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施工工藝-小苗篇(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7496
2024-01-16
3頁
14KB
1、地形整理篇適宜的微地形處理有利于豐富造園要素、形成景觀層次、達到加強園林景觀視覺沖擊力的作用。具體操作如下:1、放線根據景觀設計意圖,將地被與草坪邊線用白灰勾勒,綠化組團區域土方適當堆高50-80cm,組團與組團間須具有高低層次變化,粗平時地形呈饅頭形。2、精平場地場地粗平后種植喬木,待喬木種植完成后精平場地并種植球型灌木,種植完成后勾勒地被線條,同時將表層土壤翻松便于地被栽植.3、地被間整形為加強地被間層次效果,增加景觀美觀度,不同地被間也可起微地形,同時配合“地被倒角”種植可有效增強景觀效果。具體做法是根據地被線條,將線條內地被種植區域堆成面包形(饅頭形),同時最外側地被線條不得與上層地被2、線條平行。地被種植篇地被“倒角種植”有以下幾個優點,與草皮銜接順暢、不露土、地被成型飽滿線條流暢、成型效果快、景觀效果佳。為此特將地被相關種植經驗整理如下:一、放線先用白灰(膩子粉等)勾勒地被邊線,線條流暢美觀,為防止種植時邊線踩踏變得模糊,可按線條開槽。二、倒角種植地被邊口采用“倒角種植方式,最外一株苗木成30-45角種植,下一株苗木角度稍高于前一株種植,逐漸擴大種植角度直至90直立種植,為保證邊口苗木的景觀效果,種植密度略高于中間區域,冠幅較大的苗木亦可采用此方法.1、種植邊線為確保地被線條流暢,先從地被邊線開始種植,再種植邊線內區域,邊線苗木倒植處理。2、地被與園建銜接根據苗木土球大小降3、低園建邊土方高度,確保種植完成面低于園建邊口3-5cm,防止雨水天氣泥土沖刷至路面;其次調整植株桿與園建邊口距離5cm左右,同時最外一株苗木倒角處理,倒伏角度可適當擴大以行人視角不露土為宜3、地被與地被間留距為增強地被間層次感,利于后期養護修剪,地被間種植時根據苗木冠幅留5-10cm的距離,同時地被間亦可稍倒角種植并稍作修剪。三、種植密度地被按“品字形種植,開盤項目搭冠種植,并適當提高邊口密度,確保不露土;交樓項目對于行人視線較遠或中間區域的地被適當留出間距利于后期緩苗與生長空間,邊口及距園路較近區域仍采用搭冠種植,確保不露土。四、造型修剪種植后依據喬灌木點位、園建小品、地形等周邊環境對需要修剪的地被進行初步造型,然后對不同品種地被銜接處進行細部修剪,修剪后不同地被高差明顯,銜接處線條分明。五、種植工具的選用地被種植宜采用小鏟子、小鋤頭,忌開溝成排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