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古祠堂建筑保護利用工作方案.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9206
2024-01-22
8頁
15.80KB
1、區古祠堂建筑保護利用工作方案 X XX 區古祠堂建筑保護利用工作方案 祠堂為民間禮制性建筑,是宗族祭祀祖先和舉辦婚、喪、壽、喜等事及議事、聚會的公共活動場所。據初步調查,目前,古祠堂保護存在保存現狀較差、保護職責不清、保護資金投入壓力較大、不當修繕比較普遍、閑置浪費較為突出等問題。為加強古祠堂的保護利用,積極發揮其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結合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保護對象 本方案所稱的古祠堂是指 1949 年以前建設的,具有一定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禮制性建筑,含宗祠、總祠、家廟、公祠、祖祠、房祠、廳廈等。 二、總體目標 我區現存古祠堂數量較多,保護好古祠堂,對于研究、傳承、發揚客家優秀歷史文化2、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大意義。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要深入挖掘其歷史、文化、.、經濟等價值,維護其真實性、完整性和可持續性,實現保護、利用與傳承相協調。爭取用 4 年時間(20212022),按照應保盡保的原則,逐步建立古祠堂建筑保護利用長效機制,把古祠堂打造成傳承鄉土文化的重要載體、加強.治理的重要陣地和弘 揚文明鄉風的重要平臺,為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加快贛南.蘇區振興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三、工作任務 (一)開展古祠堂普查 1任務。組織開展全區古祠堂普查工作,結合當地歷史發展、.變遷等情況,重點調查古祠堂的建造年代、面積、結構、類別屬性、歷史文化、保護利用現狀3、等情況。 2責任部門。各鄉鎮人民政府、區文廣新旅局、區自然資源局、區住建局。 3具體分工。區文廣新旅局牽頭,組織區自然資源局、區住建局等部門成立區級古祠堂普查工作小組,負責制定普查標準和組織、指導全區開展古祠堂調查工作。各鄉鎮應當成立相應的普查工作小組,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古祠堂普查工作。其中,屬文物保護單位的古祠堂由區文化旅游部門負責普查;屬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名村的古祠堂由區自然資源、住建部門負責普查;其他的古祠堂由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普查。區文廣新旅局負責古祠堂普查的統籌協調、情況匯總等工作,XX 區古祠堂普查登記表等樣表附后。 4普查時間。2021 年 7 月至 8 月 (二)分類建立保4、護名錄 1任務。組織專家對摸底情況進行分類評估,以現有文物保護單位的古祠堂和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名村等集中連 片的祠堂建筑為重點,同時兼顧零散分布、保存較好的古祠堂,根據保護價值、輕重緩急、群眾意愿等,確定分類保護名錄。 2責任部門。各鄉鎮人民政府、區文廣新旅局、區自然資源局、區住建局。 3職責分工。文化旅游部門負責建立屬文物保護單位的古祠堂保護名錄和統計匯總全區古祠堂保護名錄,自然資源、住建部門負責建立屬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名村內的古祠堂保護名錄,各鄉鎮人民政府建立本行政區域內的其他古祠堂保護名錄。全區古祠堂保護名錄由區政府報市政府統一向.公布。 4完成時限。2021 年 9 月 (三)實施掛牌5、保護 1任務。對列入保護名錄的古祠堂,統一設計保護標志牌,實施分類掛牌保護。 2責任部門。各鄉鎮人民政府、區文廣新旅局、區住建局、區自然資源局。 3職責分工。區文廣新旅局、區自然資源局、區住建局聯合統一設計保護標志牌,由各鄉鎮人民政府實施掛牌保護。 4完成時限。2021 年 11 月 (四)科學規劃利用 1任務。在城鄉發展、土地利用和旅游發展等規劃中統籌做好古祠堂保護利用規劃。在土地征收、房屋拆遷中,涉及古祠堂的,應征求文化旅游、自然資源、住建等行政部門的意見,要注意保護古祠堂和保持古祠堂周邊風貌協調。 2責任部門。各鄉鎮人民政府、區文廣新旅局、區自然資源局、區住建局。 3完成時限。常態化管理6、。 (五)實施維修工程 1任務。分三年(20212022 年)實施古祠堂維修工程,完成對亟需維修的古祠堂進行搶救性維修。 2職責分工。區文廣新旅局牽頭,區自然資源局、區住建局、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負責遴選、審核確定古祠堂搶救性維修.,監督指導開展維修、驗收工作。屬文物保護單位的古祠堂維修,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XX 省文物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執行。屬在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名村中的古祠堂維修,遵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XX 省傳統村落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執行。 3責任部門。各鄉鎮人民政府、區文廣新旅局、區財政局、區自然資源局、區住建局。 4完成時限。20212022 年 12 7、月 (六)規范危舊古祠堂建筑拆除 1任務。防止在城鄉建設中破壞古祠堂,規范危舊古祠堂建筑拆除和建筑構件的管理工作。對列入保護名錄古祠堂的拆除應當根據職能報請區文廣新旅局、區自然資源局、區住建局同意后,方可實施。對拆卸下來的有價值的古祠堂建筑構件,要做好集中回收利用工作,防止毀壞和盜賣。 2職責分工。區文廣新旅局、區自然資源局、區住建局根據職能權限審批對列入保護名錄古祠堂的拆除工作;各鄉鎮相關部門對拆卸下來的有價值的古祠堂建筑構件,要做好集中回收利用工作,防止毀壞和盜賣。 3責任部門。各鄉鎮人民政府、區文廣新旅局、區自然資源局、區住建局。 4完成時限。常態化管理。 (七)合理利用古祠堂 1任務。8、在尊重、保護、傳承古祠堂傳統功能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其歷史文化和.教育價值,合理利用古祠堂。 2利用方式。堅持保護的前提下,創新思路,合理利用古祠堂,將古祠堂打造成鄉愁記憶的殿堂、鄉風建設的陣地、鄉俗傳承的平臺。一是與鄉村旅游相結合。發展尋根文化游,挖掘宗祠姓氏文化、祭祖文化,建立姓氏族譜數據庫,復興祭祖儀式,開展同姓宗族文化交流。利用列入革命遺址類的古祠堂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發展紅色文化游。二是建設公益性活動中心。按照一個文化活動室、 一個農家書屋、一個村史館、一個文化戲臺、一套文廣器材、一套體育器材、一個宣傳專欄的標準,利用古祠堂及周邊設施建設文化廣場、農家書屋、村史館、紅色紀念9、館、留守兒童(留守老人)之家等活動中心。三是開展傳承弘揚優秀文化活動。利用古祠堂墻壁等空間打造.主義核心價值觀、移風易俗、鄉規民約等文化廊、文化墻;利用古祠堂蘊含的歷史文化,結合村情,開展民俗、孝道、家風家訓和傳統民間技藝講座、評比、表彰等活動。 (八)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XX 市古祠堂保護辦法或XX 市古建筑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律法規正在研究制定,待公布后,根據精神重點明確古祠堂的保護范圍、保護責任、資金保障和安全責任等保護措施,建立長效保護利用機制。 三、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 1成立區古祠堂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由區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區文廣新旅局、區自然資源局、區住建局、區財政局等單位為成員10、單位,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文廣新旅局,辦公室主任由區文廣新旅局主要負責同志兼任,具體負責古祠堂保護工作的實施。 2多向市文物保護專家庫專家請教。2021 年 8 月 1 日,市文物局公布了市文物保護專家庫首批專家.,專家來源 涵蓋了歷史文化、文物保護、建設、規劃、黨史等領域。在工作中,遇到節點難點,需向市文物保護專家庫專家多請教、咨詢。 3鼓勵民間成立古祠堂保護協會和理事會。積極發揮古祠堂保護協會和理事會的作用,搭建保護、聯系平臺,開展古祠堂文化傳承活動。 (二)資金保障 1.籌資為主。古祠堂的產權大部分為宗族共有,屬私有性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精神,古祠堂的維11、修保護資金應當以.依法籌措為主。可以通過古祠堂宗親集資、.賢達或企業捐助等形式募集保護維修經費。 2政府投入為輔。一方面,積極爭取上級文物保護、傳統村落、歷史街區等項目資金維修古祠堂或整治周邊環境;另一方面,區財政統籌用好文化、旅游等各級各類資金,對古祠堂文物維修項目采用以獎代補方式予以支持。 (三)宣傳保障 1開展學術研究。鼓勵和引導學術界開展古祠堂建筑藝術、宗族、人口、歷史文化、民間信仰、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領域的研究,深挖古祠堂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為宣傳、利用奠定基礎。 2組織宣傳活動。利用傳統節日和文化遺產日等節日 節點,在古祠堂舉辦相關傳統民俗活動,復興古祠堂的祭祖、婚嫁、添燈、議事12、等傳統功能。同時,采用舉辦展覽、組織攝影、刊發宣傳文章、播放電視專題片等方式進行宣傳,提升群眾的古祠堂保護意識和古祠堂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形成濃厚的古祠堂保護輿論氛圍。 (四)人才支撐 加大規劃設計、古建筑、傳統文化、文物保護等專業人才引進力度,并充分挖掘本地的能工巧匠,強化崗前培訓教育,提升建筑人員隊伍素質。鼓勵專業人士成立工作室,在實踐中培育和形成一批古建筑砌筑、雕刻等修復技術工人。通過引才與育才相結合,為古祠堂保護提供人才保障。 四、工作要求 (一)統一思想認識,提高政治站位 古祠堂是我區重要的文化遺產,數量眾多,建筑精美,對其實施保護具有深遠意義。各責任部門和各鄉鎮人民政府要充分認識到保護古祠堂的重要性和價值意義,切實提高政治站位,認真履職,加快推進古祠堂保護利用工作,傳承宗祠文化,弘揚.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加強擔當作為,形成強大合力 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責任部門要根據責任分工,主動作為,敢于擔當,相互配合,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 從人、財、物等方面落實好古祠堂保護利用工作任務。 (三)嚴格時間要求,加強督促落實 各責任部門、各鄉鎮人民政府要嚴格按照時間節點,統籌推進古祠堂保護利用工作任務。區政府古祠堂保護工作領導小組每季度將對古祠堂保護利用工作進行調度,對季度進展情況進行通報,按照有關規定對工作不力的部門和責任人進行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