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安鐵路弋江站繁昌西站安慶站建筑概念設計方案征集.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90415
2024-01-23
10頁
40KB
1、寧安鐵路弋江站、繁昌西站、安慶站建筑概念設計方案征集=傳真文件日 期: 2009年9月28日致 : 傳 真: 電 話: 自 : 鐵道部工程設計鑒定中心傳 真: 010-51892306電 話: 關 于: 寧安鐵路弋江站、繁昌西站、安慶站建筑概念設計方案征集項目介紹會及第一次質疑/澄清頁 數: 1+9寧安鐵路弋江站、繁昌西站、安慶站建筑概念設計方案征集第一次質疑/澄清2009年9月28日一、弋江站問題1弋江站電子文件軌道圖與規劃圖方向不對應,無參照坐標,規劃圖中地形范圍未覆蓋弋江站范圍。答:規劃圖是地方規劃部門提供。當與鐵路設計“弋江站平面布置圖”不對應時,應以鐵路設計“弋江站平面布置圖”為準,2、并參考規劃圖。問題2弋江站附近道路未明確。答:弋江站南京端上跨205國道,安慶端上跨緯12路,站前為城市三環路。問題3任務書車站選址于九華南路西側、三環路以東、緯十路和緯十二路之間的區域,在CAD附件5-3和CAD附件5-4中均未顯示,能否提供道路標高等相關資料。答:國道205為現有道路;緯12路蕪湖市正在做相關設計;城市三環路的走向正在調整,但基本平行于鐵路設計線。路面標高暫不確定。問題4站房若按遠期規劃,根據客流量,建筑規模能否擴大,站房綜合樓總建筑面積能否突破3000平方米。答:不能。問題5CAD附件5-3和CAD附件5-4中均未顯示周邊規劃的緯十路城市道路,能否提供相關資料。答:緯十路3、為蕪湖市規劃道路,應參考相關規劃資料參考使用。問題6基本站臺與邊側站臺尺寸是否與中間站臺的一致,如不一致請提供具體尺寸。答:弋江站不設基本站臺。車站設中間站臺座,具體尺寸為:45010.51.25m。問題72條正線外包車站,即外包線路及站臺設置雨棚否?答:應征人根據征集文件要求確定。問題8站臺面與場地高差為7米,軌道是高架形式,還是填土護坡的形式?答:站臺面與地面高差應有站臺設計高程減去該處地面高程求的。弋江站站臺范圍內為填土路堤形式。問題9地形圖中無指北針,附件5-3和附件5-4中圖的表示方向不一致。請明確指北針。答:應征人應根據鐵路設計的“弋江站平面布置圖”中的經緯距格,自行確定指北方向。4、問題10附件5-3站房旁邊有河流,和附件5-4中地形圖河流和道路的關系不一致,哪個為準?答:應以鐵路設計的“弋江站平面布置圖”為準。問題11附件5-3弋江站線路車場平面布置圖與附件5-4弋江站戰區周邊道路規劃圖,附件5-2弋江地理位置圖不同,請問以何者為準?請提供周邊規劃道路名稱。答:應以鐵路設計的“弋江站平面布置圖”為準,并參考相關規劃圖使用。周邊規劃道路名稱參照“問題2”的答復。問題12弋江西站是否需要設置行包用房?答:應征人自己考慮。二、繁昌西站問題1車站地區未編制任何控規和詳規,站場周邊城市道路是否暫按自行合理設計。答:繁昌西站站前有一條基本平行鐵路線的S321省道,車站兩端有兩條垂直5、鐵路線的規劃道路,鐵路站場設計均按“鐵跨公”形式立交考慮。站場周邊其他道路應征人結合城市規劃自行考慮。問題2繁昌西站電子文件規劃圖指示站區范圍與軌道圖不符。答:“規劃圖”為地方規劃部門提供圖紙。但站區范圍應以“繁昌西站平面布置圖”為準。問題3附件6-3CAD圖中顯示有規劃道路1021,是否為規劃路。答:應征人應與地方規劃部門求證。問題4繁昌西站附近道路未明確。答:繁昌西站站前有一條基本平行鐵路線的S321省道,車站兩端有兩條垂直鐵路線的規劃道路,鐵路站場設計均按“鐵跨公”形式立交考慮。問題5場地豎向條件中,車場地段地面高程及軌面高程提供的都是一段范圍,是否兩者具體取值由設計者自定?答:車場地段6、地面高程系指該地段自然地面高程的最小值至最大值之間的范圍值。繁昌西站軌面高程在車場地段采用0.5的上坡,因此是一個范圍值。問題6繁昌西站標3書上設45010.01.25m基本站臺1座,4509.01.25m側式臺一座,提供的繁昌西站鐵路車場平面布置圖中為基本站臺45010.01.25m,側式站臺45010.51.25m,以何為準?請明確!答:以繁昌西站鐵路車場平面布置圖中為基本站臺45010.01.25m,側式站臺45010.51.25m為準。問題7繁昌西站鐵路車場平面布置圖中車站站位與繁昌西站地形現狀地形圖中所示位置不同,以何者為準?答:“繁昌西站地形現狀地形圖”不知是指什么圖紙?,但應以鐵7、路設計的“繁昌西站平面布置圖”為準。問題8繁昌西站是否需要設置行包用房。答:應征人根據征集文件要求自己考慮。三、安慶站問題1站房若按遠期規劃,根據客流量,建筑規模能否擴大,站房綜合樓總建筑面積能否突破10000平方。答:不能。問題2車站、站區概述中提到的新站規模:“在站房的西側留有火車站發展預留地約12600m2”,其范圍是否在設計范圍“沿線路方向向東500m”里?答:應征人應根據提供車站平面布置圖及征集文件中的相關說明自行考慮。規劃原則要求火車站房拆建要綜合考慮預留用地。問題3場地豎向條件中,車場地段里面高程及軌面高程提供的都是一段范圍,是否兩者具體取值由設計者自定?答:車場地段地面高程系指8、該地段自然地面高程的最小值至最大值之間的范圍值。安慶站軌面高程在車場地段采用1.0的上坡,因此是一個范圍值。問題4能否提供安慶站行包流量的大???該站站前廣場的風格有無要求答:應征人應根據客流量按規定計算行包量。廣場滿足功能的前提下體現地方特色,豐富城市景觀。問題5任務書中軌面標高為17.6-18.0米,推算站臺面標高為18.85-19.25,圖紙中站臺面標高為19.9-20.6米,哪個正確?答:安慶站軌面高程在車場地段采用1.0的上坡,因此是一個范圍值。設計圖紙中已標注有設計軌面高程,而站臺面標高為該處軌面標高加1.25m。征集文件的補充文件1.項目名稱變更為“寧安鐵路弋江站、繁昌西站、安慶站9、建筑概念設計方案”。2.征集文件15頁,“當涂東站運量預測表”改為“安慶站運量預測表”,“當涂東站客車對數表”改為“安慶站客車對數表”;3.6場地豎向條件改為“車場地段地面高程為16.6018.90m,車場地段軌面高程為20.3520.80m”。3.補充文件附件1:關于寧安鐵路蕪湖境內客運站場建筑概念設計相關意見(弋江站、繁昌西站)。4.補充文件附件2:關于寧安城際鐵路安慶站建筑規劃意見的函9補充文件附件1:關于寧安鐵路蕪湖境內客運站場建筑概念設計相關意見蕪湖市發改委 蕪湖市鐵路辦(2009年9月16日)一、鐵路蕪湖客運站(省略)二、鐵路弋江客運站1、周邊用地現狀概況:鐵路弋江客運站暫選址在蕪10、湖市弋江區境內,位于九華南路西側、三環路(線型待定)以東、緯十路和緯十二路之間的區域。用地現狀為村莊農田,地勢平坦。東面有馬頭山及軍事雷達站,以北為高新技術開發區和高教園區,以西為職教園區和居住區,南部規劃為白馬生態公園。周邊規劃有三環路、緯十路等多條城市道路,交通便捷。2、車站建筑設計條件及建議1、建筑面積不少于3000平方米,站前廣場設在鐵路線西側。2、建筑限高:無特殊要求。3、建筑設計宜采用現代風格,并能體現城南作為城市文體、科技、生態型新城區的城市形象。4、車站主體建筑和站前廣場的布局應為三環路線形安排留有余地。5、與馬頭山生活垃圾處理場之間應設置衛生防護隔離帶。三、繁昌西客運站1、人11、流組織和交通聯系站房位于城際鐵路北面,距S321公路約500米左右,故與周邊交通聯系如下:1、通過站場北側廣場以主干道與S321公路聯系,同時中間T接縣城主干道路與縣城北面新區聯系。該交通組織可以解決縣城北面新區、孫村鎮及周邊人流;2、老城區主干道向西延伸并跨滬銅鐵路后進入城際鐵路南側集散廣場(人流通過地下通道從站房進入南側集散廣場)。該交通組織可以解決縣城老城區居民入站出行問題。2、周邊規劃分站前核心區和外圍區兩部分,規劃約200公頃 。1、核心區主要為車站配套服務用地(20公頃30公頃),分北廣場(為主廣場,約15000平方米)、南廣場(為次廣場,約10000平方米)、公交、出租換乘停車場12、(南北各一個,每個約10000平方米)、商業服務、酒店接待、辦公、休閑服務用地。2、外圍區約170公頃180公頃.打造以商業商貿、辦公創意、物流服務、文化聯系、配套居住等現代三產為主要功能的城際車站新區。3、關于車站建筑設計1、因周邊無建筑,區域位未來城市發展新區,建筑風格設計應結合周邊環境和地域特色,宜采用簡潔現代風格。2、因建筑體量不大(3000平方米),并且位于入站主道路入口視線中心,建議設計上采用虛實手法來拔高主體建筑形象(如采用低層架層,以室外大臺階直上進入站廳層)。 3、站房人流疏散分南、北廣場,其中主廣場位于站場北側,建筑建議位于入站主干道中軸線上,以突出圖紙建筑形象。補充文件附13、件1:鐵辦函200909號關于寧安城際鐵路安慶站建筑規劃意見的函寧安鐵路公司:根據9月16日在蕪湖召開的項目介紹會精神,我市就寧安城際鐵路安慶站建筑規劃設計事項函告如下:一、安慶火車站現狀情況安慶火車站建于1992年,位于安慶經濟技術開發區迎賓大道(紅線寬度40米)與湖心北路(紅線寬度60米)兩條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正北面。車站性質為合九鐵路線支線路上的中型盡端客運站。車站布局為分散式,由站房、站前廣場和站場客運建筑組成。站房為一層建筑,局部有夾層,建筑面積3700平方米,其中候車室800平方米(含貴賓候車室),一次容納客運量800人,客運室200平方米,行包房600平方米;站前廣場總用地面積214、2300平方米,其中聚散休閑廣場占地面積約13600平方米,停車場3000平方米,綠地5640平方米;在站前廣場的的西側留有車站發展預留用地約12600平方米;車站東側和西側分別分散布置車站的電務段和工務段,均為低多層建筑;站場內現有5條鐵軌線。目前車站每天運行4對次班車,日均客運量為2000人次/天,高峰期為5000人次/天。二、車站建筑設計規劃條件及意向1、考慮未來長遠發展,前瞻性預測中遠期客運量,合理確定車站規模,留有余地;2、科學合理規劃車站總體布局。拆除現有站房建筑,有效整合站房、站前廣場、站場客運建筑用地及預留發展用地,改變原有分散式車站布局,建設集中式大型客運站,做到自動化程度高15、,服務綜合性強,并節約城市用地;3、充分考慮車站地理位置優越性,做好鐵路客運與城市交通客運的轉運銜接,站前廣場考慮城市公交車站,出租車和社會車輛的停車場。合理確定車站的出入口、出入方式,縮短旅客進出站的流程,明確人流、行包流、車流流線,保證通暢;入站考慮天橋人行進入,出站考慮12米寬地下人行通道,并考慮單獨留設地下行包通道。另考慮廣場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4、滿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車站整體建筑形式應現代感強,體現時代特征,形成重要城市景觀節點,充分提升作為地級市安慶的城市形象。建筑群要相互協調,廣場、站房、站場三者間應有良好的空間比例。站房建筑的重心線仍保持與南面城市景觀大道湖心北路道路中心線對齊的格局,形成城市景觀脈絡的連續性。5、滿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站前廣場應景觀豐富,運用綠化、小品、雕塑等手法,強調地方特色,展現安慶人文底蘊。6、 規劃相關條件建筑限高:站區位于安慶機場凈空限高內水平面,建筑物(含構筑物)頂部限高62.1米(黃海高程);廣場豎向標高:20.3米(黃海高程)。 二九年九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