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倒塌災害事故救援方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90045
2024-01-23
9頁
37.50KB
1、建筑物倒塌災害事故應急營救方案建筑倒塌作為一種常有的安全事故,是公安消防隊伍搶險救援的重要任務之一。為的確做好我中隊建筑物倒塌災害事故搶險營救工作,保證遇有發生重特大建筑類倒塌險情時,中隊迅速出動 ,最大限度地搶救人民公眾的生命和保護國家財產。現結合我中隊人員、裝備及營救能力實質,擬定此方案。一、指導思想針對建筑倒塌事故特點,立足現有裝備、器材,積極研究建筑倒塌災害事故中睜開探測、破拆、起重、營救方面的營救對策,保證建筑倒塌事故發生時,消防隊伍在最短時間內迅速有效搶救被困人員。二、建筑物倒塌事故特點(一)突發性強,人員逃生難。受自然或人為因素影響,建筑倒塌事故隨時可能發生,且事故預兆很不明顯,2、贊同人員逃生的時間極短。(二)設施損壞,易惹起次生災害。突發性建筑倒塌事故,可能造成建筑內部燃氣、供電等設施損壞,致使火災的發生,特別是化工裝置等修筑物倒塌事故,極易形成連鎖反應,惹起有毒氣(液)體泄漏和爆炸燃燒事故的發生。(三)人員傷亡重,社會影響大。建筑發生損壞性倒塌事故,1人員傷亡深重,社會負面影響大。(四)營救難度大,作戰時間長。一旦發生大型建筑倒塌事故或由于地震等自然因素惹起大片建筑倒塌,經常致使很多的人員傷亡,并次生災害,營救難度極大。由于被埋壓待救的被困人員多,受裝備限制,營救行動的有效性必然減弱,因此,災后救助將是長時間的連續作戰。三、建筑物倒塌的主要原因(一)火災火災條件下,3、隨著資料和構件燃燒、建筑承重構件也必然受到必然的影響,直到碰到局部的損壞或整個建筑物的倒塌。1、木結構。木質結構起火燃燒,表面碳化,削弱了荷載斷面,不能夠承受原有的全部荷重,造成建筑結構局部或整體倒塌。2、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筋混凝土構件在400以上的中、高溫條件下,由于鋼筋和混凝土的膨脹系數不同樣,致使兩者的粘著力碰到損壞而相互走開,嚴重影響到構件的強度,造成部分構件變形或整體建筑倒塌。3、鋼結構。鋼結構發生火災后,其構件的強度明顯下降,當溫度高出500時,其強度已僅及正常值的一半。在構件自重和上面荷載的作用下,鋼結構即發生扭曲、變形,致使建筑物倒塌。(二)人為原因1、在施工過程中,由于建筑資4、料質量、施工技術等原因造2成建筑物坍塌。2、火災撲救時,由于用水過分,樓層內大量積水且致使樓板上的堆放物質吸取了滅火用水,重量大大加重;進入著火建筑物內的人員過多等致使建筑物的荷載過重,高出建筑物的承重能力;均可能造成建筑物倒塌。(三)自然災害在地震、強臺風、海嘯、洪澇、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等重要自然災害的侵襲下,由于建筑物結構強度系數不夠,也能夠致建筑物倒塌。四、災情設置某日10時,一在建三層住處樓,每層面積150平方米,總面積450平方米,由于建筑資料質量、施工技術等原因,在施工時突然坍塌,造成12名施工人員被埋壓。五、應急響應體系(一)轄區力量調換:災情發生后,中隊依照擬定的建筑物倒塌災害5、事故營救方案,招集中隊營救力量趕赴現場。(二)增援力量調換:中間隊營救力量難以推行營救時,中隊馬上向支隊119指揮中心央求增援。六、指揮機構當發生重特大建筑物倒塌災害事故時,應成立現場指揮組,3對災害事故推行一致指揮。現場指揮組下設搶險營救組、現場警戒組、通信指揮組、宣傳報道組、醫療救護組。(一)搶險營救組組長由中隊長陳建泉擔當,成員由中隊參戰的干部、戰斗班長組成,其職責是:1、組織進行偵探、營救、滅火等戰斗行動的落實;2、擬定營救推行方案;3、宣布戰斗行動命令。(三)現場警戒組:組長由戰斗三班班長擔當,成員班內部分戰士、現場公安人員組成。主要職責是負責現場的警戒、車輛勸導、治安序次的保護和保6、證參戰官兵的安全。(四)通信指揮組:組長火場通信員擔當。其職責是負責現場有線、無線聯系,并保障通信暢達。(五)宣傳報道組:組長由林累果指導員擔當。其職責是搞好戰前動員,掌握、收集情況,組織現場宣傳、煽惑,做好宣傳報道。(六)醫療救護組:由120地方救護人員組成,其職責是:負責對受傷公眾及受4傷戰斗人員進行包扎、救護和現場搶救,對救出人員進行登記、表記,并將傷情較重者送交醫療搶救部門救治。六、勤務保障勤務保障由司務長組織。主要任務:(一)做好滅火器材裝備、工具的保障。(二)火場物質的保障。(三)滅火劑、油料的保障。(四)參戰人員食宿的保障。八、辦理對策(一)災情偵探1、中隊力量列席后經過咨詢知情7、人,迅速認識掌握建筑物倒塌原因、部位;有無埋壓人員、數量及埋壓的大概地址;有無易燃,易爆及名貴物品等基本情況,并及時將偵探情況向現場指揮員報告。2、利用有毒氣體探測儀等儀器設施,深入內部進行檢測現場有無可燃氣體、有毒氣體等。3、在推行營救過程中,對建筑物進行不中止偵探,防范建筑物二次坍塌造成人員傷亡。并正確標示出危險情況下,人員緊急撤離現場路線及相互間聯系方式,以便迅速撤離。(二)成立警戒5中隊到達現場后,在進行現場偵探的同時,指揮員依照建筑物倒塌情況、所需營救戰斗空間、營救車輛行駛路線等情況及時劃分警戒范圍(公安交警力量列席后由其負責組織推行),引導分別受害人員和圍觀公眾,保護現場序次,推行8、車輛管制,保證供營救使用道路交暢達達,保證外面人員安全和搶險營救行動的順利進行。(三)營救準備1、指揮員列席后應迅速判明情況,及時通知電力部門或采取措施切斷電源,防范因建筑物倒塌造成供電線路斷路,致使救援人員觸電;關閉由于坍塌造成的漏水、漏氣和管道閥門。2、依照偵探掌握情況,確定營救推行方案。3、除去現場阻擋,開辟一塊空闊地和進出通道,保證現場有一個搶救平臺和一條供營救車輛進出的通道。4、為爭取搶救被困人員時間,在確認坍塌事故現場無再次垮塌和對被埋壓人員無影響的情況下,可視情分成多個小組,從不同樣方向、采用不同樣手段進行營救。5、準備好照明設施,保障搶險營救工作在夜間及時有效順利進行。6、成立9、觀察員,對現場進行全面監控,發現異常,及時向指揮部報告,通知營救人員迅速撤離。(四)搶救被困人員61、分別現場可直接營救人員( 1)經過應急廣播系統對被困人員喊話,堅固被困人員情緒,防范慌亂逃跑,造成不測傷害。同時,營救人員應迅速組織分別。( 2)當分別通道被倒塌物擁堵時,可利用舉高云梯車、救生軟梯、緩降器等救生器材將被困人員營救分別至地面安全地帶。2 、營救被埋壓人員( 1)生計激勵利用應急廣播系統、對現場進行喊話,不中止激勵被困人員連續生計的意念,等待營救。( 2)利用生命探測儀(搜救犬)搜尋被困人員,確定被困人員的詳盡地址。( 3)營救推行A、起吊。在坍塌現場,依照建筑結構,在保證被埋壓10、人員免受二次傷害的情況下,可利用多功能搶險營救車采用吊拉、起重和牽引等方法,對預制樓板、構件進行清理。當發現被困人員后,為防范造成二次傷害,應先采用使用營救氣墊、方木、角鋼等支撐保護,此后改用手刨、翻、抬等方法救人。B、切割。在要點部位,特別是對湊近待救人員周邊的大型鋼梁、樓板等構件,在推行吊拉無法保證絕對安全時,應利用切割機、無齒鋸和液壓剪等切割器材,將大塊樓板劃整為零,打開7救生通道,迅速救出被困人員。C、擴大。在生還人員被擠壓在相互交叉的樓板中,應靈便使用擴大器、千斤頂、充氣墊等特勤器材,救出被困人員。D、對短時間無法拯救的幸存者,在條件充許的情況下,應當及時供應飲水和藥品。E、及時將事11、故現場搶救出的窒息、休克、出血的重、危傷員交給“120”醫務人員進行搶救。F、待確認被埋人員的幸存者全部拯救結束后,可使用大型鏟車、吊車、推土機等施工機械車輛除去建(構)筑物廢墟。九、注意事項(一)現場指揮組應有單位工程技術人員參加,為滅火搶險營救供應技術指導。(二)營救人員要加強行動安全,嚴禁進入建筑結構已經明顯松動的建筑內部;不得登上已受力不均衡的天臺、樓板、屋頂等部位;嚴禁冒險鉆入非堅固支撐的建筑廢墟下面。(三)在未完好確認已無埋壓人員的情況下,一般不得使用大型挖掘機械。(四)對有二次倒塌可能的涉及或節余建筑,或進行加固,或使其合理倒塌,行動要果斷,保證營救行動的安全。(五)采用起重設施12、救人時,必定認真研究受力情況,防范建(構)物再次坍塌。8(六)現場需要進行滅火時,應盡量采用噴霧和開花射流射水,以熄滅火災即可,防范水流沖擊造成構件再次坍塌和對被埋壓人員造成傷害。(七)在倒塌地域,特別是被困人員上方的操作人員不應過多,防范重量過大造成被困人員碰到二次傷害。(八)對現場搶救上來的被困人員,盡可能利用身體固定氣囊和肢體固定氣囊進行運送,防范對重傷人員造成二次傷害。(九)對搶救出來的人員進行登記,做好備案,對受傷人員要及時移交給醫療部門。(十)營救人員必定穿著全套戰斗服,對于可能發生的爆炸或毒氣泄漏的事故場所必定佩帶空氣呼吸器、隔熱服、防化服,防范發生次生傷害。(十)使用切割裝備破拆時,必定確認事故現場無易燃、易爆物品和對被困人員無傷害的情況下進行。(十一)辦理建筑倒塌事故,一般作戰時間較長,應及時組織參戰人員輪換,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