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山依云曦城項目一期建筑沉降觀測方案2011.8.11修.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9387
2024-01-22
5頁
52KB
1、獅山依云曦城項目一期建筑工程沉降觀測方案編制人: 周紹纓 審核人: 雷元新 佛山佛科工程檢測加固研究有限公司2011年08月09日獅山依云曦城項目一期標建筑工程沉降觀測方案1、工程概況招商地產獅山項目用地為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原獅山農場“羊房崗”。地塊位于科技路西側,本期建筑施工范圍為一期標地塊,總用地面積3.238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7.268萬平方米。共3棟30層高樓,設2層地下室,地下室底板面標高為11.7m;9棟3層別墅,別墅設1層地下室,地下室底板標高最低約為8.0m。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主體工程基礎采用管樁及樁筏基礎形式。建筑0.000標高相當于絕對標高(高程)20.65米。11工程2、地質條件場地之地基由人工填土(Qml)、第四系陸相沖淤積層 (Qal)、殘積土層(Qel)及古近紀始新世華涌組(E2h)砂礫巖、含礫砂巖、泥質砂巖、砂質泥巖等組成。第四系沖淤積層主要由淤泥、淤泥質土、粉質粘土組成,與下伏基巖呈不整合接觸。基巖的強、中風化巖風化程度不均勻,軟硬相間,常以互層的狀態出現。各巖土層工程地質特征自上而下綜述如下:1、素填土:為場地內推高填低的新近填土層,共32個鉆孔見及,厚度0.707.50m,地面標高9.2218.89m。呈灰紅色,主要由泥巖、泥質粉砂巖風化土回填而成,未壓實。2、淤泥:局部分布于水塘范圍,僅有14個號孔見及。層厚0.404.10m,頂界標高5.613、10.90m。深灰色,含有機質,流塑,粘滑屬高壓縮性軟弱土層。3、粉質粘土:全場36個鉆孔見及該層,層厚0.708.00m,頂界標高2.4110.91m。灰色、灰黃色,呈可塑狀,粘性強。個別孔夾透鏡體的中、細砂層。4、淤泥、淤泥質土:全場僅17個鉆孔見及該層,是本場地的主要軟弱土層。層厚1.205.80m,頂界標高0.017.01m。灰色、淺灰色。流塑,含較多腐殖質、有機質,味臭,污水。5、粉質粘土:僅在5個鉆孔見及,層厚1.505.20m,頂界標高-2.791.61m。灰黃色,可塑,粘性強,局部含腐木。6、殘積土(el):大范圍分布。層厚0.607.80m,頂界標高-3.0919.62m。為4、場地的主要土層。灰紅色、深灰色,可塑硬塑。由粉砂質泥巖和泥巖風化殘積而成。局部鉆孔為殘積粉砂(灰黃色,中密,由粉砂巖風化殘積而成)。7、全風化泥巖(W4):全場僅17個鉆孔見及該層。層厚1.0010.90m,頂界標高-7.9516.72m。灰紅色,巖芯呈堅硬土狀,泥質結構,遇水軟化。8、強風化基巖(W3):全場地均有見及。揭露厚度或層厚0.5019.2m,頂界標高-47.7919.47m。巖性為砂礫巖、含礫砂巖、泥質砂巖、砂質泥巖等。灰紅色為主,巖芯呈土柱狀,半巖半土狀,巖質軟,易碎,常夾中風化巖。該層巖為極軟巖,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級。9、中風化基巖(W2):揭露層厚0.5018.50m,頂界5、標高-51.1916.37m。巖性為砂礫巖、含礫砂巖、泥質砂巖、砂質泥巖等。淺灰紅色,巖芯呈柱狀,巖質較硬。風化不均勻,常夾強風化巖,偶夾微風化巖。該層巖為極軟巖,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級。其軟化系數的平均值為0.690.75,屬軟化的巖石。1.2水文地質本場地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溫暖潮濕,雨量充沛。根據勘察結果,場地內地下水位埋深0.206.40m,地下水水位標高在7.5118.29m。地表水主要存于丘陵之間水塘中,地表水發育。地下水類型有殘積土層中之潛水及基巖裂隙水。地下水補給以大氣降水為主,排泄主要靠蒸發。場地環境類型屬類,地層透水性分類屬A類。2.監測目的與意義本工程場地整體土質條件6、雖較好,但地質變化較大,地形起伏,采用引孔錘擊預應力管樁基礎,其沉樁貫入度與質量僅靠質量抽檢仍難以準確把握,且主(高層)、裙樓樓層數差別較大。對工程結構基礎體系的沉降等項目作合理準確觀測,可以實時了解高樓工程基礎的穩定狀況,各部位的沉降差異,判斷高層住宅樓樁基工程的施工質量,也能起到工程驗收前后的監控作用。 3.監測內容在制定本基坑監測方案時,主要是參照廣東省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DBJ 15-31-2003、.招商地產獅山項目一期工程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建筑變形測量規程JGJ/T8-97、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的有關要求,力求使監測工作合理、規范,在滿足沉降觀測的精度要求的前提下,7、盡可能降低觀測費用。對高層住宅樓、裙結構各主要部位結構(墻)柱的沉降進行跟蹤觀測,以掌握(墻)柱基礎的沉降及其結構的安全穩定狀況。4.測點布置依據甲方提供的工程地質報告,及高層住宅樓基礎結構和地基情況,并與甲方技術負責人商議后,確定本工程沉降觀測分二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施工期觀測,第二階段為工程驗收后的監控觀測。各測點的具體位置如下:第一階段墻、柱沉降觀測點:根據本工程結構的場地環境,觀測點布置在地下室負一層,分兩區獨立布設沉降觀測站點。57#,1011樓區共布34處觀測點,測點設于墻、柱結構上,其中57#高層住宅樓設18點,1011樓布8點,地下室群樓設2點;另設控制基準點或工作基點4點,共8、32點。7棟別墅區共布30觀測點(其中12-17#樓每棟4個、18#樓6個),測點設于墻、柱結構上,另設控制基準點或工作基點6點,共36點。第二階段墻、柱沉降觀測點:根據本工程結構的場地環境,可以按甲方要求,將觀測點重新布置在首層(如甲方不提此要求則仍以第一階段的有效測定進行),測點布設要求與第一階段的測點位及數量對等。測點布置圖,在現場觀測的通視、照明條件滿足要求還可能據實做適當調整,待布設完成后,再報送正式觀測布點圖。5.監測方法采用高精度水準儀對沉降觀測點進行沉降觀測,以確保對柱(墻)基礎和地下室大柱和結構的穩定信息的采集質量。6.監測頻率與預警控制6.1從2011年8月10日起至2019、2年12月22日,按平均每15天觀測1次,施工期內觀測期內,預計觀測16次。竣工后監控觀測期1年,每季度1次/年,共4次。6.2若出現異常情況或變形較大時,將對觀測頻率作適當調整,并報請甲方確認后實施,或因甲方要求作相關調整。6.3監測結果的險情預報是一項非常復雜的難題,必須根據具體情況,綜合考慮。工作基點按二級要求進行布設,建筑變形測量按三級要求進行觀測。表1 觀測精度及控制值序號監測項目測試方法和儀器測試精度測點布署預警控制值1施工期內建筑物沉降與差異沉降需監控的建筑物各墻、柱觀測點測站高差中誤差0.50mm間距10m14#樓區布39點;57#,1011樓區布34點,7棟別墅區42點30m10、m,0.2%(建筑物邊長)2施工期內基準點或工作基點6點6點3工程驗收后的監控觀測,建筑物沉降與差異沉降需監控的建筑物各墻、柱觀測點測站高差中誤差0.50mm間距10m同第一階段30mm,0.2%(建筑物邊長)4施工期內基準點或工作基點同第一階段7.質量保證7.1監測小組由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員組成34人;7.2采用專門的測試儀器進行監測;7.3監測技術要求符合現行的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建筑變形測量規程JGJ/T8-97的有關要求;7.4有嚴格的審核制度,對采集的數據及其處理結果要經過校驗審核后方可提交。8.監測成果提交8.1沉降觀測報表。監測組每次觀測的數據都將做及時進行處理和分析,以得到主體結構柱的沉降變形情況,并將觀測結果及時反饋給項目工程部相關人員。正常情況下第三天內將每次觀測結果以報表和說明的方式通知有關單位。8.2觀測總報告。階段性觀測工作結束時提交相應的觀測報告(一式六份)。 佛山佛科工程檢測加固研究有限公司 2011年08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