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消防設施檢測服務質量控制及管理方案.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90064
2024-01-23
10頁
22.26KB
1、建筑消防設施檢測服務質量控制及管理目錄一、質量控制21. 1質量制度21.2 合同評價21.3 不符合程序21.4 數據管理31.5 內部評價31.6 管理評審41.7持續改進4二、設備管理52. 1 檢測設備配備52.2 校準與保持72. 3 計量溯源8三、人員管理8四、檔案管理9e)反映系統功能性檢查的現場檢測照片;f)反映啟動、關閉情況的中控室主機記錄等佐證性材料;g)檢測報告(含審批表)。4.6建筑消防設施檢測檔案保管期限為6年,保管期限到期的應經技術負 責人批準后銷毀,并登記、造冊。一、質量控制1.1質量制度服務機構質量負責人應組織編制本機構的質量控制管理的制度、計劃、程序 和指導書2、。服務質量控制管理制度至少應包括:服務質量管理的制度、服務質量管理的 控制、服務原始記錄的控制、應對服務質量風險的措施、改進、糾正措施、內部 審核和管理評審。服務機構應說明質量方針,制定質量目標,并開展定期的服務質量評價評審。 服務機構應當明確服務質量管理制度措施的有效性和時效性,防止使用無 效、作廢的制度和措施。1.2合同評價服務機構應對委托的檢測服務事項進行定期委托內容的合同評價。服務機構應當允許委托單位或其代表合理進入服務機構或檢測現場進行觀 察檢查。1.3不符合程序服務機構應建立和保持服務過程中出現不符合情形的處理方法。當檢測服務 或服務結果不符合自身質量控制或與委托單位需要的要求時,3、服務機構應進行數 據復測、工程復查等糾正措施。不符合情形的處理方法應確保:a)明確對不符合工作進行管理的責任和權力;b)針對風險等級采取措施;c)對不符合工作的嚴重性進行評價,包括對過去結果的影響分析;d)對不符合工作的可接性做出決定;e)必要時,通知委托單位并取消工作;f)規定批準恢復工作職責;g)記錄所描述的不符合工作和措施。1.4數據管理服務機構應建立和保持記錄管理制度,確保每一項檢測服務的技術記錄信息 充分,確保記錄的標識、貯存、保護、檢索、保存和處置符合要求。服務機構應當將服務數據和信息進行采集、處理、記錄、報告、存儲或檢索 等方面的有效性管理。當利用計算機或自動化設備對服務數據進行4、管理時,服務機構應:a)將自行開發的計算機軟件形成文件,使用前確認其適用性,并定期進行確 認、改變或升級后的再確認,應保存確認的記錄;b)建立和保持保護數據完整性、正確性和保密性的保護程序;c)定期維護計算機和自動設備以確保其功能正常。1.5內部評價服務機構應實施針對服務質量控制狀況的內部評價制度,以保障各項質量控 制制度措施得到有效的實施和保持。內部評價通常每半年一次,由機構技術負責人負責制定內部評價方案,可聘 請行業專家參與內部評價。內部評價方案應當包括內部評價的頻次、方法、職責、籌劃要求和報告等內 容。內部評價結束后,應當由服務機構的技術負責人編制內部評價報告,由檢測結構法人簽發確認。15、.6管理評審服務機構應每年開展一次服務質量管理評審,由服務機構主要負責人組織, 形成年度服務質量管理評審報告。服務機構應確保質量管理評審后,得出的相應變更或改進措施予應當對服務 質量控制的制度、措施進行修訂,以保障服務質量管理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 性。服務質量管理評審的主要內容應包括以下信息:a)服務機構相關的內外部因素的變化情況;b)服務質量目標的可行性;c)質量控制制度措施的全面性;d)以往管理評審所采取措施的情況;e)近期檢測服務的結果和糾正情況;f)委托單位和本機構員工的反應情況;g)持續改進措施的執行情況;h)本機構內各類服務人員的教育培訓情況i)其它相關情況,如司法訴訟、行政處分6、情況。1.7持續改進服務機構應定期征求委托單位和內部檢測人員的意見和建議,進行分析、整 理和匯總,形成持續改進方案。服務機構應執行服務質量投訴處理的措施,明確投訴的接收、確認、調查和 處理職責,跟蹤和記錄投訴,總結形成持續改進意見。服務機構應當在其經營場所的醒目位置公示資質證書、營業執照、經營范圍、 工作程序、收費標準、收費依據、執業守那么、注冊消防工程師資格證書、投訴電 話等事項。服務機構法人、技術負責人和工程負責人變更時應當及時向社會披露相關信 息。服務機構所屬注冊消防工程師和消防設施操作員發生變化的,應當在五日內 通過社會消防技術服務信息系統予以備案。服務機構應當在檢測工程完成之日起五日7、內,通過社會消防技術服務信息系 統將檢測工程目錄以及出具的書面結論文件予以備案。二、設備管理2.1檢測設備配備服務機構使用的設備功能要求應符合表lo表1技術服務機構設備功能表一類型序號設備名稱功能要求基 礎 設 備1計算機每套中包括光盤刻錄機、移動存儲器各1個2打印機適用激光打印機3 機適用普通紙4照相機不低于800萬像素5錄音錄像設備用于現場記錄,記錄時間不少于10h6對講機通話距離不小于1000米;含防爆型1對7消防技術服務專用車輛滿足裝載相關專業設備和開展消防技術服務要求, 并設置消防技術服務機構標識8個人防護和勞動保護裝備按照實際需要配備打印機、 機等可配備同時滿足要求的一體機。1秒表8、量程不小于15min,精度:0. is注:其他常用五金工具、電工工具等,按照實際需要配置。專 用 設 備2卷尺量程不小于30m;精度:1mm; 2個3游標卡尺量程不小于5m,精度:1mm; 2個4鋼直尺量程不小于50mm;精度:0. 02mm5直角尺量程不小于50cm;精度:1mm6電子秤主要用于對消防軟管卷盤的檢查7測力計量程不小于30kg8強光手電量程:50N500N;精度:0. 5%9激光測距儀警用充電式,LED冷光源10數字照度計量程不小于50m;精度:3mm11數字聲級計量程不小于2000LX;精度:5%12數字風速計量程:30dB130dB;精度:1. 5dB13數字微壓計量程:O9、m/s45m/s;精度:3%14數字溫濕度計量程:OPa3000Pa;精度:3%,具有清零功能, 并配有檢測軟管15超聲波流量計用于環境溫濕度檢測16數字坡度儀測量管徑范圍:0mm300mm;17垂直度測定儀精度:1%18消火栓測壓接頭量程:090。;精度:0. 1。19噴水末端試水接頭量程:Onun500mm ;精度:0.2pm20接地電阻測量儀壓力表量程:OMPa1.60MPa;精度:1.6級21絕緣電阻測量儀壓力表量程:OMPa0. 60MPa;精度:1.6級22數字萬用表量程:0Q1000Q:精度:2%23感煙探測器功能試驗器量程:1MQ2000MQ:精度:2%24感溫探測器功能試驗器10、可測量交直流電壓、電流、電阻、電容等25線型光束感煙探測器濾光片檢測桿高度不小于2.5m,加配聚煙罩,內置電源線, 連續工作時間不低于2h26火焰探測器功能試驗器檢測桿高度不小于2.5米,內置電源線;連續工作 時間不低于2h27漏電電流檢測儀減光值分別為0. 4dB和10. OdB各一片,具備手持功 能28便攜式可燃氣體檢測儀紅外線波長大于或等于850nm,紫外線波長小于或等 于280nmo檢測桿高度不小于2. 5m29數字壓力表量程:0A2A;精度:0.1mA30細水霧末端試水裝置可檢測一氧化碳、氫氣、氨氣、液化石油氣、甲烷等可燃氣體濃度服務機構應當制定檢測設備管理制度,以確保檢測設備功能正11、常,防止檢測 設備性能退化。服務機構實行檢測設備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內容:a)設備的識別,包括軟件和固件版本;b)制造商名稱、型號、序列號或其他唯一性標識;c)設備符合規定要求的驗證證據;d)校準日期、校準結果、設備調整、驗收準那么、下次校準的預定日期或校準 周期;e)標準物質的文件、結果、驗收準那么、相關日期和有效期;f)與設備性能相關的維護計劃和已進行的維護;g)設備的損壞、故障、改裝或維修的詳細信息。2.2校準與保持用于測量的檢測設備應能到達所需的測量準確度和測量不確定度。當滿足下 列情形之一時,測量設備應進行校準:a)當測量準確度或測量不確定度影響檢測結果的有效性;b)為產生檢測結果的計12、量溯源性,要求對設備進行校準。服務機構應實行檢測設備校準制度和方案,定期進行復核和必要的調整。所 有需要校準或具有規定有效期的檢測設備應使用標簽、編碼或以其他方式標識, 使設備使用人方便地識別校準狀態或有效期。如果檢測設備有過載或處置不當、給出可疑結果、已顯示有缺陷或超出規定 要求時,應停止使用。檢測服務的測量行為結束后,檢查發現測量設備存在缺陷 或偏離值超出規定要求時,應當重新測量。檢測過程高頻率使用的檢測設備,應當在整個檢測活動中進行期間核查。 2.3計量溯源服務機構應通過制度的方式將檢測設備的測量結果與適當的參考對象相關 聯,始終保持測量結果的計量溯源性。服務機構應通過以下方式確保測量結13、果溯 源到國際單位制(SI):a)具備能力的設備服務機構提供的校準;b)由具備能力的設備生產者提供并聲明計量溯源至SI的標準值;c)Sl單位的直接復現,并通過直接或間接與國家或國際標準比對來保證。技術上不可能溯源到SI單位時,服務機構應證明可溯源至適當的參考對象, 如:a)具備能力的設備生產者提供的標準值;b)描述清晰的參考測量程序、規定方法或協議標準的結果,其測量結果滿足 預期用途,并通過適當比對予以保證。三、人員管理3.1服務機構法人或主要負責人是本機構的質量負責人,全面負責本機構 的服務質量。3.2服務機構應當設置本機構技術負責人和工程技術負責人,按照服務項 目設置工程負責人,技術負責人14、和工程負責人均應由一級注冊消防工程師擔任。3.3檢測人員、技術負責人和工程負責人不得兼任服務機構的質量負責人。3.4服務機構的注冊消防工程師不應少于2 Ao具有消防設施操作員國家 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不應少于6人,其中中級技能等級以上的不少于2人。3.5從事現場檢測的操作人員均應具備消防設施操作員國家職業資格證 書。3.6注冊消防工程師和消防設施操作員應當按照相關政策法規進行注冊、 備案、再教育等要求。3.7其他工作人員應當按照本機構的質量控制制度履行各自崗位職責,并 接受檢測能力、平安生產等方面的教育培訓。四、檔案管理4.1服務機構應實行服務檔案管理制度,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內容:a)檔案管理方法15、;b)檔案分類方案;c)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表;d)整理編目細那么。4.2服務機構按服務工程做好服務檔案的收集、整理、歸檔、分類編目等 工作,并宜設置專用檔案室。4.3服務檔案應為紙質文件,并使用A4紙制作,歸檔的檢測檔案文件應為 原件,應采用統一的卷盒、規格和材質。裝訂時應當采取右齊、下齊、三孔雙線、 左側裝訂的方法,材料較多時應當分冊裝訂,每冊不宜超過200頁。4.4服務機構應當在檢測報告出具1個月后,完成服務檔案的歸檔工作。4.5服務檔案中應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內容:a)檔案編目;b)檢測合同、檢測任務委托單;c)受理資料、其他與檢測相關的重要文件;d)檢測方案、檢測原始記錄、檢測結果不合格反應及處理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