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建筑火災特性及撲救方案-.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9037
2024-01-22
4頁
14.32KB
1、地下建筑火災特性及撲救方案 摘要】當前,隨著城市地下建筑的猛增,豐富人們生活和增加城市容量的同時也帶來極大的火災平安隱患,一旦發生火災,損失沉重。因此,研究和探討地下建筑火災特點及撲救方法,對如何有效迅速撲滅地下火災有著十分重要指導意義。【關鍵詞】地下建筑、火災特點、撲救方法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容,在向高層空間開展的同時又向地下空間開展,多用途的地下建筑應用而建,開展非常迅速,一旦發生火災,損失沉重。因此,研究和探討地下建筑火災特點及撲救方法,對如何有效迅速撲滅地下火災有著十分重要指導意義。1地下火災的特點(1)火場溫度高,煙氣大,不易散出。由于地下建筑的排煙、排熱性差,發生火災后在封閉空間內,熱2、煙排不出去,熱量聚集,散熱困難,內部空間溫度上升快,火災房間溫度會很快由室溫上升到800900,煙氣溫度可達600700,火源溫度可達1000以上,火區熱危害嚴重。火災時產生大量高溫煙氣,由于出口少不易散出,隨著地下空間煙氣的增加,進入空氣量逐漸減少,中性面不斷降低。一局部剛排出的煙,稍一冷卻又會被吸入地下空間,這更增加了煙的濃度,使能見度降低。(2)毒氣重。地下建筑發生火災時,由于缺氧嚴重,使高溫下的可燃物燃燒不完全,而產生大量一氧化碳,使毒氣增加,一些現代地下建筑內裝修時使用高分子材料、塑料制品,火災時能產生大量毒氣,更增加了煙氣中毒的物質含量。(3)疏散困難。地下建筑一旦發生火災,高溫、3、黑暗、煙嗆使人員疏散困難。首先,地下建筑不能進行自然采光,火災時正常電源被切斷,即使事故照明和疏散標志指示燈能正常工作,但能見度低,使逃離火場的難度加大。其次,由于煙的毒性大,經測試有時一氧化碳的含量高達10%,易造成疏散人員中途昏倒,甚至中毒死亡。再次,火災時平時的出口在沒有排煙設施情況下,很有可能會變成噴煙口,同時,初起火災濃煙的擴散方向,往往與人員的疏散方向一致,而且煙的擴散速度比人比人群疏散速度快,加之從最遠點到出口一般100余米,長的數百米,甚至上千米,使人們無法逃避高溫濃煙的危害。(4)火災撲救困難。地下建筑滅火進攻路線少,消防人員需逆向頂煙從地面進入地下,且需要較長的準備時間,煙4、火封鎖出入口時,戰斗員無法深入內部,水槍射流打不到著火點,可用于地下建筑的滅火藥劑少,整理對于人員較多的地下公共建筑,毒性較大的滅火劑不宜使用。地下通訊聯絡困難,火場照明條件差,都致使火災撲救困難。2地下火災的撲救方法根據地下建筑的火災特點,撲救時,必須充分利用地下建筑內部的滅火設施,加強第一出動,科學組織滅火,同時要吸收借鑒各地的滅火戰例,在滅火中根據具體火場情況采取相關技法:方法一:火情偵察要點火場指揮員及時詢問從地下建筑出來的人有關火場情況,向該單位負責人、平安保衛人員索要該地下建筑的平面圖、坡面圖、消防水源圖和有關數據資料,以便能夠準確地部署作戰任務,正確的實施指揮;使用可燃氣體探測儀5、測溫儀等儀器,在地下建筑出入口處測量有毒氣體成分與濃度、空氣含氧量、空氣溫度和濕度等。方法二:火場指揮位置如需開設火場指揮部時,其位置的選擇應注意以下要素:火場指揮部的位置應設在地下建筑出入口或進風口的附近,該處是消防官兵的作戰出入口,有利于火場指揮員觀察情況,便于直接實施指揮;有消防控制室的地下建筑,應派一名指揮員去那里掌握情況,控制固定消防設施(如防排煙系統等)的適時啟用,并與火場指揮部保持聯系。方法三:根本作戰方法對于火災初起階段和開展階段,以出入口或進風口為主攻陣地,用噴霧水槍實施內攻,同時酌情關閉、封堵進風口和排煙口,使煙氣不流通,控制火勢的開展蔓延;對地下油庫、放射性物品倉庫及其6、他有毒、易燃易爆危險品庫不宜采用內功;地下建筑內火勢猛烈,溫度極高時,消防員實施內功的行動將會受阻,在確認無人員被困的情況下,為減少損失,防止不必要的傷亡,縮短作戰時間,可采用全面封堵出入口的戰術方法實施窒息滅火。方法四:封堵窒息技法盡量選擇在最狹小低矮的部位作為封堵處,以減少用于封堵的材料和封堵時間。首先封堵進風口,待進風口封堵后在封堵出風口。用于封堵的材料要求密不透氣、耐高溫。可用編織袋、草包盛裝泥土或黃沙等;封堵過程中,應在上、中、下三個不同的高度上水平放置數根直徑大小10厘米的鋼管(越粗越好)留作滅火和檢測用;實施封堵作業時,要用霧狀水槍射流對進行封堵作業的人員實施冷卻保護,防止造成燒7、傷或中毒;封堵完畢可視情向封堵區內施放氣體滅火劑,如二氧化碳、氮氣等,也可噴射或低、中、高倍數泡沫滅火劑,以加快窒息滅火進程。方法五:封堵檢測指標通常應在封堵數小時后對封堵區內的情況進行第一次檢測,并予以逐項紀錄,然后每隔半小時左右再行檢測,已確定封堵效果。當到達以下幾項指標時,可視為明火已熄滅:溫度降至100以下(此數據參考木材的燃點約210);空氣中含氧量低于14%;易燃易爆的混合氣體濃度低于該物質爆炸濃度下限。方法六:撤除封堵技法首先,在出風口(下風口)處拆開一個人員出入口,派偵察小組進入內部偵察火情;此后,在確定火已熄滅的情況下,撤除出風口處的封堵物;最后,待地下建筑內煙霧、毒氣和溫度8、消散后,才能撤除進風口處的封堵物,拆封是要組織好滅火力量待命內攻,防止死灰復燃;必要時可調集礦山救護隊協同作戰。方法七:排除煙霧技法自然排煙法:人工開啟窗戶、疏散門、豎井和各處出風口,必要時在指定的部位鑿洞排煙。機械排煙法:通過消防控制室開啟固定排煙風機和排煙口。排煙車排煙:對只有一個出入口的地下建筑,可用一臺排煙車沿下部往里送風的同時,用另一臺排煙機吊掛于上部往外抽煙,這樣可形成煙氣對流,排煙速度快效果好;有兩個出口的,應從進風口向里送風,從出風口往外抽煙。霧狀水排煙:使用噴霧水槍的霧狀水流驅趕煙霧,此法適整理用于兩個或數個出入口的地下建筑,可從進風口或兩側出入口夾攻驅趕煙霧。3火災撲救本卷9、須知擔負內攻的消防人員要穿戴好消防裝備,佩戴空(氧)氣呼吸器和緊急呼救器,為防止不測還應在脖子上系一條濕毛巾,攜帶防爆照明燈具,腰系通信救生平安繩,兩人以上為一戰斗小組。(1)火場指揮員要在主攻入口處設立平安檢查站,指定專人負責對每個內攻人員進行登記,并按程序檢查他們的防護裝備,確定其內攻時間,以不超過30min為好。空(氧)氣呼吸器必須有能夠供連續使用30min以上的貯氣量和藥劑(2)用噴霧水槍射流組成掩護進攻的梯隊,確保強行內攻人員的平安。主攻入口處要有備用的消防車隨時準備更換故障的消防車,以確保內攻不斷水。還要準備好可供替換或營救的預備隊員和防護器材。(3)事先規定使用什么音響、燈光信號來溝通內外部的聯系。如果續鳴消防車報警器可設定為內攻人員指示出入口方向或傳達約定好的指令,連續鳴響可約定為召喚實施內攻的消防人員緊急撤出等。(4)穿著避火服或隔熱服的消防員不能在數百度高溫的環境里長時間停留。防護服裝的保溫隔熱效果與時間成反比,數分鐘后高溫就會侵入防護服內,驟然升高的溫度會造成消防員的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