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美術館建筑設計方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9287
2024-01-22
2頁
21.04KB
1、山東省美術館建筑設計方案山東省美術館建筑設計方案山東擁有數千年悠久歷史的齊魯大地!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璀璨的歷史文化、壯麗的自然景觀、與蓬勃躍動的時代旋律交相輝映,構成了今日山東獨具魅力的時代畫卷。作為傳統的美術大省,山東在中國美術界占有重要地位。山東省美術館正是在山東從經濟強省向文化強省邁進的時代背景下,為了更好的收藏和展示優秀藝術作品,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內涵、激揚開拓創新精神而采取的重大舉措。總體設計:資源共享空間整合山東文博中心是濟南城市向東發展的重要空間節點,規劃定位是未來的城市公共活動中心.我們通過調研發現,盡管文博中心包含了博物館、檔案館、美術館等各類重要的文化設施,但由于各地塊劃分2、相對獨立,還不足以形成功能整合、資源集約共享的特色片區,迫切需要建設多功能復合的城市建筑集群以引領文博中心的進一步發展。整體空間優化:美術館建設用地為梯形,如果南向組織主入口將會非常局促,并且會增加對南側經十路的交通壓力.經過分析,我們對現有的地塊劃分進行了優化:將博物館與東側美術館以及西側文化建筑之間的現狀道路改造為步行廣場,與博物館前廣場連成整體,在區域內創建安全、連續的步行空間.這樣,博物館與美術館將通過共同的廣場組織主要人流集散,強化了文博中心區域內部的空間整合。交通系統重組:與空間整合相適應,文博中心區域的交通體系也作出相應調整.在博物館入口平臺下形成應急交通環道,并在步行區域外圍組3、織機動車停靠點。同時,強化了博物館廣場地下空間聯系東、西地塊的樞紐作用,將其商業、停車空間作為區域共享資源。建筑設計概念:山 。 城相依 泉 。 城相映基本形體的產生:如何妥善處理美術館建筑形體與博物館、檔案館等已建成項目的群體關系?一方面,要與博物館、檔案館的方整體量以及軸線關系取得呼應,形成品字型格局。另一方面又要與博物館共同圍合館前廣場,形成一定長度的廣場界面。這樣的分析基本確立了美術館主體四層、局部六層的體型特征.那么,如何處理主體四層、局部六層的形體關系?場地周邊的基本地形特征給予我們最重要的啟發:南部的泰山余脈在此與城市平緩交接,構成歷史文化名城濟南的重要地理特征。于是,確立了以山4、城相依為主題,從四層的山形自然過渡到六層的方形體量的基本構思。空間組織與建筑造型:近200米長的建筑場地隱含著人流穿越的內在要求,山東美術館需要提供一個城市意義上可供人自由穿越的公共大廳.同時,從博物館前廣場過來的大量人流,經過下沉庭園、地下商業街后引入美術館的南側地下空間,與地面人流一起形成影響建筑布局的主要作用力。在考慮多種人流布局的整合之后,我們很自然地組織了從場地西側穿越公共大廳的公共流線。此外,地下商業空間通過弧形邊庭與地面層的藝術品經營、餐飲、咖啡店融為一體,極大地活躍了建筑的邊緣空間。這一切,改變了美術館空間的常規模式,通過無所不在的視線聯系,我們將城市生活真正滲透到了美術館內5、部。山東美術館規模宏大,在全國同類美術館中位居前列。如何在宏大的建筑空間與人體尺度之間建立適當的平衡?如何在城市公共空間與美術館空間之間界定適當的領域?如何在大型展覽空間中建立清晰的空間識路系統?我們最終建立了一個多層級的公共空間系統來回應這些問題。入口公共大廳是空間定位的最重要支點,其斜向穿越的特征順應了基地形狀,同時將人流自然引向二層的展覽空間序列.此外,我們依循山東美術館的主題展示內容,分別以近、現代藝術和當代藝術為主題建立了兩個并列的環形空間。兩個環形空間通過公共休閑空間緊密聯系在一起。空間的適度分割并沒有削弱空間的力量,相反,它使空間獲得尺度感的同時也收獲了識別性和領域感。當代藝術大6、廳是以“山”為主題的空間,我們將展廳適當扭轉出挑,提供多層次的展示平臺.漫步而上的坡道、扭轉的形體、架空的天橋賦予人們不期而遇的空間體驗,這里將與那些最先鋒的當代藝術作品一起共同構成生動的立體景觀.近現代藝術大廳是以“城為主題的空間,空間節奏如城市肌理層層推進,空間界面在嚴謹統一中富于變化,這里將為那些觀賞近、現代經典藝術作品的觀眾留下安靜沉思的空間.在展覽空間的布局上,我們沒有簡單地按歷史發展脈絡分層布置展覽,而是將近、現代藝術與當代藝術的展覽同層設置,并分別圍繞兩個中庭空間形成閉合的環型流線。事實上,這樣的布局表明了我們對于藝術斷代的態度,即近現代藝術與當代藝術并不存在明確的邊界,它們更多7、地表現為一種漸變的中間狀態。就如同不能過度解讀中國的“陰“陽”一樣,我們在建筑空間與造型上主張的是一種相互交融、對比統一的狀態。作為結果,建筑形體最終呈現為正在漸變中的狀態山、城相依,具有山型特征的建筑形體逐漸過渡到方整規則的狀態,這是對山東的風土地理特征最恰當的詮釋。自然與人工,無序與有序,它反映的是內部公共空間的狀態,它反映的是不同類型展覽空間的并置關系,它反映的是山東人民的深層文化訴求。作為對設計概念的深化補充,公共空間的自然采光方式與空間布局緊密結合,從而呈現出有機錯落的形態特征,暗示出遍布濟南全城的泉池布局,烘托出泉、城相映的深層內涵。內部功能分區: 本建筑地上五層,總高36米,地下8、一層.地下層為停車庫和設備用房以及藝術品庫房、部分地下商業空間。建筑首層布置了大量公共空間,包括入口公共大廳、公共服務區、貴賓接待、學術報告廳、大型臨時展廳、商業服務區等各類公共空間。建筑二層至四層是近現代藝術和當代藝術的固定展覽和臨時展覽。其中,二層南側相對獨立的區域集中布置了公共教育用房。五層則集中了辦公、創作室和學術研究用房,結合屋頂花園可以解決良好的采光通風。出入口及交通組織:設計結合用地周邊道路情況,向西面向博物館前廣場設置主入口廣場,向東面向姚家東路設置貴賓入口,向南設置商業出入口,向北分別在建筑西北角和東北角設置貨物入口和辦公人員入口。建筑平面按規范布置了覆蓋均勻的疏散樓梯間。縱觀山東省美術館的建筑設計,意境深遠、功能完備、氣勢恢宏,它立足此時此地,必將為山東樹立起新的標志形象,并成為山東文化形象展示的重要典范!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4
192份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2
67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