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傳人:正***
編號:893007
2024-01-29
9頁
84KB
1、1 工程概況(以下為示例)“項目” 位于北京朝陽區內,B21、B22地塊,將為2008年北京第29屆奧運會提供奧運會國際廣播中心(IBC)、擊劍及現代五項中擊劍和氣手槍等比賽項目的使用場所;奧運會后將成為北京舉辦國際性會議、綜合展示活動的大型會議中心。本項目主要功能有展覽、展示、商業、會議、大會堂(5400人)、大宴會(3000人)、報告廳(390人)、辦公等功能。2 設計依據1. 設計項目委托單(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 年月日)2. 設計任務書(建設單位 年月日)3. 政府主管部門批準的項目建議書或可研報告及對其批復中的總建筑面積和總概算(投資)4. 政府有關批文(如市發改委立項批文 京發改社2、會字2007 號)5. 規劃意見書(北京市規劃委員會 2007規意字 號 )6. 建設用地紅線圖(北京市規劃委員會2007規意字 號)3 建設場地概述1.1 建設地點周邊環境狀況(如自然與人文環境、交通、建筑、公共設施、綠化等現狀和規劃描述)1.2 建設場地地形、地貌(如地形、地貌、水域、最高最低標高、總坡向、坡度等)1.3 建設用地內的現狀(如地上地下建筑物、構筑物、古樹或保留樹木、保留或拆遷要求、用地市政條件)1.4規劃條件要點(如紅線范圍內用地面積、建筑控制線、建筑限高、日照條件、道路出入口位置、容積率、綠地率、停車數量以及城市設計、環保、文保等規定。)4總平面設計4.1 設計原則(設計3、主要構思、指導思想,滿足原始條件、規劃要求及技術經濟的合理性,對城市景觀的影響等)(以下為示例)與周圍環境相協調,體現“綠色、科技、人文”的時代特點,體現沉穩、莊重、美觀的特色,體現本公司核心經營理念,即“”。布局上,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盡可能克服用地南北長、東西短而多設置南北朝向房屋有難度的問題。4.2 交通組織 周邊交通條件(外部城市道路情況、使用者可能采用的各類交通方式的分析) 交通設計原則(以下為示例)依據北京市交通委員會關于對本工程交通影響評價報告評議意見,本著“分流、高效”的原則,對交通組織根據不同功能區和不同交通方式做了精心設計。 出入口(包括基地出入口和建筑出入口兩類)(以下為4、示例)1. 行人出入口:進入基地的行人主要是管理辦公人員、銀行顧客和訪客。管理辦公人員及訪客的出入口設在基地的東、西兩側各兩個;北側正中設一個出入口將主要提供銀行顧客、訪客使用。2. 非機動車輛出入口:沿用一期自行車庫,位于項目東、西兩側。3. 機動車輛出入口:項目東、西兩側設置機動車地下車庫出入口。 人流交通組織(以下為示例)人流考慮五部分:軌道交通人流、地面公交人流、小汽車人流、步行人流、自行車人流。軌道交通人流大都到達交通樞紐,通過站地鐵的地下人行通道直接進入大廈。地面公交人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到達公交樞紐,和地鐵客流一樣,通過站地鐵的地下人行通道直接進入大廈;另一部分達到大廈周圍的公交5、站點,通過道路的人行道系統到達大廈。小汽車、自行車人流直接進入地下停汽車庫、自行車庫,通過電梯進入辦公室。步行人流利用道路人行道系統直接進出大廈。貴賓進出大廈通過大廈東門正門,接送車輛只在正門等候上下客,進入地下停車庫停放。 車流交通組織(以下為示例)車流需求的空間方向主要來自北部區域。機動車主出入口設置在東輔路,進出交通將主要依靠東輔路組織。東輔路設兩個雙車道地下車庫出入口、一個地下自行車庫出入口。為充分利用土地資源,采用開放式庭院綠化,不設院墻,建筑外圍結合現有城市道路設置環形消防車通道。西部機動車通過南側路進出區域內的西側街道;南部機動車主要從二環路通過立交橋進出區域,也可利用西側街道進6、出;北部機動車需要通過西側街道進出或者通過二環路從用地東側的街進出。 停車位(機動車和自行車的停車場庫的位置、停放方式)(以下為示例)為減少地面停車對環境景觀的影響,地面只設置少量停車位,以地下停車庫停車為主。地下停車方式為普通坡道進入式停車,主要解決內部辦公人員停車,適合集中時間上下班情況下使用,單位時間停車效率較高。機動車停車位:以地下停車為主,停車數量按每萬平方米65輛考慮,共提供停車位約400個。立體機械式車位設計由業主指定的專業廠商配合。自行車停車位:地下停車為主,共提供停車位約1000個。自行車停車位分組設置地下自行車庫。自行車與機動車停車位尺寸及數量詳見交通分析圖和地下車庫平面圖7、。 道路系統(主次道路的路寬及縱坡、消防車道等)(以下為示例)結合市政道路,地塊內環擬建大廈形成機動車環形通道,路面寬6m,兼作消防通道。地下車庫兩處出入口坡道均為雙向,凈寬6m,均設于地塊西側,以充分發揮區內路作用,從而緩解城市主干道壓力。4.3 建筑布置(如樓棟分區、功能分區、日照、通風、分期建設規劃等)(以下為示例)在狹長的用地內,分散布局最大限度的滿足了建筑主體盡可能多的南北朝向,確保了建筑主體的自然采光和通風,使其形成一組主次分明,錯落有致的建筑群。L形母題的應用,使建筑體量盡可能的減小,且使得空氣在各樓之間形成環流,有利于組織場地通風。借助各平臺及低層的各共享空間,形成了理想的氣流8、組織,有助于室內空氣質量的提高。4.4 綠化與環境設計(如城市設計、空間組織、綠地與植物配置、景觀環境、燈光照明等)(以下為示例) 綠地景觀設計原則1. 建筑用地范圍內除必要的交通道路及景觀廣場外均為綠化用地。東側沿二環路設有集中綠化帶。北側設有綠化廣場,西側車道外和南側入口廣場外也設有綠化帶,四周綠化帶可聯成一體。2. 擬種植喬木為主。盡量減少大面積草坪,以節約用水。3. 在有限的空間里,運用合理有效的分析方法,樸素、新穎、開放的設計手段,創造簡潔、活潑、幽雅的休閑環境。4. 園林景觀工程待土建工程全部完工后,再進行二次深化設計,并請園林專業工程公司施工。 屋頂綠化與水景地下一層餐廳處設計了9、下沉式疊水景觀,局部布置屋頂綠化,建筑物四周與出入口外設旱噴泉等水景。屋頂綠化與旱噴泉等水景由專業廠商配合深化設計。 綠化指標綠化用地面積 4561 m其中:實土綠地面積(含噴泉廣場)2939 m 覆土3米以上的綠地1622 m其他綠化面積2265 m(詳見綠化總平面圖與綠地及環境分析圖) 主體設計手法1. 硬與軟的關系不同的材質,石材、草坪、水體、噴泉等等,它們在質感及顏色上的不同,形成對比。2. 疏與密的關系由于植物及小品的布景方式、位置、大小各有不同,通過不同空間的對比,使的景觀在人們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并且與建筑主體形成呼應。 景觀構成分析1. 視線分析視線主要體現的是人們在環境中的10、第一感受,視線感受是否舒適,是評定環境設計是否合理的重要標準之一。2. 種植分析和植物的季相變化草坪、綠籬、地被、散種、樹陣、竹林。在整體種植配置中,加入一定量的色葉樹種,豐富了整體景觀的顏色層次。 3. 植物的基本配置喬木:國槐,銀杏,懸鈴木等,也可以種植一定量的常綠樹種。灌木:紫薇,珍珠梅等。地被:鳶尾,玉簪,山麥冬等。竹類:早園竹等。 局部景觀說明1. 主樓前廣場以硬質鋪裝為主體,在鋪裝的形式上,采用整體襯托局部的手法,大面積的花崗巖塊石為底,局部鑲嵌石條,形成對比,同時,在正中央可以有一水景。2. 南側小花園各種不同的元素有著不同的質感與顏色,石材、水面、花卉、竹子。3. 水道景觀廊曲11、折的水面,在視覺上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能映射出主體建筑的倒影。4. 北側的樹陣與旱噴泉北側的旱噴泉,動靜相結合,四周有樹列包圍,形成自己的區域。在沒水的情況下,是一個良好的休息空間。 夜景燈光設計與景觀相呼應,燈光以不同形態出現,如庭園燈、草坪燈、地埋燈、光纖、水下燈等。5 建筑設計平面布置 (主要分區情況與分區原則、柱網的選擇、模數系統的考慮)(以下為示例) 標準層模數系統:建筑基本模數為1.350m,5.40/8.10/10.80m柱網,控制模數網格1.35m1.35m,采用彈性開放模式下的建筑模塊集成系統,外圍護采用1.35m模數單元幕墻系統,室內采用模塊隔墻系統(1.35m2.8m)12、,模塊天花和模塊地面(0.675m0.675m)。機電專業設計智能化和配套模數模塊。標準層共用部分(核心筒)設計:重點在于向使用者提供方便性、舒適性、功能性以及表示標準層使用面積比的效率性,該設計核心筒嚴格控制在標準層面積的30%,建筑使用方的效率最大化。各層功能分區與內容 (可列表分別予以說明)(以下為示例)地下部分為三層,包括汽車庫及設備、電氣機房等功能。地上部分主要為內部辦公使用及其配套設施,首層部分空間對客戶開放。具體各層平面使用功能如下:(1)首層及夾層包含了辦公樓的大堂、對外營業廳、接待廳等公共空間;一夾層東西塔樓為辦公空間,部分房間為營業廳貴賓服務。(2)二層弧形為能夠同時容納613、00多人就餐的大餐廳,兩側塔樓為部門辦公單元。(3)三層為兩層通高的交易大廳,塔樓南側對應上部三夾層(四層)還布置了辦公室、會議室和休息區。(4)五層至九層為各部門辦公層。包括普通辦公室,經理室和會議室,每層3個辦公部門。其中塔樓,共5層10個部門,圍繞中庭展開布置;弧形部分為中間走道雙面辦公,共5層5個部門,布置10人至30人的大辦公室和4個人員較少的部門用房。(5)十層為高管層,設有高管辦公室共12套及配套設施,如會議室,餐廳等。(6)屋頂層為機房層。水平及垂直交通組織(平面之間的交通組織與聯系,垂直交通的形式、組織與聯系方式)剖面設計(如各部分的層高與凈高等)(以下為示例)嚴格執行規劃意14、見書中關于高度的要求,建筑檐口高度為90m。四層以下為裙房。首層層高5.7m,二、三、四層每層4.0m,五層至二十二層每層3.9m,經過精心計算和管線的細致排布,確保辦公空間凈高2.8m,走道空間凈高2.5m。地下500人會議室層高8.1m,凈高5.7m以上。車庫層高根據不同需要設計。預留機械存車位的地下三層為4.8m。中心機房占用了地下三、四層兩層空間,變配電室下部設了2.2m高的管線層。根據出線的要求,地下三層設計為4.8m,局部空間減去出線的高度后,仍能保證車位的高度2.2m要求。設計指導思想(如設計理念、城市設計的考慮、群體與個體的關系)(以下為示例)與一期大樓兼容, 完成“天圓地方”15、的設計主題。二期建筑與一期建筑和諧結合并在功能上與一期配套是非常重要的。大樓符合規定的高度限制,二期中的全部樓面水平標高都與一期的完全一致。二期外墻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復制了一期的設計實例。東面和西面的遮陽裝置是一期相對應面的遮陽裝置的延續。現有建筑物的正面使用的全部材料也將用在二期建筑物的正面上。灰黑色花崗巖建筑地基,甚至包括石材的大小和樣式都會在新樓中完全重現。鋁柱蓋板和窗臺板將與一期建筑物立面上使用的有著同樣的拋光面和相似的細節。總體來說,與新大樓有關的體量、比例、尺寸、材料和細節要盡量與一期的完全相同。建筑完工后,大樓將表現出一種可靠性和穩定性,并且會完成街道立面,進而和這座由城墻定義的歷16、史性城市整合。造型設計(建筑風格、體形與立面、主要材料的選擇、色彩等)6 室內設計室內設計的原則(以下為示例)1. 強調辦公建筑的定位,突出辦公建筑的特性。2. 室內環境設計的理念要以建筑設計的理念為基礎,與各個專業一起努力將理性設計和整體設計的概念貫徹設計的全過程。3. 室內裝修設計的風格要與建筑的風格相統一,使建筑設計與室內設計形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4. 風格為現代風格:簡潔明快,清新大方。5. 空間設計突出空間的尺度感,通透感和共享的特性。6. 設計手法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用模數控制大比例到細部節點的邏輯關系。7. 堅持以人為本,做到功能合理,使用方便,感覺舒適。8. 堅持綠色和健康的理念17、,從設備,材料和智能等多方面的設計和選擇上,堅持環保和節能。內裝修設計(以下為某工程示例)1. 室內設計引入建筑外立面的裝飾手法,將外立面單元式幕墻形式延伸到室內空間中,例如在首層大堂的兩側墻面上利用外立面的石材墻面和幕墻風格手法進行裝飾設計,在兩側的共享空間中裙房部分采用通透的設計手法與點式玻璃外墻相呼應。而高層辦公樓則將外立面直接延伸到共享大堂,使建筑內外裝飾成為一個有機體。2. 在空間的處理上,通過過廳、樓梯、幕墻、跑馬廊等設計手段,通過空間的形態、色彩和光影,使整個大廈內形成流暢的、有節奏、虛實相結合,氣派而又有趣味的空間。3. 保證室內環境滿足健康、舒適的要求。防止由于選材不當造成室18、內空氣質量惡劣。1) 所有室內裝飾裝修材料必須滿足相應產品質量國家標準;2) 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應符合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18883-2002)的要求;3) 室內裝修工程應進行環境空氣質量預評價;4) 綠色建筑對裝飾裝修材料有害物質限制更為嚴格。盡量選擇有害元素含量要求更嚴格的裝飾裝修材料;使用有益人體健康的新型材料如凈化空氣材料、微循環材料、調濕材料等。5) 各部位使用的裝飾材料品種均應符合國家的防火規范。4. 室內裝飾由于使用和外立面相應的裝飾手段,以石材、金屬和玻璃為主,這些硬質材料對室內的建聲不利,因此在設計中,利用空間的造型,適當增加有利于建聲的材質如木、石質和金屬的吸聲板,并將19、其和整個裝飾相結合,起到豐富空間特色,增加設計亮點作用。5. 光對于空間形態和空間氣氛的塑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通過直接照明和間接照明的方式,設計豐富的光環境,通過對照度和色溫的控制設計出使人感到舒適的休閑和工作的空間。采用系統吊頂設計,將燈具、風口、噴灑、煙感和廣播有機的結合,將吊頂和地面功能形成密切的對應關系,也為日后維修創造有利的條件。6. 室內設計將以150為模數,控制室內的平面和立面,使室內空間中的任何形態從大的比例到細部、從門洞到插銷均處于嚴密的邏輯設計中。7. 材料使用應以“免維護”為原則,裝飾材料以工廠加工現場裝配為主盡量減少現場制做。不僅提高施工效率和裝飾面精度,增加完成度,也20、為日后維修更換提供方便,極大減少使用過程中的維修管理成本。8. 在大堂和共享空間中將利用植物、水景、燈光、座椅和其他硬質景觀塑造充滿綠色和自然情趣的空間,家具和藝術品等的選擇應符合室內整體風格,將陳設與大廈的內外裝飾形成統一體。9. 大廈內的指示和標識將按規范的要求達到簡明、清楚、系統和配套。7 無障礙設施6.1 無障礙設施的設計部位(如總平面及建筑內部的無障礙設施的部位。如停車位、入口、水平通道、樓梯、電梯、公共廁所浴室等)6.2無障礙設施的設計標準(如影劇院的輪椅席位、無障礙客房總數量以及單位數量等)8 建筑生態設計(視需要編寫;如原地貌植被的利用、即存樹木的保留、雨水回收利用、自然采光與21、通風、太陽能的利用、環境親和建筑材料的使用、建筑使用的經濟性等)9 估算說明(由經濟專業編寫)(應注意概算建筑面積與初步設計文件首頁、說明的統一。概算造價、前期費用和建安造價的比例及各單項、單位工程造價所占的比例,單方造價、單方混凝土量、單方鋼筋量、單方用鋼量、設備費所占的比例)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序號名 稱數 量單 位備 注1規劃總用地面積ha2其中:市政代征地面積ha3 綠化代征地面積ha4 建設用地面積ha5建設用地道路、廣場、停車場用地面積ha6綠化用地面積ha7總建筑面積m8其中:地上建筑面積m9地下建筑面積m是否包含人防建筑面積10人防建筑面積m含人防出入口11建筑物基底總面積m12建筑密度%13建筑容積率14綠化率%15人均建筑面積m/人16人均綠地面積m/人17機動車停車數量輛18 其中 地上停車輛19地下停車輛20機動車停車指標輛/萬m21自行車停車數量輛22 其中 地上停車輛停車場按1.8 m/輛計23地下停車輛停車庫按2.0m/輛計24自行車停車指標輛/萬m25單位造價(以醫院為例) 元/床(注:13容積率計算一般不包括地下建筑面積;25單位造價可包括:學校 元/生;賓館 元/標準間;劇院 元/座;體育館 造價/人等。)9 / 99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5-06
6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