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建筑風貌特色保護與傳承實施方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9540
2024-01-22
5頁
26.50KB
1、鄉村建筑風貌特色保護與傳承實施方案為加快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進一步彰顯贛南鄉村建筑風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鄉村振興,龍南市自然資源局持續推進贛南鄉村建筑風貌特色保護與傳承工作。一是強化宣傳和學習。統一印制300多份贛南鄉村建筑風貌營造指引文本,及時發放到了鄉鎮、村。將贛南鄉村建筑風貌特色保護與傳承工作納入到黨校鄉村干部培訓班課題,聘請市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專家進行授課,進一步強化了基層管理人員的風貌管控業務能力。二是抓好示范試點工作。確定了4個具有代表性的鄉村點作為重點打造的示范點。其中正桂村完成了民宿小鎮建設,按照四星級以上旅游民宿標準建設一批具有贛南鄉村建筑風貌特色的民宿,并入選第二批2、江西省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鄉村;大壩村啟動了夢里桃鄉二期建設工程,將建設民宿區、花海驛站、花海空中棧道、特色酒店、民宿廣場、祠堂翻新等項目;烏石村啟動了中央傳統村落補助資金保護項目。同時對當地的建設行為進行了強制性管控,建筑風貌必須參照指引內容抓好建筑元素風貌管控,嚴格按照要求做好規劃建筑方案立面風貌審查工作。三是實施歷史建筑掛牌保護。現已完成第一批147處歷史建筑掛牌和測繪建檔工作,該項工作走在全省全市前列。四是推進贛南鄉村建筑風貌示范項目。共計投資約2.5億元,啟動了渡江鎮大廣高速復線安置區、臨塘湯湖溫泉小鎮安置區、臨塘茶坑水庫安置區、武當示范鎮安置區等項目建設,按照統一規劃、統一立面的工作3、要求,全面推行贛南鄉村建筑風貌營造指引風貌,力爭將其打造成贛南鄉村建筑風貌營造示范項目,通過以點帶面的工作方式,進一步擴大贛南鄉村建筑風貌管控成效。鄉村建筑風貌特色保護與傳承實施方案為加快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進一步彰顯贛南鄉村建筑風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鄉村振興,贛州蓉江新區持續推進六大攻堅戰和贛南鄉村建筑風貌特色保護與傳承工作,并成立了以贛州市自然資源局蓉江新區分局為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蓉江新區贛南鄉村建筑風貌保護與傳承工作領導小組,發揮好帶頭作用,多措并舉推進蓉江新區贛南鄉村建筑風貌保護與傳承工作初顯成效,逐步實現鄉村舊貌換新顏。高標準規劃引領,深度挖掘村莊生態優勢和文化內涵,依托山林地4、勢地貌,完成了8個村的村莊整治規劃,結合村莊整治,注重整合資源,將人居環境整治、綠化美化提升、基礎設施改造、建筑風貌提升等相結合,打造獨具贛南鄉村地域風貌特色、功能完善、鄉風文明的美麗鄉村。高質量示范引領,贛州蓉江新區潭東鎮逕背村、潭口鎮坳上村已入選贛州市第一批鄉村建筑風貌特色保護與傳承試點名單,為加強示范引領,推廣應用贛南客家傳統民居建筑“兩坡灰瓦、清水墻面”等客家傳統文化元素,同時加強政府投資項目方案審查,凸顯贛南鄉村建筑風貌,選取坳上村、逕背村安置點2個示范項目,建筑面積達3.32萬平方米,今年已建成53套安置點主體建筑,建筑面積共1.26萬平方米。依托高品質項目引領,打造一批贛南鄉村振5、興示范樣板及精品鄉村公建項目。高質效輿論宣傳,通過媒體宣傳、專題培訓、印發宣傳資料、宣傳下鄉等方式多層面廣泛宣傳普及保護傳承贛南鄉村建筑風貌特色的重要意義和相關政策。開展蓉江大講堂專題培訓邀請贛州市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專家為區鎮村三級干部授課,推動領導干部了解和掌握贛南客家傳統風貌特征。印制發放了300余份精美實例宣傳冊,通過宣傳下鄉等方式增強農村群眾對贛南客家傳統文化的認同感,營造全區干部群眾共同關心、支持和參與的良好氛圍,為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宜居宜業的美麗蓉江添磚加瓦。鄉村建筑風貌特色保護與傳承實施方案為加快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進一步彰顯贛南客家傳統建筑特色,改善農村人6、居環境,促進鄉村振興,贛州市于近日出臺了關于加強贛南鄉村建筑風貌特色保護與傳承的實施意見。近年來,我市持續推進六大攻堅戰和城鄉環境整治,城市面貌、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但農村民居建設模仿、復制問題較為普遍,建筑風貌、城鄉面貌正在走向趨同;部分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筑、傳統村落和傳統建筑缺乏合理有效保護,贛南客家傳統建筑風貌正在逐步消失。加強贛南鄉村建筑風貌特色保護與傳承,對于弘揚贛南優秀地域文化,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實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愿景,爭當美麗中國“江西樣板”的排頭兵具有重要意義。意見提出,要提煉贛南客家傳統建筑風貌特色,充分利用贛南客家傳統建筑風貌研究成果,結合各縣(市7、區)地域文化特征,提煉贛南客家傳統民居建筑“兩坡灰瓦、清水墻面、土木(磚木)結構、穿斗抬梁”等主要文化元素,并在新建建筑中推廣應用,加快制定既體現地域特色又具有時代氣息、既延續贛南客家傳統又滿足現代鄉村居民生產生活實際需求、好用管用實用的贛南鄉村建筑風貌營造指引;有序推動全域風貌形成,積極引導示范試點,以市第一批新型城鎮化示范鄉鎮、“1+6”省級村莊規劃編制試點村為示范試點,及時總結并推廣典型經驗。加強價值較高建筑保護,逐步提升全域風貌,加強傳統建材供應和工匠培養,支持創辦一批傳統建材生產企業,培育產業品牌,逐步形成產業集群;逐步建立完善管控措施,明確管控技術要求,通盤考慮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居民點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生態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注重保持鄉土風貌;規范方案設計及審查,規范村民建房管理,從嚴控制村民建房體量,強化資金獎補措施;加強技術和業務指導,組建技術服務隊伍,多層面宣傳普及贛南建筑文化。意見強調,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加強政策扶持,在項目推動、資金獎補、人才培養、輿論宣傳等方面給予相應的扶持政策,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盤活農村閑置住房,加快發展特色民宿。同時加強輿論宣傳,形成全市上下共同關心、支持和參與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