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區項目方案設計說明建筑設計.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9696
2024-01-22
13頁
21.66KB
1、 住宅小區項目方案設計說明:建筑設計_物業經理人 住宅小區工程方案設計說明:建筑設計 一、基地區位分析與現狀概述 (一)區位條件 XXzz位于XX市薌城區東南角、薌城區與龍文區的連接地帶,東側是通往廣東方向的城市主要交通干道九龍大道,南側是規劃中的下洲路和規劃中的詩浦中學及詩浦小學,南可遠遠眺九龍江西溪。西側是規劃中的城市次干道丹霞路,北側是建立中的住宅小區及已建成的閩南綜合大市場,基地南面距九龍江約500米,與新城汽車站相距約200米,交通便利,是居家置業的風水寶地。 1、工程所處區域是XX市中心城區近期開發建立的重點,已成為XX市開發居住環境較好的片區之一。 2、基地位于薌城區及龍文區的連2、接部,總體規劃中的各項公共配套設施都有較為完善,可進展空間較大。 3、東面為濱江公園,南面是九龍江城市景觀帶,周邊自然景觀將為本小區供應良好的景觀資源。 (二)現狀條件 基地地塊呈“L“形,基地現狀根本平坦,屬城鄉結合部。周邊原有農田,局部有少量的低層住宅及局部工業廠房;基地的周邊環境雜亂,高處可南望九龍江西溪寬敞的江面、XX大橋,直至橋南側的龍海市百花村;東面是較低矮的新城綜合大市場,視野較開闊;西北方向可遠眺XX城區全貌,視線甚少遮擋。基地的地下水資源較豐富,基地的北側有較豐富的水系,基地東側的商業及生活設施已經形成。城市規劃道路將小區自然分為、區三個組團,便于工程的滾動實施及分期開發。 3、(三)規劃條件: 兩條規劃中的道路從基地的中部穿過,將本基地一分為三。該地塊用地面積為134.36畝(89578.05M2),用地使用性質為商業居住綜合用地,規劃要求容積率3.0,建筑密度33%,地上總建筑面積268000M2,綠地率38%,日照間距系數1:1.0。 本次報批的、區(一期)單體方案充分吸取業主及相關部門的建立性的調整意見,充分理解原總平規劃方案的精華,在原總平單體形態根底上對住宅單體方案作多方案的比選。在業主確認的單體方案根底上再作深層次的調整和優化,以到達高品位、高質量的要求。本報批內容為、區(一期)的3#-5#樓及11#-14#、21#、22#樓的單體方案及配套公建-會所、4、八班幼兒園。 二、規劃指導思想 依據對基地周邊區位的分析及小區本身規劃的構思,規劃可概括為:區域性 、生活性、景觀性、可持續性。充分了解自身及四周環境特點,發揮園林景觀優勢,強化環境,提高小區的品質,目標將小區規劃為安康休閑的園林住宅小區。 (一)本小區規劃布局,綜合考慮周邊環境,路網構造、水系、公建、綠地系統。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置、生態化的設計原則,以人為本,注意社區的人性化設計,突出綠化水景與人文康體景觀相結合的自然生態安康環境,表達綠色安康社區的特點。空間組織敏捷多樣,利用建筑體型的變化造就富于變化的空間形態。營造舒相宜人的物理環境與人文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及人與人之間的親和關系,強調居5、住均好性和家園的人情味與親切感。利用現狀北側水系,做好綠化水景環境設計,制造高品位的人居環境,使小區成為獨具魅力的園林景觀花園。 (二)規劃與住宅設計相結合,制造一個布局合理、設施完善、生活便利、利于治理、環境美麗,具有時代精神的住宅小區。注意工程運作可行性,充分挖掘本頂目三面臨街的商業價值,從規劃布局到單體類型的選型與排布注意XX地區氣候、居住習慣與市場適應性。全面提升本工程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三)具超前意識,依靠科技進步,加大科技含量,提高居住的舒適度,充分表達安康住宅的居住品嘗。強化溫馨生活定位,為小區居民供應完善的效勞配套設施以及美麗舒適的休閑場所。 (四)可持續開發原則, 強化6、分期進展,使小區的開發形成連動的規模效應。近期開發和遠期進展相結合,從整個街區綜合考慮,包括路網、市政設施等,結合各組團的中心綠地采納圍合式與行列布局相結合的復合式建筑布局,以利于滾動開發,分期建立。注意工程運作可行性。 三、規劃總平面布局 XXzz規劃以貫穿用地、區三個組團的弓形的干道、水系景觀走廊為構造主軸,勻稱串聯起各主要公共空間和各個居住組團,表達較好的整體性、連續性和均好性。構造主軸作為小區內景觀主線,對內在中間與作為整個居住小區的文化、休閑活動中心相通,在各個方位則與作為各組團的機動車交通干線的環路相連,使各組團結為嚴密整體,其劇烈的軸線性、連續性突出了XXzz小區整體規劃的特性。7、 構造主軸作為小區內景觀軸線,以枝狀模式和步行流線連接各居住組團,強化了小區的休閑性、景觀性和私密性。 (一)組團構造:依據小區的總體布局形態,在遵循原有規劃劃分的條件下,自然形成三個相對完整組團連接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做到小區構造明顯有機結合,充分顯示小區的高尚品質。 (二)平行布局、點狀提升:小區的板式住宅以平行布局為主,以點式住宅作為點綴,南北向的板式平行布局可為住戶供應良好的生活品質框架,折角住宅平面的組合、住宅層數的凹凸錯落,使住戶擁有更多采光面和景觀視野,也豐富了小區的天際線及沿街景觀,中心點式高層作為點綴,小區空間敏捷,富有動態。 (三)園林風格:地段顯著的景觀特點首先是濱水及濱8、江的城市景觀帶,并且地下有豐富的水資源,其二是接近東側的江濱公園。總體的意象是在三個組團內,通過水的純潔、安靜、清秀、暢曠美學特征,植物的生氣勃勃,綠間盎然,綜合景觀小品與建筑,組合成為“綠化廳廊“的園林風格。 (四)綠化貫穿:利用步行道、車行道的路邊綠化及入口綠化廣場及底層架空綠化將綠地連在一起,使組團的中心綠地相互滲透貫穿,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小區綠化網絡體系,同時輔以水系加以組織,形成收放有序生動活潑的水系,融于綠化網絡中,最終形成綠草、水、景觀小品、建筑藝術形態相融合的精品小區格局。 分期建立:為適應開發的有序進展,有效引導小區的形成,I、II、III區相對獨立組團構造,輔以相對開放9、的公共配套設施,可使每一個階段的開發相互促動,同時保證每個組團建成后的形象完整性。 四、道路交通系統 (一)交通組織 本居住小區位于城市的東南部,交通車流主要方向是西側的城市次干道丹霞路與東側的主干道九龍大道,中部是規劃的城市支路(悅港路及詩浦路),規劃的城市支路詩浦路作為小區主入口的抱負位置,小區通過弓形的小區級主干道,把三個組團聯成一體,輔以視野開闊的曲線景觀步行系統,形成合理的人車分流交通組織方式。 (二)小區出入口及治理方式 小區三個組團中II、III區在不同方向分設兩個出入口,I區設一個出入口,并且出入口通過綠化廣場及小區配套公建相互聯系,既制造了小區的入口形象,也便利了各組團的聯系10、及小區 配套公建資源的共享,同時小區各組團設置能滿意獨立的封閉治理的要求。 (三)中心廣場及步行系統 中心廣場分兩局部設置,一是小區入口廣場,與入口的公共設施(會所、幼兒園等)結合考慮,另一個是位于小區中心的帶狀休閑消遣廣場,結合沿主干道的水景、綠化、小品,圍合成為小區的中心。南北兩地塊以視野開闊的弧形綠化結合自由式的步行道,形成步行系統,為居民供應寬闊的游憩空間,強化了I、II、III區的整體感,綠化步行道結合水景、小品設置。 (四)靜態交通設施 1、機動車停車場 停車采納地面與地下結合方式,地面停車利用景觀視線陰面,作路邊露天機動車停車場,環路旁建筑退縮地帶及住宅的山墻位置可設局部分散的室11、外臨時停車空間,充分利用消極空間。地下停車結合人防、高層建筑的地下室作地下停車庫。 2、摩托車、非機動車停放 停放方式有兩種:一是利用住宅底層的局部架空局部;二是地下室空間邊角局部。 3、機動車數量按0.3車位/戶,摩托車按2輛/戶,因一期規劃地下室局部以設備用房為主,以局部地面停車為主,缺乏局部擬在二期三處大地下室綜合考慮設置。 道路斷面:小區主入口道路的斷面寬為9米;各組團的環狀車道或宅前路(兼作消防車道)的斷面寬度為4米;彩色安康跑道平均寬度1.5米,除滿意必要的交通功能外,為居民供應康體、賞景和游憩的需要。 五、綠化景觀系統 (一)綠化景觀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小區四周景觀的借景;二是小區12、內部綠化景觀。考慮小區的南面(九龍江)與東面(城市公園)的環境特色,小區住宅布局南低北高,東低西高,南面與東面盡可能布置多層與小高層,并通過總平住宅單體的布局的穿插交叉,避開視線的遮擋,制造最大視野的美麗景觀視線。 (二)小區中心綠地園林風格,形成“綠色小區起居室“,中心綠地通過小型淺水系、步行景觀帶、小品、園燈等園藝設施,賦以形的意義(“廳“與“廊“)圍合的建筑充共享受雅致園林景觀。 (三)鬧靜區分、富于比照,同是“帶形“空間,外圍商業空間規整開闊,渲染活潑的商業氣氛;各組團內的水系綠化走廊則曲徑蜿延,流露休閑的居住氣息。空間豐富、節奏感強;沿各步行水系景觀主軸的空間開合有序、富于變化,節節13、有對景,四望有驚喜,以豐富的景觀序列構成令人賞心悅目的景觀長廊。 景觀與安康主題功能并重的復合綠地空間:區內主要開闊綠地空間及架空綠化既是入戶通行或康體活動的功能空間,又是舒相宜人的景觀點,在用地有限條件下發揮復合效能和經濟性。 小區主入口結合會所、幼兒園的平面功能需求,設有標志性構筑物, 中心廣場設一組社區運動主題雕塑作為社區主入口的對景,甚至雕塑上注入閩南體育文化獨有的藝術生命,讓本小區擁有現代的實質生活卻孕涵著與歷史文化背景無法割舍的情懷,這是我們不忘本且飲水思源的表達!同時也增加了小區的領域感和歸宿感。構成小區的特色的景觀。 本方案的綠地系統根本分為小區公共綠地和庭院綠地兩級,水系沿中14、心綠地作帶狀布置,與人行方向相符,便于安排多樣化的使用功能,滿意不同年齡層次居民的需要,也使鄰里交往更加自然。公共綠地中安排兒童嬉戲場及各種體育活動場地。庭院綠化主要滿意居民就近活動的需要,可以結合環狀車行道的停車場的設計豐富地坪變化,使庭院空間更具特色。 六、配套公建布局: 效勞整個小區住戶的便民文化、商業設施集中設于圍繞III區主入口的會所,分別設置有健身房、棋牌室、體閑茶座、老人、兒童活動室、乒乓球室、物業治理等配套設施。為居民的生活供應便利,滿意小區的效勞半徑要求和人的生活行為習慣。各個組團結合底層架空的活動中心考慮不同的休閑安康主題,表達各個組團的特色。 各個組團均考慮小型泛會所分設15、組團內適中位置,為組團居民供應休閑康體活動場地。公廁、垃圾中轉站、煤氣調壓站、開閉所、等各類公建立施。均于各組團內賜予充分考慮。于5#、22#樓地下室各設一配電室。 8班幼兒園設于II區主入口東側,幼兒園占地面積為2402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2205.7平方米,以外向型布局既效勞本小區又向周邊的社區開放。平面設計注意功能分區,照看各班根本活動、休息單元的南北朝向,建筑與內外庭園相結合,為幼兒供應充裕的室外活動空間。 七、豎向設計: 依據小區周邊的現狀地勢及標高來確定小區內的標高,依市政規劃標高依據四周定點坐標和標高來確定與外圍市政道路的連接,利用適當變坡與各組團相聯系。結合地下室開挖及水系開挖16、的土方來堆山造景,豐富了城市景觀及社區內部環境,中心綠地的地勢更顯曲折和起伏變化。 八、住宅單體設計 (一)住宅總平布局: 總平布局采納行列式的組合沿路錯落排開,總平面布局組團構造清楚、序列嚴謹有機,富有規律性和機理性,母題突出、特色鮮亮。朝II、III區主入口干道折線的自由排布與總體規劃的休閑風格和規章的用地相協作,盡顯和諧統一。由于基地與南北朝形成肯定的角度,住宅單元沿道路折線型布置,既保證根本南北向,同時豐富而敏捷的形體變化打破兵營式的單調刻板,顯得活潑多姿、富有變化。三組團均在組團的中心及主干道兩側設景觀綠地,局部18層塔式高層住宅,前小后大的平面設計,確保四戶均能朝向景觀面,同時后排17、的大戶型確保南北的對流及通風。 II、III區兩組團圍繞中心綠地設13幢18層高層住宅,I區組團南側臨街朝南戶型相對景觀資源較匱乏場所相對局促,考慮設計為6-7層多層住宅戶型,以形成內向的空間圍合,同時能縮短開發周期。其余為11-12小高層板式住宅。 (二)住宅平面設計: 1、依據市場銷售的要求,設計多種不同的住宅戶型,以板式平面為主,局部結合景觀考慮點式平面,以滿意住戶的多樣化的需求。 2、合理組織內部功能空間,平面緊湊,在有限的面積內,盡可能擴大起居,適當放寬廚衛、壓縮臥房面積, 以利有效組織空間。 3、各行為空間專用性明確,依據不同要求,做到動靜分別或公私分別,符合家庭行為特征。 4、努18、力擴大貯藏面積。 5、突出廚衛設計水準,合理有序地安排廚衛各項設備及設施,留意組織廚衛通風,并對有條件的衛生間適當分隔。 充分考慮XX本地居民的生活習慣,設計建筑經濟、功能適用的住宅體系,以點式、二單元拼接的短板式為主,獲得良好的采光、通風、朝向。 型體以簡約的風格為主,表達時代特征:簡約、和諧,溫馨的形象,整個小區錯落有致,富有韻律節奏,布滿活力的住宅群落和極具特色的小區風貌。 九、“四新“技術的應用: 居住技術的科學性是為了有效的改善住宅性能, 提高居住的舒適度,在本小區規劃中推 廣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并不斷配套完善。 (一)墻體的填充墻應用混凝土空心砌塊,承重粘土多孔磚等19、自重輕節省土地、節省能源的建筑材料,提高外墻的隔熱、隔聲性能。 (二)屋面隔熱采納水泥聚苯板,擠塑泡沫板等隔熱保溫材料,提高居住的舒適性。 屋面及廚衛防水材料采納AAP改性瀝青卷材,或水泥聚合物等新型防水材料。 (三)通訊網絡入戶,除電話、有線電視等網絡外,擬考慮進展家庭電腦信息網絡的建立,為住戶在信息高速大路的馳騁供應條件,實現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 (四)小區智能化治理系統,無線電防盜報警效勞裝置,保安人員巡更檢測系統,通過計算機聯接一起形成網絡,成為一套較為完整的治理系統。 十、立面造型設計 本工程位于XX新區開闊地段,地理位置突出,四周視野開闊。通過總平單體的折線型的錯落布局、立面簡潔的20、體量變化,及因觀景角度的不同而考慮的公寓樓的高度層數的變化而形成起伏多變的群體天際輪廓線;小區單體建筑造型強調獨特的可識別性,表達小區住宅明快、豐富的顏色變化。在立面造型的設計中強調整個社區的整體風格協調的統一的同時,利用住宅平面凹凸變化來塑造形體的前后層次的變化,三個臨街面的柱列充分表達了其商業的連續性。本工程的立面造型設計注意細部的刻畫和比例尺度的處理,在精巧高雅的風格中,融合了歐式細膩的比例尺度,使之既新奇又具現代居住小區的韻味。外墻裙房局部采納花崗石板材,上部采納陶瓷錦磚及高級外墻漆和透亮白玻璃。顏色嚴厲高雅。整體上給人以穩重、含蓄、精巧的氣質來表達商業、居家的性格。 住宅利用凸窗及低21、窗臺等來開闊住戶的室內視野,彰顯其風景這邊獨好的優越地位,利用出屋面的樓梯間、電梯間作一四坡頂,結合躍層露臺,使其天際線更富有變化。以簡練的顏色搭配,表達其清爽明快的風格。虛與實,水平與垂直等的比照手法,表達新世紀居住小區的時代氣息。利用地方材料及頭部局部大玻璃窗點綴,富有地方特色準時代感。 十一、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小區總技術經濟指標 項 目數 量 規劃總用地面積89578.0 平方米 地上總建筑面積268000 平方米 其 中住宅建筑面積253000 平方米 商業建筑面積12023 平方米 配套公建建筑面積2023 平方米 底層停車面積1000 平方米 地下室建筑面積14996 平方米 容積率3.0 建筑密度33% 綠地率38.5% 住宅總數1740戶 、區(一期)技術經濟指標: 總用地面積: 35176.93 平方米 地上總建筑面積: 85913.7 平方米 住宅: 74659.9 平方米 商業: 6667.7 平方米 公建: 2958.7 平方米 架空車庫: 1627.40 平方米 地下室建筑面積: 1181.29 平方米 建筑占地面積: 9058.2 平方米 綠 地 率: 40.3% 建筑密度: 25.8% 容 積 率: 2.44 總 戶 數: 563 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