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資料高層建筑測量方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8707
2024-01-22
7頁
71KB
1、四川省第十五建筑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軸線、層高控制方案高層建筑施工測量方案一、編制依據1、施工組織設計及設計施工圖紙;2、施工手冊(第五版2013年縮印本);3、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二、工程概況略。21#、22#樓0.000相當于黃海高程分別為366.455米、366.700米,規劃給定水準點高程D01H=362.945米(X=30216.489,Y=20731.277),D02H=363.409米(X=30174.811,Y=20919.943),D03H=362.886米(X=30225.556,Y=21047.320),D04H=364.080(X=30286.3032、,Y=21138.084)米。室內外高差為450。B區地下車庫0.000=361.160,A區地下車庫0.000=360.660。三、測量的基本原則及本工程測量總體思路(一)測量的基本原則1、遵守國家法令、政策和規范,明確為工程施工服務。2、遵守先整體后局部和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3、要有嚴格審核制度。4、建立一切定位、放線工作要經自檢、互檢合格后,方可申請主管部門驗收的工作制度。(二)本工程測量的總體思路工程的測量定位放線工作及高程點布設是建筑施工的先導工序,要保證建筑物的垂直度,幾何形狀,截面尺寸符合施工規范及設計要求,需要建立較高精度要求的形狀各異的測量控制網,作為施工放樣的依據。3、根據本工程的地理位置及周邊環境,擬選用內、外控制的形式。即利用規劃部門提供的建筑控制紅線及設計部門提供的坐標及水準點,作為該工程垂直控制、高程控制及施工測量的首級控制網點。再根據首級控制網點在施工現場根據施工圖布設次級控制網點,作為該建筑施工放樣的依據及核驗依據。將首級控制網點的高程引至施工現場布點,設置標高控制點及建筑物的0.000控制點,在建筑物上做好0.000標識,以便以后每次標高測量使用。0.000以下施工,采用正鏡分中法投測其他細部軸線;0.000以上施工,再在建筑內選點布設內控網點隨著建筑物施工高度的增高,在室內控制網點垂直部位的樓板面設200200對應方孔,室內控制網點設置,最簡4、單的控制網應成三角形。為了方便復核,本工程每施工段設置至少三個室內控制點,放線孔平面布置點詳見測量專項施工方案。0.000以上高程傳遞,采用剛尺直接丈量法,每層高度上至少設3個水準點,軸線采用內控法,用激光天頂儀進行引測放樣,用鋼絲吊510kg鉛垂進行復核。其中21、22號樓分別為3個放線孔平面布置點(后附圖)。四、測量準備(一)技術準備1、熟悉圖紙,掌握工程特點。2、進行測量技術交底。(二)測量儀器全站儀1臺,經緯儀1臺,水準儀2臺,激光鉛垂儀1臺,激光測距儀2部,5kg、10kg鉛垂各1個,直徑0.50.8mm的鋼絲110m長,50m、100m鋼尺各1把,5m、3m小鋼尺各2把,墨斗2個等5、測量工具。五、軸線及各控制線(高程點)的放樣1、該工程0.000以下采用外控法,利用正鏡分中法進行投測其他細部軸線;0.000以上軸線投測采用內控法來控制上下層軸線的傳遞工作,采用正倒鏡分中法投測其他細部軸線。2、利用激光鉛垂儀,必須在首層面層上作好平面控制,并選擇較合適的位置(孔1孔n)作控制點(后附圖)或用中心“十”字控制在澆筑砼上升的各層樓面時,必須在相應的位置預留200200mm方孔與首層層面控制點相對應的小方孔,保證能使激光束垂直向上穿過留孔。在首層控制點上架設激光鉛垂儀,調置儀器對中整平后啟動電源,使激光鉛垂儀發射出可見的紅色光束,投射到上層預留孔的接收靶上,查看紅色光斑點離靶心最6、小之點,此點即為第二層上的一個控制點(也可以在要投射的樓層傳遞孔處固定一塊小玻璃片,在上面粘貼一張白紙,把投射上來的紅色光斑點在紙上做好記號,鉛垂儀頂每旋轉90做一次記號,即四點,組成四邊形,對邊相交點即為投射軸線控制點)。其余的控制點用同樣方法作向上傳遞即可。3、各層平面放出的細部軸線,特別是柱、剪力墻的控制線必須校核無誤后,再彈出墻柱的成型線和模板支設的控制線,本工程模板控制線距成型線外側統一為200mm。4、二次結構施工以原有控制線為準,引放其他墻體、門窗洞口尺寸。外窗洞口采用經緯儀投測,彈通控制線于外立面上,窗洞口標高按各層+0.50m線,且外立面水平彈出貫通標高線,要求交圈閉合,保證7、窗口、陽臺、空調板位置正確,上下垂直,左右對稱一致。注意標高控制線必須統一,以免錯誤。5、高程傳遞,采用鋼尺直接丈量法或測距儀量測,從房屋的首層起始標高線豎直量取,而且從三處分別向上傳遞。當三個點的標高差值小于3時,取其平均值;否則應重新引測。每點獨立施測兩次,以其平均點作為標高引測水平線;抄平時,宜將水準儀安置在測點范圍的中心位置。每層均采用房屋首層統一高程點向上傳遞,不得逐層向上丈量,且層層校核,結構施工時,在固定的豎向鋼筋上,抄測結構+0.50m控制點,以供結構施工標高控制,且必須校核無誤。(須注意的是若0.000標高由房外向上傳遞,每次在傳遞標高之前先平衡樓房的下沉量,然后才進行傳遞。8、)6、室內裝飾面施工時,平面控制仍以結構施工控制線為依據,標高控制引測建筑+1.00m標高線,要求交圈閉合,誤差在限差范圍內。六、各主要工序測量的控制措施1、軸線投測儀器及卷尺采用已經檢測中心檢測合格的2級電子經緯儀J2-1、SD3自動安平水準儀(或微傾水準儀),50m鋼卷尺及5m鋼卷尺。2、每層軸線投測完畢后,必須在自檢合格的基礎上再報監理工程師復核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3、對高層的傳遞必須采用房屋首層統一高程點向上傳遞,不得逐層向上丈量,且層層校核。高層傳遞時,要區分結構標高和建筑標高的差別,不能混淆。4、每層現澆板嚴格按水平控制線支設,且支設完經自檢合格后,再報監理工程師復核9、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5、在澆筑混凝土現澆板時,嚴格按固定鋼筋上的水平控制點來控制板面標高,在拉通線時,線一定要拉緊。6、在綁扎梁板鋼筋時,嚴格控制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如發現鋼筋高出板成型面時,應即時整改,符合要求后方可澆筑混凝土。7、在做每層地面找平前,應對每層結構凈高進行復查,嚴格按水平控制線施工,確保樓層凈高符合設計規范要求。最好是采用激光測距儀進行放樣、復核。8、內墻抹灰前,在保證房間的凈空尺寸和房間的方正前提下,做灰餅,經檢查合格且作好記錄后,方可抹灰。嚴格控制房間內的幾何尺寸。七、測量放線(放樣)一般尺寸允許偏差表1,施工層放線允許偏差項目允許偏差()外廓主軸線長度L(m10、)或寬度B(m)L或B30530L(或B)601060L(或B)9015L或B9020細部軸線2承重墻、梁、柱邊線3非承重墻邊線3門窗洞口線3表2,高層放樣技術主要指標建筑物結構特征測距相對中誤差()測角中誤差()在測站上測定高差中誤差()根據起始水平面在施工水平面上測定高程中誤差()豎向傳遞軸線點中誤差()15層房屋建筑物高度60100 m1/1000010253表3,軸線豎向投測允許偏差項目允許偏差()每層3總高H(m)H30530H601060H901590H12020120H15025H15030表4,標高豎向傳遞允許偏差項目允許偏差()每層3總高H(m)H30530H601060H911、01590H12020120H15025H15030八、沉降觀測1、沉降觀測的時間和次數本工程的沉降觀測一般情況要求每層一次,結構封頂后每二周進行一次,竣工后兩月一次,竣工一年后每四月一次,至沉降穩定。特殊情況下應增加觀測次數。2、沉降觀測工作的要求沉降觀測是一項較長期的系統觀測工作,為了保證觀測成果的正確性,應盡可能做到四定:(1)固定人員觀測和整理成果;(2)固定使用的水準儀及水準尺;(3)使用固定的水準點;(4)按規定的日期、方法通讀路線進行觀測。3、對使用儀器的要求對于一般精度要求的沉降觀測,要求儀器的望遠鏡放大率不得小于24倍,氣泡靈敏度不得小于15/2(有符合水準器的可放寬一倍)。12、可以采用適合四等水位測量的水準儀。但精度要求較高的沉降觀測,應采用相當于N2或N3級的精密水準儀。本工程要求按照二等水準測量精度。4、確定沉降觀測的路線并繪制觀測路線圖由于本工程沉降觀測點較多,首先要選定若干較穩定的沉降觀測點或其他固定點作為臨時水準點(轉點),并與永久水準點組成環路。最后,根據選定的臨時水準點、設置儀器位置以及觀測路線,繪制沉降觀測路線圖,以后每次都按固定的路線觀測。但應注意必須在測定臨時水準點高程的同一天內同時觀測其他沉降觀測點。詳見專業測量單位繪制的觀測圖。5、沉降觀測點的首次高程測定沉降觀測點首次觀測的高程是以后各次觀測用以進行比較的根據,最好采用N2或N3類型的精密水13、準儀進行首次高程測定。同時每個沉降觀測點首次高程,應在同期進行兩次觀測后決定。6、作業中應遵守的規定(1)觀測應在成像清晰、穩定時進行;(2)儀器離前、后視水準尺的距離要用皮尺丈量,或用視距法測量,視距一般不應超過50m。前后視距應盡可能相等;(3)前、后視觀測最好用同一根水準尺;(4)前視各點觀測完畢以后,應回視后視點,最后應閉合水準點上。九、確保測量放樣準確的技術措施1、在進入施工現場后,會同業主及監理對原控制網點進行全面復核,重新建立該工程的控制網點及水準點。2、在0.000以下施工,利用已建立的控制網點及高程點作為基礎施工放樣的依據,利用首級控制網點及高程點進行核實。3、當工程施工至014、.000時,利用已建立的次級網點在0.000樓層四角建立矩形(或三角形)控制網,利用已建立的首級控制網與已建立在樓層內的獨立控制網進行聯測,通過矩形量角,量邊校準,測設準確位置后埋點。以此作為上層施工放樣及垂直度控制的依據。自一層開始,以上各層施工時在矩形四個點對應點預留200200傳遞孔,以利于經緯儀或鉛垂儀進行豎向點位的投測及傳遞。以矩形網控制點建立在施工層的控制網點為依據,按設計圖施放各軸線以次分別施放柱、墻位置線及模板安裝線。4、建立外控制網點,在建筑物相互平行的兩邊選對稱的若干點作為觀測點,待樓層拆模后,恢復控制軸線,量取控制軸線至建筑物外邊角觀測點間的垂距,求設各多對應點分別在X方15、向及Y方向的距離差值,再計算出該數值之差,然后進行糾偏校正。5、根據施工圖要求,建立該工程的沉降觀測控制網點。在工程施工至一層時,根據設計要求作好該工程的沉降觀測網的布點埋設工作。施工期間,每完成一層主體進一次沉降觀測,并記錄在案,主體封頂后,每季度觀測一次,工程竣工后,測量資料收集整理移交甲方,在觀測過程中若發現異常,立即通知設計單位進行處理。6、該工程所埋設的控制樁點必須重視,埋設位置必須準確、牢固、可靠,并加以保護。7、所有該工程的測量定位放線,沉降觀測,每次必須記錄在案,作為原始資料必須歸檔保管,不可丟失。8、工程定位放線,由公司測量組實施,指派專人進行,并繪制測量成果圖,由項目技術負責人組織技術人員、業主代表及監理方共同驗收,并簽字認可。9、工程測量放線所用的測量設備(全站儀、經緯儀、鉛垂儀、水平儀、鋼尺、塔尺等)必須經過周期檢驗,并滿足精度要求,測量專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