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層建筑測量及垂直度控制方案詳細.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91202
2024-01-24
7頁
1.61MB
1、昆山世茂蝶湖灣二期工程T6/T7超高層測量方案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昆山世茂項目經理部T6/T7超高層測量放線控制方案一: 施工測量流程T6/T7超高層施工測量放線流程詳見圖1: ( 圖1:施工測量流程圖)二: 定位放線建筑物定位按設計圖紙, 以已知坐標點為依據,先放出主控軸線,并經上述(圖1)流程反復測量和復核,放出其余各軸,好龍門樁,標出各軸線,并由建設監理方和有關部門確認簽字后為準。 放樣的同時并做好主控軸線標樁的設置。本工程建筑物定位按設計圖紙總平面圖和基礎圖加以詳細定位。 定位時按照業主提供的城市測量坐標控制點進行測量定位,測定建筑物角點,先確定1A軸角點位置,然后再根據該點位置以及建筑2、物的軸線尺寸計算確定其他角點。 并在各軸線延長線上設立軸線標樁, 作為一級控制樁.一級控制樁應設立在基礎工程施工影響范圍之外,并避開有關管線及障礙物。待定位放線完畢并經復核無誤后,邀請建設單位和監理相關部門進行驗線并加以簽證,歸入檔案資料。三:平面控制1.主軸線平面控制本工程擬選擇T6a/T7aH、16、8軸為在下室主控軸線,建立控制網,按規定做好標樁,以作為二級控制樁,并加以保護,以確保測量工作自始至終一致性和準確切性。二級控制樁的位置應與施工總平面圖相配合。現場根據一級控制樁引出二級控制樁,在不易受物體擾動和施工影響的位置設置永久性二級控制樁,對永久性樁加以保護。永久性二級控制樁保護示意見3、圖2。 本工程主軸線平面控制見圖3。四. 軸線垂直傳遞為方便有效地控制上部結構軸線,0.00以上各層建筑的軸線全部利用天頂倒錘體原理采用內控法進行傳遞.1. 垂直傳遞基準控制點位置的確定:結合本工程式建筑平面的特點,在主樓上單元設置四個控制點,以1.2.3#.4#控制點組成的四條直角邊主要控制上部結構平面.建筑平面控制點通過樓面上的垂直傳遞孔向上傳遞后經測量得出上一層主控軸線位置 .垂直傳遞孔偏離出軸線及柱位置一定距離,是因為考慮到軸線交匯處為鋼筋混凝土承重大梁的位置,難以留設通視孔,因此將傳遞孔設在樓板部位.上部結構垂直傳遞孔平面位置詳見圖4建筑物垂直傳遞孔平面布置圖.應注意圖中標示的是相應4、軸線至垂直傳遞孔中心位置的距離。2. 垂直傳遞基準點的設置:地下室結構施工完畢后,應將地下室施工時主控軸線投測到首層樓面(即地下室頂板)處,在首層樓面的上述控制點部位設置垂直傳遞基準控制點.基準點的部位設置膨脹螺栓,面上劃線,并用紅漆標記. 在開始的幾層施工中,使用天頂準直法由首層直接向各施工層上投測方形網的四個基準點.每次投測后,用經續儀和鋼尺檢測該方形,并對誤差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并且做好記錄,作為該層放線的依據。隨著建筑物的升高,為了設測的安全,把儀器安置在澆筑后的施工層上,用天底垂直法,將首層方形網的四個基準點位引測到施工層.在每層樓面的方形網基準點處,均預300*300mm的孔洞,沿洞5、口處用砂漿做成20mm高的防水斜坡,以便進行投測.另外,為了投測的方便,先后將首層的四個基準點,準確的移到第十層、二十層、三十層、四十層用大線墜掛線與垂準儀觀測結構相比較,以校精度,最大誤差不超過3 mm.3.基準控制點防護裝置: 為防止高空墜物對工作人員及儀器的損傷,應在控制基準點上方安裝防護罩,防護罩上鉛垂線經過處留有直徑為150mm的孔,并配動蓋板.五. 高程控制 現場測量員由已知水準點引測至現場,經精測.復核準確無誤后,在現場設立控制施工的高程和控制樁.控制樁應設在不受基礎.土方工程施工變形影響范圍以外, 水準點宜設置應不少于四個, 以便在高程存疑時,樁與樁之間的校核. 大面積土方開挖6、后剩余基底土方修正和清理工作,應嚴格進行開挖深度的控制,可從現場水準點測引至基坑內壁上,并用鋼筋頭或木樁打入基坑壁用于定位,用紅線標出,開挖到設計標高后,必須經復核簽證后方可繼續下一道工序施工. 墊層施工時,應先打水平樁.墊層澆好后,支地下室基礎模板時,要在地下室基礎主控制線上端外側處標出水平標高標記.地下室頂板層結構澆好后,要在軸線控制位置同時標出統一水平標記,基礎結構施工好后,在室內地坪位置標出統一水平標記,以便于主體施工時丈量標高. 為了保證建筑物全高控制的精度要求,在基礎施工中就應注意準確的測設標高,為0.000以上的標高傳遞打好基礎.由于本工程基礎較深,為控制基礎標高,在基礎開挖過程7、中,應在基坑四周的護坡上涂一條寬10CM的豎向紅漆帶.用水準儀根據附近的水準點或0.000水平線,測出各紅漆帶上頂的標高,然后用鋼尺在紅漆帶上量出0.000以下,各負(-)整米數的水平線,最后將水準安置在基坑內,校測四周護坡樁上各紅漆帶底部同一標高的水平線,當誤差在5 mm以內時,則認為合格.在施測基礎標高時,應后視兩條紅漆帶上的水平線以作校核. 主體部份各層水平標記,按不同設計層高,計算后和鋼卷尺丈量.每層都應在周圍外角主控軸線處,首先用水平儀復核每層丈量后的標記是否水平,如復核無誤,再在其它軸線處或柱頭處加密水平標記,以便于各層標高的控制.為減少鋼卷尺引測標高引起的積累誤差,各層的標高均盡8、量在統一基點進行丈量,本工程因建筑總高度較高,應在十層樓面、二十層樓面、三四層樓面、四十層樓面設置一個高程轉換點,其余各樓層從轉換點向上引測。六、工程測量復核方案 測量復核過程中,應經常檢查儀器的常用指標,一旦偏差超過允許范圍,應及時校正,確保測量精度。 測量工作及復測工作均由專業測量人員負責,做到設專人操作、專用儀器、專人保管。1、 軸線平面控制復測:地下室結構軸線控制測量采用直角坐標法來復核軸線。直角坐標控制點投測完畢后,互相之間應進行校核,同時根據檢驗結果的偏差,及時調正、平差。2、 主樓豎向高程復測:以基準水準點為依據,用精密水準儀采用往返測量法,將高程引測至平臺上,用卷尺通過支架平臺9、向上引測,然后用水準儀引測至需要部位,中間過程應保證在每十層樓面處設一個支架平臺。以便于用50米鋼卷尺進行高程傳遞。操作時,應注意鋼卷尺的溫度修正值。七、測量精度的控制及誤差范圍根據高層建筑設計與施工規程(JGJ3-91)規定,擬定以下要求: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網和主軸線,應根據復核后的紅線樁或坐標點準確地測量。并應保護好場地平面控制網和主軸線樁位。平面網中主控軸線的測距精度不低于1/10000,測角精度不低于20.測量豎向垂直度時,層間垂直度測量偏差不應超過3mm。主樓全高垂直度測量偏差不應超過15mm。建筑的標高控制網應根據復核后的水準點或已知高程點引測。引測高程采用,閉合差不應超過5n mm,n為測站數。由于本工程建筑總高度較高,高程傳遞過程中必須設置高程轉換點,高程轉換點考慮設于第十層、二十層、三十層、四十層樓面上,整個建筑樓層標高由首層0.000標高及設于二十層、三十層、四十層上的標高轉換點控制.層間測量偏差最大不得超過3 mm,主樓總高度測量不得超過15mm。 中建八局世茂蝶湖灣二期T6/T7超高層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