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經營企業本質安全管理培訓課件(74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895946
2024-02-22
74頁
1.87MB
1、本質安全管理制作人:01 /本質安全管理相關概述目錄CONTENTS02 /本質安全管理基本知識03 /本質安全管理體系標準01 本質安全管理相關概述 背景介紹人類社會的發展、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使人類從原始生存的粗放生產方式轉向了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如何在生產力發展的同時既保護自然,也保護人類自身。改善生產、勞動條件呼喚健康、安全與環境方面規范管理、承擔社會責任逐漸成為人類社會關注的焦點。世界安全工作的發展過程:60年代以前70年代以后80年代末之后工藝、裝備不斷完善注重人的行為研究體系產生和發展本質安全管理的概念 本質安全管理:是指在一定經濟技術條件下,在全生命周期過程中對系統中已知的危險源2、進行預先辨識、評價、分級,進而對其進行消除、減小、控制,實現人-機-環系統的最佳匹配,使事故降低到人們期望值和社會可接受水平的風險管理過程。本質安全管理的內涵 人員的本質安全設備的本質安全要求員工具備相應的安全知識、安全技能和較強的安全意識,具有良好的安全素質,不論在何時、何地、何種作業環境和條件下,都能按規程操作,杜絕“三違”,杜絕人為失誤,實現人員的本質安全。一方面是對機器設備系統機械化和自動化水平的要求,要求機器設備具有故障檢測和安全防護功能,安全可靠性高;另一方面是要求,在使用過程中要確保機器設備正常運轉不存在安全隱患,達到本質安全管理標準。本質安全管理的內涵環境的本質安全設備的本質安3、全生產環境應符合安全規程和標準的要求,且作業環境整潔衛生。管理體系科學、簡潔、完善、高效。做到每一條已知的風險都應有相應的管理措施予以削減、控制和監督,確保管理無漏洞。本質安全管理的目標 本質安全管理的目標是通過以預控為核心的、持續的、全面的、全過程的、全員參加的、閉環式的安全管理活動,在生產過程中做到人員無失誤、設備無故障、系統無缺陷、管理無漏洞,進而實現人員、機器設備、環境、管理的本質安全,切斷安全事故發生的因果鏈,最終實現杜絕各類生產事故發生的本質安全目標。02 本質安全管理基本知識本安管理體系運作模式做什么要做的更好 承諾、方針如何做文件化、制定措施職責、權限、風險評價 按規定做按規定4、實施做好了嗎持續改進管理模式:PDCA評價實施的效果受控本安管理體系運作模式PDCADPAC本安績效水螺旋持續上升的模型本安管理體系運作模式1寫你應做的規范性2做你所寫的強制性3證明你所做的追溯性4全組織、全過程管理系統性5自我完善、自我改進自律性6不同管理體系標準相互兼容兼容性本安管理體系核心思想關口前移、主動預防責任歸位、各負其責全員參與、風險防控規范運行、持續改進本安管理體系基本理念屬地管理領導層基層單位和員工職能部門完善責任體系領導重視業務保安本安管理體系基本理念(1)領導重視企業各級領導通過以身作則的良好個人安全行為,使員工真正感知到安全的重要性,感受到領導做好安全的示范性、感悟到自5、身做好安全的必要性。既聞其聲,又見其人清晰的傳遞其安全信念給員工展示積極的安全態度以身作則,安全榜樣滲透到整個組織影響所有員工讓所有員工參與安全管理本安管理體系基本理念(2)業務保安涵義:落實各項工作的負責人對所承擔工作的安全管理職責,做到“誰主管誰負責、誰組織誰負責、誰執行誰負責”。各級主要負責人各級機關職能部門分管領導各級安全管理部門對安全管理全面負責對本部門分管的業務范圍內的安全工作負直線責任對分管工作范圍內的H安全管理工作直接負責對本單位安全工作負綜合管理和監督責任業務保安責任各級主要負責人各級機關職能部門本安管理體系基本理念(3)屬地管理涵義:即對屬地內的管理對象按標準和要求進行組織6、協調、領導和控制。屬地廣義上是指主要領導的管理范圍、副職的分管領域、職能部門的業務領域、基層單位和員工的生產作業區域。屬地管理的重點是生產作業現場的每一個員工對自己屬地區域內人員(包括自己、同事、承包商和訪客)的行為安全、設備設施的完好、作業過程的安全、工作環境的整潔負責(人、事、物、環)。屬地管理使員工從被動執行轉變為主動履行,是傳統崗位責任制的繼承和延伸。本安管理體系基本理念如何落實屬地管理劃分屬地范圍屬地的劃分主要以工作區域為主,以崗位為依據,把工作區域、設備設施及工器具細劃到具體某個人身上。屬地劃分原則01根據工作區域劃分,主要對象是基層人員。02按照裝置/設備劃分,主要對象是直接作7、業(使用)人員。03根據職能權限劃分,主要對象是各級管理人員。04按照主雇關系劃分,主要包括承包商施工項目 本安管理體系基本理念如何落實屬地管理明確屬地主管(屬地的直接管理者):應將對所轄區域的管理落實到具體的責任人,做到現場所屬的每一片區域、每一臺設備(設施)、每個工(器)具、每一塊綠地、閑置地等在任何時間均有人負責管理,可在基層現場設立標示牌,標明屬地主管和管理職責。本安管理體系基本理念如何落實屬地管理落實屬地管理職責、權限(人、事、物、環)屬地管理的職責是崗位職責的一部分:嚴格遵守本崗位規定及工作程序;簽發權限范圍內作業許可證并進行條件確認;對作業風險進行識別、評價,對安全環保隱患實施整8、改和監控;對進入屬地的人員進行風險告知;承包方及其他相關方對施工作業現場進行監管;對管轄區域的設備設施進行日常維護保養,確保設備設施完好;對隱患、事故及時合理處置和報告,對區域內不安全行為進行制止;監控所轄區域的工作環境。職 責本安管理體系基本理念現場設立屬地管理標識牌屬地名稱XX區域XX屬地管理標識牌設備設施設備名稱屬地主管檢修維護 電儀維護XXXXXXX X XX XXX XXX X XX X X工藝維護電儀維護X X X屬地一班三班四班二班五班03 本質安全管理體系標準 本質安全管理體系標準講解 標準的結構范 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總要求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要求本質安全管理體系標9、準講解第5部分是標準的核心內容其中包括一級要素7個,二級要素25個5.3 規劃(策劃)5.4 組織結構、資源和文件5.5 實施和運行5.6 檢查和糾正措施二級要素4個7個8個6個本質安全管理體系標準講解 5.1 領導和承諾5.2 健康安全與環境方針5.3 策劃5.4 組織結構、資源和文件5.5 實施和運行5.6 檢查和糾正措施5.7 管理評審Plan計劃Do 實施Check檢查Action改進領導和承諾 組織應明確各級領導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的責任,保障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的建立與運行。最高管理者應對組織建立、實施、保持和持續改進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提供強有力的領導和明確的承諾,建立和10、維護企業健康、安全與環境文化。各級領導應通過以下活動予以證實:a.遵守法律、法規及相關要求;b.制定健康、安全與環境方針;c.確保健康、安全與環境目標的制定和實現;d.主持管理評審;e.提供必要的資源;f.確保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有效運行。領導和承諾 領導力的具體體現重視力支持力參與力示范力影響力真正把安全放到與生產同等重要的位置提供人、財、物、技術、信息等資源保障落實個人安全行動、帶頭分享安全經驗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帶頭遵守安全規定領導展現的安全行為對員工的正面影響領導和承諾 自然本能II約束監督III自主管理IV團隊管理依靠人的本能以服從為目標將安全職責賦予安全人員缺少領導層參與 管理11、層承諾 雇用條件 紀律約束 監督控制 重視培訓個人知識、承諾內在化個人價值關注自我習慣行為個人得到承認 幫助別人 留心他人 團隊貢獻 關注他人 集體榮譽事故率階段 安全管理的四個階段健康、安全與環境方針 組織應具有經過最高管理者批準的健康、安全與環境方針,規定組織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的原則和政策。健康、安全與環境方針應:包括對遵守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的承諾,以及對持續改進和清潔生產、事故預防、社會責任的承諾等;與上級組織的健康、安全與環境方針保持一致;適合于組織的活動、產品或服務的性質和規模以及健康、安全與環境風險;傳達到所有為組織或代表組織工作的人員,使其認識各自的健康、安全與環境義務;形成12、文件,實施并保持;可為相關方所獲取;定期評審。組織應建立健康、安全與環境戰略(總)目標,并應與健康、安全與環境方針相一致,以提供建立和評審健康、安全與環境目標和指標的框架。策劃 5.3.1 對危害因素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策劃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程序,用來確定其活動、產品或服務中能夠控制或能夠施加影響的健康、安全與環境危害因素,以持續進行危害因素辨識、風險評價和實施必要的風險控制和削減措施。這些程序應包括但不限于:常規和非常規的活動;所有進入工作場所的人員(包括合同方人員和訪問者)的活動;工作場所的設施(無論由本組織還是由外界所提供);事故及潛在的危害和影響;以往活動的遺留問題。組織在建13、立健康、安全與環境目標時,應考慮危害因素辨識、風險評價的結果和風險控制的效果。策劃組織應開發危害因素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方法:依據健康、安全與環境風險和影響的范圍、性質和時限性進行,確保該方法是主動性 的而不是被動性的;規定風險分級,識別出可通過風險管理措施來削減或控制的風險;與運行經驗和所采取的風險削減和控制措施的能力相適應;為確定設施要求、識別培訓需求和(或)開展運行控制提供輸入信息;規定對所要求的活動進行監視,以確保其及時有效實施。組織應對危害因素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過程的有效性進行評審,并根據需要進行改進。組織應將危害因素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結果方面的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時14、更新。注:危害因素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包括了健康、安全與環境三個方面的因素。5.3.1 對危害因素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策劃策劃 風險評價的流程010203040506劃分作業活動確定風險制定風險控制措施計劃辯識危害確定風險是否可容許評審措施計劃的充分性策劃 冰山理論死亡 損工傷害 醫療處理 急救事件不安全行為不安全狀況危害?策劃 辨識危害因素和風險管理是本安管理體系建立的基礎,可分為四個階段識別、評價、控制和評審識 別評 價控 制評 審人,環境、聲譽和財產是否有潛在危險原因和后果是什么?失控的可能性有多大?風險是什么?是否可容許?1、消除危險;2、工程、技術措施;3、管理措施;4、隔15、離;5、個體防護。潛在后果是否能減輕?需要和應急措施?恢復能力是否可行和充分?策劃 5.3.2 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程序,用來:a)識別適用于其活動、產品和服務中危害因素的法律、法規和其他應遵守的要求,并建立獲取這些要求的渠道;b)確定這些要求如何應用于組織的危害因素。組織應及時更新有關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的信息,并將這些信息傳達給相關員工和其他有關的相關方。組織應確保在建立、實施、保持和改進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時,應考慮現行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策劃 5.3.3 目標和指標組織應針對其內部各有關職能和層次,建立、實施和保持形成文件的健康、安全與環境目標和指標。如16、可行,目標和指標應可測量。目標和指標應符合健康、安全與環境方針及戰略(總)目標,并考慮對遵守法規、事故預防、清潔生產和持續改進的承諾。組織在建立和評審健康、安全與環境目標和指標時,應考慮:策劃 a)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b)健康、安全與環境危害因素和風險;c)可選擇的技術方案;d)財務、運行和經營要求;e)相關方的意見。目標和指 標策劃 總體目標保證措施小組目標部門目標個人目標保證措施保證措施保證措施細分化細分化細分化自上而下的層次展開自下而上的層次保證本安目標管理體系制定公司本安總體目標,并層層分解策劃 5.3.4 管理方案組織應制定、實施并保持旨在實現其目標和指標以及針對特定的活動、產品或17、服務的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方案。方案應形成文件,內容應包括但不限于:a)為實現目標和指標所賦予有關職能和層次的職責和權限;b)實現目標和指標的方法和時間表。應在計劃的時間間隔內對方案進行評審,必要時應針對組織的活動、產品、服務或運行條件的變化,對方案進行修訂。組織結構、資源和文件 5.4.1 組織結構和職責組織應確定與健康、安全、環境風險有關的各級職能層次及崗位的作用、職責和權限,形成文件,便于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健康、安全與環境的最終責任由最高管理者承擔。所有承擔管理職責的各職能和層次,應表明其對健康、安全與環境績效持續改進的承諾。組織結構、資源和文件5.4.2 管理者代表組織應在最高管理18、層中指定一名成員作為專門的管理者代表,以確保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的有效實施,并在組織內推行各項要求。組織的管理者代表,無論是否還負有其他方面的責任,應有明確的健康、安全與環境作用、職責和權限,以便:a)確保按本部分的要求建立、實施和保持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b)向最高管理者報告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的運行情況和績效,以供評審,并提出改進建議。組織結構、資源和文件5.4.3 資源管理者應為建立、實施、保持和持續改進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提供必要的資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基礎設施人力資源專項技能技術資源財力資源信息資源為確保提供的資源適合于組織的活動、產品或服務的性質和規模以及健康、安19、全與環境風險控制的需要,應考慮來自各級管理者和健康、安全與環境專家的意見,且定期評審資源的適宜性組織結構、資源和文件5.4.4 能力、培訓和意識對于其工作可能產生健康、安全與環境風險和影響的所有人員,應具有相應的工作能力。在教育、培訓和(或)經歷方面,組織應對其能力做出適當的規定,并對員工完成工作的能力進行定期的評估。組織應確定培訓的需求并提供培訓,評估培訓效果并采取改進措施。培訓程序應考慮不同層次的職責、能力和文化程度以及風險。TextTextTextText組織結構、資源和文件1234符合健康、安全與環境方針、程序和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要求的重要性,。在工作活動中實際的或潛在的健康、安20、全與環境風險,以及個人工作的改進所帶來的健康、安全與環境效益;在執行健康、安全與環境方針和程序,實現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要求,包括應急準備和響應要求(見5.5.8)方面的作用和職責;偏離規定的運行程序的潛在后果。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程序,確保處于各有關職能和層次的員工都意識到:組織結構、資源和文件5.4.5 協商和溝通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程序,確保就相關健康、安全與環境信息進行相互溝通:組織內各職能層次間的內部溝通;A與外部相關方聯絡的接收、文件形成和答復;B組織應考慮對涉及健康、安全與環境重要危害因素的信息的處理,并記錄其決定。C組織結構、資源和文件5.4.5 協商和溝通組織應將員工21、參與和協商的安排形成文件,并通報有關的相關方。員工應:01 參與風險管理,方針和程序的制定、實施和評審;03 參與健康、安全與環境事務;04 支持員工代表和管理者代表的工作(見5.4.2)。02 參與商討影響工作場所內人員健康和安全的條件和因素的任何變化;組織結構、資源和文件5.4.6 文件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文件應包括:承諾;方針、目標和指標;對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覆蓋范圍的描述;對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主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以及相關文件的查詢途徑;組織為確保對涉及危害因素的過程進行有效策劃、運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和記錄;本部分所要求的其他文件,包括記錄。組織結構、資源和文件 22、本安管理體系文件總體框架 公司級本安管理手冊(包括、方針、戰略目標)公司級本安程序公司級本安制度、規定所屬單位體系文件包括:風險手冊、制度作業指導書工藝卡、操作規程、檢查表等公司層面基層層面班 組組織結構、資源和文件5.4.7 文件控制組織應對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文件和資料進行控制。記錄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文件,應依據5.6.5的要求進行控制。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程序,以規定:在文件發布前進行審批,以確保其充分性和適宜性;必要時對文件進行評審和修訂,并重新審批;確保對文件的更改和現行修訂狀態做出標識;確保在使用處得到適用文件的有關版本;確保文件字跡清楚、易于識別;確保對策劃和運行健康、安全與23、環境管理體系所需的外來文件做出標識,并對其發放予以控制;防止對過期文件的非預期使用,如需將其保留,要做出適當的標識。實施和運行 5.5.1 設施完整性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程序,以確保對設施的設計、建造、采購、操作、維護和檢查等達到規定的準則要求,對項目建設、設施購置及建造前應進行健康、安全與環境評價,用于滿足本質健康、安全與環境要求的設計來削減和控制風險和影響。對設計、建設、運行、維修過程中與準則之間的偏差,組織應當進行評審,找出偏差的原因,確定糾正偏差的措施并形成文件。實施和運行5.5.2 承包方和(或)供應方組織應當建立、實施和保持程序,以保證其承包方和(或)供應方的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24、與組織的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要求相一致。組織與承包方和(或)供應方之間應當有特定的關系文件,以便明確各自的職責,在工作之前解決存在的差異,認可有關工作文件。實施和運行5.5.2 承包方和(或)供應方組織應當收集承包方和(或)供應方的相關信息并定期評審,在確定承包方和(或)供應方的評定過程中應當考慮:C能 力A資 質D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狀況等B歷史業績實施和運行5.5.3 顧客和產品組織應識別、確定并滿足顧客有關健康、安全與環境方面的需求。對產品的生產、運輸、儲存、銷售、使用和廢棄處理過程中的健康、安全與環境風險和影響應進行評估和管理,提供與產品相關的健康、安全與環境信息資料。實施和運行525、.5.4 社區和公共關系組織應就其活動、產品或服務中的健康、安全與環境危害和影響,與社區內關注組織健康、安全與環境績效或受其影響的各方進行溝通。通過適當的規劃和活動,展示組織的健康、安全與環境績效,獲取社區各相關方對組織改進健康、安全與環境表現的支持。實施和運行5.5.5 作業許可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作業許可程序,規定作業許可類型和證明,以及作業許可的申請、批準、實施、變更與關閉。作業許可內容應包括區域劃分、風險控制措施和應急措施,作業人員的資格和能力、責任和授權、監督和審核、交流溝通等。通過執行作業許可及伴隨證明上的所有指令,確保對關鍵活動和任務的控制。實施和運行作業管理 常規作業非常規作26、業應急處置作業指導書作業許可應急預案實施和運行 非計劃性維修工作 承包商作業 偏離安全標準、規則、程序要求的工作 交叉作業 在承包商區域進行的工作 缺乏安全程序的工作 屏蔽報警、中斷連鎖和安全應急設備作業許可管理范圍對不能確定是否需要辦理許可證的其他工作,選擇作業許可實施和運行如果工作中包含下列活動,應制定專項作業許可制度,施工前應辦理專項作業許可證。作業許可管理范圍進入受限空間挖掘作業高處作業吊裝作業管線打開臨時用電動火作業爆破作業放射性作業潛水作業實施和運行作業許可管理流程實施和運行5.5.6 運行控制組織應確定控制健康、安全與環境風險的活動和任務,并且不同職能和層次的管理者應當針對這些活27、動和任務進行策劃,通過以下方式確保其在規定的條件下執行:對于因缺乏程序指導可能導致偏離健康、安全與環境方針、目標和指標的運行情況,應建立、實施和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和工作指南;在程序和工作指南中對運行準則予以規定;對于組織所購買和(或)使用的貨物、設備和服務中已識別的健康、安全與環境風險和影響,應建立、實施和保持程序,并將有關的程序和要求通報承包方和(或)供應方;建立、實施和保持程序,用于工作場所、過程、裝置、機械、運行程序和工作組織的設計,包括考慮與人的能力相適應,以便從根本上消除或降低風險和影響;建立、實施和保持程序,推行清潔生產,對使用有毒有害原料進行生產或者在生產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質以及污28、染物超標排放時,應進行清潔生產審核并實施清潔生產方案。實施和運行a.運行控制的對象是健康、安全與環境風險的活動和任務。職業健康方面安全生產方面環境方面 勞動防護管理 職業病防治 現場職業衛生管理 物料采購、倉儲管理 生產過程管理 工藝管理 設備管理 危險化學品管理 交通管理 相關方管理等。廢水排放管理 廢氣排放管理 固體廢棄物管理 噪聲管理 節能降耗(能源、資源)管理等實施和運行b.針對上述方面制定必要的管理程序,規定運行準則。c.針對現場的風險制定“兩書一表”:01作業指導書(卡)02作業計劃書03現場檢查表d.推進清潔生產實施和運行5.5.7 變更管理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程序,以控制組織29、內設施、人員、過程(工藝)和程序等永久性或暫時性的變化,避免對健康、安全與環境的有害影響及風險。包括:A 對提議的變更及實施應確定并形成文件;C 對認可的變化及其實施程序形成文件;提議的變更應當經過授權部門的批準。對變更及其實施可能導致的健康、安全與環境風險和影響進行評審和做出記錄;BD注:當新的運行或者更改運行會引起管理體系的變化,變更管理不再適宜,組織需要建立專門的管理計劃。實施和運行5.5.8 應急準備和響應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程序,以系統地識別潛在的緊急情況和事故,并規定響應措施。組織應對實際發生的緊急情況和事故做出響應,以便預防和減少可能隨之引發的疾病、傷害、財產損失和環境影響。組30、織應評審其應急準備和響應的程序和措施,必要時對其修訂,尤其是在事故或緊急情況發生后。如果可行,組織還應定期測試這些程序和措施。檢查和糾正措施5.6.1 績效測量和監視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程序,對可能具有健康、安全與環境影響的運行和活動的關鍵特性以及健康、安全與環境績效進行監視和測量。程序應規定:a.適用于組織的運行控制所需要的定性和定量測量;b.對組織的健康、安全與環境目標和指標的滿足程度的監視和測量;c.主動性的績效測量,即監視和測量是否符合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方案、運行準則;d.被動性的績效測量,即監視和測量事故、事件、疾病、污染和其他不良健康、安全與環境績效的歷史證據;e.記錄充分的監31、視和測量的數據和結果,以便于后面的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的分析。如果績效測量和監視需要設備,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程序,對此類設備進行校準和驗證,并予以妥善維護,且應保存相關記錄。檢查和糾正措施5.6.2 合規性評價為了履行遵守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的承諾,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程序,以定期評價對現行適用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的遵守情況。組織應保存對上述定期評價結果的記錄。檢查和糾正措施5.6.3 不符合、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程序,確定有關的職責和權限,以便:a.識別和糾正不符合,采取措施減少因不符合而產生的風險和影響;b.對不符合進行調查,確定其產生原因,并采取糾正措施避免再次發生;32、c.評價采取預防措施的需求,實施所制定的適當措施,以避免不符合的發生;d.記錄采取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的結果;e.評審所采取的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的有效性。對于所有擬定的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在其實施前應先通過風險評價進行評審。采取的措施,應與問題的嚴重性和相應的健康、安全與環境風險及影響相適應。組織應確保對因糾正和預防措施引起的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文件進行修改。檢查和糾正措施5.6.4 事故、事件報告、調查和處理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程序,確定有關的職責和權限,以便:a.各職能和層次應記錄并報告已經影響或正在影響健康、安全與環境的各類事故、事件(包括突發情況或管理體系的缺陷所引起的事故、事件)33、。事故、事件報告應達到法律、法規要求的范圍,或達到組織對外交流所需要的更廣的范圍;b.確定事故、事件調查和處理的工作程序及責任,應與發生不符合情況時所采取糾正措施、預防措施的工作程序(5.6.3)相一致。事故、事件調查和處理所確定的責任應與事故、事件的實際和潛在影響的程度相符合。事故、事件調查應盡可能快地開始,并考慮到事故現場、人員和環境保護的需要。檢查和糾正措施5.6.5 記錄控制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程序,用于記錄的標識、存放、保護、檢索、留存和處置。健康、安全與環境記錄應字跡清楚、標識明確,并具有可追溯性。健康、安全與環境記錄的保存和管理應便于查閱,避免損壞、變質或遺失。應規定保存期限并34、予以記錄。組織應按照適于組織和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的方式保存必要的記錄,用于證實符合本部分的要求,以及所實現的結果。檢查和糾正措施5.6.6 內部審核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審核的方案和程序,確保按照計劃的間隔開展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審核。目的是:a.確定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是否:1)符合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工作的策劃安排,包括滿足本部分的要求;2)得到了恰當的實施和保持;3)有效地滿足組織的方針和目標。b.向管理者報告審核的結果。審核方案,包括日程安排,應基于組織活動的風險評價結果和以往審核的結果。審核程序應包括審核的準則、范圍、頻次、方法和能力要求,以及實施審核和報告審核結果的職35、責和要求。審核員的選擇和審核的實施均應確保審核過程的客觀性和公正性。管理評審組織的最高管理者應按規定的時間間隔對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進行評審,以確保其持續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評審應包括評價改進的機會和對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進行修改的需求。管理評審過程應確保收集到必要的信息提供給管理者進行評價。應保存管理評審的記錄。管理評審管理評審的輸入應包括但不限于:a)內部審核和合規性評價的結果;b)和外部相關方的交流信息,包括投訴;c)組織的健康、安全與環境績效;d)目標和指標的實現程度;e)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的狀況;f)以前管理評審的后續措施;g)客觀因素的變化,包括與組織有關的法律法規和其36、他要求的發展變化;h)改進建議。管理評審的輸出應包括為實現持續改進的承諾而做出的,與健康、安全與環境方針、目標以及其他要素的修改有關的決策和行動。管理評審本安管理體系各要素之間的關系5.2 健康安全環境方針5.7 管理評審5.1 領導和承諾5.6.2合規性評價5.6.3 不符合糾正和預防措施5.6.4 事故、事件報告、調查和處理5.3.2 法律法規及要求5.6.5 記錄5.6.6 內部審核5.4.1組織結構和職責5.4.2管理者代表5.4.3資源5.4.4能力、培訓和意識5.4.5協商和溝通5.4.6/7文件及其控制5.5.1 設施完整性5.5.2 承包方/供應方 5.5.3 顧客和產品 5.5.4 社區和公共關系 5.5.7 變更管理5.3.4 管理方案5.5.5 作業許可5.5.6 運行控制5.5.8 應急5.6.1 績效監測5.3.3 目標和指標感謝觀看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