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青混凝土面層病害處理專項施工方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90251
2024-01-23
6頁
41.54KB
1、瀝青混凝土面層病害處理專項施工方案1、施工準備1.1材料1)、碎石用于高速公路瀝青路面的碎石將嚴格按業主招標文件中技術規范的要求和現行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JTJ052-2000規定的標準方法進行試驗,確保碎石的洛杉磯磨耗率不大于28%,用于面層的碎石,磨光值不小于42。對瀝青混凝土上面層要求的碎石為滿足設計要求的輝綠巖,瀝青與粗集料的粘附性,在不摻加外加劑條件下不低于4級,摻入外加劑后的粘附性不得低于5級。由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簽字認可后才使用。 2)、瀝青瀝青混凝土上面層采用SBSID型成品改性瀝青。中下面層根據招標文件采用相應瀝青。改性瀝青要求質地均勻、無水分,當加熱到1702、oC時不起泡,不產生分離、凝聚等現象.每批運到工地的瀝青附有生產廠家的瀝青質量檢驗單.其技術要求符合招標文件的規定。對每批運至工地的瀝青進行針入度、延度、軟化點三項指標檢驗.改性乳化瀝青符合現行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04)的規定。3)、細集料細集料采用潔凈、干燥、無風化、無雜質,并有適當的顆粒級配的石屑,其質量符合招標文件的規定。4)、填料(礦粉)瀝青混合料的填料采用石灰巖等憎水性石料經磨細得到的礦粉,原石料中的泥土雜質除凈.礦粉要求干燥、潔凈,能自由的從礦粉倉流出,其質量符合招標文件的規定。根據招標文件的要求,不使用回收粉。1.2石料加工為確保瀝青路面的粗集料具有良好3、的顆粒形狀,要求采石場對碎石料采用鄂式破碎機一級破碎,采用反擊式破碎機二次破碎,破碎的石料與級配均滿足招標文件、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JTJ0522000)和現行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04)的要求。2、混合料配合比設計瀝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設計在監理工程師確認合格的試驗室進行,并接受監理工程師的監督。按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04)規定要求進行原材料試驗和混合料組成設計。根據瀝青混合料的類型,集料級配和瀝青用量符合招標文件的規定,瀝青用量必須通過試驗確定。瀝青混合料的各項技術指標符合規范的規定。我們將按目標配合比設計、生產配合比設計和生產配合比4、驗證三階段進行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設計。試驗室做出的配合比(目標配合比),一般不直接輸入拌和設備的電腦,還需進行生產試配,即進行生產配合比的設計。在生產配合比的設計階段從拌和設備的各熱料倉中取樣,并進行篩分,然后確定各熱料倉的用料量,供拌和機控制室使用。操作人員根據熱料倉的用料比例,調整冷料倉的進料比例,使供料平衡。最后進行生產配合比的驗證,直至符合設計要求為止,經生產驗證后的配合比,在施工過程中不能隨意修改,除非料源級配發生明顯變化,配合比的修改必須經監理工程師同意。在路面病害處理開工前的14天前向監理工程師提交擬用的瀝青混合料配合比,瀝青混合料的瀝青用量及瀝青混合料穩定度、流值、空隙率、動穩5、定度、殘留穩定度等各項技術指標報送監理工程師審批.瀝青路面上中面層在進行瀝青混合料進行配合比設計時, 須通過車轍試驗機對抗車轍能力進行檢測。在溫度60oC,輪壓0.7Mpa條件下進行車轍試驗的動穩定度,普通瀝青混合料不小于1000次/mm,改性瀝青混合料不小于2800次/mm.本工程若采用的成品改性瀝青,在購貨前與進場前均按照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04)要求進行檢測,在監理工程師認可后,方可進場使用,并在日常生產中必須按標準加強質量檢查。a、試樣的采集,采集試樣是隨機的,對于成品改性瀝青、普通進口瀝青,可以隨時從適宜的地方取樣;一般是從瀝青儲存罐采集.b 、對改性瀝青:在6、日常生產過程中原則上按改性瀝青確定的標準逐項檢查;頻率可根據試驗的繁簡程度有所區別。其它檢驗項目可根據需要隔一天檢驗一次或一周檢測1-2次。檢驗方法:針入度、軟化點和薄膜加熱等試驗與基質瀝青的試驗方法相同,低溫延度試驗溫度采用5OC。c、 確保瀝青加熱溫度,加強瀝青溫度控制與檢查,改性瀝青正常情況下加熱溫度不大于160 oC175oC(普通瀝青控制在155oC165oC),從而防止瀝青老化,以便更好控制混合料拌和溫度。改性瀝青礦料加熱溫度控制在190oC220oC(普通瀝青礦料控制在165oC195oC)。溫度控制具體見下表:序號項目溫度要求(OC)改性瀝青砼普通瀝青砼1瀝青加熱溫度160-17、75155-1652礦料加熱溫度190220(填料不加熱)165-195(填料不加熱)3瀝青砼出料溫度170185145-1654混合料廢棄溫度 高于195高于1955攤鋪溫度不低于160不低于1356初壓開始溫度不低于150不低于1307碾壓終了的表面溫度不低于90不低于708開放交通溫度低于50低于503、路面病害處理施工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在取得高速交警、路政和業主的審批后,將進行封閉交通準備,具體封閉交通原則按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JTG H302004)辦理。封閉交通后,組織人員、機械設備進場,開始路面病害處理施工。施工結束后,清理現場,組織人員、機械設備撤離現場,在瀝青混凝土溫度低于8、50攝氏度后恢復交通。具體施工時間和交通管制安排如下:路面病害處理:采用不改變交通流向方向封閉單車道施工。擬日工作時間為早6:00下午18:00,具體的日工作時間,還將根據施工開工前按交警的批復為準.3。1.裂縫處理縱、橫向裂縫的修補根據裂縫的寬度確定不同的施工方式.微裂縫采用傳統的灌縫修補采用改性乳化瀝青冷補施工;中小裂縫采用開槽修補法;大裂縫則采用開槽加鋪土工織物進行修補.微裂縫修補是采用改性乳化瀝青,改性乳化瀝青是液態的混合冷補材料,對機具設備無特殊要求,現場攪拌后人工刮涂封縫。中小裂縫采用開槽法修補,使用的設備包括開槽機和灌縫機,補縫材料采用針對裂縫修補專門設計的密封膠,開槽尺寸至少為9、1cm寬,1-3cm深,開槽的深度、寬度比不超過2:1。施工工藝流程如下:(1) 準備工作。檢查開槽機與灌縫機,確保其技術狀況良好;根據路面裂縫的具體情況,確定補縫設計方案;啟動灌縫機并向密封膠加熱耀內添加密封膠,將密封膠加熱、攪拌至193,不能超過204;加熱期間將灌縫機拖掛在卡車后面,并把密封膠、隔離墩、安全指示標牌、開槽機和肩背式吹風機等裝在卡車上,拖到預定施工地點。(2) 開槽.按照實際裂縫情況確定開槽尺寸,預先調節好開槽機開槽深度,然后進行開槽作業。作業時,根據裂縫寬度種類情況,及時調節開槽尺寸,滿足最低設計要求。(3) 清槽。用肩背式吹風機將槽內的碎渣及裂縫兩側至少10cm范圍內的10、灰塵徹底清掃干凈。(4) 灌縫。若在氣溫低于4時補縫,灌縫機須配有預熱設備對開槽部位進行預熱,若在此溫度下不預熱就進行補縫,會降低密封膠的粘結力;如果在氣溫高于4時補縫,可不進行預熱。在密封膠加熱溫度達到193左右時,用灌縫機上帶有刮平器的壓力噴頭將密封膠均勻地灌入槽內,并在裂縫兩側拖成一定寬度與厚度的封層。(5) 養護.用密封膠灌縫后,在密封膠充分冷卻并把路面上的碎渣清掃干凈后,才能開放交通,一般冷卻時間為15分鐘左右,具體開放交通時間可根據氣溫情況靈活掌握。大裂縫或密集形裂縫采用開槽加鋪土工織物的方法進行修補。具體施工工藝主要有:利用銑刨機刨除或切割機鑿除l017c m厚瀝青混凝土,寬度應11、按lm控制,清除槽底的雜質并用改性乳化瀝青灌縫,然后噴灑粘層油。按刨除的厚度分別回填瀝青砼:如刨除17cm瀝青混凝土,下承層為基層頂面的,在基層頂面鋪設T010140型無紡土工布,下槽回填AC20C型瀝青砼,然后鋪設聚酯玻纖布,接著攤鋪中面層AC20C型瀝青沏凝土,上面層攤鋪AC-13C調整型改性瀝青混凝土,并用壓路機或振動夯壓實;刨除10cm瀝青混凝土情況的則在下面層上鋪設聚酯玻纖布,接著攤鋪中面層AC-20C型瀝青混凝土,最后上面層攤鋪AC13C調整型改性瀝青混凝土,并用壓路機或振動夯壓實。如遇基層破壞的情況則清除破壞的基層及槽底的雜質并噴灑粘層油并用乳化瀝青灌縫,鋪設T010140型浸漬12、泌青無紡土工布,然后回填AC-20C型瀝青砼至下面層頂,然后鋪設聚酯玻纖布,接著再攤鋪中面層AC-20C型瀝青混凝土,上面層攤鋪AC-13C調整型改性瀝青混凝土,并用壓路機或振動夯壓實。3.2. 坑洞、翻漿修補坑洞、翻漿修補分步進行首先確定其范圍及大小,明確破壞程度;然后根據破壞的程度采用不同的處理措施。主要操作要點:按實際情況挖除損壞的面層或基層。3.2.1如基層情況較好的,則整平并清除干凈挖槽底面,基層頂面均勻鋪灑改性乳化瀝青(0。71。1L/m2)并鋪設T010/140型無紡土工布,下槽回填AC-20C型瀝青混凝土,然后在其上鋪設聚酯玻纖布,上槽采用AC-20C型瀝青混凝土及AC13C型13、改性瀝青混凝土回填并壓實;壓實度需滿足相應施工規范對路面的要求。3.2.2如基層有病害的,則確定基層病害處理范圍,挖除基層破損部分,整平并清除干凈挖槽底面,均勻鋪灑改性乳化瀝青(0。71.1L/m2),分層回鋪AC20C型瀝青混凝土至基層定面,然后鋪設T010/140型無紡土工布,下槽回填AC20C型瀝青混凝土,然后在其上鋪設聚酯玻纖布,上槽采用AC-20C型瀝青混凝土及AC-13C型改性瀝青混凝土回填并壓實;壓實度需滿足相應施工規范對路面的要求。3。2.3如基層破損處潮濕、含水量過大,應挖除后在底面的潮濕面鋪灑干水泥,然后均勻鋪灑改性乳化瀝青(0.71。1L/m2),分層回鋪AC20C型瀝青14、混凝土至基層定面,再鋪設T010/140型無紡土工布,下槽回填AC-20C型瀝青混凝土,然后在其上鋪設聚酯玻纖布,上槽采用AC-20C型瀝青混凝土及AC-13C型改性瀝青混凝土回填并壓實;壓實度需滿足相應施工規范對路面的要求。3。3.網裂、泛油修補及特殊路段的病害處治根據網裂及泛油范圍,利用小銑刨機刨除或鑿除4-10c m厚瀝青混凝土,清除槽底的雜質并噴灑粘層油并回填AC-20C型瀝青混凝土及回填AC13C調整型改性瀝青混凝土。對于特殊路段或長上坡路段,將根據病害實際情況,并在經業主(業主代表)同意后,可選用復合改性瀝青(TLA+SBS)、加纖維AC13C等特殊路面結構層材料進行處治。 3。415、.病害處理注意事項(1)處理徹底在病害處理中,特別是罩面前,將對零星的中、重度龜裂、重度塊狀裂縫、重度縱橫裂縫、坑槽、沉陷、重度松散、重度車轍等病害應修補完好,以保證病害處理的徹底.(2)分層銑刨銑刨前應先根據具體路面的具體破壞情況確定路面銑刨的厚度。如僅為上面層破壞,則銑刨的厚度為4cm瀝青混凝土上面層,然后清除雜質對裂縫進行處理之后進行粘層油的噴灑,再用AC13C型改性瀝青混凝土進行回鋪;如中、下層破壞,則銑刨的厚度為全瀝青層厚度17cm,然后清除雜質對裂縫進行處理之后進行粘層油的噴灑,再分別用AC25C型、AC-20C型及AC-13C型改性瀝青混凝土進行分層回鋪。如銑刨后發現基層出現破壞16、,則應先對基層進行修補:基層出現粉碎性以及密集性裂縫等大范圍破壞的則刨去基層上面層16cm后采用AC-25C型進行回鋪;基層出現一般裂縫破壞的,則采用改性乳化瀝青進行灌縫封閉處理。根據實際數量的使用情況如AC25C型數量偏少,為方便施工可改用AC-20C型。在中、下面層和基層病害處理中,將分層銑刨。銑刨厚度視下承層病害而定,對于銑刨后遇到的松散夾層應予以清除.分層銑刨時,應由監理工程師根據中下面層病害實際情況確定是否設置臺階,若設,則要求橫向臺階不小于1m,縱向臺階應切割成45或直立。在處理中、下面層病害時,原則上不宜設縱向臺階。 (3)分層攤鋪、壓實為確保回填瀝青混凝土的壓實度,對中、下面層17、和基層病害處理中回填的瀝青混凝土,將分層攤鋪和壓實,分層厚度上面層一般不大于5cm,下承層不大于10cm.(4)粘層油、透層油為使回填的瀝青混凝土與原有結構層緊密結合,將對銑刨范圍內經認真清理的底面和側面噴灑改性粘層油或改性透層油(粘層油用于銑刨后的瀝青混凝土頂面,透層油用于銑刨后的基層頂面),粘層油、透層油的用量以規范規定的上限控制。(5)封邊及接縫處理a.為防止雨水沿病害處理區塊四周接縫處滲透,消除其質量隱患,待施工完畢且在解除施工封道之前,對罩面路段、非罩面路段的病害處理區塊四周接縫處均應進行封邊,其封邊寬度不小于5cm。b.本工程非罩面路段封邊材料規定為TL-2000;罩面路段下承層封18、邊材料采用改性乳化瀝青.(6)施工順序對于擬實施罩面的路段,將在罩面實施前完成所有病害的處理。3.5。取樣和試驗(1)瀝青混合料將按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04)的方法取樣,以測定集料級配、瀝青含量。混合料的試樣,每臺拌和機應在每天進行12次取樣,并按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04)方法及監理規程規定項目進行檢驗。(2)壓實的瀝青路面將按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04)要求的方法鉆孔取樣,測定其壓實度。3。6.瀝青砼的質量控制3。6。1、拌制在集料放入攪拌鍋的同時,對于有外摻劑的,將外摻劑從攪拌鍋的觀察孔按比例投入鍋中。瀝青混合料拌和時19、間根據具體情況經試拌確定,以瀝青均勻包裹集料為度。間歇式拌和機每鍋拌和時間不少于為45S,其中干拌時間不少于510S。改性瀝青混合料的拌和時間應相應的延長。拌和的瀝青混合料均勻一致,無花白料,無結團成塊或嚴重的粗細料離析現象.瀝青混合料出廠溫度為符合技術規范要求.3.6.2運輸 采用25噸位的自卸汽車運料,車廂清掃干凈,為防止瀝青與車廂粘結,在車廂涂一層非石油基質的混合液.從拌和機向運料車上卸料時,卸一斗混合料挪動一下汽車位置,以減少離析。由于病害處理點較分散,需要的瀝青混合料數量少,為此,運料車采用篷布加棉被覆蓋,用以保溫、防雨、防污染.3。6.3攤鋪在進行瀝青路面攤鋪前必須對下承層進行檢查20、,把質量隱患杜絕在下道工序之前,通常檢查的內容有病害處理程度、粘層油灑布均勻程度等.同時,對與瀝青混合料接觸的內側壁涂上粘層瀝青,加強粘接.混合料攤鋪溫度不得低于技術規范要求。氣溫低于10 oC時,停止攤鋪混合料。攤鋪好的瀝青混合料緊跟著碾壓,如因故不能及時碾壓或遇雨時,立即停止攤鋪,并做好瀝青混合料的保溫工作。3。6。4碾壓采用鋼筒式鋼輪壓路機、輪胎壓路機的組合碾壓方式。瀝青混合料的壓實按初壓、復壓、終壓三個階段進行。初壓在混合料較高溫度下進行,并不得產生推移、開裂。復壓緊接在初壓后進行,復壓采用重型輪胎壓路機,碾壓遍數4遍。終壓緊接在復壓后進行,終壓用雙輪鋼筒式壓路機,不少于12遍,并無輪21、跡。碾壓終了溫度不低于規范要求。3。6.5接縫施工中在縱、橫向接縫處涂刷粘層油,加強新路與老路的粘結。在施工完畢后,對接縫用TL2000封邊,封邊寬度5.3。6。6開放交通待完全自然冷卻,表面溫度低于50 oC后,開放交通。3。6。7使用聚酯纖維瀝青砼的注意事項聚酯纖維在集料投入時采用自動或手動同時加入,集料干拌時間不少于規定時間。加入瀝青濕拌時間為30秒,使纖維分布到位、均勻,并分散成單絲,如經檢測,仍出現成束纖維,則延長攪拌時間;在連續密集配的情況下,加入聚酯纖維后,瀝青最佳油量提高千分之二; 鋪完后,壓路機比平常多碾壓二至三遍,使之更加密實。4、質量檢驗4.1。基本要求(1)瀝青混合料的22、礦料質量及礦料級配應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2)嚴格控制各種礦料和瀝青用量及各種材料和瀝青混合料的加熱溫度,瀝青材料及混合料的各項指標應符合設計和施工規范要求,瀝青混合料的生產,每日應做抽提試驗(包括馬歇爾穩定度試驗).礦料級配、瀝青含量、馬歇爾穩定度等結果的合格率應不小于技術規范要求。(3)拌和后的瀝青混合料應均勻一致,無花白,無粗細料分離和結團成塊現象。(4)銑刨后并在攤鋪瀝青混合料之前,對下承面夾層、病害必須給予徹底清除和處理。(5)攤鋪時應嚴格掌握攤鋪厚度和平整度,避免離析,注意控制攤鋪和碾壓溫度,碾壓至要求的密實度。4。2.檢查項目瀝青混凝土面層檢查項目及檢驗標準見下表。其中平整度檢查項目要求采用自動檢測設備進行檢測,對于接縫處平整度可采用三米直尺進行控制。4.3。外觀鑒定(1)表面平整密實、橫向順適,(2)無泛油、松散、裂縫、粗細料明顯離析、啃邊、輪跡、車轍等現象。(3)表面無明顯碾壓輪跡。(4)接縫緊密、平順、燙縫不應枯焦。(5)不得有積水或漏水現象。 (6)封邊整齊、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