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BIM”技術在軌道交通地鐵工程管理中的應用探索報告(4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893517
2024-01-30
41頁
5.98MB
1、“互聯網+BIM”技術 在軌道交通工程管理中的應用探索 1 1 新的機遇:“互聯網+”與BIM技術的潮流 2 新的挑戰:大規模建設浪潮到來 1 新的融合:“互聯網+BIM”技術在軌道交通工程建設中的應用設想 新的實踐:“互聯網+BIM”技術在軌道交通機電系統工程管理中的應用實踐 2 2 3 4 新的展望:“互聯網+BIM”技術應用中業主關注的方向 5 至2030年 建設規劃 超1000 公里 超23 條線路 近500 座車站 15年投資 超4000億 建設任務是已建 總和3倍 里程對比 已建翻2番 未來15年與過去20年對比:規模強度翻兩番 3 3 新的挑戰 管理目標及難點 目標 01 02 2、03 04 踐行業主的安全監管責仸 實現建設過程管理精細化 提高成本管控效率 實施全壽命周期管理 難點 01 02 03 04 全面、全過程、全層次監管難度大 要點難抓、標準難立、執行力弱 管理層次繁雜、管理信息冗余 過程單向不可逆,信息碎片及孤島 4 4 新的挑戰 新的機遇:“互聯網+”與BIM技術的潮流 2 新的挑戰:大規模建設浪潮到來 1 新的融合:“互聯網+BIM”技術在軌道交通工程建設中的應用設想 新的實踐:“互聯網+BIM”技術在軌道交通機電系統工程管理中的應用實踐 5 5 3 4 新的展望:“互聯網+BIM”技術應用中業主關注的方向 5 互聯網+新的機遇 互聯網+(平等性)扁平化3、 平臺化 標準化 6 6 BIM BIM I 核心 M 載體 B 范圍 互聯網+BIM 互聯網+BIM?互聯網+BIM 新的機遇 7 7 設計 施工 建設方 提高設計質量 提高設計協同效率 精準設計概算 優化施工組織 資源精準投放 嚴控作業安全 提高工程質量 質量安全可控 投資規模可控 建立工程大數據 形成評價體系 運營方 資產履歷 快速反應 基于可靠性的維修 新的機遇:“互聯網+”與BIM技術的潮流 2 新的挑戰:大規模建設浪潮到來 1 新的融合:“互聯網+BIM”技術在軌道交通工程建設中的應用設想 新的實踐:“互聯網+BIM”技術在軌道交通機電系統工程管理中的應用實踐 8 8 3 4 新的4、展望:“互聯網+BIM”技術應用中業主關注的方向 5 工程對象 3D幾何信息 及拓撲關系 工程對象 之間的 工程逡輯關系 工程對象 完整的 工程信息描述 9 9 信息的融合 新的融合 三維三維 模型模型 BIM 信息的融合 新的融合 信息規劃 基于“互聯網+BIM”的全壽命周期信息平臺 信息匯聚固化 信息應用 設計 建設 運維 通過唯一的信息模型,實現全壽命周期應用,解決信息碎片、信息孤島。1010 模型模型 模型模型 流程的融合 新的融合 1111 協同作業、扁平化 環境與監控環境與監控。通風空調通風空調 低壓配電低壓配電 建筑結構建筑結構 建筑結構建筑結構 低壓配電低壓配電 通風空調通風空5、調 環境與監控環境與監控。協同作業協同作業 設計階段 流程的融合 新的融合 1212 業主 監理 監造 施工承包商 設備供貨商 工程一線作業者 設計 業主 監理 監造 設備供貨商 工程一線作業者 設計 施工承包商 進度 安全 質量 全壽命周期信息平臺 安全 質量 進度 質量 進度 質量 進度 扁平化扁平化 施工階段 利益的融合 新的融合 1313 成本 利 潤 合同總額 透明化 成本統計、利潤分配模式改變,各方利益發生融合 材料 人工。最大程度保護業主利益 業態的優化 新的融合 互聯網+BIM 工程大數據 監理 監造 設備供貨商 設計 施工承包商 梳理 分析 挖掘 及評價體系 公開 公平 客觀6、 頃目管理品控 機電工程信息模型管理系統 1414 新的機遇:“互聯網+”與BIM技術的潮流 2 新的挑戰:大規模建設浪潮到來 1 新的融合:“互聯網+BIM”技術在軌道交通工程建設中的應用設想 新的實踐:“互聯網+BIM”技術在軌道交通機電系統工程管理中的應用實踐 1515 3 4 新的展望:“互聯網+BIM”技術應用中業主關注的方向 5 1616 新的實踐 運營階段 建設階段 試運營 設計階段 BIM 建筑信息模型 設計 建設 投資/采販 運維 復雜形體 管線綜合 方案模擬 技術方案審查 虛擬建造 變更控制 工程量統計 招投標管理 驗交 工程頃目管理 設計單位 承包商、監理、供貨商、集成服7、務商、業主 業主 目標:充分整合現有信息化系統,搭建國內軌道交通行業企業級協同管理平臺 實施規劃 驗交 可視化數字化 的維護管理 基于可靠性 1717 新的實踐 合同合同 管理管理 系統系統 維修維修 管理管理 系統系統 檔案檔案 管理管理 系統系統 一體化一體化 項目管理項目管理 平臺平臺 信息模型管理信息模型管理 系統數據庫系統數據庫 原管理信息系統 數據庫 資產資產 移交移交 系統系統 其它其它 系統系統 與既有系統的接入 機電工程信息模型管理系統 新的實踐 搭建“機電工程信息模型管理系統”,對資源、進度、質量、安全、檔案等進行全方位管理 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發“機電工程信息模型管8、理系統”作為依托“設計-建設-運維”三大階段的數據信息平臺,實現信息的融合 C/S客戶端 B/S網頁端 M/S移動端 匯聚三端總體信息功能 日常管理流程功能 現場收集和確認功能 1818 新的實踐 1919 現場實施控制 信息模型管理系統 IFC 各主流BIM建模軟件 新的實踐 2020 現場實施控制 TFAS MAGICAD TEKLA BENTLEY CATIA REVIT 新的實踐 一、三維圖紙會審 2121 設計藍圖 三維模型 二維圖紙 現場實施控制 新的實踐 二、建造標準化 2222 現場實施控制 臨時設施標準化,避免臨時設施之間、臨時設施與永久管線或建筑物間的沖突。冷機 建立機電工9、程標準模型庫 風機 電梯 扶梯 供電 軌枕 消防 水泵 將工藝工法反映至模型中,建立標準化模型庫 跨管棧橋 安裝工藝:1.棧橋采用5mm花紋鋼板,采用方管支撐。2.鋼板踏步根據現場一次成型,減少焊接。3.油漆兩底一面,面漆采用紅色油漆,棧橋邊緣刷黃色油漆帶。混凝土蹲座 安裝工藝:1.根據鋼基礎大小,澆筑混凝土蹲座,蹲座宜分層,確保散水。2.對蹲座進行防水處理,然后鋪貼瓷磚。3.蹲座頂部瓷磚收口,幵做好防水。運營需求標準化,提高用戶滿意度 新的實踐 2323 三、虛擬建造:優化施工組織、模塊化作業 text 施工 組織 設計 標準工序 工期節點 工程特點 慣常操作 資源配置 外部條件 模型 勞動10、力 設備材料 工藝工法 工器具 按模塊(軸塊)配置資源 現場實施控制 現場實施控制 新的實踐 2424 四、機電工程信息模型管理系統 反饋信息 檔案資料 作業人員 施工計劃 作業空間 設備材料 質量要求 風險防控 虛擬建造 檔案 進度 資源 質量 安全 現場施工 數字模型 工程實體“預”數字化移交模型 派工單“立”工器具 工藝工法 新的實踐 2525 數字化交付 五、以模型為載體,以數字化移交為手段,實現工程信息由施工向運維的無損傳遞。新的實踐 2626 數字化交付 27 新的實踐 數字化交付 BIM 巡檢巡檢 維護維護 實時實時 監測監測 應急應急 演練演練。資產資產 管理管理 取得的成果 11、新的實踐 安全 可控 質量 提升 人員 精簡 工期 縮短 控制 投資 責任可追溯 變更 減少 2828 新的實踐 2929 “互聯網+BIM”技術帶來的改變 安全可控 新的實踐 3030 “互聯網+BIM”技術帶來的改變 文明施工 新的實踐 3131 “互聯網+BIM”技術帶來的改變 標準化 新的實踐 3232 “互聯網+BIM”技術帶來的改變 質量提升 新的實踐 3333 “互聯網+BIM”技術帶來的改變 檔案與實體同步 新的實踐 3434 “互聯網+BIM”技術帶來的改變 形成標準體系及知識庫,流程再造 新的實踐 業主管理架構的轉變 線路機電及系統工程 供電 供電業主代表 站長1 軌道。軌12、道業主代表。車站設備安裝 段長 站長2 站長n 屏蔽門 屏蔽門業主代表 電扶梯 電扶梯業主代表 公共區裝修 公共區裝修業主代表 3535 “互聯網+BIM”技術帶來的改變 新的實踐 業主管理架構的轉變 線路機電及系統工程(供電、軌道、車站設備安裝等)線路項目組 進度 質量 信息 資金 安全 3636 “互聯網+BIM”技術帶來的改變 新的實踐 承包商對作業工人管理方式向扁平化管理轉變 機電工程標段總包 低壓配電及照明工程 勞務班組1 工程一線作業者 工程一線作業者 機電工程信息模型管理系統 安全 質量 進度 機電工程標段總包 公共區裝修工程 安全 質量 進度。勞務班組2。低壓配電及照明工程 公13、共區裝修工程。安全 質量 進度 3737 “互聯網+BIM”技術帶來的改變 新的機遇:“互聯網+”與BIM技術的潮流 2 新的挑戰:大規模建設浪潮到來 1 新的融合:“互聯網+BIM”技術在軌道交通工程建設中的應用設想 新的實踐:“互聯網+BIM”技術在軌道交通機電系統工程管理中的應用實踐 3838 3 4 新的展望:“互聯網+BIM”技術應用中業主關注的方向 5 新的展望(1)技術限制(2)傳統管理模式及流程的更新和優化 模型精度與軟件運行效率的矛盾 市場主流建模軟件無法滿足線纜建模需求 市場主流軟件暫不支持針對模型構件的邏輯規則檢查 模型與圖紙、模型與實體的一致性 模型編碼原則、數據流。梳理工作量龐大,需重新建章立制 業主、監理、承包商各方觀念轉變不易 3939 業主關注的方向 新的展望(1)技術難題研究(2)管理提升 模型關鍵技術研究,如大體量模型優化技術。智能施工組織設計:根據三維模型自動生成施工組織設計方案。新型管理模式 管理水平量化評估 4040 (3)智慧綠色工程 標準化設計、綠色建造、智慧運營 下一步研究方向 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