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交叉作業專項施工方案.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9000
2024-01-22
8頁
19.52KB
1、一、工程概況汽車庫工程位于.建設單位為,監理單位為,由承建。汽車庫位于25#、26、27、28#樓南側,24樓北側.汽車庫南側外墻距24樓外墻5。25m;3#汽車庫北側外墻距27、28#樓外墻2.45m.目前25、26#樓主體已經封頂,兩棟樓南側的車庫主體已經施工完成.24、27、28#樓工程正處于17層以上主體施工階段。三棟樓和汽車庫之間存在垂直立體交叉作業。高層作業面一旦發生材料、工器具、建筑垃圾等物體墜落,易對汽車庫施工作業人員造成打擊傷害,存在物體打擊事故隱患。二、編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重大危險源辨識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建筑施工高處作2、業安全技術規范三、工程安全防護重點分析本工程實際施工作業情況,針對本工程施工特點,本工程交叉作業安全防護的重點在外爬架的下降過程中與外墻裝飾施工過程中存在架內物件墜落事件,防止室內裝飾過程中,垃圾從窗口散落現象;防止室外裝飾施工過程中,從外爬架上出現物料散落出現,外腳手架搭設和拆除施工過程中管材件滑落.為確保雙方施工的順利進行,決定在建筑物周邊10m范圍內對施工區域采取隔離措施,設置安全警示標識,警戒線。四、外墻裝飾交叉作業防護措施在外墻裝飾施工中,要求外爬架在降落前,必須通知地面作業人員提前撤離爬架降落地區,并在降落時,設專人負責看護.要求外爬架周邊必須設置全封閉防護,每天上下班前后,必須檢3、查腳手架的防護措施是否到位、完好,要求建筑物外側洞口必須做好防護,已安裝鋁合金窗框的也要做好防護,嚴禁樓層作業人員從窗洞口傾倒建筑垃圾、雜物,要求每棟樓設專人看護、巡邏,并對樓上作業人員進行專項安全技術交底.指派專業人員負責統一指揮,檢查現場安全和措施符合要求后,方可進行起重吊裝作業.與起重作業無關的人員不準進入作業現場,吊物運行路線下方所有人員應無條件撤離;指揮人員站位應便于指揮和了望,不得與起吊路線交叉,作業人員與被吊物體必須保持有效的安全距離。索具與吊物應捆綁牢固、采取防滑措施,吊鉤應有安全裝置;吊裝作業前,起重指揮人通知有關人員撤離,確認吊物下方及吊物行走路線范圍無人員及障礙物,方可起4、吊。施工作業用的材料要堆放平穩,工具應隨手放入工具袋內,上下傳遞物件禁止拋擲五、門窗安裝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措施懸空進行門窗作業時,必須遵守下列規定:1)安裝門、窗、油漆及安裝玻璃時,嚴禁操作人員站在樘子、陽臺欄板上操作。門、窗臨時固定,封填材料未達到強度,以及電焊時,嚴禁手拉門、窗進行攀登。2)在高處外墻安裝門、窗,無外腳手時,應張掛安全網。無安全網時,操作人員應系好安全帶,其保險鉤應持在操作人員上方的可靠物體上。3)進行各項窗口作業時,操作人員的重心應位于室內,不得在窗臺上站立,必要時應系好安全帶進行操作。4)高處作業人員必須穿好防滑鞋、系好安全帶,安全帶掛于牢固處、高掛低用.5)高處作業人員5、施工時隨身攜帶的工具嚴禁隨意丟、拋,必須配備相應的工具袋存放。6)高處作業時要檢查上下及周邊作業環境,嚴禁交叉作業。7)使用物料提升機垂直運輸材料時,要有專人負責指揮,物料提升機下方嚴禁人員通行。六、腳手架、防護架拆除安全措施拆除腳手架與模扳時地面應劃有安全區域,并派專人進行監護操作人員,下方不得有其他操作人員。拆下的模板、腳手架等部件,臨時堆放處離樓層邊沿應不小于1m。堆放高度不得超過1m。樓梯邊口、通道口、腳手架邊緣等處,嚴禁堆放拆下物件。應在施工作業前對施工區域采取全封閉、隔離措施,應設置安全警示標識,警戒線或派專人警戒指揮,防止高空落物、施工用具、用電危及下方人員和設備的安全.腳手架拆6、除與車庫施工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可采取時間交叉、位置交叉,如時間交叉、位置交叉不能滿足施工要求,必須有一方停止施工作業。七、吊籃腳手架安裝、使用拆除安全措施1、安裝過程注意事項(1)在安裝過程中,工人班組對每一道工序進行自檢,確認合格再繼續下一道工序。檢查并確認電氣線路接線正確、平臺及懸掛支架各連接件齊全可靠。點動控制箱按鈕,檢查電器元件、電機及制動器工作是否正常。檢查安全鎖鎖繩及松繩工作是否正常。(2)吊籃安裝完畢,先經安裝班組檢查和試運轉調試,經吊籃管理人員檢查合格后,再通知項目部管理人員及相關人員進行檢查驗收.按照國家標準高處作業吊籃GB19155及相關規定,對吊籃所有零部件及連接7、情況等進行檢查,并對吊籃進行運轉試驗,檢查葫蘆及安全裝置的工作情況。經驗收合格后,項目部代表及相關人員在吊籃安裝驗收表上簽字確認。(3)安裝作業對應的下方應設置警示標志,專人負責監護。2、拆卸過程注意事項:(1)必須按工作流程進行拆卸,特別注意平臺未落地且鋼絲繩未完全卸載之前,嚴禁進行平衡重的拆除。(2)拆卸過程工具及配件等任何物件,均不得拋擲,尤其注意鋼絲繩、電纜拆除時不得拋扔,而必須用結實麻繩拽住,從高處緩慢放松,或收上屋面再轉運下地。(3)拆卸作業對應的下方應設置警示標志,專人負責監護.(4)吊籃上部所有材料拆卸后均應放置平穩,不得靠墻立放或斜放或于臨邊放置。3、使用過程注意事項(1)、8、屋面機構、懸重及鋼絲繩符合要求,電源電壓應正常,按地(接零)保護良好,機械設備正常,安全保護裝置齊全有效可靠,吊籃內無雜物,嚴禁超載,吊籃的負載不得超過1176N/(130kg)。吊籃上的作業人員和材料要對稱分布,不得集中在一頭,保持吊籃負載平衡.(2)、作業中,發現運轉不正常時,應立即停機,并采取安全保護措施,未經專業人員檢驗修復前不得繼續使用。(3)、正確使用個人安全防護用品,作業中,必須著裝靈便,在高處(2M以上)作業時,必須按規定佩戴安全帶,安全帶系掛在專用的保險繩上。作業時精神要集中,團結協作,互相呼應,統一指揮,嚴禁吊籃未固定,不系安全帶懸空上下。嚴禁打鬧開玩笑。嚴禁酒后作業.嚴禁9、進行無安全把握的作業。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貧血、癲癇病、恐高癥、眩暈或高度近視以及不適合于高處作業的人員,不得從事高空外墻、監邊工作作業。(4)、作業后、吊籃應清掃干凈,懸掛離地面3m處,切斷電源,撤去梯子.(5)、吊籃未驗收合格不準使用。(6)、吊籃使用期間,應經常檢查吊籃防護、保險、挑梁、電動葫蘆、倒鏈保險和吊索等,發現隱患,立即解決。(7)、不得在風力六級以上(含六級)強風和高溫、大雨、大霧等惡劣天氣時上吊籃作業.(8)、吊籃搭設構造,施工使用必須合理;升降吊籃的葫蘆鋼絲繩選擇合理;使用無接頭鋼絲繩,承重鋼絲繩與挑梁連接必須牢固;鋼絲繩不得受剪;吊籃的位置和挑梁的設置合理。(9)、吊籃的10、腳手板要鋪平、鋪嚴。(10)、升降吊籃時,各吊點必須同時升降,保持吊籃平衡。吊籃升降時不要碰撞建筑物,特別是陽臺、窗戶等部位,應有專人負責推動吊籃,防止吊籃掛碰建筑物.(11)、保險繩設置正確、安全可靠,不準多工種立體交叉作業.(12)、在吊籃上工作,工具和材料要放置穩當,嚴禁隨便亂扔;4、安全措施(1)安全交底。在吊籃安裝、拆卸前,吊籃管理人員對安裝班組工人進行安全交底。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高處臨邊作業必須拴好安全帶。(2)必須嚴格執行正常安裝拆卸的程序和步驟,不得擅自改變。現場管理人員應督促工人班組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及有關規定。(3)嚴格質量把關.只有經安裝竣工驗收合格的吊籃方可投入11、使用,未經驗收合格者嚴禁使用.(4)項目部作業工人上吊籃前應經過培訓,尤其在后期換人后,必須進行培訓.培訓工作由項目部負責組織,安裝單位負責進行培訓。(5)項目部負責吊籃使用安全管理。項目部應指定管理人員(施工員或安全員等)主管吊籃日常施工安全,應經常檢查和監督班組作業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吊籃安全操作規程.吊籃使用中發生故障或發現安全隱患時,應停機并撤離到安全地方,不得勉強使用或自行處理,同時應報告項目部處理和吊籃安裝單位維修,待吊籃故障或隱患排除后才可恢復使用。(6)吊籃安裝單位對吊籃進行日常維修和安全檢查。現場維修人員每天對吊籃進行檢查,發現故障立即排除。吊籃管理人員每周定期進行吊籃安全檢查,12、安全員進行定期檢查和不定期巡查,制止和糾正工人班組違章違規行為。日常檢查過程中,鋼絲繩、安全裝置(包括平衡重、安全鎖、獨立救生繩)、以及吊籃結構連接為保證項目,每日必檢,一旦發現的問題必須立即采取措施進行整改。管理人員應對整改落實情況進行監督,確保排除隱患.(7)項目部應在作業吊籃下方對應的危險區域設置警戒,由專人負責看護。八、安全預案一旦發生高空墜落事故由安全員組織搶救傷員,項目經理打電話 “120”給急救中心,施工隊長負責保護好現場防止事態擴大。其他人員協助安全員做好現場救護工作,現場安全監理組織臨時搶救、盡最大努力搶救傷員,按照最近路線將傷員送至最近醫院。九、其他注意事項:(1)每次作業13、前以及作業中應注意周邊情況的變化,雨霧天應特別注意。(2)施工中注意人員的情緒以及精神狀態,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向班組長或其他管理人員匯報.(3)當現場發現情況不明時,作業人員應停止作業,發現違章指揮拒絕執行.(4)對現場發現的任何不安全的情況,均要做出積極反映,告知相關人員并及時向班組長或現場的其他管理人員報告。(5)當發生緊急情況,應迅速有序的撤離危險區域,服從應急統一指揮,對于受人員盡己所能積極參與急救。十、專職安全員、班組長安全管理體系項目專職安全員必須對各安全設施的搭設進行檢查和驗收,檢查各安全防護措施是否按照方案和規范搭設,發現存在安全隱患及時制定整改措施進行整改,并對作業班組組織安全教育,經常開展安全知識宣傳。班組長對本班組人員在施工過程中的安全負責,協助安全員組織本班組人員進行安全教育,認真組織每周一的安全日活動,每天對班組人員進行班前安全交底,并做好記錄。經常檢查本班人員勞動保護用品是否齊全完好及使用是否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