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孔樁綜合項目施工作業流程及綜合項目施工基本工藝(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7415
2024-01-16
7頁
17.50KB
1、鉆孔樁施工步驟及施工工藝2、鉆孔樁施工工藝1)鉆孔施工前準備陸地鉆孔樁施工場地平整、壓實、鋪墊枕木作操作平臺。水中鉆孔樁在水中先施工雙層圍堰,筑島圍堰面積應考慮鉆孔方法、機具大小及墩柱蓋梁施工要求,圍堰頂面應高于最高施工水位0.51.0m。護筒內徑宜比樁徑大200400mm,采取3mm鋼板制作,護筒中心豎直線和樁中心線重合。平面許可誤差50mm,豎直線傾斜小于1%,護筒高度高出地面0.3m,或水面1.02.0m,護筒埋設深度應依據設計要求或樁位水文地質情況確定,通常埋深24米。鉆機就位前,應對鉆孔各項準備工作進行檢驗,如泥漿制備是否充足和水電管是否正常。泥漿 性能指標鉆孔方法 地層情況 相對密2、度 粘度pa.s 含砂率% 膠體率%螺旋鉆 較穩固 1.201.40 2230 4 952)鉆孔作業鉆孔時,應按設計資料繪制地質剖面圖,選擇合適鉆機和泥漿。 鉆機安裝后底座和頂端應平穩,在鉆進中不應產生位移和沉陷,不然應立即處理。 鉆孔作業應分班連續進行,填寫鉆孔施工統計,交接班時應交代鉆進情況及下一班注意事項,鉆孔統計填寫要立即、正確、齊全。應常常對鉆孔泥漿進行檢測和試驗,不合要求時,應隨時更正,應常常注意地層改變,在地層改變處均應撈取渣樣,判明后記入表中,并和地質剖面圖查對。 當鉆孔距設計標高10米時,注意控制鉆進速度和深度,預防超鉆。當鉆孔深度達成設計要求時,對孔深、孔徑和孔形等進行檢驗3、,滿足下表要求時,方可進行清孔、灌注混凝土。鉆孔質量標準項目 許可偏差孔中心位置(mm) 群樁:100,單排:50孔徑(mm) 大于設計樁徑傾斜度 鉆孔小于1%孔深 摩擦樁:大于設計要求沉淀厚度(mm) 摩擦樁: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對直徑1.5m樁300mm.。對樁徑1.5m或樁長40m或土質較差樁,500mm。清孔后泥漿指標 相對密度:1.031.10。粘度:1720pa.s含砂率:2%。膠體率:98%3)清孔在終孔和清孔后,應進行孔徑、孔形和傾斜度檢驗,采取外徑為鉆孔樁鋼筋籠直徑加100mm(不得大于鉆頭直徑),長度為46倍外徑鋼筋檢孔器,吊入鉆孔內檢測。當鉆孔深度達成設計要求后4、,立即進行清孔,以免間隔時間過長,沉渣沉淀,造成清孔困難。采取換漿法,鉆孔達成設計標高后,將鉆頭提起2030cm,低速旋轉,然后注入凈化泥漿(相對密度1.01.2,粘度1720s,含砂率4%),置換孔內含渣泥漿,但嚴禁加深孔底深度方法替換清孔。當從孔內取出泥漿(孔底、孔中、孔口)測試值平均值和注入凈化泥漿相近,測量孔底沉渣厚度小于要求值時,即停止清孔作業,放入鋼筋籠進行混凝土灌注。在吊入鋼筋骨架后,灌注水下混凝土前,應再次檢驗孔內泥漿性能、指標和孔底沉渣厚度,如超出要求應進行二次清孔,符合要求后方可灌注砼。4)鋼筋籠制作和安裝 鋼筋籠制作是在制作場內采取加筋成型法,為不防礙螺旋筋綁扎,把加勁筋5、設在主筋內側,制作時按圖紙設計尺寸,放樣制作主筋、加勁筋和箍筋,并標出主筋在加勁筋圈上位置,焊接時使加勁筋上任一主筋標識對準主筋中部加勁筋標識,扶正加勁筋,并校正加勁筋和主筋垂直度,然后點焊,主筋焊好全部加勁筋后,將骨架擱于支架上,按設計位置部署好螺旋筋,并點焊于主筋上,點焊牢靠,最終安裝和固定聲測管(樁長大于50米鉆孔樁才有聲測管)。聲測管位置一定要正確,垂直、均勻部署在四面。分節制作時,先依據材料長度制作長段,最終依據孔深、樁長制作零段,預留駁接長度,接頭應錯開,接頭長大于15d,應在骨架外側設置保護層厚度墊塊,其間距豎向為2米,橫向四面不得少于4處,骨架頂端設置吊環,在加勁筋內設十字或三6、角形內撐。鋼筋籠安裝用吊機,在整個過程中,為確保鋼筋籠質量要求,必需注意在吊裝過程中鋼筋籠不得變形。在安裝鋼筋籠時,采取兩點起吊,鋼筋籠豎直后,檢驗垂直度,骨架下放時,嚴禁擺動,碰撞孔壁,邊下放,邊拆內撐,第一節骨架下放到最終一加勁筋位置時,穿進工字鋼,將鋼筋籠支撐在孔口工字鋼上,再吊起第二節骨架,軸線對齊焊接,接頭接好后,骨架吊高,抽出支撐工字鋼后,下放骨架,如此循環,使骨架下放到設計標高,定在孔中心上,并牢靠定位放置防浮鋼管支撐,并和鋼護筒連接。經監理工程師檢驗合格后,即可進行水下砼灌注。鋼筋骨架制作和吊放許可偏差為:主筋間距10mm,箍筋間距20mm,骨架外徑10mm,骨架傾斜度0.5%7、,骨架保護層厚度20mm,骨架中心平面位置20mm,骨架頂端高程20mm,骨架底面高程50mm。 5)水下混凝土灌注水下混凝土灌注采取導管法灌注,導管直徑選擇250mm。灌注水下砼技術要求以下:(1)首批灌注混凝土數量應能滿足導管首次埋置深度(1.0m)和填充導管底部需要,導管下口離孔底2540cm為準。(2)混凝土拌和物運至灌注地點時,應檢驗其均勻性和坍落度等,如不符和要求時,應進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和后仍不符合要求時,不得使用。(3)首批混凝土拌和物下落后,混凝土應連續灌注。(4)在灌注過程中,尤其是潮汐地域和有承壓力地下水地域應保持孔內水頭。(5)在灌注過程中,導管埋設深度宜控制在26m8、。(6)在灌注過程中,應常常測探井孔內混凝土位置,立即調整導管埋深。(7)為預防鋼筋籠上浮,當灌注混凝土頂面距鋼筋骨架底部1m左右時,應降低砼灌注速度。當混凝土拌和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時,提升導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即可恢復正常灌注速度。(8)灌注樁頂標高應比設計高出1.0m,以確保混凝土強度,多出部分在接樁前必需鑿除,殘余樁頭應無松散層。在灌注快要結束時,應查對混凝土灌入數量,以確定所測混凝土灌注高度是否正確。(9)水下砼灌注完,并在強度達成2.5Mpa后方可拆除護筒。三、 鉆孔樁人員、機械、材料判定2、施工過程監控1)鉆孔外協隊伍應安排最少1名現場管理人員和2名現場技術員對9、施工人員、操作環境、工程質量、安全工作、施工進度等是否符合要求要求進行監控指導,立即處剪發覺問題。鉆機開鉆前,應檢驗多種機具、設備是否狀態良好,泥漿制備是否充足,和水電管路是否通暢。開始鉆進時控制進尺速度及鉆壓,采取“低壓慢進”方法,待鉆至護筒下1m后,再以正常速度鉆進。 鉆孔作業必需連續進行,不得中止,因故必需停鉆時,孔口必需加蓋防護,并把鉆頭提出孔口,預防埋鉆。在鉆孔過程中必需繪制孔位處地質剖面圖,掛在鉆臺上,以供對不一樣土層選擇合適鉆頭、鉆壓、鉆速和泥漿比重等參考。 鉆進時隨時補充損耗、漏失泥漿,確保鉆孔中泥漿濃度,且高出地下水位1m,預防坍孔、縮孔等質量事故。當鉆孔距設計標高1m時,注10、意控制鉆進速度和深度,預防超鉆。當鉆孔深度達成設計要求時,對孔深、孔徑和孔型進行檢驗,確定滿足設計要求后,立即清孔并灌注混凝土。2)鋼筋本工程全部鋼筋均依據業主提供施工圖及現行規范、規程要求,在加工場集中定型加工后送至現場。 鋼筋進場必需依據施工進度計劃,做到分期分別堆放,并做好鋼筋維護工作,避免銹蝕和油污,確保鋼筋保持清潔。鋼筋數量、規格、接頭位置、搭接長度、間距必需符合設計和相關標準要求。 鋼筋成品和半成品進場必需附有出廠合格證及物質試驗匯報,進場后必需掛牌,按規格分別堆放,進口鋼筋除合格證和復試匯報外,還須進行可焊性試驗,合格后方準使用。 對鋼筋要關鍵驗收,控制鋼筋品種、規格、數量、綁扎11、牢靠、搭接長度等(逐根驗收)并認真填寫隱蔽工程驗收單報請工程師驗收。3)混凝土本工程全部混凝土攪拌站統一供給: 混凝土灌注前,應嚴格檢驗鉆孔樁孔徑、孔深、孔形、沉淀泥漿比重、含砂率和多種施工準備如吊機、道路等,合格后方可向攪拌站要混凝土,讓攪拌站送混凝土,同時,應預先定好混凝土,明確數量、時間、標號和坍落度等,和攪拌站保持聯絡,預防混凝土到現場等候時間過長或無混凝土發出。 混凝土抵達現場后查對報料單,并在現場檢驗坍落度、溫度,坍落度許可值12cm,對超出許可值者立即退回并通知攪拌站調整,嚴禁在現場任意加水;混凝土入模溫度不宜超出30,如高于此溫度須進行降溫處理。 從攪拌車卸出混凝土不得發生離析現象,不然需重新攪拌合格后方可卸料;輸送泵車保持良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