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減量化工作實施方案.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91493
2024-01-24
4頁
15.06KB
1、建筑垃圾減量化工作實施方案為貫徹落實關于推進建筑垃圾減量化的指導意見,做好建筑垃圾減量化工作, 促進綠色建造和建筑業轉型升級,結合實際,制定以下實施方案:一、工作目標2025年底,各地區建筑垃圾減量化工作機制建立并進一步完善,實現新建建筑施 工現場建筑垃圾(不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漿,下同)排放量每萬平方米不高于3 噸,裝配式建筑施工現場建筑垃圾排放量每萬平方米不高于2噸。二、主要措施(一)推行綠色策劃1. 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按照“誰產生、誰負責”原則,落實建設單位建筑垃圾減量 化首要責任。建設單位應將建筑垃圾減量化目標和措施納入招標文件和合同文本,將建 筑垃圾減量化措施費納入工程概算,并監督設2、計、施工、監理單位落實。2. 實施新型建造方式。大力發展鋼結構等裝配式建筑,新建城鎮民用建筑規劃條件、 建設條件應當明確裝配式建筑比例、裝配率、評價等級等要求,政府投資或政府投資為 主的建筑工程全面按照裝配式建筑標準建設,持續推動內墻板、預制樓梯板、預制樓板 等成熟預制部件應用。鼓勵創新設計、施工技術與裝備,實行全裝修交付,減少施工現 場建筑垃圾的產生。在建設單位主導下,推進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技術在工程設計、 施工中的應用,減少設計中的“錯漏碰缺”和施工中的返工整改。3. 采用新型組織模式。加快推進工程建設組織實施方式改革,落實工程總承包和全 過程工程咨詢指導意見,研究制定招標文件和合同3、示范文本,推動工程總承包和全過程咨詢服務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領域有序開展、規范發展,加強設計與施工的深度協同, 構建有利于推進建筑垃圾減量化的組織模式。(二)推行綠色設計4. 貫徹綠色設計理念。貫徹落實“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建筑方針,統籌考 慮工程全壽命期的耐久性、可持續性,突出建筑使用功能及節能、節材和環保等要求, 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工程建設過程中建筑垃圾的產生,有效減少工程全壽命期的建筑垃 圾排放。鼓勵采用高強、高性能、高耐久性和可循環材料以及先進適用技術體系等開展 工程設計。積極推廣應用綠色建材,政府投資或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建筑工程優先使用獲 得認證的綠色建材,逐步提高城鎮新建建筑中4、綠色建材應用比例。5. 提高設計質量。設計單位應根據工程地形地貌合理確定場地標高,開展土方平衡 論證,減少渣土外運;選擇適宜的結構體系,減少建筑形體不規則性;提倡優先考慮使 用再生混凝土、再生砂漿、再生磚、再生路面等再生建材產品;提倡建筑、結構、機電、 裝修、景觀全專業一體化協同設計,保證設計深度滿足施工需要,減少施工過程中的設 計變更。根據“模數統一、模塊協同”原則,推進功能模塊和部品構件標準化、建筑配 件整體化、管線設備模塊化,減少異形和非標準部品構件。對改建擴建工程,鼓勵充分 利用原結構及滿足要求的原機電設備。(三)推行綠色施工6. 編制專項方案。施工單位應組織編制施工現場建筑垃圾減量化5、專項方案,明確建 筑垃圾減量化目標和職責分工,提出源頭減量、分類管理、就地處置、排放控制、污染 防治的具體措施。7. 加強設計深化和施工組織優化。施工單位應結合工程加工、運輸、安裝方案和施 工工藝要求,積極利用BIM技術和智能化技術,細化節點構造和具體做法,優化施工組織設計,合理確定施工工序。推行數字化加工和信息化管理,實現精準下料、精細管 理,降低建筑材料損耗率,提高資源利用率。8. 強化施工過程質量管控。加強施工圖紙會審,合理安排施工進度,通過提高施工 水平、改善施工工藝,減少施工垃圾產生。施工、監理等單位應嚴格按設計要求控制進 場材料和設備的質量,嚴把施工質量關,強化各工序質量管控,加強6、施工現場巡視,及 時發現問題、及時更正處理,做好施工過程中各分部分項工程的質量預檢及隱蔽驗收工 作,杜絕施工過程中偷工減料、以次充好、降低工程質量的現象,減少因質量問題導致 的返工或修補。加強對已完工工程的成品保護,避免二次損壞。9. 提高臨時設施和周轉材料重復利用率。施工現場辦公用房、宿舍應優先采用可周 轉、可拆裝的裝配式臨時用房和標準化、可重復利用的作業工棚、試驗用房及安全防護 設施。鼓勵采用裝配式場界圍擋和拼裝式臨道路板,鼓勵采用如鋁合金、塑料、玻璃鋼 及其他可再生材質的大模板和鋼框鑲邊模板等工具式模板,鼓勵采用鋼板樁、型鋼水泥 土攪拌墻、鋼支撐等可回收、可循環利用材料作為基坑支護材料。7、鼓勵施工單位在一定 區域范圍內統籌臨時設施和周轉材料的調配。10. 減少施工現場建筑垃圾排放。施工單位應實時統計并監控建筑垃圾產生量,及 時采取針對性措施降低建筑垃圾排放量。鼓勵采用現場泥沙分離、泥漿脫水預處理等工 藝,減少工程渣土和工程泥漿排放。應充分考慮消防立管、消防水池、照明路線、道路、 圍擋等與永久性設施的結合利用,減少因拆除臨時設施產生的建筑垃圾。11. 實行建筑垃圾分類管理。施工單位應建立建筑垃圾分類收集與存放管理制度, 對建筑垃圾劃分類別,實行分類存放、運輸、消納和利用。鼓勵以末端處置為導向對建 筑垃圾進行細化分類。鼓勵利用智慧工地監管平臺等信息化手段,對建筑垃圾收集、存 放、利8、用、外運等過程進行實時監管,并建立電子臺賬。禁止將生活垃圾、工業垃圾等混入建筑垃圾,對含有危險廢物納入環境監管的建筑垃圾,應按照環境保護相關規定予 以處理。12. 提升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水平。對產生的建筑垃圾,應根據場地條件,優先選 用場內加工、工程回填、洼地填充、綠化用土或堆山造景等處置方式進行減量化處理, 并采取灑水抑塵措施。對施工現場不具備就地利用條件的建筑垃圾,應按規定及時轉運 至有相應能力的垃圾處置場所進行資源化處置和再利用。加強對外運處置建筑垃圾的運 輸管理,杜絕擅自傾倒、拋灑行為。加大再生建材產品推廣力度,在政府投資的市政基 礎設施、海綿城市建設、房屋建筑中,優先使用符合質量標準9、的再生建材產品。三、組織保障(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市要建立健全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牽頭、各有關部門參 與的建筑垃圾減量化工作機制,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方案,加快推進建筑垃圾源頭減量。 各級環境衛生主管部門要統籌建立健全建筑垃圾治理體系,進一步加強建筑垃圾收集、 運輸、資源化利用和處置管理。(二)強化技術支撐。鼓勵建筑垃圾減量化技術和管理創新,支持創新成果快速轉 化應用。研究制定省建筑垃圾排放限額,加快制定完善施工現場建筑垃圾分類、收集、 統計、處置和再生利用等相關標準。(三)加強督促指導。將建筑垃圾減量化納入綠色施工、文明施工內容,鼓勵建立 施工現場建筑垃圾排放量公示制度,落實建筑垃圾減量化指導手冊,積極打造建筑垃圾 減量化樣板工程,引領推進建筑垃圾減量化工作深入開展。(四)加大宣傳力度。要充分發揮輿論導向和媒體監督作用,通過報刊、電視、電 臺、網絡等媒體,宣傳建筑垃圾減量化的重要性,普及建筑垃圾減量化有關基礎知識, 積極營造各方共同關注支持的工作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