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引入線施工工藝及技術要求建筑(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7492
2024-01-16
9頁
2.15MB
1、用戶引入線技術要求及施工工藝中國電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2009年3月一、用戶引入線的定義及分類引入到用戶建筑物內的纜線稱為用戶引入線,從類型上可分為光纜引入線和電纜引入線,從光纜分纖設備或ONU設備到用戶的這一段線路叫光纜引入線,又稱為入戶光纜;從電纜分線設備到用戶話機的這一段線路叫電纜引入線.二、入戶光纜技術要求2.1入戶光纜可以采用皮線光纜或其他光纜,設計時根據現(xiàn)場環(huán)境條件選擇合適的光纜,為了方便施工和節(jié)約投資,建議采用單芯皮線光纜。2。2在樓內垂直方向,光纜宜在弱電豎井內采用電纜橋架或電纜走線槽方式敷設,電纜橋架或電纜走線槽宜采用金屬材質制作, 線槽的截面利用率不應超過50%。在2、沒有豎井的建筑物內可采用預埋暗管方式敷設,暗管宜采用鋼管或阻燃硬質PVC 管,管徑不宜小于50mm。直線管的管徑利用率不超過60%,彎管的管徑利用率不超過50%。2。3樓內水平方向光纜敷設可預埋鋼管和阻燃硬質PVC 管或線槽,管徑宜采用1525mm,樓內暗管直線預埋管長度應控制在30 米內,長度超過30 米時應增設過路箱,每一段預埋管的水平彎曲不得超過兩次,不得形成S 彎,暗管的彎曲半徑應大于管徑10 倍,當外徑小于25 mm時,其彎曲半徑應大于管徑6 倍,彎曲角度不得小于90 度.2。4光纜線槽、橋架安裝的最低高度應高出地坪2.2m以上.頂部距樓板不宜小于0。3m,在過梁或其他障礙物處不宜小3、于0。1m;2.5橋架、線槽在垂直安裝時,固定點間距不應大于2m,距終端及進出箱(盒)不應大于0.3m,安裝時應注意保持垂直、排列整齊、緊貼墻體;線槽不應在穿越樓板或墻體處進行連接。2.6對于沒有預埋穿線管的樓宇,入戶光纜可以采用釘固方式沿墻明敷。但應選擇不易受外力碰撞,安全的地方。采用釘固式時應每隔30cm用塑料卡釘固定,必須注意不得損傷光纜,穿越墻體時應套保護管。2。7在暗管中敷設入戶光纜時,可采用石蠟油、滑石粉等無機潤滑材料。豎向管中允許穿放多根入戶光纜.水平管宜穿放一根皮線光纜,從光分纖箱到用戶家庭光終端盒宜單獨敷設,避免與其他線纜共穿一根預埋管。2。8線槽內敷設光纜應順直不交叉,光纜4、在線槽的進出部位、轉彎處應綁扎固定;垂直線槽內光纜應每隔1.5m固定一次。2。9橋架內光纜垂直敷設時,自光纜的上端向下,每隔1。5m綁扎固定,水平敷設時,在光纜的首、尾、轉彎處和每隔510m處應綁扎固定。2.10在敷設皮線光纜時,牽引力不應超過光纜最大允許張力的80%。瞬間最大牽引力不得超過光纜最大允許張力100N。光纜敷設完畢后應釋放張力保持自然彎曲狀態(tài)。2.11皮線光纜敷設的最小彎曲半徑應符合下列要求:1)敷設過程中皮線光纜彎曲半徑不應小于40mm;2)固定后皮線光纜彎曲半徑不應小于15mm.2。12布放皮線光纜兩端預留長度應滿足下列要求:u 樓層光分路箱一端預留1m;u 用戶光纜終端盒一5、端預留0。5m;2。13皮線光纜在戶外采用掛墻或架空敷設時,可采用自承皮線光纜,應將皮線光纜的鋼絲適當收緊,并要求固定牢固。2。14皮線光纜不能長期浸泡在水中,一般不適宜直接在地下管道中敷設。2.15入戶光纜接續(xù)要求1)光纖的接續(xù)方法按照使用的光纜類型確定,使用常規(guī)光纜時宜采用熱熔接方式,在使用皮線光纜,特別對于單個用戶安裝時,建議采用冷接子機械接續(xù)方式。2)光纖接續(xù)衰減u 單芯光纖雙向熔接衰減(OTDR 測量)平均值應不大于0.08dB/芯;u 采用機械接續(xù)時單芯光纖雙向平均衰減值應不大于0。15dB/芯。3)皮線光纜進入光分纖箱,采用冷接子機械接續(xù)時,在接續(xù)完必后,尾纖和皮線光纜應嚴格按照6、光分配箱規(guī)定的走向布放,要求排列整齊,將冷接子和多余的尾纖和皮線光纜有序地盤繞和固定在熔接盤中.三、樓層光分纖箱及用戶光纜終端盒安裝技術要求3.1樓層光分纖箱等必須安裝在建筑物的公共部位,應安全可靠、便于維護;3.2樓層光分纖箱安裝高度,箱體底邊距地坪1.2m為宜;3.3用戶端光終端盒宜安裝固定在墻壁上,盒底邊距地坪0。3m為宜;3。4在用戶家庭采用綜合信息箱作為終端時,其安裝位置應選擇在家庭線布線系統(tǒng)的匯聚點,線路進出和維護方便位置。箱內的220V 電源線布放應盡量靠邊,電源線中間不得做接頭,電源的金屬部分不得外露,通電前必須檢查線路是否安裝完畢,以防發(fā)生觸電等事故;四、入戶光纜施工工藝4.7、1 入戶光纜的規(guī)格程式、走向、路由應符合設計文件規(guī)定,不宜與電力電纜交越,若無法滿足時,必須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4。2 入戶光纜布放應順直,無明顯扭絞和交叉,不應受到外力的擠壓和操作損傷。4.3 入戶光纜轉彎處應均勻圓滑,其曲度半徑應大于30mm。4。4 入戶光纜兩端應有統(tǒng)一的標識,標識上宜注明兩端連接的位置,標簽書寫應清晰、端正和正確.標簽應選用不宜損壞的材料。4。5 電源線、入戶光纜及建筑物內其他弱電系統(tǒng)的纜線應分離布放。各纜線間的最小凈距應符合設計和下表要求。建筑物內通信管線與其他管線凈距要求其他管線建筑物內通信管線平行凈距(mm)交叉凈距 (mm)電力線15050給水管15020壓縮空8、氣管15020熱力管(不包封)500500熱力管(包封)300300煤氣管300204。6 入戶光纜室內走線應盡量安裝在暗管、橋架或線槽內;4.7 入戶光纜敷設應嚴格做到“防火、防鼠、防擠壓”要求。4。8 樓道垂直與平行交叉處入戶光纜布放,應做保護處理。4。9 樓道內垂直部分入戶光纜的布放應每隔1.5 米內進行捆綁固定,以防下墜力對纖芯帶來的傷害。4.10 入戶光纜在管孔、轉彎以及熔接、成端等處的預留按照設計要求。五、電纜引入線技術要求從電纜分線設備到用戶話機的這一段線路叫用戶引入線.用戶引入先分為兩部分,即分線設備下線和用戶室外皮線。分線設備下線是指從分線設備接線柱起經分線設備出口到用戶室外9、皮線的第一終端支持物。由分線設備下線終端第一支持物至用戶保安器外線端稱為用戶室外皮線。作為用戶引入線,一般選用小對數電纜或用戶皮線. 而電纜一般采用自承式同心型全塑電纜,用戶皮線則多用平行塑料護套線。用戶引入線應在100m以下(有桿檔皮線者除外),引入線長度宜不超過200m.皮線的導線應該鏈接在分線設備接線柱螺母的兩墊片之間并繞接線柱一周,皮線絕緣物應緊靠墊片邊緣,最大間隙應小于2。5mm.分線設備內的皮線走向應整齊、合理、連接良好,皮線出分線設備口應有余線、彎曲部分。如圖1所示.用戶引入設備有絕緣子(多溝、鼓型、小號、雙重絕緣子等)、插墻擔、L型卡擔、地線裝置、用戶保安器等。在電桿上裝設絕緣10、子的方位應裝在線路有下線的一側,線路兩側均有用戶時,應在電桿兩側分別裝設,如圖2所示。皮線在各種情況下的綁扎方法如圖3所示,皮線在多溝絕緣子上做終端的綁扎方法如圖4所示.用戶引入線在跨越里弄胡同或街道時,其最低點與地面的垂直距離不得小于4。5m.用戶引入線由室外引入室內的穿線孔,室內應比室外略高10mm20mm.皮線布設應盡量美觀、整齊.如皮線自高位引入時,應在室外進入穿線孔處略向下留一小余彎,如圖5所示。皮線從下方引入室內時可直接引入穿線孔。六、電纜引入線施工工藝室外引入線纜施工工藝符合下列要求:引入線包括分線設備下線和用戶室外皮線的材質及規(guī)格應符合設計要求。引入線長度宜不超過200m且從下11、線桿至第一個支撐點跨距應不超過50m,超過時需增加立電桿。同一走向的用戶引入線最多不超過6條,超過6條時應改用全塑電纜引入,同一方向的用戶引入線間距應均勻,垂度一致。引入線與電力線交叉間距不得小于400mm,不得跨越電車滑行線。跨越障礙物不得有拖磨現(xiàn)象。引入線跨越街道等時,其最低點至地面垂度距離應符合設計要求,不得小于4。5m,跨越檔不得有接頭。室內引入線纜施工工藝應符合下列要求:纜線的型式、規(guī)格應與設計規(guī)定相符合。纜線的布放應自然平直,不得產生扭絞、打圈接頭等現(xiàn)象,不應受外力的擠壓和損傷。室內纜線在布放時,應盡量遠離室內的強磁場源。局端纜線應貼有標簽,應標明編號,標簽書寫應清晰、端正和正確,標簽應選用不易損壞的材料。纜線終接后應有余量,交接間、設備間對絞電纜預留長度宜為0。5m,有特殊要求的應按設計要求預留長度。纜線的彎曲半徑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u 非屏蔽4對對絞線電纜的彎曲半徑應至少為電纜外徑的4倍u 屏蔽4對對絞線電纜的彎曲半徑應至少為電纜外徑的610倍編寫人員:中國電信湖北分公司:湖北郵電規(guī)劃設計有限公司:王翔 蔡萬山 胡衛(wèi) 蔡勇 張雄二OO九年三月
建筑結構
上傳時間:2021-05-18
767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