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間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現場處置方案(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94937
2024-02-06
4頁
21.54KB
1、化學品泄漏現場處置方案1、事件特征1.1 危險性分析及事件類型 在生產過程中,使用和儲存的危險化學品(如油漆、天那水)。這類物品當受熱、撞擊或強烈震動時,容器內壓力急劇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質泄漏、爆炸和火災事故等。1.2 事件可能可能發生的區域、地點1.2.1 生產車間、油漆、天那水儲存使用場所,氧氣、乙炔儲存、使用場所,化學品儲存和使用場所。1.2.2化學品使用過程中的設備,連接的管道、閥門發生故障,造成化學品外泄等。1.3 事件可能發生季節、造成的危害程度1.3.1 夏季由于溫度升高使容器內的溫度、壓力升高可能造成容器破裂,使化學品泄漏。1.3.2 冬季由于環境溫度降低,管道、閥門、法蘭2、及法蘭墊受溫度及應力的影響而脆裂造成危險化學品泄露。1.3.3 雷雨季節,儲存設備遭到雷擊使設備起火或設備結構性破壞而發生泄漏。1.3.4 由于管理不善造成外泄引發火災、爆炸。1.3.5 化學品在存放、使用過程中,發生不可處理的泄漏,從而危及人身及設備安全或造成環境污染的事件。2.應急組織及職責2.1應急組織人員構成指揮:當班最高領導成員:相關部門負責人、相關運行班長、運行人員、倉庫保管、點檢員、保衛人員2.2職責指揮的職責:匯報有關領導,組織現場人員進行先期處置,全面指揮突發事件的先期應急救援工作。相關部門負責人的職責:組織本部門人員參加應急處置和救援工作。相關運行班長的職責:協助當班最高領3、導、指導運行人員進行異常處理。運行人員的職責: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匯報,做好運行方式的調整和故障設備的隔離。點檢人員的職責:及時趕赴現場,了解、分析現場狀況,組織消除設備缺陷。保衛人員的職責:做好事故地點的人員警戒、疏散工作。3.應急處置3.1現場應急處置程序3.1.1化學危險品泄漏突發事件發生后,發現人員應立即匯報3.1.2當班最高領導,當班最高領導應立即向應急救援指揮部匯報。3.1.3運行人員在當班最高領導的統一指揮下,按照規程處理。3.1.4應急處置組成員接到通知后,立即趕赴現場進行應急處理。3.1.5異常事件進一步擴大時應啟動相關專項預案或綜合預案。3.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3.2.1 發4、生化學品泄漏事件,現場人員應盡快撤離到上風口位置,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并立即撥打報警電話。同時根據具體情況采取措施:(1)溶液漏至地面時,采用圍堤堵截方法:用沙土等筑堤堵截泄漏液體或者引流到安全地點。(2)當化學品罐等發生泄漏時,應采取措施隔離,無法隔離時,首先考慮采用轉移法:將事故容器內的溶液,轉移到安全的容器內。(3)化學危險品運輸車輛在廠內發生事故時,人員應盡快撤離到上風口位置,并立即撥打報警電話,其他機動車駕駛員要聽從工作人員的指揮,有序地撤離事故現場。3.2.2 通知周圍居民和單位不要開窗通風,通知保衛人員在其周圍拉上警戒線或豎立警示標志,禁止無關人員進入現場。3.2.3 警戒區內要堵5、截一切火源,易燃易爆品區域應盡可能不開啟燈具和動用電器,即使救援需要也必須禁止開啟非防爆燈具,要求使用非防爆電器,以免產生火花,迅速疏散受威脅的物資。3.2.4 參加搶險人員必須按有關規定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如:帶防護眼鏡、穿耐酸堿鞋、穿耐酸堿工作服、戴口罩、戴耐酸堿手套,必要時戴防毒面具、穿防止高溫工作服。在搶險過程中,參加搶險人員應站在上風口,防止酸、堿氣體對人身的傷害。并通知消防隊到場做好著火的撲救準備工作。當班最高領導立即向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匯報化學危險品泄漏事件的基本情況、設備損壞情況以及故障設備隔離情況。事件擴大后,由總經理向上級主管單位、報事故信息,最遲不超過1小時。事件報告要求事件信息準確完整、事件內容描述清晰;事件報告內容主要包括:事件發生時間、事件發生地點、事故性質、先期處理情況等。4 注意事項4.1處置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時,必須加強個人防護,根據作業情況,穿戴防護用品。進入高濃度現場時,必須配戴好防毒面具。4.2作業人員要熟悉掌握危險化學品的特性及危害程度,杜絕盲目作業。4.3各崗位生產人員在發現危險化學品異常事件發生后,在人身安全不受傷害的情況下要堅守本職崗位。4.4應儲備一定數量的人身防護用品,例如:正壓式呼吸器、防酸堿工作衣、防毒面具、中和急救用藥、應急照明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