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灣暗挖隧道施工測量方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9404
2024-01-22
11頁
84.54KB
1、目 錄一、 工程概況2二、 施工工序流程2三、 主要測量工作及內容:41 平面控制測設42 高程控制53 放樣洞內開挖斷面、鋼支撐定位64 放樣襯砌斷面65 貫通誤差的測定及調整66 通過導線測得的貫通誤差的要求調整:77 高程貫通誤差在規(guī)定的方法調整:7四、 竣工測量8五、 測量資料管理8六、 注意事項8七、 測量質量的保證措施9蔡王區(qū)間王家灣暗挖隧道工程施工測量方案一、 工程概況1。工程概況1、蔡家灣站王家灣站區(qū)間主要布置于位于龍陽大道底下.龍陽大道道路現狀道路寬度約42m,道路紅線寬度為60m,是漢陽區(qū)的主要城市交通干道,道路兩側有3m的人行道。地面車流、人流較大,交通繁忙,地下管線眾多2、,隧道施工對地面沉降控制要求高。線路起自蔡家灣站,沿著龍陽大道前行,至王家灣站止,線路平面左線設3個曲線段、右線設3個曲線段,曲線半徑為兩個3000m和一個2000m。本區(qū)間間距較均勻,約為13m18m之間;線路縱坡設計為基本單向坡,右線線路區(qū)間隧道起訖里程,DK8+885.800DK9+508.503,右線隧道長度622。703米;左線區(qū)間隧道起訖里程,DK8+885.800DK9+508.503,左線隧道長度622。602米.左右線隧道頂覆土厚度10。3m11。5m。2、原設計采用盾構法施工,兩臺盾構自蔡家灣始發(fā),王家灣接收。由于在推進時左右線分別在318環(huán)、325環(huán)遇石英砂巖巖堆,長度分3、別為左線55米(全斷面)和右線20米(半斷面),石英砂巖極限抗壓強度為240Mpa,盾構機無法掘進。經多次召開專家會及地鐵集團的技術委員會論證,決定自王家灣站端頭井向蔡家灣站采用暗挖法施工,暗挖隧道斷面為7220mm,初支厚300mm,成型隧道直徑6620mm,滿足盾構機6300mm直徑空推通過要求。蔡家灣站王家灣站區(qū)間:區(qū)間里程樁號為DK8+885.800DK9+508。503,左線長622.602m,短鏈為0.101m,右線長度622。703m;詳見表1蔡王區(qū)間基本概況表。表1 蔡王區(qū)間基本概況表左線樁號曲線要素DK8+885。800DK8+886。968縱坡+2DK8+886。968DK4、8+932.632凸曲線R=3000DK8+932。632DK9+477。168縱坡-5.611DK9+477。168DK9+508.512凹曲線R=3000右線樁號曲線要素DK8+885。800DK8+886.968縱坡+2DK8+886。968DK8+932.632凸曲線R=3000DK8+932。632DK9+477。168縱坡-5。610DK9+477。168DK9+508.512凹曲線R=30002、編制依據和參考規(guī)范1、武漢市軌道交通三號線土建工程第六標段施工圖及有關說明。2、武漢市軌道交通三號線土建工程第六標段控制點成果表(2013。3.20).3、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測量規(guī)范GB55、030820084、城市測量規(guī)范CJJ8995、新建鐵路工程測量規(guī)范TB10101996、工程測量規(guī)范GB5002620077、建筑變形測量規(guī)范JGJ8-20078、盾構法隧道施工與驗收規(guī)范GB504462008二、 施工工序流程1 主要測量工作及儀器配置、平面控制測量、高程控制測量、放樣洞內開挖斷面、鋼支撐定位、放樣襯砌斷面、貫通測量復測及控制測量使用測量儀器表序號儀器名稱規(guī)格型號單位數量備 注1全站儀TS111套112+2ppm2水準儀蘇光DSZ2臺10。01mm2 測量人員配備及分工項目部工程部設測量班,隧道工區(qū)設測量組,綜合素質能達到獨立勝任隧道工程的控制測量和隧道放樣的水平。測量班和6、工區(qū)測量組實行班(組)長負責,測量班負責對隧道工區(qū)施工測量工作進行指導,測量組長為隧道施工及時提供定位和服務。我公司實行三級復合制度,平面測量和導線點的布控由公司精測隊指導下完成,并按開挖進度情況進行復檢,項目部測量班長負責測量組測量過程的監(jiān)督和測量成果的復核,隨時做到監(jiān)控測量,測量組在測量時加強自檢自核。三、 主要測量工作及內容:1 平面控制測設隧道平面控制測量的任務主要是保證隧道的精度和正確的貫通,并定出施工中線. 洞口投點測設施工時通過洞外精測點,引進洞內采用雙導線布置形成閉合導線,采用全站儀、精密水準儀等測量儀器,精確控制隧道中線。洞口導線點位埋設使用強制對中盤埋于洞口附近堅固穩(wěn)定的地7、面上,并用混凝土固定樁位,點與點之間通視良好.點位布置完畢后,利用設計院交接的導線網點GPS點(已知)作基準點,使用全站儀引測附合導線上各點的坐標值(并經平差),使用精密水準儀從高等級的2個BM點測定導線上各點的高程(并經平差)。水平角的觀測正倒鏡六個測回中誤差2。5,每條附合導線長度必須往返觀測各三次讀數,在允許值內取均值,導線全長閉合差1/30000。 洞內導線測量隧道洞內導線控制測量在洞外控制測量的基礎上,結合洞內施工特點布設導線,以洞口投點為起始點,沿中線布設,形成導線環(huán)。導線邊長根據測量設計的要求并考慮實際通視條件,選擇長邊布設.導線點布設在施工干擾小、穩(wěn)固可靠的地方.由洞外向洞內的8、測角、測距工作,在夜晚或陰天進行,洞內的測角測距,在測回間采用儀器和覘標多次置中的方法,并采用雙照準法(兩次照準、兩次讀數)觀測。照準的目標應有足夠的明亮度。并保證儀器和反射鏡面無水霧.洞內導線平差,采用條件平差或間接平差,也可采用近似平差。洞內導線的坐標和方位角,必須依據洞外控制點的坐標和方位角進行傳算.2 高程控制高程控制點的布設是利用平面控制點的埋石,如特殊需要時進行加密,其布置形式也為附和水準線路。精密水準點的復測按四等水準控制。觀測精度符合偶然誤差2mm,全中誤差4mm,往返閉合差8(L為往返測段路線段長,以km計)。兩次觀測誤差超限時重測。當重測結果與原測成果比較不超過限值時,取三9、次成果的平均值。洞內高程必須由洞外高程控制點傳算。每隔100150米設立一對高程控制點。洞內高程采用水準儀進行往返觀測。并定期進行復測。3 放樣洞內開挖斷面、鋼支撐定位隧道開挖采用全站儀進行中線放樣及水準儀進行高程測量。開挖面至預計貫通面100米時,開挖斷面可適當加寬(加寬值不超過隧道橫向貫通誤差限差的一半。初期支護完成后,采用斷面檢測儀對開挖斷面進行檢查,發(fā)現欠挖后及時報與施工班組處理。仰拱斷面由設計高程線每隔0。5m(自中線向左右)向下量出開挖深度。4 放樣襯砌斷面隧道立模襯砌前,必須對襯砌段進行中線放樣和高程測定。并標注特殊部位的高程位置。隧道襯砌施工完成后,必須對襯砌段進行中線放樣和高10、程復合,并測出襯砌后的凈空斷面.5 貫通誤差的測定及調整為確保施工進度和改善施工環(huán)境,預計貫通點為DK9+370。3的理論坐標為貫通點,由兩端導線分別測量該點坐標,測量該點橫向貫通誤差、縱向貫通誤差、水平角求算方位角貫通誤差和高程貫通誤差。隧道貫通誤差式中:m外控制網誤差對橫向貫通誤差影響值;m1由進口計算的影響值;m2由出口計算的影響值;m由控制點放設中線時理論高度中誤差;隧道貫通后,中線和高程的實際貫通誤差,應在未襯砌地段調整,調線地段的開挖和襯砌,均應以調整后的中線和高程進行放樣。6 通過導線測得的貫通誤差按下述要求調整: 方位角貫通誤差分配在未襯砌地段的導線角上; 計算貫通點坐標閉合差11、; 坐標閉合差在調線地段導線上,按邊長比例分配,閉合差很小時按坐標平差處理; 采用調整后的導線坐標作為未襯砌地段中線放樣的依據。7 高程貫通誤差在規(guī)定的貫通誤差限差之內時,按下列方法調整: 由兩端測得的貫通點高程,取平均值作為調整后的高程; 按高程貫通誤差的一半,分別在兩端未襯砌地段的高程點上按路線長度的比例調整; 以調整后的高程,作為未襯砌地段高程放樣的依據。四、 竣工測量隧道竣工后,在中線復測的基礎上埋設永久中線點。在直線上每200米設一個,曲線上按曲線五大樁埋設.永久中線點設立后在隧道邊墻上繪出符合工程測量規(guī)范GB5002693、城市測量規(guī)范CJJ8-99。五、 測量資料管理測量放樣的依12、據是施工圖紙及相關規(guī)范,要求使用的圖紙及規(guī)范必須蓋“受控”章,確保其有效。對工程所用測量資料加以分類存檔,并按要求進行管理.所有原始測量數據必須在現場用鉛筆記錄在規(guī)定的測量手簿內,記錄數據字跡應端正、整齊、清楚,不得更改、擦改、轉抄.每次施測前應在室內做好測量資料計算,同時將施工過程、測量方法及要求對測量人員交底。測量資料必須由一人計算,另一人復核簽認后才能用于現場測量放樣.所有現場測量原始記錄,必須將觀測者、記錄者、復核者記錄清楚且須是各崗位操作人員自己簽名.中線施工放樣記錄必須用經緯儀簿記錄,各項內容應填寫清楚。水平高程施工放樣記錄必須用水準儀簿記錄,記錄中各項內容應填寫清楚、完整。六、 13、注意事項1 嚴格按規(guī)程辦事,遇到超限時要認真檢查,不合規(guī)范要求及時返工。2 測量組人員團結配合,保持測量人員的相對穩(wěn)定。3 制定儀器維修和保養(yǎng)制度及周檢計劃,加強儀器的維修和保養(yǎng)工作,保持其良好狀態(tài),按時送檢。4 專人負責對樁點的保護,注意防止樁點沉降、偏移并定期復核,有偏差時及時調整。5 觀測和計算結果必須做到記錄真實,注記明確,計算清楚,格式統(tǒng)一,裝訂成冊和長期保管。6 一切原始觀測記錄和記事項目必須在現場記錄清楚,不得涂改,不得憑記憶補記,手簿必須填明頁次,注明觀測人、記錄人、計算人、復核人、觀測日期、起始時間、氣象條件、使用的儀器和覘標的類型,并詳細記錄觀測時的特殊情況。因超限劃去的觀14、測記錄應注明原因。未經復核和檢算的資料嚴禁使用.七、 測量質量的保證措施1 執(zhí)行現行有關測量技術規(guī)范,保證各項測量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2 定期組織測量人員與相鄰施工單位共同進行洞內外控制點聯測,保證控制點的準確性。3 認真審核用于測量的圖紙資料,復測后方可使用,抄錄數據資料,必須仔細核對,且須經第二人核對。4 各種測量的原始記錄,必須在現場同步完成,嚴禁事后補記補繪,原始資料不允許涂改,不合格時,應當補測或重測。5 測量的外業(yè)作業(yè)必須采取多測回觀測,并形成合格檢核條件;內業(yè)工作,堅持兩組獨立平行計算和相互校核。6 重要的定位和放樣,必須采用不同的測量方法或測量環(huán)境下進行。7 利用已知點(包括控制點、方向點、高程點)必須堅持先檢測后用的原則,即已知點檢測無誤或合格時才能利用.第 11 頁 共 1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