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道路綠化的方案設計到施工養護的演繹過程.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9161
2024-01-22
9頁
32.04KB
1、淺析道路綠化的方案設計到施工養護的演繹過程以連云港S323省道綠化工程為例摘要:綠化設計是連云港S323省道的重要特色之一.本文結合連云港S323省道沿線氣候、地形、地理環境特點,根據省道綠化環境美的要求從植物生物學、生態學及環境美學的角度,全面地闡述了連云港S323省道綠化設計指導思想及設計特色。通過精心設計、合理布局、科學配置,使連云港S323省道綠化與省道主體實現了和諧統一,取得了明顯的景觀和生態效果。關鍵詞:省道環境綠化設計一、沿線的概況連云港S323省道位于長江三角洲平原區。路線所經地段,地勢低平,由平原圩洼構成。南通市境位于長江下游,北西側為里下河瀉湖洼地,北東側為濱海平原.連云港2、S323省道線路所經地區為北亞熱帶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均氣溫為15,極端最低氣溫為4。6,最高氣溫為36,無霜期一般為226天,年均降水量1000-1100mm,降水集中期為49月。常年以東南風為主。沿線土層基本為低液限粘土或粉土,自北而南砂質成分依次增多,尤其如皋以南段.不少地段亞砂土、粉砂直接裸露,保水保肥能力較差。二、方案設計一)設計理念連云港S323省道是南通市對外開放、迎接省內外和市內外賓客的重要窗口。在綠化設計中力求反映南通特色、時代風貌、沿海城市現代化氣息,并結合省道車速快、車流量大、車型以客車和轎車為主、運量以客運為主的特點,綠化應突出景觀、生態效益,滿足省道綠化功能3、的需要,貫徹“四季常綠、三季有花、錯落有致、色彩豐富、簡潔明快大氣勢的設計原則,達到穩定邊坡、遮光防眩、誘導視線、改善環境的目的,為駕乘人員提供優美、舒適、安全的外部環境。使旅客有“人在車中坐,車在畫中行的良好感覺。從南通獨特的地理優勢,悠久的文化底蘊以及處處洋溢著律動的雋美,升騰著火熱的氣息中,我們感悟出事物、風景、地域的美感。在設計過程中,除把連云港S323省道的中央分隔帶、路基路塹邊坡、預留綠化帶、互通區和收費站作為一個整體通盤考慮外,并根據功能和服務對象的不同也隨之而變,統一中求變化,變化中達統一。主線綠化采用遠喬木、中灌木、全花草的布置手法,大分段間隔逐步過渡,形成連續不斷、動中有變4、的“綠色長廊”.互通區、收費站以大片常綠、半常綠草坪為基調,以簡潔圖案和少量植物造景來點綴。路基路塹邊坡以鋪植固著性好的草坪為主,達到穩定邊坡、防止沖刷、綠化美化的作用。二)、設計特色1、生物學、要注重天人合一“景觀設計層次分明,天人合一的。”專家評審、高級工程師對連云港S323省道綠化設計所表現的一種人與自然的交融給予了高度的肯定,設計注重人與自然的融合。連云港S323省道綠化在設計上注重藝術性和創造性,講究功能性與藝術性的結合,關注興奮點始終放在滿足駕乘人員需求的基礎上.它強調了景觀的層次感,通過水系與植物的表現,引導人們視線慢慢深入省道景觀中,尤其重視的是空間布局的層次感。在營造景觀時,5、不僅要考慮到樹種的美觀,也要重視實用性,滿足人類需要是生態景觀的根本之一。、景觀走向“深綠色”連云港S323省道綠化設計強調人與自然的融合,更多體現意境的深綠色景觀也是一種生態化趨勢.所謂淺綠色景觀,實際上就是普通的綠化,通過提高綠化率,讓人們生活于滿眼綠色之中。而深綠色景觀則更為強調景觀的營造,不僅是種樹,更重要的是在種樹之外加入更多的人文因素。追求觀賞者的舒適性與觀賞性,更多地考慮環境的可持續性。“從兩個方面來說,走向深綠色景觀一是要注重保護自然環境,二是要在特色環境中營造自然景觀。”在這觀點中,深綠色景觀本質上是生態化景觀的延伸,在滿足當地原有的地形、地貌和生態群落基礎上,盡量采用和保留6、原有的動植物和微生物,引入與當地生態條件和景觀相適應的各種植被。園林系統立體化在這次景觀植物營造過程中,最深刻的感受之一就是我們對景觀設計理念的提升,由以往只重視綠地率,慢慢地轉向立體系統的營造.前幾年省道比拼的是綠化率,它是個數字概念,好像是越大越好,結果出現空洞無物的大草坪.實際上,這只能稱之為綠地率,沒有美化環境。我們在這次的互通區、收費站綠化設計中開始引進大樹、成樹,有的還特別引進一些百年名貴樹種,并結合整體園林景觀設計,使環境質量明顯提升.植物配置形成以喬木為主,喬、灌、藤、花草相結合的復層混交綠化模式。以“林蔭型”綠化為主導,加大省道的景觀效果,增加綠地的色彩;變“平面型綠化”為“7、立體型”綠化,擴展綠化的范圍,發展垂直綠化、構造省道空間的多層次綠化格局。立體系統滿足的是園林、人與環境的交融,強調了一種原生態的發展模式。2、生態學、尊重自然、尊重植物自身的生態習性自然界中的植物不僅有喬木、灌木、草本、藤本等形態特征之分,更有喜陰喜陽、耐水濕耐干旱、喜酸喜堿以及其他抗性等生理、生態特性的差異。我們在植物配置時如果不尊重植物的這些生態特性和生長規律,就生長不好甚至不能生長。如垂柳好水濕,有下垂的枝條、嫩綠的葉色、修長的葉形,我們設計栽植在水邊;紅楓弱陽性、耐半陰,枝條婆娑,陽光下紅葉似火,但是夏季孤植于陽光直射處易遭日灼之害,故易植于高大喬木的林緣區域;珊瑚樹的耐陰性較強,喜8、溫暖濕潤氣候和肥沃濕潤土壤,與黃樟的生長環境條件相一致,是黃樟林下配置的良好綠化樹種,如果配置在郁閉度較低的紫薇林下就生長不良。、符合當地自然環境條件特征連云港S323省道綠化設計用的真正的大樹概念是苗圃里培育的,經過移植,根系發育良好的胸徑為815厘米大規格苗木,或者是在特殊情況下,如道路改、擴建,單位綠地調整,或過密植物群落中抽稀所產生的移植樹木,這些樹木經過移植確實可以在短期內適應環境條件,用在省道綠地中,與其他植物相得益彰地配置可以達到一定的景觀效果和生態效益.而不是很多“大樹”是從鄉村周圍的山上挖來的野生大樹和古樹名木,這種移植成本太高,恢復生長慢,成活率低,反而欲速則不達,不可避免9、地會引發原生地生態環境惡化的危機。、生物多樣性的原則自然地貌單一,立地條件較差的特點,而植物配置由于地理條件因素的制約,物種種類較少,植物群落結構單調,缺少自然地帶性植被特色。單一結構的植物群落,由于植物種類較少,形成的生態群落結構很脆弱,極容易向逆行方向演替,其結果是草坪退化,樹木病蟲害增加.為了維持這種簡單的植物生態結構,必然強化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整形修剪等工作,導致成本加大。而連云港S323省道自然條件較好,沒有受地理條件的影響,連云港S323省道的植物具有群落多樣,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降低造價成本。3、環境美學、植物色彩美與色葉樹的應用植物美是構成連云港S323省道美的主要角色,它的10、品類繁多,有木本、草本,木本中又有觀花、觀葉、觀果、觀枝干的各種喬木和灌木。一年四季呈現出各種奇麗的色彩和香味,表現出各種體形和線條,植物美的貢獻是享不盡的。植物美最主要表現在植物的葉色,絕大多數植物葉的葉片是綠色的,但植物葉片的綠色在色度上有深淺不同,在色調上也有明暗、偏色之異。這種色度和色調的不同隨著一年四季的變化而不同。 如垂柳初發葉時由黃綠逐漸變為淡綠,夏秋季為濃綠。春季銀杏和楓香的葉子為綠色,到了秋季則銀杏葉為黃色,楓香葉為紅色,紅楓葉子在春天先紅后綠,到秋季又變成紅色,這些色葉樹木隨季節的不同,變化復雜的色彩,我們掌握它的生物學特性,運用它最佳色彩穩定規律,實現科學配植是完全可行的11、。、植物色彩美的應用形式連云港S323省道綠化設計植物色彩表現的形式一般以對比色、鄰補色、協調色體現較多對比色相配的景物能產生對比的藝術效果,給人強烈醒目的美感,而鄰補色就較為緩和給人以淡雅和諧的感覺.如互通區的水面一角的鳶尾,當春季雨后天晴,綠色葉片上雨水欲滴欲止時,正值淡藍色的花相繼怒放時,猶如一幅天然水墨畫,給人一種自然可愛的含蓄色彩美。又如互通區內以疏林草地式配置,栽植色葉喬木銀杏、楓香、三角楓等等。秋季銀杏、楓香、三角楓等等葉色變黃或變紅,秋風陣陣,黃葉凋落在綠色的草坪上,黃、紅、綠色彩的交相輝映,既壯觀又協調,給人一種深刻的賞心悅目的喜愛。三、施工及養護園林綠化三份鐘七份養,在方案12、完善的基礎上,結合現場實際環境進行施工過程的展開。重點是苗木的栽植與養護。一)栽植1栽植前的修剪在栽植前,苗木必須經過修剪,以降低樹木水分的喪失,維持樹勢平衡,提高成活率。修剪時,要根據不同樹種采取不同方法。常綠針葉樹及灌木只剪去枯病枝、受傷枝即可;大型落葉喬木,易生新枝的應進行強剪,樹冠可剪去1/2以上;喬灌木及生長緩慢的樹種可進行疏枝,短截去全部葉或部分葉,去枯病枝、過密枝;過長的枝條可剪去1/31/2.對根系的修剪,主要是將斷根、劈裂根、病蟲根和過長根去掉。剪口應平滑并抹防腐劑.2栽植方法栽植前應檢查栽植坑是否合格,植株根系是否完好,如主根太長可以剪除一部分,側根、須根必要時才剪除。栽植13、深度將原根埋下35cm即可,不可太深,太深了地溫過低,影響根系發育;也不可太淺,太淺了容易斜倒.栽植時最好兩人一組,一人扶苗,一人埋土。埋土時先將表土回填,填至一半時要踩實一次,爾后再埋土,直至最后填滿,然后做好樹盤(亦稱灌水堰),以便灌水。較高大的樹木,應在下風向立木柱,支撐牢固,以防止大風吹歪樹身。3苗木栽植要根據樹木的習性和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最適宜的種植時期進行種植。4 樹木置入種植穴前,應先檢查種植穴大小和深度,不符合根系要求時,應修整種植穴至符合要求方可。5 種植應嚴格按照設計圖紙要求核對苗木品種、規格及種植位置。樹木定向應選擇樹冠豐滿完整面朝向主要視線,孤植樹應冠幅完整;樹木栽植14、深度應保證在土壤下沉后,根頸和地表面等高.6栽植綠籬要求株行距均勻,樹形豐滿的一面應面向主要視線,按苗木高度、樹干大小搭配均勻,深淺一致。7 花灌木成塊栽植時,應由中心向外順序退植,坡式種植由上向下種植.8對排水不良的種植穴,可在穴底鋪1015cm砂礫或鋪設滲水管、挖盲溝等,以利排水防澇。二)養護1、灌水、排水1。1 定植后必須灌一次透水,之后應連續灌水,尤其是大苗,在氣候干旱時,灌水極為重要,千萬不可疏忽。常規做法,定植后必須連續灌3次水,之后視情況適時灌水.第一次連續3天灌水后,要及時封堰(穴),即將灌足水的樹盤撒上細面土封住,稱封堰,以免蒸發和土表開裂透風.1。2 定植后第一次灌水稱頭水15、。灌頭水主要目的是通過灌水將土壤縫隙填實,保證樹根與土壤緊密結合,故亦稱為壓水。水灌完后應作一次檢查,由于踩不實樹身會倒歪,要注意扶正,樹盤被沖壞時要修好。之后灌第二次水,但距頭水時間不得超過3天,第三次水應在第二次水后23天內灌,且灌足灌透,然后封堰。1.3 定植、灌水完畢后,一定要加強圍護,用圍欄、繩子圍好,以防人為損害,必要時派人看護。2、施肥、定植2。1 施肥、定植:在洞穴挖好后定植前,首先施用基肥,應優先使用經過漚制的農家肥,使用化肥根據苗木的大小每棵施用氮磷鉀復合肥100250克,按照苗木設計的種植間距進行定植,確認間距后,將伴有肥料的土壤回墊于洞穴內;定植時要保證所用的苗木無病蟲16、害、土球無松動,無土球的落葉喬木應打好泥漿后再栽植.2.2 土壤施肥具體施肥方法有環狀施肥,放射溝施肥,條溝狀施肥,穴施,撒施,水施等。3病蟲害防治根據工程中的各種苗木生長特點,時刻觀察病蟲害發生情況,在病蟲害發生前噴廣譜農藥預防,發生后即時針對性噴藥處理。4 苗木補植發現枯死的、有病蟲害的苗木應及時更換補植,補植的苗木規格應比原來的苗木大,并且采取特別的方法進行管護,對于不常見的苗木或難以購買的苗木,租用附近田地定植一些,以待備用。5、除草除草是一項繁重的工作,一般用于拔除或用小鏟、鋤頭除草,結合中耕也可除去雜草.用化學除草劑除草方便、經濟、除凈率高。除草劑應在晴天噴灑。6、防寒6。1 在生17、長期適時適量施肥、灌水,促進樹木健壯生長,使樹體內積累較多的營養物質與糖分,可以增強樹體的抗寒能力。但秋季必須盡早停止施肥,以免徒長,枝梢來不及木質化,反受凍害。6.2 可在土壤封凍前灌一次透水,稱冬灌或灌凍水,這樣可使土壤中有較多水分,土溫波動較小,冬季土溫不致下降過低,早春不致很快升高。早春土壤解凍及時灌水(灌春水),能降低土溫,推遲根遲花芽萌動和開花,免受凍害。6。3 灌冬水之后在根頸處堆土防寒很有效果,一般堆土4050cm高并堆實。6.4 入冬前用稻草或草繩將不耐寒樹木的主干包起來,包裹高度1.5m或包至分枝處。6。5 用石灰水加鹽或石硫合劑對主干涂白,可反射陽光,減少樹干對太陽輻射熱18、的吸收,降低樹體晝夜溫差,避免樹干凍裂。還可殺死在樹皮內越冬的害蟲.涂白要均勻,不可漏涂,一條干道上的樹木或成群成片樹木,涂白高度要一致。6.6 降雪之后,及時組織人力打落樹冠上的積雪,特別是冠大枝密的常綠樹和針葉樹,要防止發生雪壓、雪折、雪倒.如枝冠上有雪堆積、雪化時吸收熱量,使樹體降溫,會使樹冠頂層和外緣的葉子受凍枯焦。四、小結連云港S323省道綠化是結合公路線型特征、公路特點和功能要求,綠化美化服從于公路功能景觀需要,在保持和發展南通園林綠化特色的基礎上,通過植物多品種的選擇、合理布局、科學配置,從公路沿線的地形地貌特征出發,從植物品種生物學、生態學特性入手,點、線、面結合,使省道主體與19、周圍環境充分協調,從而構成優美的自然畫面。縱觀連云港S323省道的現代建筑和周圍環境,田原風光與現代氣息交相輝映。由于有了沿線綠化,補充和改善省道沿線景觀,使公路景觀在保持全線統一風格的同時,不同路段上的景觀也具有各自特色。一條省道的外在特色和對環境的影響,在于沿線自然景觀的合理利用、多變環境綠化和景觀再造。只有在景觀環境上下功夫,充分利用本地區植物資源,才能建設具有本地區特色的省道,創造良好的行車環境,這也是社會、經濟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作為專業園林工作者,園林行業日新月異的變化為我們提供了太多的機遇和挑戰,道路是城市的血脈和經絡,省道的綠化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課題,其思路、功能、建設方式和使用功能在不斷地更新和發展,”路漫漫其修遠兮,希望在以后工程中總結更多的經驗,做出更優秀的精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