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點評論建筑平面設計技巧.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93112
2024-01-29
15頁
6.41MB
1、方案點評 論建筑平面設計技巧我的方案點評方式(轉)戴曉華:清華大學建筑系學士、碩士,一級注冊建筑師,高級建筑師,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師分會理事。1964年生于鄭州。1981年開始在清華大學建筑系學習。1989年后在煙臺大學建筑系、鄭州工學院建筑系任教。1999年后北京中聯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設計公司任建筑師。2006年后在鄭州北京多家建筑設計和房地產公司任建筑設計顧問。2008年-2009年在鄭州市城鄉規劃局從事建筑設計審批。2010年后在北京多家建筑設計公司從事建筑設計。2011年6月后,組建自己的“建博雙優”設計工作室。2012年3月注冊成立北京華松云清工程建設咨詢有限公司。過去十幾年,在從事2、建筑設計之余,長期從事建筑設計方面的交流宣傳等活動,曾任幾大建筑類報紙的專職兼職編輯記者,現公司業務計劃還包括創辦建筑設計信息方面的雜志、網站、專門的QQ群和微博等媒體,策劃編輯圖書,對建筑師、建筑設計企業和建筑設計行業行業進行介紹和評價,組織建筑設計方面的評獎、展覽、論壇等。關于“建筑平面設計技巧”這個題目,確實是我近年來比較關注的、著重研究的,也是想多向建筑師們呼吁重視的內容。平面設計與外觀設計是建筑設計中同等重要的兩個方面,但多年來業內形成重視外觀、忽視平面設計的狀況,已經引起許多資深建筑家的憂慮。貝聿銘西單中國銀行大廈中方主設計師、KDKE首席建筑師壽震華先生在1999年北京召開的國際3、建筑師協會大會上,曾宣讀過一篇“重新教育我們自己”的論文,抨擊我國各大建筑院校所進行的建筑教育完全不適應中國現階段經濟快速發展的弊病。時隔10年,壽震華先生又在實用建筑設計壽震華論文集中提醒我們,中國的建筑設計已經誤入了建筑功能與外部造型脫節的怪圈,將建筑設計等同于立面造型設計。而且這一潮流正在誤導我們的政府和業主!【查看詳情】在這個問題上,我的觀點和壽震華先生一致。我在“建筑平面設計技巧”方面的體會來自于:1、當大學教師時教建筑設計課、輔導學生時的感受。2、我在鄭州市規劃局曾經從事規劃審批一年半,看到上百個項目的設計,建筑平面設計好的不多。3、我在設計工作中的實際感受。我個人是即重視外觀又重4、視平面的,但是設計公司的老板大多是不重視平面的,這大概與市場化有關吧,但實際上甲方還是很重視的。4、個人觀點:建筑外觀的好壞評價,往往以設計師個人的靈感和業主的主觀喜好為主,難以有共同的標準,但建筑平面的評價還是有一些共同的標準的,比如注冊建筑師考試的評分標準。我在“建筑平面設計技巧”方面曾經有一些行動,包括:幫助壽震華先生編輯建筑平面設計論文集【查看論文集】;在ABBS建筑論壇的帖文“需要多一些重視建筑平面設計的高水平” 【查看詳情】;對今年注冊考試的建筑設計科目的評論【查看詳情】;也計劃進行一些建筑平面設計方面的培訓輔導和顧問服務【查看詳情】,但還沒有付諸行動。在本話題中,關于“建筑平面設5、計”的原理、基本方法我就不多說了,課堂上會教,不少書上都寫的有。我主要想結合實際設計的例子,也就是建筑設計實例的平面圖,進行評點、修改。讓大家感悟一個好的平面設計應該考慮哪些問題。我對方案的點評,一般采用書面方式,因為我覺得口頭點評不深入,說完了你也記不全、記不住,問題解決的不全、不好。我的辦法:先要求學員或我管轄的建筑師,將設計方案、設計條件要求用A4紙打印出來,我就在設計圖紙上用紅筆批注問題。問題其實有兩種,一種是對錯方面的,一種好壞方面的。要效果好的話應該用兩種顏色筆批注。還有就是除了指出問題,還可以適當地提出改進的建議。如果有新建議,我就在原圖的基礎上,按照尊重原圖的特點,重新畫一張建6、議的新方案,當然新方案只是調整完善,保證原設計師的原創還是必須的。這兩種圖,我一般用彩色復印機復印出副本,交給被評圖人,同時做一些口頭說明。被評圖人根據圖紙副本理解、修改,正本由我保留,下次他再交圖我可以對照看改正了多少,同時正本我也可以用來掃描成電子文件或編書出版。現在,用這種辦法我已經整理出二三十套經過評改的方案。本次話題主要是發一些今年的注冊建筑師考試的方案設計科目“博物館設計”的圖,其實也在建筑論壇里討論過一些,這次是再集中一下,大約發五六套圖。另外我想講一點一級建筑師注冊考試的方案設計科目的評價辦法。這個考試不像別的考試主要是客觀題、選擇題,大體方案好壞雖然沒有直接的判分規則,但是它7、影響評卷人的印象、感覺,影響評分的松緊程度,評卷人都是經驗豐富的建筑師吧,他感覺你的方案好,即使原則問題要扣分,也會送一些,盡量讓你通過,大體上讓評卷人感覺不好,扣分就嚴,總體上的松、嚴之間,差個五分、十分都有可能。從注冊考試要求來談,是針對一些人認為“建筑平面設計”是“沒什么標準”“沒什么好壞”的觀點來談的,這個注冊考標準就很明確,而且不考外觀,只考平面,足以說明平面設計是建筑師的基本功。有些人認為題目要求和評分標準有不合理的地方,我也感覺到,但是考試也可以看成是一種實際的項目要求,甲方就是會有些不太合理的要求,建筑師應該會應對這種要求,盡量在滿足這些要求下做好。唯一的辦法,就是在平時訓練中8、,盡量追求高一些,讓自己的能力盡量達到注冊考試的70分、80分、90分的水平,這樣考試就容易通過,平時只追求60分,考試時一緊張,或理解題意不清楚等出現其他意外情況,就很難達到60分了。另外我再說一點,方案點評對提高方案能力雖然很重要,但是“天橋把式,光評不練”,光點評別人的圖是不夠的,你還需要將自己的設計方案拿出來和同行切磋,給高手去評改,人家評改之后,自己再重新再畫一遍,你可能有新的思路產生,這樣反復修改,你的方案能力就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同樣一個題目,通過多個方案的點評,反復練習,加深印象,理解流線、分區、交通等處理方法,這樣碰到這一類項目,你就得心應手了。閑話少說,我在這里曬一下我的9、評圖,可能也會有些網友不理解、不同意我的點評和修改思路,這沒什么,我們點評方案的目的是學習一種研究平面、功能的方法,自古就不是華山一條路。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我就用今年注冊考試“博物館設計”的題目,作為一個任務,所公布的方案和點評都來自我和網友們的探討,今天也希望在這里和大家共同探討一下。先看任務書博物館設計任務書一、任務描述:我國中南地段某地級市擬建一座兩層、總建筑面積約為10000平方米的博物館。三、建筑設計要求:1、博物館布置應分區明確,交通組織合理,避免觀眾與內部業務流線交叉,其主要功能關系圖見圖一、圖二。2、博物館由陳列區、報告廳、觀眾服務區、藏品庫區、技術與辦公區五部分組成各10、房間即要求見表一、表二。3、陳列區每層設三間陳列室,其中至少兩間能天然采光,陳列室應每間能獨立使用互不干擾,陳列室跨度不小于12m。陳列區貴賓與報告廳貴賓共用門廳,貴賓參觀珍品可經接待室,貴賓可經廳廊參觀陳列室。4、報告廳應能獨立使用。5、觀眾服務區門廳應朝主干道,館內觀眾休息活動應能欣賞到湖面景觀。6、藏品庫區接受技術用房的藏品先經緩沖間(含值班、專用貨梯)進入藏品庫,藏品庫四周應設巡視走廊,藏品出庫至陳列室、珍品鑒賞室應經緩沖間通過專用的藏品通道送達(詳見功能關系圖),藏品庫區出入口需設門禁,緩沖間、藏品通道、藏品庫不需要天然采光。7、技術與辦公用房應相應獨立布置且有獨立的門廳及出入口,并11、與公共區域相通,技術用房包括藏品前處理和技術修復兩部分,與其他區域進出須經門禁,庫房不需天然采光。8、適當布置電梯與自動扶梯。9、根據主要功能關系圖布置主要五個出入口及必要的疏散出口。10、預留擴建用地主要考慮今后陳列區及藏品庫區擴建使用。11、博物館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報告廳層高不小于6m,其他用房層高4.8m。12、設備機房布置在地下室,本設計不必考慮。【查看任務書詳情】方案如下:下面是我對該方案的點評:點評說明:我認為他的圖相當于注冊考70-80分的水平,我在評點的時候,可批注的問題不多,這是我見過圖中少有的。我只評點批注了一層,二層的問題基本和一層一樣,除了門廳上面的“吹拔”面積太12、小、位置不好、有大梁在中間以外。我剛才說過,點評方案其實就是表達每個人對任務的理解,這個從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對這個方案也不例外,我的點評意見不見得大家都同意,下面請看其他網友在我的點評上的批注意見,這就是不同的觀點:當然,我也會解釋我的觀點,下面這張圖就是我對網友對我點評之后的再點評。我的看法:大家可以看到,平面設計,尤其是對平面功能、交通流線等要素要求復雜一點的建筑的平面,理性化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這種點評非常考量你的實戰能力,有時你覺得你的想法很好,實際一畫出來,不一定是那么回事,有人在旁邊指指點點,就好像下棋一樣,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時會爭吵的很厲害,但是這是好事,其實方案設計13、就是越辯越明,越琢磨越理性化。最后,我整合了大家的意見,把這個博物館平面重新做了二次修改圖:第一次修改第二次修改修改圖說明:1、好的方案要有“建筑感”,而不是像學工民建的或學結構的做出來的,比如軸線、序列、尺度、輪廓等方面,現在注冊考試中沒有體現,應該建議體現這方面,比如有一項扣分,建議有10-20分,即大方案的好不好,好的不扣分,不好的分級扣分。2、外輪廓,除了特別的追求效果外,不要完全四方的方案,要有些凹凸,重點當然是考量你是特別的追求效果,還是不會做凹凸,這是容易看出來的。3、公共建筑要有好的主門廳,配以空間較好的中庭,可以局部柱網有些變化,這個方案中廳柱網改成八邊形,二層高,對其他柱網14、沒有影響,如果不改,二層挑高在一個柱網之內太小了,但又不好跨過多個柱網,局部改柱網較好。4、庭院尤其是主要的庭院要有建筑處理,不是單純為采光做出的,不要傻大,有些方案的廊子布置得很傻,改后的廊子既起流線聯系作用,又起庭院劃分的作用,本身也有一些功能。改后方案有一個主庭院、一個次要庭院,面積較大,三個主要為采光的小天井,但都很有建筑的“處理”。5、陳列廳不一定、甚至最好不要簡單地一樣大、一樣形狀,最好有些差別處理,當然這個差別要明顯不是做不好的結果。6、通廊,要考慮寬度的變化,使用上的多種可能性。住主要門廳和報告廳的門廳關系要合適,有分隔又聯系方便,報告廳的門廳和休息廳關系也要好。7、柱距尺寸要15、合適,對于這樣的博物館來說,7200是最合適的,局部需要的可以去掉柱子,陳列廳、報告廳,還有報告廳的門廳和休息廳中間的一個柱子。某些房間里(如藏品庫、貴賓休息室)出現柱子是很不好的。8、房間盡量自然采光,緩沖間、音響室、大小衛生間都考慮了采光,某些房間采光效果要好,如報告廳要考慮從觀眾左側進光。 我把這份方案圖紙在ABBS上公布后,引來許多網友的評分和改正建議,還是那句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去考評吧。【查看網友點評圖】。另外貢獻一份建筑界前輩黎志濤教授的博物館方案平面,供大家學習欣賞【進入欣賞】。這就是我點評方案的方式,大家一定也有很多方式可以探討,歡迎大家在【每周一評】上展現各自的風采。既然設計群網給我們搭建了這個平臺,那我們就好好利用一番吧!【進入參與本周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