝土工具如:鐵鍬、榔頭、扳手等手柄與工具之間一定要連接牢固,避免掉入導管中卡管.6、 混凝土設計坍落度為180220mm,考慮坍落度在運輸過程中的損失,盡量采用上限,混凝土在拌制的過程中要嚴格的控制坍落度。7、 灌注首盤混凝土時,精確算出封口混凝土的方量,灌注時必須保證首灌量。8、 混凝土在灌注的過程中,始終要堅持勤量、勤卸、少卸的原則,導管埋深嚴格控制在規范要求的m的范圍以內。9、 灌注后樁頭混凝土必須保證60cm以上,以保證樁頭混凝土的質量。四、故障預防及處理措施1、塌孔預防及處理塌孔的主要原因有:35、護筒埋置過淺,周圍封填不密實漏水;泥漿稠度小,起不到護壁作用;操作不當,提升鉆頭或掏渣筒時傾倒,或放入鋼筋骨架時碰撞孔壁;泥漿水位高度不夠,對孔壁壓力小;向孔內加水時流速過大,直接沖刷孔壁;在松散的砂層中鉆進時,進尺過快。預防措施:輕度塌孔,可加大泥漿相對密度和起高水位;也可以用泥漿膏投入,待孔壁穩定后低速鉆進。嚴重塌孔時應進行回填,待回填土方穩定后重新開鉆。2、擴孔及縮孔的預防及處理 縮孔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鉆錐磨損過大,補焊不及時或因地層中有軟塑土,遇水膨脹后使孔徑縮小。 擴孔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孔壁坍塌或鉆錐擺動過大所致。預防措施:為防止縮孔應及時修補磨損鉆錐;使用失水率小的優質泥漿護壁;必須快36、鉆慢進,并復鉆二三次;已發生縮孔時應用鉆錐上下、左右反復掃孔擴大孔徑,直到縮孔的部位達到設計孔徑要求為止,并使用失水率小的優質泥漿護壁。對于擴孔,應注意防止塌孔和防止鉆錐擺動過大.3、鉆孔偏斜預防及處理鉆孔偏斜的主要原因有:鉆架不穩、鉆桿導架不垂直,鉆機磨耗,部件松動;土層軟硬不均勻,致使鉆頭受力不均;鉆孔中遇有較大孤石;鉆桿彎曲,接頭不正等。預防措施:檢查糾正鉆架,使之垂直安置穩固,并對導架進行水平與垂直校正;偏斜較大時,填入土石重新鉆進并控制鉆速。4、 掉鉆預防及處理掉鉆的主要原因有:卡鉆時強提強拉、操作不當,使鋼絲繩或鉆桿疲勞斷裂;鉆桿接頭不良或滑絲;馬達接線錯誤,使不應反轉的鉆機反轉,37、鉆桿松脫。預防措施:卡鉆時應設有保護繩方能適度強提,嚴防鉆頭空打;經常檢查鉆具、鉆桿、鋼絲繩和聯結裝置;掉鉆落物時,宜迅速用打撈叉、鉤、繩等工具打撈,若落體已經被泥砂埋住,則應用沖、吸的方法,先清除泥砂,使打撈工具接觸落體后再打撈。 五、總結兩個月來的實習,使我學到了很多實踐知識。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想我最寶貴的是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實踐經歷。近距離的觀察、學習,使我對橋梁工程施工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掌握了一些具體的施工知識,而這些知識往往是我在學校很少接觸,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礎的知識。對我將來的工作有著重大意義的知識.現場的體會,還讓我了解到工程施工是一個艱苦的行業,所以,我應端正思想,屏棄享樂主義,甘于寂寞,耐得艱辛,才能更好的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