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海市職業病防治規劃方案(2021-2025年)(11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94854
2024-02-06
11頁
24.97KB
1、 凌海市職業病防治規劃(2021-2025年)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強職業健康工作的決策部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國家、省、市職業病防治規劃(2021-2025年)和凌海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規劃。一、我市職業健康現狀職業健康是健康錦州、健康凌海建設的重要基礎和組成部分,事關廣大勞動者健康福祉與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職業健康工作。國家、省、市職業病防治規劃和凌海市職業病防治規劃(2017-2020年2、)實施以來,全市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職業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關于職業健康工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不斷完善職業健康監管體制機制,進一步加大源頭治理力度,逐步擴大職業病及危害因素監測范圍,深入實施健康凌海職業健康保護專項行動,扎實開展塵肺病防治攻堅行動。不斷提高救治救助和工傷保險保障水平,勞動者職業健康權益得到有效保障,為健康凌海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隨著健康凌海建設的不斷深入,我市職業病防治工作面臨新的形勢和要求:一是職業病和工作相關疾病防控難度加大,工作壓力、肌肉骨骼疾患等問題凸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等傳染病對職3、業健康帶來新的挑戰:二是職業健康管理和服務人群,領域不斷擴展,勞動者日益增長的職業健康需求與職業健康工作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三是職業病防治支撐服務和保障能力亟待加強,職業健康信息化建設滯后,職業健康專業人才缺乏,職業健康監管和服務保障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四是部分監管責任和用人單位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中小微型企業職業健康管理基礎薄弱,勞動者職業健康權益保障存在薄弱環節。二、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一九屆歷次全會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健康錦州”和“健康凌海”建設要求,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保護勞動者職業4、健康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構建新型職業健康發展格局,深入實施職業健康保護行動,落實“防、治、管、教、建”五字策略,強化政府、部門、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個人四方責任,進一步夯實職業健康工作基礎,全面提升職業健康工作質量和水平。(二)基本原則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深入開展職業健康保護行動,強化職業病危害源頭防控,督促和引導用人單位采取工程技術和管理等措施,不斷改善工作場所勞動條件。注重過程管理,嚴肅查處違法行為,強化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堅持突出重點,精準防控。聚焦礦山、冶金、建材、化工等職業病危害嚴重的行業領域,深化塵肺病防治攻堅行動,持續推進粉塵、化學毒物、噪聲和電離輻射等危害治理,強化職5、業病及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評估,逐步推行分類分級監管,實現精準防控。堅持依法防治,落實責任。完善職業健康地方標準和規范,加強監管隊伍建設,提升監管執法能力。落實政府領導責任、部門監管責任、用人單位主體責任和勞動者個人責任,合力推進職業健康工作。堅持強基固本,提升能力。健全職業健康技術支撐體系,提升監測評估、體檢與診斷、救治與康復能力。加強宣傳培訓,持續推進職業人群健康促進,普及職業病防治知識,不斷提高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水平和勞動者職業健康保護意識。(三)規劃目標到 2025 年,職業健康治理體系更加完善,治理能力顯著提升,用人單位主體責任有效落實,工作場所勞動條件顯著改善,塵肺病、化學中毒等重點6、職業病得到有效控制,職業健康服務能力和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全社會職業健康意識顯著增強,勞動者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凌海市職業病防治(2021-2025年)主要指標指標名稱目標值1工傷保險參保人數穩步提升2工業企業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率90%3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合格率85%4非醫療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率90%5重點人群職業健康知識知曉率85%6塵肺病患者集中鄉鎮康復服務覆蓋率90%7職業衛生違法案件查處率100%8依托現有醫療資源,市級設立職業病防治院所100%9至少確定1家公立醫療衛生機構承擔職業病診斷工作100%10職業病診斷機構職業病報告率100%三、主要任務(一)深入推進職業健康保7、護行動。以落實用人單位主體責任為重點,健全職業病防治工作責任制等規章制度,推進職業健康保護行動取得實效。結合“健康中國”戰略實施和“健康錦州”、“健康凌海”建設行動,持續開展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和職業健康傳播作品征集活動,大力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組織開展職業健康知識進企業、進學校、進鄉村、進社區、進機構的“五進”活動,普及職業健康知識,倡導健康工作方式。積極推進健康企業建設,培育一批健康企業示范單位。鼓勵礦山、冶金、化工、建材企業和醫療衛生機構、學校、應急救援、交通運輸、建筑施工、環境衛生管理等單位率先開展“職業健康達人”評選活動。推進實施職業健康培訓工程,加強用人單位主要負責人、職業傳康管8、理人員培訓工作,指導和督促用人單位做好接觸職業病危害勞動者全員培訓,不斷提升重點人群職業健康知識知曉率。開展重點行業領域職業病防治網絡公益課堂。開展特殊人群職業健康保護策略研究。(責任部門:衛生健康局牽頭,各相關部門配合)(二)扎實開展職業病危害源頭治理。深化塵肺病防治攻堅行動,推動職業病危害嚴重的用人單位持續深入開展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和專項治理。積極調整產業政策,限制和減少職業病危害嚴重的落后技術、工藝、設備和材料的使用。堅持源頭預防與過程管理并重,持續強化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嚴格落實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三同時”、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勞動者職業健康監護和培9、訓等制度。建立中小微型企業職業健康幫扶機制,完善職業病防護設施,改善工作場所勞動條件。加強對新業態、新領域和特殊行業、特殊人群職業危害的辨識評估和防控。(責任部門:衛生健康局牽頭,發展和改革局、科技局、工業和信息化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總工會按職責分工負責)(三) 切實強化職業健康監管執法。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基本手段的執法機制,推進分類分級監督執法。規范用人單位勞動用工,加強勞動合同、工作時間、工傷保險等勞動保障監察。繼續在重點行業中推行集體協商和簽訂勞動安全衛生專項集體合同,督促用人單位和勞動者認真履行防治責任。加強冶金工貿、建筑施工、核與輻射等行業領域監管,統籌推進職業病防治工10、作,督促市屬企業帶頭落實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加強職業健康管理。依托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完善職業健康不良信用記錄及失信懲戒機制。暢通投訴舉報渠道,鼓勵社會監督,提升監管和執法效能。加強職業健康監管執法隊伍和協管員隊伍建設,配備必要的執法裝備和交通工具,加大培訓力度,提升業務水平。(責任部門:衛生健康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生態環境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應急管理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總工會、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四)積極落實職業病救治救助措施。加強職業病及危害因素監測,完善監測政策和監測體系,擴大監測范圍,開展風險評估,提高預警能力。按照“省市診斷、省市救治、基層康復”的原則,依托現有的醫11、療衛生機構建立健全職業病診斷救治康復網絡,建立健全職業健康檢查和職業病診斷基礎數據庫,規范職業病診斷醫師隊伍管理,加大臨床診療康復技術研發力度。將塵肺病等重點行業職工依法納入工傷保險保障范圍,持續做好塵肺病等重點職業病工傷保障工作。實施塵肺病篩查與隨訪,加強塵肺病等患者的救治救助,推進醫療、醫保、醫藥聯動。落實屬地責任,對無法明確責任主體的塵肺病患者,依法開展法律援助,按規定落實醫療救治、醫療保障、生活救助等政策,減輕患者醫療與生活負擔。加強信息共享,推進社會救助政策聯動,切實保障符合條件的困難職業病患者家庭基本生活。(責任部門:衛生健康局、民政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醫保局、總工會按職責分12、工負責)(五)不斷健全職業健康技術支撐體系。貫徹落實關于推進全省職業病防治技術支撐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推進市級職業病防治綜合技術支撐機構建設。加強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認可工作。規范職業健康技術服務機構從業行為,強化全過程、全方位監管。建立職業健康專家庫,完善專家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專家作用。以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業病防治院(所、中心)為主干,其他技術服務機構為補充。完善市級職業病及危害因素監測與風險評估技術支撐網絡。充分發揮綜合醫院的作用,提升職業病診斷救治技術能力。推進各級各類技術支撐機構基礎設施、技術裝備、人才隊伍和信息化等達標建設,強化質量控制,提升技術支撐能力。(責任部門:衛生健康局13、牽頭,發展和改革局、教育局配合)(六)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圍繞職業病危害工程防護和粉塵、毒物、噪聲和放射性危害專項治理,鼓勵企業自主研發、改進職業病防護設施性能;鼓勵各類各級單位和機構開展職業中毒監測預警、防控和應急救治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究,輻射危害監測、防控技術與裝備研究,形成一批先進科技成果,并推進示范應用及推廣。(責任部門:衛生健康局、科技局、教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七)積極推進職業健康信息化建設。將職業健康信息化工作納入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推進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建設省級職業病防治信息質量控制平臺,全面提升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斷、重點職業病監測、職業病報告,職業病患者隨訪、放14、射衛生監測等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按照便民利企,優化服務的要求,大力實施“互聯網+職業健康服務”,構建惠民、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務體系。規范職業健康信息管理,保障數據安全。強化數據統計與分析,充分發揮數據在職業健康監管決策中的作用。(責任部門:衛生健康局牽頭,市場監督管理局配合)四、保障措施(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職業健康工作納入深化醫療改革、全民健康保障工程等工作,統一規劃、統一部署、協同推進和實旅。各相關單位、部門要明確職業病防治工作的目標、任務和措施,認真組織實施。要加強職業健康監管隊伍建設,按照監管任務與監管力量相匹配的原則,配齊、配強監管人員15、。持續將職業病防治工作納入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年度安全生產考核體系,充分發揮防治重大疾病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推動落實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責任,加強聯防聯控,形成工作合力。(二)落實部門責任。各有關部門要嚴格貫徹落實職業病防治法,履行法定職責,加強協同配合,切實做好職業病防治工作。衛生健康局負責組織實施職業衛生、放射衛生相關政策、地方標準;開展重點職業病監測、專項調查、職業健康風險評估和職業人群健康管理工作:協調開展職業病防治工作。市委宣傳部負責組織新聞媒體做好職業病防治宣傳、輿論引導和監督工作。發展和改革局負責會同有關行業管理部門積極調整產業政策、限制和減少職業病危害嚴重的落后技術、工藝、設備和材料16、的使用,支持職業病防治和職業病診斷救治康復機構的基礎設施建設。教育局負責統籌指導中等職業學校職業健康教育、培養職業健康教育人才。科技局負責將職業病防治關鍵技術研究、科技平臺建設納入科技計劃。工業和信息化局發揮行業管理職能作用,在行業規劃、標準規范、技術改造、產業轉型升級、中小企業幫扶等方面統籌考慮職業健康工作,促進企業提高職業健康工作水平。民政局負責根據衛生健康局提供的職業病患者信息。開展對符合條件的困難家庭基本生活救助工作。財政局負責落實職業病防治的財政補助政策,按規定保障職業病防治工作所需經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落實國家關于職業病患者在內的工傷保險政策,并組織實施。生態環境局負責涉核17、工作場所和工作環境的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管理。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在行業發展規劃、政策和標準規范等方面統籌考慮職業健康問題,指導、管理和規范建筑活動中的職業病防治工作。應急管理局負責協同市衛生健康委將職業健康有關指標納入市安委會對市級政府考核指標體系,協同開展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專項整治。配合衛生健康局開展礦山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專項整治。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支持配合衛生健康局等部門,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相關行政處罰等涉企信息。醫保局負責落實相關醫療保障政策,將符合條件的職業病患者納入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覆蓋范圍,實施綜合保障。總工會依法對職業健康工作進行監督,參與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處理,反映勞動者18、職業健康方面的訴求,提出意見和建議,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三)健全制度體系。依據新頒布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現有規范性文件,進一步健全用人單位粉塵危害等作業管理、職業健康檢查管理、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管理、職業健康技術服務機構監督管理等相關制度。職業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有關成員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進一步完善我市的工傷保險、醫療保障、生活保障等相關政策,調動用人單位做好職業健康工作的積極性,保障勞動者職業健康權益。(四)做好經費保障。政府部門要強化職業健康經費保障,加強資金使用情況考核,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支持各項主要任務按計劃順利完成。建立多元化的防治資金籌措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職業病防治領域。用人單位要根據防治工作實際,保障生產工藝技術改造、職業病危害預防和控制、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檢測與評價、職業健康監護及職業衛生培訓等費用。(五)加強督查評估。衛生健康局會同有關部門適時組織開展規劃實施的督導和評估工作,2023 年、2025 年分別組織中期和終期評估。要結合實際明確我市職業病防治的階段性目標和工作分工,加大督導檢查力度,確保規劃目標和任務按進度完成。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