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稅務局大樓建筑設計方案設計說明.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9029
2024-01-22
13頁
3.26MB
1、建筑方案設計說明一、項目概況吳江地稅局基地位于吳江市,北側靠近體育路,南側靠近人民路,西側靠近中山南路。項目用地14194平方米,擬建建筑面積為22620平方米的稅務局辦公大樓。地上九層、地下一層,地上建筑面積為1715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為5470平方米。二、總體布局吳江市地稅局位于規劃中的中心綠化帶的東側,因此設計將重要的辦公樓放在建筑用地的西側和南側,將職工食堂和會議廳置于建筑用地的東側,均有獨立的入口。整個建筑從總平上呈現出“口”字形建筑平面布局,圍繞在辦稅大廳周邊。在基地中,建筑用地的東側有一片空地布置成休閑公園,作為基地內的重要景觀。三、交通流線圍繞整個建筑,設立了一個環形的車道2、。辦稅入口設在建筑的西側,作為重要對外入口,并在入口前設立了一個入口廣場,作為連接城市道路和建筑之間的紐帶和緩沖,進而烘托建筑的主立面。在建筑的南側設立一個辦公出入口,專門為辦公人流服務,地下停車庫設兩個出入口,一個位于建筑的南側,靠近辦公出入口,另一個設于建筑的北側,建筑東側設立一個輔助入口為樓餐廳的廚房服務。四、建筑單體(一)平面設計:建筑設計在底層設計了一個三層高的辦稅大廳,從建筑主入口進入到辦稅大廳,大廳頂部采用網架結構支撐的玻璃頂,內部空間豐富多變,光線明亮,進入后感覺豁然開朗。大廳內設一直跑梯直通二層,并把北側一層屋頂做成屋頂花園,豐富空間的運用。包間和客房設在東側二層,東側三層為3、會議室,有獨立的出入口和上下樓梯。辦公室圍繞西面和南面布置成“L”形,隔間式辦公室與大空間辦公按樓層交錯布置,計算機房設在五層,庫房設在七層,局長辦公室布置在五層南側,西、南兩主樓在端部設消防電梯直通地下室。辦公空間采用大空間辦公形式,更便于使用者自行分割空間來滿足自身需要。(二)立面設計:建筑的重要立面朝向基地西側的城市景觀帶和重要城市干道。建筑主立面以對稱的形式和穩重的形體,樸實的材料來體現稅務建筑的嚴厲和莊重。主立面用材以石材為主,在入口部分以一道玻璃斜墻來突出建筑入口,也使得整個建筑主立面顯得更加雄偉。其他幾個立面相對于主立面要顯得靈活、輕盈,較多地采用玻璃幕墻的形式,以形成建筑的虛實4、對比,材質對比。五、建筑環境基地西側的城市景觀帶式是建筑最重要的景觀環境。基地東側布置了一個休閑公園,作為基地內的一個重要景觀環境,在公園內部設計了一個景觀湖和一些景觀小品。在建筑底層部分的屋頂也布置了一些屋頂花園,作為輔助的景觀環境。六、經濟技術指標總用地面積: 14194平方米總建筑面積: 22620平方米其中 地上建筑面積:17150平方米 地下建筑面積: 5470平方米(為地下車庫停車117輛)容積率: 1.21綠化率: 34.7%建筑密度:21.3%結構方案設計說明(一)設計依據1、本工程根據建筑設計方案,結合國家和江蘇省現行的設計規范和規程進行設計。采用的規范如下:建筑結構可靠度設5、計統一標準 (GB50068-2023)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 (GB50223- 95)建筑結構荷載規范 (GB500092023)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GB500102023)砌體結構設計規范 (GB50003-2023)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 (JGJ3-2023)鋼結構設計規范 (GB50017-2023)網架結構設計與施工規程 ( JGJ 7-91)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GB50007-2023)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GB500112023)建筑樁基技術規范 (JGJ94-94)江蘇省各部門頒布的有關規定、技術規程2、蘇州大地勘察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吳江市巖土工程勘察報告” (勘察6、編號:W06-095)3、自然條件1)基本風壓:W0=0.55kN/m2 地面粗糙度:B類2)場地地震基本烈度:6度,設計地震分組第一組,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場地類別: ,場地地震影響系數的特性周期:0.65s。4.采用的設計荷載(KN/m2)車庫4.0辦稅大廳3.5辦公室2.0廚房4.0餐廳2.5會議室2.0會議廳3.0檔案庫12.0檔案室5.0普通樓梯2.5消防樓梯3.5電梯機房7.0空調機房7.0上人屋面2.0不上人屋面0.5衛生間2.0(二)結構設計 1.建筑結構安全等級: 二級 2.設計使用年限: 50年 3.建筑抗震設防類別: 丙類 4.結構選型一覽表: 建筑物名稱辦7、公主樓(9層部分)辦公主樓(6層部分)餐廳及會議廳地下車庫層數地上9630地下1111結構形式框剪結構框架結構框架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抗震等級框架四四四0剪力墻三基礎設計等級乙乙乙乙基礎形式樁基樁基樁基樁基 注: 地下室采用鋼筋混凝土自防水,抗滲等級為S6。5.其他需要說明的結構問題:辦證大廳屋面采用鋼結構網架。(三)重要結構材料1. 混凝土:墊層采用C10,基礎、柱、梁、樓板采用C30;2. 鋼筋:采用HPB235級、HRB335級及HRB400級;3. 焊條:采用E43xx型和E50xx型;4. 墻體:填充墻采用加氣混凝土砌塊,強度等級不小于MU2.5。給水排水方案設計說明一、設計依據:GB8、J 1386室外給水設計規范(1997年版)GBJ 1487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23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JJ/T29-98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術規程GB50045-95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2023年版)GB500842023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50140-2023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50067-97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1997年版)設計任務書、甲方對給排水專業的規定以及建筑專業提供的建筑平面圖和總圖等資料。二、給水:1.水源:擬從市政給水管網接入兩路給水管DN200市政給水管作為生活和消防用水水源。用水量:最大日生活用水量約為130.9、2噸/日,最大小時生活用水量約為18.2噸/時。2.給水系統:給水系統豎向分為兩個區,低區由市政給水管網直接供應,高區采用地下室生活水池生活水泵提高屋頂生活水箱用水點的給水方式。生活水池和生活水泵設立在地下室生活泵房內,生活水池分為兩格,生活水泵一用一備。生活水池采用混凝土,內襯不銹鋼板;屋頂生活水箱采用拼裝式不銹鋼板水箱。3.熱水系統:廚房熱水:擬采用燃氣熱水爐。客房和五層辦公擬采用分別設立容積式電加熱器供應熱水。4.飲用水系統:每層設立全自動分離式電熱開水器。5.計量:在總體分別設立消防、生活給水的地埋式水表計量。三、排水:1.排水量:最大日生活污水量約為107.4噸/日。總體雨水設計重現10、期為2年,雨水量為233.8升/秒。2.排水系統:室內采用污、廢水分流,室外采用雨、污分流。污水經監測井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雨水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在地下停車庫內設立隔油集水井,地下停車庫排水經隔油集水井隔油解決以后,由潛水泵提高,排入總體污水管網,經格柵井以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網。地下車庫坡道處設立集水井,內設潛水泵,收集坡道雨水。潛水泵將雨水提高至雨水管網。消防電梯處設立消防電梯集水井,內設潛水泵,將集水井內水提高至室外雨水管網。四、消防:1.水源:從市政給水管網分別引入兩根DN200的給水管道,作為室外消火栓消防水源和室內消防用水的補充水。 在地下車庫設立有效容積為324噸的消防水池,作為室內11、消火栓、噴淋用水和水噴霧用水的水源。2.用水量:室外消火栓的用水量為20升/秒,室內消火栓的用水量為30升/秒。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用水量為30升/秒。消火栓系統:3.室外消火栓系統:由市政給水管網直接供應,室外消防管網呈環狀布置,管網的直徑為DN200,并按規范設立室外消火栓。4.室內消火栓系統:室內各層均按規范規定設立室內消火栓。室內消火栓系統采用臨時高壓消防給水系統,室內消火栓管網平時壓力由18噸屋頂消防水箱內的水維持。在地下室消防泵房內設立消火栓泵(一用一備)。消火栓泵從消防水池吸水。消火栓栓口的出水壓力大于0.50Mpa時,消火栓栓口處設立不銹鋼減壓孔板。室內消火栓管網布置成環狀。室內消12、火栓系統設立水泵接合器兩套。5.噴淋系統:除衛生間和不能設立噴頭的設備機房以外,按全保護的原則設立噴淋系統。噴淋系統設計用水量為30升/秒。噴淋系統采臨時高壓消防給水系統,室內消火栓管網平時壓力由18噸屋頂消防水箱內的水維持。在地下室消防泵房內設立噴淋泵兩臺(一用一備)。噴淋泵從消防水池吸水。每個防火分區分別設立水流指示器、信號蝶閥和末端試水裝置。每套濕式報警閥連接的噴頭數不超過800個。噴淋系統設立水泵接合器兩套。6.水噴霧系統:柴油發電機房設立水噴霧系統,設計噴霧強度為20L/minm2, 連續噴霧時間為0.5小時。氣體滅火系統:計算機房和檔案庫設立氣體滅火系統。(一)滅火器設立:地下停車13、庫、裙房、主樓和設備機房內按規范布置手提式干粉滅火器。(二)環保、節能:水泵選用高效、低噪聲型,并設隔振基礎。水泵、冷卻塔進出口管上設立減振軟接頭、柔性支吊架、緩閉止回閥等。系統設計時采用有效減少噪聲的措施。衛生潔具選用節水、靜音型。(三)管道材料:1.給水:室內給水管采用內壁涂塑鋼管,絲扣連接),室外市政給水管采用球墨鑄鐵管,密封橡膠圈連接。2.冷卻循環水:采用無縫鋼管,焊接或法蘭連接。3.排水:室內排水管道采用U-PVC建筑排水管及零件,粘接連接;室外排水管道采用HDPE雙壁纏繞排水管,鋼塑復合雙向彈性密封內承插連接。4.消防:室內消火栓和噴淋管道采用熱鍍鋅鋼管,管徑DN100,絲扣連接;14、管徑DN100,采用溝槽式卡箍連接。5.保溫:明露的給水管道、消防給水管和熱水管應保溫,材料采用難燃型發泡橡塑棉。(四)存在問題:基地周邊的市政給水管網、市政污水管、市政雨水管的接口位置、管徑、標崇高不明確,請甲方在擴初開始之前提供詳盡的資料,以便擬定給水和排水方案。動力方案設計說明一設計依據建筑專業提供的方案設計圖。民用建筑鍋爐房設立規定(DGJ08-73-2023)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019-2023)城市煤氣、天然氣管道工程技術規程(DGJ08-10-2023) 等相關設計規范及技術規程。二設計內容室內城市煤氣或天然氣供應三設計范圍城市天然氣供應系統餐廳廚房用城市或天然氣15、,氣源由市政管線引入,其流程為:市政管網調壓箱計量表廚房灶具。城市煤氣或天然氣用氣量需要進一步核算。電氣方案設計說明一 設計依據1.有關法律法規及規范2. 土建提供建筑平面圖3. 業主提供的設計任務書二 設計范圍本項目為一幢地上9層,地下1層辦公大樓。本建筑為二類高層建筑。本設計涉及供配電改建裝修設計、照明電力改建裝修設計、保安接地改建裝修設計。三 負荷等級本建筑中計算機房電源為一類負荷特別重要負荷;消防設備,應急照明,安保系統,通訊系統,BA系統電源,非消防電梯等負荷為二類負荷,其余為三類負荷。四 負荷估算本建筑地上面積16329m2,照明類負荷密度按45W/m2計算,合計為735kW。地下16、層面積3550m2,照明類負荷密度按15W/m2計算,合計為53kW。總計為788kW。空調負荷密度按80W/m2計算,空調負荷計1590 kW。動力負荷密度按10W/m2計算,動力負荷計200 kW。泛光照明及其它合計300 kW。合計安裝容量2878kW。同時系數取0.7,故總計算負荷為2238kVA。五 供電電源及計量供電電源為二路10kV獨立電源,引至本樓地下層10kV/380V變配電所。電業計量采用10kV高供高量。另設立能量管理系統以實現內部細化核算,并納入BA系統。六 配電系統10kV/380V變配電所內設用2臺1600kVA干式變壓器。10kV主結線采用單母線分段不聯絡。低壓母17、線分段聯絡。低壓配電采用樹干式和放射式相結合的方式,相應建筑負荷中心設集中垂直管弄配電間,每個管弄配電間內設立照明垂直干線,動力垂直母線,空調垂直母線,消防垂直母線和應急垂直母線。樓層總配電柜設于管弄配電間內。在10kV/380V變配電所內低壓集中補償。在10kV/380V變配電所內低壓集中補償。七 應急電源本項目中一級、二級負荷均由兩路電源供電,其中特別重要負荷采用后備電源,消防設備末端自切。計算機房負荷為特別重要負荷,設應急柴油發電機為后備電源。應急柴油發電機房設立1臺200kW發電機組。由應急柴油發電機房引應急垂直母線至集中管弄。八 照明設計本工程照度按規范規定,結合本建筑情況及國際CI18、E標準執行,本建筑重要部位設計照度按300lx,光源選用日色熒光燈。均采用L級電子整流器,以提高功率因素,滿足節能規定。九 保安接地 接地保護采用TN-S系統,即為三相五線制。PE線與零線自變壓器后嚴格分開,以保證用電安全。十 建筑物防雷本建筑為二類防雷建筑,在大樓頂部設避雷帶,局部根據建筑情況設避雷針。引下線運用樁內主筋。設總等電位接地,所有外部引入的金屬管線均與總等電位接地端子箱相聯,重要設備配電箱,線路裝設防浪涌保護設備,接地采用聯合接地,接地電阻不大于1。弱電方案設計說明一 設計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及規范其他工種提供的相關資料業主提供的設計任務書和其他相關資料二 設計范圍本項目涉及1)綜合19、布線系統(GCS)2)電話通訊系統(CNS)3)有線電視系統(CATV)4)公共安全管理系統(SA)5)背景音響及應急廣播系統6)火災自動報警及聯動控制系統(FA)7)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BA)三 綜合布線系統本系統滿足建筑內信息通訊的規定,支持語音,數據,圖像等信息業務的傳輸。本建筑按甲類智能建筑考慮,底層設主配線室,并預留網絡接入室,為多家運營商接入提供也許。樓層設垂直管弄及樓層配線室,保證水平布線距離小于90M。綜合布線系統按每10m2設一雙孔語音數據信息插座,故總計約3300個信息點,其中語音用信息點1650個,數據用信息點1650個。垂直主干線傳輸語音部分采用三類大對數銅纜,傳輸數據20、部分采用多模光纜。水平布線采用六類非屏蔽UTP線。四 電話通訊系統本建筑設數字程控互換機系統, VSAT衛星通訊系統和移動通訊系統。數字程控互換機要能實現ISDN功能。程控互換機中繼方式采用全自動中繼方式。電話外線回線數按0.2/10m2估算為330回,電話內線按0.8/10m2估算為1320回。考慮程控互換機初裝容量為2500門。故語音中繼接入采用2根HYA-200*2/0.5中繼銅纜,數據接入采用四次群系統,速率達成139.264Mbit/s,介質采用光纜。VSAT衛星通訊系統在屋面預留衛星接受天線,主體建筑內離衛星天線小于30米的范圍內設立前端室。系統與數字程控互換機系統相聯。移動通訊的21、中繼由移動通訊部門設計。五 有線電視系統本工程由公用有線電視網接入。有線電視傳輸方式為鄰頻傳輸,傳輸帶寬以1000兆計。用戶終端電平為644db,可以實現雙向傳輸。為用戶提供另一信息途徑。六 公共安全管理系統本項目公共安全管理系統系統涉及出入口控制系統,防盜報警系統,閉路電視監視系統,巡邏管理系統,停車及交通管理系統本建筑底層設安保中心和BA控制中心合用。整個安保系統采用集中模式,但系統要提供部分區域設立分控中心并接入總安保系統接入的也許,中心內設中央控制計算機,閉路電視控制矩陣,監視器等。在建筑的重要通道設帶云臺或固定式CCD攝像機。重要部門設門禁讀卡器和紅外聲波雙儉入侵探測器。重要部位報警22、探測器應與監視攝像機聯動。七 背景音響及廣播系統本建筑設廣播控制中心,可以實現背景音響,廣播告知等功能,火災時可由消防控制中心強制切換至應急廣播狀態。廣播系統采用有線PA方式高電平信號傳輸系統。八 火災自動報警及聯動控制系統本工程為一級保護對象。在一層設消防控制中心。內設一套分布式智能型火災自動報警聯動控制系統,各報警聯動模塊自帶PLC芯片與控制主機采用點對點中斷方式通訊,比以前采用巡檢方式大大提高了控制主機的響應速度和系統可靠性。建筑各部位設區域顯示器,根據建筑使用功能設智能型煙感或溫感探測器,在電纜豎井采用纜式線形定溫探測器。各種探測器,手動報警按鈕和消防聯動設備均接至報警聯動控制總線。防23、排煙風機,消防水泵還在消防控制室設立手動直接控制裝置,實現聯動和就地控制,并在消防控制室顯示狀態。在設有手動報警按鈕及消火拴按鈕處設立消防專用電話插孔。另結合背景音響廣播系統設立火災應急廣播系統。在火災時,由消防控制室強制轉入火災應急廣播狀態,消防控制室能監控擴音機的工作狀態,并有遙控啟動,播音功能。九 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BA)本項目中設立BA控制中心。BA系統規定達成開放性,兼容性,可擴展性,先進性,實用性結合。BA系統的內容涉及:1)電力系統的報警,監控,計量等2)照明系統的控制3)空調系統的最佳控制,監測 4)給排水設備的控制,報警,監測5)火災自動報警及聯動系統的監控,記錄6)安保系24、統的監控,記錄7)建筑運送設備的監控暖通、空調方案設計說明一.設計依據1 建筑專業提供的方案圖。2 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019-2023)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 50189-2023)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45-95)(2023年版)等有關國家規范和技術措施。 二.設計內容1 辦公、會議、檔案等公共部位的空調和通風設計。2 輔助房間通風及空調設計。3 各個區域的防煙樓梯間、前室、地下汽車庫等防排煙設計。三.設計參數1.室外冬季空調計算干球溫度 -5夏季空調計算干球溫度 34.6夏季空調計算濕球溫度 28.6冬季空調計算相對濕度 75%夏季通風計算干球溫度 325、2冬季通風計算干球溫度 2冬季采暖計算干球溫度 -3夏季計算平均風速 3.1m/s冬季計算平均風速 3.1m/s注:室外參數參照江蘇武進地區的氣象參數2.室內參數區域夏 季冬 季噪聲新風量干球溫度相對濕度%干球溫度相對濕度%dB(A)m3/h*人辦公242650602022354030會議242655652022403525檔案22244560222440604530餐廳252755651820405025公共部分2527556518203550203 室內通風換氣次數變配電室 按發熱量計算機電設備用房等 5次/小時地下汽車庫 6次/小時(兼排煙系統)四空調冷、熱源及空調水系統本工程由辦公、會26、議、檔案、公共部位等其它輔助用房組成,三層以下裙房(或整個大樓)組成一個空調冷熱源系統,三層以上部分辦公等可采用直接蒸發式空調機組。裙房部分由風熱泵冷(熱)水機組夏季向三層以下提供一次水712冷水進行空調,冬季向大樓各個區域提供4550熱水進行采暖。風熱泵冷(熱)水機組設立在屋面上。空調水系統根據大樓空調使用功能和狀況設立一次泵的二管制系統,冬、夏季采用切換的方法進行冷熱轉換。五空調方式三層以下裙房公共部分大空間的區域冬、夏季采用一次送、回風低速全空氣空調系統,送回風口形式可結合裝修二次進行設計,需要排風的區域結合衛生間排風或獨立設立機械排風系統。三層以上辦公等采用風冷直接蒸發空調機組,室內空27、調機根據房間的大小和裝修規定進行設立,需要排風的區域結合衛生間排風或獨立設立機械排風系統。計算機房、檔案室可采用風冷恒溫恒濕空調機組,以滿足房間四季和恒溫恒濕規定。電梯機房等房間,考慮四季使用空調的特殊規定,單獨設立風冷直接蒸發空調機組。 六通風系統地下汽車庫設立機械送、排風系統。(兼排煙系統)地下室變配電間、水泵房、柴油機房等機電設備用房設機械送、排風系統。其它需要通風的區域按照規定設立機械送、排風系統。七消防排煙系統根據大樓實際狀況結合國家消防規范進行防排煙設計。八空調自控大樓自動化控制采用就地和集中控制相結合的方案,空調自控總監控室可以設立在主樓集中機房內,便于集中監控和管理。九環境保護和節能設計建筑物內排出的廢氣經解決后高空排放,排風口盡量設在下風向或非人員逗留的地方。廚房間排出的油煙氣經二級過濾后,高空排放。對有噪聲和振動源的設備作進行消聲、減振、隔振解決,以滿足國家有關標準。空調、通風等設備均選擇符合能耗和性能指標優良的產品。空調系統采用自動控制裝置,同時滿足舒適、節能及監控規定。室內通風根據各功能性用房需要設立不同換氣次數的機械通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