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氣窒息中毒事故現場處置方案(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94940
2024-02-06
8頁
30.04KB
1、1. 氮氣特性和危害程度分析1.1. 氮氣的特性為了安全的使用氮氣,就必須了解氮氣的特性,充分認識氮氣的危害性,在生產過程中就對氮氣予以高度重視,避免事故的發生。1.1.1. 性質簡介:在空氣中,氮氣的含量為78.14%;氧氣209;氬氣093;還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氦氣、氖氣、氪氣、氙氣和水蒸汽。氮氣為無色、無味、無嗅的惰性氣體;化學性質不活潑,在平常狀態下表現為很大的惰性,不容易與其它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在標準大氣壓下,氮的沸點為-195.80(77.35K)。1.1.2. 生產方法:主要是利用低溫狀態下氧氣和氮氣沸點的不同,以精餾方法從空氣中分離出純氧和純氮,供生產、非生產過程使用。氮氣在空2、分車間主要用于分子篩的再生、水冷塔中水的冷卻及氧壓機的氮氣置換等;氮氣在全廠主要用于吹掃、置換及密封氣等。在氮氣的制備及使用過程中,生產裝置、工藝管道的泄漏、安全裝置失靈,檢修過程中因未佩帶安全防護用具或因防護不當等,都可能發生氮氣窒息事故。1.2. 危害程度分析1.2.1. 窒息機理:氮氣與二氧化碳、甲烷、乙炔、氖等都是直接窒息性氣體。其特點是自身濃度增大導致空氣中含氧量降低而發生窒息。一般當空氣中氧含量低于18%時,就會發生窒息事故。氮本身對人體無甚危害,如氮濃度略高時,人員會有輕度頭痛、惡心、嘔吐、幻覺及興奮癥狀。此種情況,如發現早、及時改善通風條件,患者會很快自行恢復。若氮氣含量繼續增3、高,減少了空氣中氧含量,使人呼吸困難。若吸入純氮氣時,會因嚴重缺氧引發窒息甚至導致死亡。1.2.2. 窒息的危害性:氮氣為無色、無味、無嗅的惰性氣體,是不能僅憑感官判斷相對封閉空間中氮氣是否超標的。當空氣中氧濃度降低時,窒息性事故的發生往往沒有明顯的預兆。據資料記載,氮氣窒息事故發生時,受害者只要在相對濃度較高的氮氣空間中停留2分鐘就很難有逃出或自救能力;當工作空間中氧濃度10%可立即使人窒息死亡。1.2.3. 環境危害:對環境無害。2. 應急處置基本原則切勿盲目施救,必須攜帶測氧儀并戴好正壓式氧氣呼吸器,然后再進入現場。搶救原則為:先救人,后救物。先避險,后搶險。3. 預防與預警機制各單位、4、各生產車間工作人員或其他任何人如果發現氮氣發生泄露或氮氣窒息事故,應立即報廠長、生產車間主任、綜合辦安環科,安環科應立即組織人員進行分析研究,如果原因不明或事故不可避免,應迅速報告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指揮部接到可能導致生產安全事故的信息后,按照應急預案及時研究確定應對方案,并通知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部門,一邊采取相應措施預防事故發生,一邊評估事態發展狀況,做好啟動應急預案準備工作。一旦確認事故發生并符合應急預案啟動條件,按照相關程序,由指揮部總指揮發布指令,立即啟動應急預案。4. 信息報告程序4.1. 報警方式和程序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報警系統為通過電話報警。當確認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后,現場任何人員5、應立即報警,在向車間領導報告事故的同時,立即上報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辦公室及時向應急救援指揮部總指揮匯報事故情況,并立即通知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應急指揮部接報后確認符合應急預案啟動條件時,總指揮下達指令,啟動應急救預案,開展事故應急救援工作。4.2. 信息上報1)事故信息上報采取分級上報原則,逐級報告,特殊情況可越級報告。2)信息上報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事故簡要經過,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已經采取的措施及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4.3. 信息傳遞事故現場第一發現人員本車間領導應急救援隊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辦6、公室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5. 應急響應5.1. 響應分級針對安全生產事故危害程度、影響范圍和單位控制事態的能力,公司將安全生產事故分為三級:級響應、級響應和級響應。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明確應急響應級別如下:級響應:發生人員輕傷以下事故,事故危害程度一般、影響范圍在本單位區域內、不超過公司控制事態的能力;級響應:發生人員重傷事故,事故危害程度較重、影響范圍在公司區域內、不超過公司控制事態的能力,必要時可請求地方政府應急救援力量支援。級響應:發生人員死亡事故,事故危害程度嚴重,影響范圍可能會超出公司范圍并超過公司控制事態的能力,應在啟動公司應急預案級響應的同時,及時請求地方政府應急救援力量支援。達到7、級響應和級響應條件時啟動公司應急預案,達到級響應條件時在啟動公司應急預案的同時,及時報請上級地方政府應急救援指揮機構救援。5.2. 響應程序公司應急響應的過程可分為接警、判斷響應級別、應急啟動、控制及救援行動、擴大應急、應急終止和后期處置等步驟。針對應急響應級別分步驟實施應急程序,發生級響應和級響應事故時,按照公司制定的應急救援預案展開救援行動;當級響應事故的事態不斷擴大,無法有效控制時或發生級響應事故時,應及時啟動擴大應急響應,向上級地方政府應急救援機構請求應急救援。5.3. 采取的應對措施:5.3.1. 事故的發生預報警假設空分氮壓機附近發生氮氣泄漏,現場巡檢人員到氮氣壓縮廠房內巡檢,測氧8、儀報警并發現有人倒地,應立即退出事故現場,用對講機向本班班長及當班車間領導匯報情況。空分車間領導立即向廠領導、生產調度、 崗位操作人員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消防保衛部(119)報警。報警內容:空分廠房氮壓機附近氮氣泄漏,有一人窒息請求救援。我是空分車間xxx,控制室電話是xxx。5.3.2. 啟動氮氣窒息事故應急預案 在應急中心及廠領導到達之前,現場指揮權由車間負責人指揮。通訊聯絡員(1人)速到2#物流門口接引籌備處消防人員(胳膊上佩戴袖標,手里拿著小紅旗,站在門口南側,不斷擺動紅旗)。 車間負責人應做的處置事項:a.派出車間救援組。b.停氮壓機并關閉進出口閥。c.全開屋頂通風器及軸流風機。d.打9、開廠房大門及窗戶。 搶險救援組(2人)立即戴好正壓式氧氣呼吸器,進入現場,對窒息人員進行搶救,將窒息人員抬到上風口安全地帶,立即展開搶救(另外2人對傷員施行心臟復蘇術搶救)。 搶救方法:a. 氮氣窒息者均由缺氧引起,搶救的關鍵是爭分奪秒地改善機體缺氧狀態,鞏固自主呼吸,保持呼吸道通。b. 救離氮氣環境后必須立即給予吸氧,可先用常壓面罩給氧(在工廠中可以用正壓式供氧儀給氧)。c.若呼吸停止,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5.3.3. 具體要求 當第一發現人發現事故時,需第一時間上報當班班長及車間領導,切忌盲目施救。當班班長應立即組織前期事故處置。車間主任以最快速度趕赴現場,指揮現場救援,通知應急救援指揮部10、。應急救援指揮部總指揮根據事故大小、發展勢態等情況組織并實施相應的救援上報工作。 救援中心接到報警后,應迅速啟動救援體系,下達應急救援預案處理的指令,按現場情況調配各對口專業救援隊伍實施救援,并迅速向主管上級公安、勞動、安監、環保、衛生等領導機關報告事故情況。 車間應迅速查明事故原因、泄露部位和泄露大小,如能通過切斷電源、停機等處理措施而消除事故的,則以自救為主。不能自行控制區的,應向應急救援指揮部及時報告并提出搶修的具體措施。 專業人員到達事故發生地后,要認真、整齊的佩戴好防毒防護服和面具,迅速查明現場有無人員受傷、中毒,并以最快的速度將傷者搶救出事故現場,交醫療救護組醫治。 指揮部成員到達11、事故現場后,根據事故態勢及危害程度,要迅速作出相應的救援方案,組織調整好各專業救援隊伍的協調搶險救援工作,下達救援指令,如事故救援隊受阻或進一步擴大時,應向外請求支援。 生產管理部到達事故現場后,會同事故發生單位,迅速查明事故原因、泄露部位、泄露大小和危害程度,并想盡一切辦法,控制和切斷危險源,做出局部或全部停車的決定,及時將查明的事故現場情況報告指揮中心,以便做出正確的救援指令。 保衛部到達事故現場后,會同事故單位,擔負治安和交通指揮,組織糾察,在事故現場周圍設崗,劃分禁區,加強警戒和巡邏檢查,并指揮作業人員和周邊居民的疏散工作。 醫療應急中心到達現場后,與專業消防隊配合,立即展開對傷員的救12、護工作,并向搶險人員進行職業防護的宣傳,咨詢工作,將處理的傷員及時送往醫院繼續治療。 搶險搶修隊到達現場后,根據指揮中心下達的指令,迅速搶修設備設施,消除隱患,控制險源,避免事故的進一步擴大。6. 應急結束6.1. 程序終止條件確認現場危機已經解除,確認現場的環境不會再次發生危險,由相關負責人向上級領導匯報,得到同意后終止應急處置程序。6.2. 處置現場評估通過應急處置過程,對各個崗位在處置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評價。總結事件的起因、發現問題的誘因,在公司內進行安全經驗分享,對相關人員進行教育。7. 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公司應配備足夠的應急物資:1) 報警儀及個人防護用品:便攜式O2檢測儀、正壓式空氣呼吸器。2) 報警系統和消防器材:消防栓、滅火器、報警系統。3) 通信系統:崗位電話、無線對講機。4) 應急電源:應急照明系統、應急疏散指示燈。公司成立搶險、搶修、醫療、搶救物質、供應、運輸等專業救援隊。消防滅火和搶險救援工作組要加強訓練,針對模擬事故進行應急演練,并加強救援和管理人員的培訓,建立定期演練制度,實戰性的綜合應急演練每年不少于1次,確保救援隊伍能適應急搶險救援的需要。8. 培訓及演練車間制定應急預案的培訓及演練方案,由公司應急指揮部安排人員定期對培訓及演練方案進行檢查,同時落實演練的執行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