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架橋機操作手安全教育培訓手冊(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893776
2024-01-31
13頁
46.04KB
1、架橋機操作手安全教育培訓1起頂過程中梁偏歪或翻倒。2梁在千斤頂或砂箱頂面突然滑動。 3混凝土梁被頂裂,鋼梁被頂出凹痕。4千斤頂底部的支托結構受壓損壞。312成品梁的施頂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梁梗縱向:施頂中心至梁端的距離不得小于支座中心至梁端的距離,并不應大于設計允許的懸出長度。2梁梗橫向:兩個同類型的千斤頂應在梁重心線兩邊等距離支放,千斤頂頭部外緣距離梁梗混凝土外緣應保持100mm以上的距離。3低高度梁如頂道碴槽板,應按設計支頂位置和應力分布長度加以控制,距梁端的最小距離不得小于300mm。4除設計允許者外,橫隔板處不應施頂。313鋼梁施頂位置應在支座處、鋼板梁加勁角鋼下的翼緣蓋板中心處、桁2、梁主節點下面或專門設置的施頂橫梁或牛腿處。不應直接頂在薄鋼板板面、蓋板邊緣和角鋼邊緣等薄弱處所。314選用頂梁千斤頂應符合下列規定:1宜選用液壓千斤頂。當起落量較大時,也可用螺旋千斤頂。2標記載質量宜選在實際受載量的15倍以上。3梁每端應選用兩個同類型的千斤頂同步起頂。4千斤頂應經過檢查。5液壓千斤頂使用的油類應符合有關規定,并應保持清潔。6落梁砂箱應有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所用砂子應篩去石子并烘干,砂子不應裝得過多過滿,鐵芯應放正、校平,不可偏斜,并嚴禁壓在砂箱邊緣上。315千斤頂安放應符合下列規定:1頭部應墊有擴大傳力面積的支墊(如硬木塊、鋼板等)。混凝土與鋼板、鋼板與鋼板之間以及砂箱頂面均3、應放置木片或麻袋片。2千斤頂底座應放在可靠的基礎上。當為土質地面時應整平夯實,上面密排枕木,并加墊厚度不小于16mm的鋼板。3千斤頂安放在平車上時,應放在平車縱向中心線附近,甩短軌或枕木墊底,上加鋼板分布荷載,并應將側梁下部墊實。4安放在有斜坡的混凝土表面上時,應用硬質木板或鋼板將斜坡墊平墊實,再安放千斤頂。5當梁底與墩臺頂帽間的凈空較小,不便安放千斤頂或砂箱,設計圖又未提出頂梁方法時,可在墩臺上預留放頂凹槽或托架,架梁后再恢復原設計式樣。316千斤頂或砂箱頂落梁作業應遵守下列規定:1頂落梁必須兩端交替進行,嚴禁同時起落。兩端高差不宜過大、未施頂一端的全部重量應落在穩固的支墊結構上。砂箱落梁應4、兩端同時均勻下落,梁不應出現傾斜。同端兩千斤頂起落應同步,嚴禁用交替下落的方法調整橫向位置。2頂落梁時應設置保險枕木垛,緊隨梁起落加高或降低,并用木板,木楔等調整間隙,梁底與垛頂間應保持不超過50mm的距離。中途停止工作時,應將空隙用木楔打緊。使用千斤頂頂梁安放支座時,頂起后應立即塞入支座。嚴禁長期用千斤頂支承梁體。3T形成品梁或其他梁底窄、重心高的梁,應在不施頂的一端用木撐支護或有其他防護措施。4如發現起頂困難,應查找原因,不應接長手把或增加人力強壓。5安全栓外露的千斤頂的前面,不應站人或拋擲工具。32捆梁321捆梁過程中不應發生下列事故:1捆梁位骨和方式不符合要求,起吊時使梁體受損或產生裂5、紋;卷揚機受力不正常,部分卷揚機超載。2梁受擠壓發生局部破損或變形;千斤繩突然滑動、部分鋼絲被軋斷。3拋落千斤繩或工具材料滑落時,打傷梁下工作人員。322捆梁位霞應符合本規程第312條中對縱向限制的規定。323捆梁千斤繩應采用6x(37)型、6x37型或6x61型交互捻制的鋼絲繩。安全系數不得小10。為適應各種類型的梁,應備有幾種不同的千斤繩供選用,捆梁時應保持千斤繩每次均向同方向彎折,避免受反復應力千斤繩與梁底面轉角接觸處必須安放護梁鐵瓦。千斤繩與混凝土面接觸處應墊木板防護。324捆梁作業應符合下列規定:1千斤繩不應誤用。各股千斤繩應受力均勻,不應有絞花和兩股互壓現象。2護梁鐵瓦及其他支榔物6、應在受力時進行調整,使其支墊牢實,不致小途脫落,3于斤繩必須可靠地足掛在吊鉤或鐵扁擔上,有保險銷日寸應插好。4當發現千斤繩有扭結、變形、斷絲和銹蝕等異常現象時,應及時折減使用或報廢。5受過超載的鋼絲繩,應通過破斷拉力試驗鑒定后方可降級使用,否則不應再度使用。325捆梁時,不應強力推動鐵扁擔就位掛千斤繩。326吊梁應采用與梁型配套的專用吊具。33吊梁33.1吊梁過程中不應發生下列事故:1卷揚系統制動失靈,梁向一端或一側不停下落或向下坡方向不停溜動。2滑輪無防止跳槽裝置,鋼絲繩發生跳槽后梁仍繼續下落或提升;滑車組上升超過最大限度,導致部件被軋傷或鋼絲繩被絞斷。3起落梁時左右側或前后端高差過大,造成7、梁體混凝:上應力過大而出現裂縫;梁上配件或道碴下落;吊具或鐵扁擔被扭壞,并使各臺卷揚機受力不正常。4鋼絲繩在卷筒上混纏,或鋼絲繩固定端突然松脫。5第二片梁下落時撞傷或碰動第一片梁。6兩端交替起吊時,梁的一端起落過猛引起另一端支墊失穩。33.2卷揚用的起重鋼絲繩應采用6x(37)型、6x37型或6x61型交互捻制的鋼絲繩,安全系數不得小于6。卷筒與引導鋼絲繩進入卷筒的轉向滑車之間的距離不宜過短。因距離過短不能自行排繩時,應設置排繩器,否則應有專人協助排繩。卷揚系統中所有易發生跳槽處,均應設置防止跳槽的裝置。卷揚機鋼絲繩放出到最大限度時,卷筒上必須留有3圈鋼絲繩。3.33吊梁用卷揚設備必須在完全正8、常狀態下使用。3.3.4吊梁應符合下列規定:1保持左右兩側卷揚機升降速度一致,受力正常。同時應檢查鋼絲繩有無跳槽和護梁鐵瓦有無竄動脫落情況。2梁體吊離支承面2030mm時,應暫停起吊,對各重要受力部位和關鍵處所進行觀察,確認一切正常后方能繼續起吊。3梁在起落過程中應保持水平。橫向傾斜最大不得超過2;縱向傾斜亦不宜過大。4出梁時,梁的前后端下落落差不得大于500mm,嚴禁梁的尾端碰擦機臂。5單梁式或雙梁式架橋機偏吊時,應調節幾臺卷揚機的升降量,嚴禁出現只有部分卷揚機受力現象。6起重鋼絲繩在起升過程中,梁被障礙物卡住或受其他外力猛烈沖擊時,必須立即停車檢查鋼絲繩有無異常。當有損壞,必須更換。3359、落梁就位時嚴禁無約束地橫向頂、拉。34撥道對位341撥道對位時不應發生下列問題:1由于線路撥道使梁或橋臺托盤受到過大偏載而產生裂紋或受到內傷。2前后輪組的撥道量不適當,梁落不到需要的位置;架橋機前端或后端在吊梁走行時受到阻擋(如信號機、隧道洞門等);侵入鄰線限界。3撥道后線路不圓順,曲線半徑過小,缺少線路加強設備等,以致發生掉道、擠釘等現象。342撥道對位可采取單面撥道法或交叉撥道法。在梁上撥道時,撥道量必須控制在設計允許的范圍內,各種梁跨吊梁通過及撥道量計算見本規程附錄Jo當設計允許的撥道量不能滿足對位落梁的需要時,可適當選擇撥道曲線形狀,調整前后輪組的撥道量,并按設計有關規定進行檢算。當檢10、算不能達到所需的撥道量時,應采取其他的架梁措施,不應強行撥移。343計算撥道量時,可采用疊加法。344線路撥道后應有良好的平面條件,必要時應提出平面設計。撥道曲線長度宜取6070m。實際撥道量與計算撥道量的最大誤差不得超過101Tim。撥道后曲線半徑不宜小于250m,條件困難時不得小于200m。線路撥道后應按規定搗固密實。半徑很小時應采用弦線法校正。曲線軌距一般按正線原狀鋪設,不另加寬;當半徑很小并有機車通過時仍應按規定加寬。半徑200m的曲線應在外軌加設軌撐。撥道前應算出曲線起迄點和中點位置,并在線路上作出相應標記。3.4.5曲線上撥道可采用簡易方法在現場直接測定。3.5移梁35.1機上移梁11、應注意下列事項:1移梁前應重新檢查零號柱和架橋機主機前支腿支墊情況,移梁時觀察墩頂支墊處變化情況。2機上移梁不到位,需要少量斜拉時,宜選擇低位進行,斜拉距離不得超過400mm,斜拉所用手拉葫蘆起質量不得小于5t。3機上移梁就位前,應檢查捆梁千斤繩抽取難易程度。3.52墩頂移梁不應發生下列情況:1梁在落放或移動過程中翻倒。2移梁設備破損,滑道下沉,引起梁傾斜或溜動。3梁保護層及墩臺帽邊緣受壓破裂。4移梁時方向掌握不好,造成就位困難等。3.53墩頂移梁可采取滾移,并應配有滑道、托盤、輥軸和手拉葫蘆等移梁設備。移梁設備應輕便堅實。移梁時,承托梁的位置應符合本規程第512條的規定。3.54滑道設置應符12、合下列規定:1滑道可用兩根50mm50mm方鋼并列組成,間距宜為250mm。方鋼每節長可為12m,每節兩端宜制成斜坡。接長時,搭接長度不得小于200mm。方鋼的最外端應設置止動木楔。2滑道可安放在支承墊石上。當放在墊石外的泄水坡上時,應用硬質楔形木板墊平墊實,其木紋走向應與滑道相垂直。3方鋼滑道的外側與墩臺帽邊緣應保持lOOmm的安全距離。托盤式或特殊設計的墩臺,滑道安放位置應根據設計要求或通過檢算決定。4兩股滑道應互相平行,其間距允許誤差為10mm,并應與梁移到正位時的方向相垂直。5兩股滑道頂面應在同水平面上。6滑道端部應向墩臺外緣作成不大于2的上坡道。嚴禁設置下坡滑道。355移梁用的托盤應13、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并應便于安放砂箱和護梁支撐木。托盤頂面宜比砂箱底面寬出約100mm,底面兩端宜作成斜面以利吞吐輥軸。托盤至少應比梁梗底面兩邊各寬50mm。不能與托盤一起移動的支護設備或保險設施,應在梁移動時能隨時調整其位置或長度。356移梁宜根據梁重選用直徑3070mm的實心鋼輥軸,輥軸直徑應大小致,表面光滑,并應有足夠的把持長度。357移梁時應用梢徑100nlFfl圓木或100mmxl00mm方木支護梁,上端支在梁頸部,下端支在托盤端的擋肩上。支撐木應在梁落實后安裝。支護設備應有足夠的強度。常備的支護設備應在梁頂面受到60kN左右的水平分力時不致受到破壞。358墩頂移梁可用手拉葫蘆、起道14、機、千斤頂或液壓推頂器等作為推動力,其推動力應比計算阻力至少大50。千斤繩必須固定在可靠的錨固物上,不應脫落。用千斤頂、起道機和液壓推頂器等頂梁移動時,其支點可設在滑道內,隨梁挪動。359墩頂移梁作業應符合下列規定:1梁下落接近砂箱或托盤頂面時,應檢查托盤與滑道是否上下相對,輥軸方向、位置等是否正確,發現問題應立即糾正。2梁落實后應立即安好支護設備,然后移梁。3梁兩端的走行速度應基本一致。在滾移時應隨時調整梁的縱、橫向位置。吞吐輥軸時應防止壓傷手指和輥軸自滑道上墜落。4托盤前后均應有止動木楔,梁停止移動時應立即塞緊。支托在移梁設備上等待回移的梁片,必須可靠地制動。5當墩臺頂帽較窄時,應有可靠的15、防溜、防傾保險設施,梁梗外緣距墩帽邊緣應留有100mm的保險距離。6當支座為盆式橡膠支座時,應采用托盤移梁,并應在支座兩側增設防傾設施。嚴禁在支座下直接移梁。36落梁和支座安裝361落梁就位安放支座應符合下列規定:1支座底面中心線應與墩臺支承墊石頂面畫出的十字線重合。2梁縫應符合規定尺寸。3在保持梁梗豎直的前提下,梁片間隙應符合規定;道碴橋面的道碴槽頂寬不宜小于39m。4支座固定端、活動端位置應符合規定。5支座底面與墩臺支承墊石頂面應密貼,上座板(頂板)與梁底之間應無縫隙,整孔梁不應有三條腿現象。362當成品梁或墩臺的誤差不能同時滿足本規程第561條的規定時,應在梁梗保持豎直、支座中心線與墩臺16、十字線保持重合的先決條件下,按下列原則調整:1當梁跨與橋跨有差值時,其縱向誤差以橋梁中線為準向兩端平均分配,但梁的活動端必須保持在按100溫差計算的最小伸縮空間,其近似值為梁全長的11000。2橫向誤差應保持梁片間隙能放置防水蓋板、取出吊具的條件下,以橋梁中線為準,向兩片梁對稱分配。3.63固定支座的頂板與底板(或上下座板)應互相對正,其中線的縱、橫錯動量,以及活動支座中線的橫向錯動量均不得大于3mm;固定支座及活動支座底板(下座板)中心十字線的扭轉允許偏差為1mm。3.64支座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支承墊石表面和錨栓孔內的雜物、冰雪等必須清除干凈。2支座弧形承壓面在安裝前應涂黃油。3支座安裝17、應符合支座設汁要求。4支座各組成部分之間、支座頂面與梁底之間以及支座底面與墩臺支承墊石頂面間應保持密貼,不得有縫隙。5梁在支座上落實后應立即打好支撐。:6在安裝支座的同時,應將錨栓安放齊全。365上下錨螺栓的埋置深度應符合設計規定。嚴禁將彎鉤截去后插入錨栓孔。螺帽擰緊后螺栓頭應露出三個絲扣。366板式橡膠支座安裝應做到平、密、緊。當支座下有縫隙時,應以水泥砂漿等適當材料填實。坡道上采用板式橡膠支座時,當坡度在6o以下時,可采用砂漿墊層調整;當在6o及以上時,必須在支座與梁底支承鋼板間加焊一塊和坡度相同的楔形鋼板。367板式橡膠支座安裝后應符合下列規定:1支座與梁底或支承墊石頂面之間無滑移或脫空18、現象。2無初始剪切變形。3垂直壓縮量不大于設計值,側看無不均勻鼓凸。4表面無裂紋。37鋪橋面371鋪橋面不應發生下列問題:1道碴厚度不足,枕木直接放在防水蓋板上。2泄水罩和防水蓋板等破損或數量不足,臨時用其他材料替代。3相鄰兩片或兩孔梁間頂面高差過大,安放防水蓋板困難或不能完全落實。4未經認真整道即繼續架梁或行車。372當相鄰兩孔梁頂面高差大于30mm,應用水泥砂漿將較低一端墊高后,方可鋪設防水蓋板。373橋面軌道可預先在基地或橋頭組成軌排,用架橋機鋪設,并宜一次鋪成正式線路。用龍門吊換裝或用架橋機吊鋪軌排時,應正確選定吊點位置。吊25m軌排必須采用雙吊點,并宜使軌排中腰和兩端的下撓度大致相等19、;兩吊點間的距離可選為14m;兩端懸出長度宜為55m。不能滿足以上要求時,可按下列原則布置:1鋼軌重43kgm及以上的混凝土枕軌排,其吊點間距離不得大于16m,吊點至懸出端的長度不得大于6m。2鋼軌重43kgm及以上的木枕軌排,其吊點距離不得大于18m,吊點間至懸出端的長度不得大于7m。3當使用43kgm以下的鋼軌,應另按鋼軌應力檢算其吊點間距離和懸出長度。4不能滿足以上要求時,可采用三吊點或四吊點方式進行。吊125m軌排的懸出長度,同樣應符合以上的規定。吊木枕軌排可用單吊點,吊混凝土枕軌排仍應用雙吊點。采用撥道對位的線路,宜先恢復到設計中線后再鋪新軌排。鋪設軌排后應立即進行整道作業,消除硬彎20、反超高和三角坑等缺陷,并應將軌道枕木頭下面用道碴串滿,不應懸空。374各型架橋機均應配備幾種長度的短軌和異型魚尾板,以便能在各種情況下滿足架梁作業要求。任何情況下,接長后的線路軌端距架橋機對位后第一位軸不得小于10m。38聯結板焊接381聯結板焊接不應發生下列問題:1聯結板種類不全、數量不足和尺寸不合需要。2成品梁的聯結角鋼在上、下或左、右錯動過多,使用原配聯結板不適宜,又未準備工具、材料在現場配制。3臨時發現焊條質量不合格。4焊縫質量不符要求等。382聯結板必須焊接的最少檔數應符合下列規定:1各式架橋機應至少焊完三檔,位置可取在兩端及跨中處。2懸臂式架橋機撥道量較大時,應焊完所有檔數中的一21、半以上,撥道量最大處附近的各檔應多焊。383當兩片梁的聯結角鋼相互錯動很大,使用原配聯結板不能保證聯結質量時,應在現場另行配制鋼板。配板厚不得小于原設計厚度,配板長度不應大于聯結角鋼之長度,并應使兩相對聯結板之間至少能保持30mm凈距的寬度。板上挖孔直徑不宜大于50mm。當上下錯動量較大時,應隨高差大小裁成平行四邊形。3.84電焊可用交流或直流焊機。焊條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焊前應將聯結角鋼或聯結板上的混凝土濺渣、油污和鐵銹等除凈。電焊焊條和聯結角鋼應保持干燥狀態,低溫作業時尚應采取預熱措施。焊縫:厚度不得小于8mm,并不應有裂縫和氣孔等缺陷;聯結板的下端不應低于聯結角鋼的下端,否則應將超出部22、分割去。39收尾作業391梁架完后,應隨即作好下列收尾作業:1灌注錨栓孔砂漿。2灌注橫隔板混凝土。3小跨度梁支座下座板與墊板間的焊接。4整修因架梁造成的缺陷,如填補千斤槽、頂梁凹槽和因碰撞擠軋產生的破塊裂痕等。5安裝支座圍板。6拆除岔線或其他架梁輔助設施等。392灌注錨栓孔砂漿前必須清除孔內雜物,用清水沖洗干凈后再灌注M20水泥砂漿,并用鋼釬搗實。灌后頂面應抹平,用草袋覆蓋并澆水養生。393灌注橫隔板混凝土前,應將聯結角鋼上的浮雜物質除凈,敲去電焊熔渣后再立模板。混凝土強度等級應按設計規定配制,無設計時可按髓0配制。394因施工預留的槽和孔,以及在架梁過程中碰傷和擠破的處所,宜隨同灌注橫隔板混凝土時一并修整完好。修補前應將破碎混凝土徹底清除,并用清水沖凈。當破損深度超過50mm或露出主筋時,應作成記錄交養護單位備查。395拆除電焊腳手板時,必須用繩縛牢,緩緩吊下,嚴禁從高空向下拋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