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案例及控制措施培訓課件(7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895079
2024-02-18
77頁
4.49MB
1、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目 錄01020304定義安全法規依據典型事故案例危險分析及控制措施01定義定義有限空間,是指封閉或者部分封閉,與外界相對隔離,出入口較為狹窄,作業人員不能長時間在內工作,自然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間。發生事故時救援難且易擴大。定義受限空間:受限空間指各種設備、設施內部如工業爐窯(高爐、轉爐、熱風爐、鍋爐、加熱爐等)、塔、球罐、氣柜、槽車、料斗料倉(槽)、管道、煙道、下水道(溝)、井(人工挖孔樁)、池、涵洞、污水處理設施等封閉、半封閉的場所,以及其它通風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氣體聚積和缺氧的場所。定義定義定義02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法規標準2、依據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與監督暫行規定已經2013年2月18日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局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法規標準依據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法規標準依據03典型事故案例及特點在密閉空間內作業,因為密閉設備設施內的有害氣體未經徹底置換和檢測,也未采取可靠的個體防護措施,導致中毒或窒息或可燃氣體火災爆炸事故。典型事故案例及特點 如,2010年8月28日10時左右,中國某冶建分公司一鋼軋檢修項目部在某鋼鐵公司一鋼軋1#轉爐西側散料稱量漏斗內汗布襯板作業時,發生氮氣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2011年5月4日8時30分,遼寧鞍山市,鞍鋼附企3、公司中板帶鋼廠,3名除塵工人在鞍鋼生產協力中心煉鐵工區更換電除塵布袋時發生氮氣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2011年8月14日6時50分,某鋼鐵公司煉鋼廠制鋼二部職工在北精煉VD爐罐內清渣作業時因氬氣窒息死亡4人。典型事故案例及特點典型事故案例及特點典型事故案例及特點2、在密閉空間內作業,雖然密閉設備設施內的有害氣體經置換和檢測,但沒有采取可靠隔斷的措施,將與之相關聯的管道設備設施隔斷,造成有毒有害物質滲漏到有限空間作業區域,導致中毒或窒息等事故發生。如,2009年3月21日8時30分,中國某冶金建設公司曹妃甸工程項目部聞某等3名民工,在某鋼鐵公司連鑄車間水泵房除鹽水池進行池壁滲漏修復作業時,因穩4、壓罐內氮氣隨回流水管道反串到除鹽水池內,池內氮氣含量超標,造成聞某等3人缺氧窒息死亡。2012年8月,武漢精細化工有限公司3名員工在湖南某鋼鐵公司水池進行池壁滲漏修復作業,因同樣原因窒息死亡。2010年1月18日上午8時30分左右,河北某建設有限公司的6名檢修施工人員進入內丘順達冶煉公司2號高爐爐缸內搭設腳手架,拆除冷卻壁時,因停產檢修的2號高爐與生產運行的1號高爐連通的煤氣管道僅電動蝶閥關閉,未進行可靠的隔斷,造成6名施工人員煤氣中毒死亡。典型事故案例及特點3、在缺氧的受限空間內作業(如料斗料倉、涵洞、人工挖孔樁井等場所)窒息死亡。4、受限空間內有毒氣體在壓力狀態下溶于水,外界環境壓力下降后5、從水中逸散出來。典型事故案例及特點典型事故案例分布行業例舉典型事故案例分布行業例舉04有限空間有毒有害氣體主要類型及危險性分析有限空間有毒有害氣體主要類型及危險性分析有限空間有毒有害氣體主要類型及危險性分析有限空間有毒有害氣體主要類型及危險性分析在受限空間作業的危險性,主要是因為含易燃易爆易中毒危險氣體的理化特性,且其聚積濃度達到或超過人體所能承受的短時間內容許接觸的最高濃度,或工作時間內容許的加權平均濃度引起不同程度的中毒、窒息等事故;或者聚積濃度達到爆炸極限遇到火源引起火災爆炸事故。如:一氧化碳的易燃易爆易中毒危險特性、甲烷(514)、乙炔(2.5%81.0%)、氨氣、丙烷(2.19.5%6、)等易燃易爆、二氧化碳、氮氣等易窒息氣體以及如油漆稀釋劑(蒸氣與空氣混合物爆炸極限1.17.5%)、200#溶劑油(1.3%8.0%)等易燃液體。有限空間有毒有害氣體主要類型及危險性分析 1、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無色無味,比空氣輕,易于燃燒,燃燒時為藍色火焰。空氣中一氧化碳含量如果達到0.04%0.06%時,就可使人中毒,與空氣混合達12.5%時,還可能產生爆炸。一氧化碳造成的健康危害有急性中毒和慢性影響兩種,它能在血中與血紅蛋白結合而造成組織缺氧。急性中毒表現為:輕度中毒者出現頭痛、頭暈、耳鳴、心悸、惡心、嘔吐、無力;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癥狀外,還有面色潮紅、口唇櫻紅、脈快、煩躁、步態不穩、意識模7、糊,可有昏迷;重度患者昏迷不醒、瞳孔縮小、肌張力增加、頻繁抽搐、大小便失禁等,深度中毒可致死。慢性影響表現為:長期反復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可致神經和心血管系統損害。若一旦吸入,需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呼吸困難時給輸氧。呼吸和心跳停止者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心臟按壓術,并馬上就醫。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正壓自給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護服。有限空間有毒有害氣體主要類型及危險性分析 2、甲烷 甲烷也稱沼氣,為易燃、易爆氣體,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甲烷對人基本無毒,但濃度過高,使空氣中氧含量明顯降低,也能導致人窒息。當空氣中甲烷達25%-30%時,可引起頭痛、頭暈、乏力8、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濟失調。若不及時脫離,可致窒息死亡。皮膚接觸液化本品,可致凍傷。一旦吸入,需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有限空間有毒有害氣體主要類型及危險性分析工作現場嚴禁吸煙。避免長期反復接觸。進入罐、限制性空間或其它高濃度區作業,須有人監護。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式呼吸器,穿消防防護服。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噴霧狀水稀釋、溶解。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有限空間有毒有害氣體主要類型及危險性分析此外,受限空間含有氮氣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也會導致缺氧窒息事故發生(按照國標要求,作業場所空氣中的氧含量9、應為19.5%23%)。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給自給式呼吸器,穿相應的工作服。切斷氣源,通風對流,稀釋擴散。而二氧化碳一旦發生吸入危險狀況,應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呼吸困難時,立即輸氧;若停止,則進行人工呼吸。皮膚、眼睛與液體接觸發生凍傷時,用大量水沖洗,就醫治療。有限空間有毒有害氣體主要類型及危險性分析氮氣危害 空氣中氮氣含量過高,使吸入氣氧分壓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氣濃度不太高時,患者最初感胸悶、氣短、疲軟無力;繼而有煩躁不安、極度興奮、亂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態不穩,稱之為“氮酩酊”,可進入昏睡或昏迷狀態。吸入高濃度,患者可迅速出現昏迷、呼吸心跳停止而致死亡。潛水員深10、潛時,可發生氮的麻醉作用;若從高壓環境下過快轉入常壓環境,體內會形成氮氣氣泡,壓迫神經、血管或造成微血管阻塞,發生“減壓病”。有限空間有毒有害氣體主要類型及危險性分析二氧化碳危害 在低濃度時,對呼吸中樞呈興奮作用,高濃度時則產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中毒機制中還兼有缺氧的因素。急性中毒:人進入高濃度二氧化碳環境,在幾秒鐘內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擴大或縮小、大小便失禁、嘔吐等,更嚴重者出現呼吸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固態(干冰)和液態二氧化碳在常壓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43低溫,引起皮膚和眼睛嚴重的凍傷。慢性影響:經常接觸較高濃度的二氧化碳者,可有頭暈、頭痛、失眠、易興奮、無力等神經功能紊亂11、等。有限空間有毒有害氣體主要類型及危險性分析氧氣危害 常壓下,當氧的濃度超過40%時,有可能發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時,出現胸骨后不適感、輕咳,進而胸悶、胸骨后燒灼感和呼吸困難,咳嗽加劇;嚴重時可發生肺水腫,甚至出現呼吸窘迫綜合征。吸入氧濃度在80%以上時,出現面部肌肉抽動、面色蒼白、眩暈、心動過速、虛脫,繼而全身強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長期處于氧分壓為60-100kPa(相當于吸入氧濃度40%左右)的條件下可發生眼損害嚴重者可失明。有限空間有毒有害氣體主要類型及危險性分析05有害空間作業危險控制措施 1、管理措施 作業許可制度及要求 作業前,作業單位應針對作業內容及危險源12、辨識,制定相應的作業方案、安全技術措施(含應急措施)。作業方案中必須明確作業負責人、作業人員和現場安全監護人員及其職責。對受限空間作業施工方案、安全技術措施(含應急措施)需進行審查和審批。現場確認與安全警示等。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 作業負責人應向作業人員進行作業內容和安全技術措施交底,并指派作業監護人。作業人員和作業監護人必須清楚可能存在的危害、安全措施、應急措施等。作業人員進入受限空間前、作業中,作業負責人和監護人應進行檢查、確認并簽字,落實相應13、安全措施。在受限空間實施作業時,嚴禁同時進行各類與該受限空間有關的試車、試壓或試驗。另外,同一項目未施工完,但中斷施工30分鐘及以上,再次進入受限空間作業時,必須重新進行安全檢查,確認安全可靠后,方準進入。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 2、技術措施 作業前,必須對有限空間實施隔斷(隔離)、置換通風、檢測監測化驗等措施,將受限空間與其聯結管道或其它空間進行安全隔離(如堵盲板或拆除一段管線),不得以關閉閥門代替安裝盲板,而所用盲板壓力等級應和系統壓力相匹配。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有14、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 在進入有限空間前30分鐘必須取樣分析,取樣應按照有關規定具有代表性,特別是置換通風后的氣體。對各種可能存在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氣體、煙氣以及蒸汽、氧氣的含量要符合相關的標準和要求(如氧含量19.523.5為合格,有毒有害物質不得超過國家規定的“車間空氣中有毒物質最高容許濃度”指標),合格后才允許進入受限空間內作業,受限空間內溫度應適宜作業人員進行作業。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 作業過程中應對受限空間采取機械強制通風措施,確保受限空間內空氣流通良好。施工單位應該根據作業環境特點,合理安排進入受限空間內的作業人員適時輪換作業或休息。如進入受限空間內作業時間較長,至少每1小時15、檢測分析一次有害氣體、氧氣含量;如檢測結果有明顯變化,則應加大檢測頻率;如發現超標,應立即停止作業,迅速撤出人員。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 進入有窒息、易燃、易爆、有毒等氣體受限空間內作業時,必須按規定佩戴適用的個體防護用品、器具。同時,作業人員必須攜帶便攜式氣體檢測儀,便攜式氣體檢測儀應放置在作業人員能看見和聽到報警的合理位置,禁止放在工作服口袋內。發現超標,應立即停止作業,迅速撤出人員。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 作業人員可佩戴長管式面具、空氣呼吸器等,佩戴長管面具時,應仔細檢查其氣密性,同時防止通氣長管被擠壓,吸氣口應置于新鮮空氣的上風處。有16、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進入受限空間使用電器,必須確保絕緣良好并配置相應的漏電保護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 進入有坍塌危險的受限空間內作業時,應預先清除有坍塌危險的物品或采取預防措施(如設置保護棚、應急通道與提升工具);進入有淹溺危險的受限空間內作業時,應設置防水擋墻(門)、緊急通道與提升工具,穿戴潛水服。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不得使用卷揚機、吊車等運送作業人員,禁止與作業無關的人員和物品工具進入受限空間。此外,進入受限空間作業,應有足夠的照明,照明要符合防爆要求。進入受限空間作業所用照明應使用安全電壓17、小于24V的安全行燈,金屬設備內或特別潮濕作業場所作業,其安全行燈電壓應為12V且絕緣性能良好。使用手持電動工具應有漏電保護裝置。若受限空間原來盛裝爆炸性液體、氣體等介質的,則應使用防爆電筒或電壓不大于12V的防爆安全行燈,作業人員應穿戴防靜電服裝,使用防爆工具、機具。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 動火作業要嚴格按照公司動火管理規定辦理有關許可手續;同時伴有高處作業時,應采取防止墜落的安全措施(包括在行走表面、工作平臺、腳手架、梯子上采取防止人員墜落的措施)。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 3.作業過程安全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 4.安全監護 進入受限空18、間作業,外部監護人與內部作業人員必須設置可靠的信號聯系(如配置對講機、彩燈、電鈴等,并保持有效聯系),并給進入受限空間作業人員系(掛)安全拉繩等,以便及時施救。作業監護人必須始終掌握內部作業情況及作業人員的情況,并防止其他人員進入。作業人員未離開受限空間,安全監護人不得擅自離開;監護人員不得同時干與監護無關的活,必須與進入受限空間內作業人員時刻保持有效聯系。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 5.作業后清理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 6.應急管理 包括作業單位在作業前應當制定相應的應急方案(或措施),配置相應的應急器材(包括消防器材),并進行相應的應急培訓、演練;每次作業前應對所有應急器材進行檢查確認;當出現人員中毒、窒息的緊急情況,搶救人員必須佩戴隔離式防護器具進入受限空間施救,并有專人在外部負責聯絡,嚴禁不具備條件的盲目施救。作業完工后,經作業人員、監護人與作業負責人共同檢查受限空間內部,確認無人員和工具及雜物后,方可封閉離開。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有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