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山東省生活垃圾填埋場開挖分選治理技術導則(1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96072
2024-02-23
17頁
235.60KB
1、生活垃圾填埋場開挖分選治理技術導則(試行)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山 東 省 生 態 環 境 廳2023 年 10 月目錄1 總則.12 術語.33 基本要求.44 資料要求.55 技術要求.75.1 分選車間建設.75.2 堆體開挖.75.3 貯存與運輸.85.4 分選物處置.95.5 項目驗收和場地恢復.96 環境保護.117 勞動衛生及安全管理.138 應急管理.149 信息化管理.1511 總則1.0.1 為加強生活垃圾填埋場治理,做好生活垃圾填埋場庫容騰退工作,提高開挖分選作業標準,制定本導則。1.0.2 本導則適用于指導山東省生活垃圾填埋場的開挖、分選工程的設計、施工和驗收。1.0.2、3 生活垃圾填埋場的開挖分選工作除應符合本導則外,尚應符合國家和行業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1.0.4 本導則的編制依據如下:(1)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 12348)(2)生產過程安全衛生要求總則(GB/T 12801)(3)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4554)(4)土壤環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 15618)(5)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物控制標準(GB 16889)(6)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 36600)(7)生活垃圾衛生填埋處理技術規范(GB 50869)(8)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環境監測技術要求(GB/T18772)(9)工業3、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 1)2(10)生活垃圾滲濾液處理技術規范(CJJ 150)(11)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巖土工程技術規范(CJJ176)(12)綠化種植土壤(CJ/T 340)(13)山東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2021 年 9 月 30日山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32 術語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物控制標準(GB 16889)相關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導則。43 基本要求3.0.1 項目實施前應確定垃圾體量和流向,明確分選產物運輸路線等內容。3.0.2 施工單位應根據設計方案,編制施工組織方案,施工實施計劃,制定區域及單元開挖計劃。3.0.3 垃圾分選車間應密閉且配套相關4、環保措施,分選規模應根據垃圾體量、施工周期、現場可利用空間、后端設施處理能力等因素綜合確定。3.0.4 陳腐垃圾開挖作業過程中各類污染物控制需符合國家和行業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3.0.5 規范場區臺賬管理,重點做好垃圾分選量、滲濾液處理量、各類分選垃圾處置量、車輛運輸信息等全過程臺賬管理。54 資料要求4.0.1 項目開始前,應收集生活垃圾填埋場原水文地質勘查報告、可研批復、竣工(施工圖)設計、環評批復、竣工驗收、環保驗收報告;土壤與地下水污染隱患排查報告、生活垃圾進出場臺賬、填埋氣體導排設施、滲濾液處理設施建設及運行資料及地下水檢測報告等。4.0.2 垃圾填埋場現狀調查應包括(不限于):垃圾5、場位置、占地面積、堆體高度、已填垃圾總量、運行時間、防滲層結構、滲濾液導排設施、填埋氣體導排情況、垃圾堆體及調節池內滲濾液水位、防洪及排水設施、垃圾堆體邊坡穩定性等。4.0.3 根據填埋場防滲層的完整性檢測和地下水、地表水、大氣環境等檢測結果,掌握場區及周邊環境現狀。4.0.4 應對填埋場進行全場測繪,包含填埋區、調節池、滲濾液處理區及附屬建筑、道路、場內空地等內容。4.0.5 應對填埋垃圾進行成分分析,包括輕質物、無機渣礫、腐殖土、金屬、含水率、熱值等數據資料。4.0.6 根據調查資料,應委托專業機構出具整治方案,整治方案包括(不限于)以下內容:(1)因地制宜確定合理可行的治理工藝方案;(26、)確定整治工程處理規模,各分選物類別、數量及6去向,垃圾滲濾液處理量及去向等;(3)明確開挖過程中輕質物、腐殖土等貯存和覆蓋方案;(4)確定整治工程總費用;(5)二次污染防治措施。4.0.7 開挖分選整治方案經相關部門組織專家論證通過后方可執行。75 技術要求5.1 分選車間建設5.1.1 車間選址應滿足堆體開挖分選工作需求。5.1.2 分選車間應配備降塵、除臭、殺蟲滅害等設施,地面進行硬化處理并配備污水收集系統,有條件的地區可建設全封閉分選車間。5.1.3 分選生產線宜采用多條生產線。5.1.4 分選車間根據需求配備滾筒分選機、磁選機、風選機等節能環保設備。5.1.5 分選車間內應設置硫化氫7、甲烷、氨氣等氣體檢測、報警、監控系統。5.1.6 分選車間宜預留垃圾進料、各類分選物料所需的貯存場地。5.2 堆體開挖5.2.1 開挖前,應對可能失穩的垃圾堆體和自然邊坡進行邊坡修整或支護;填埋場邊坡穩定驗算分析應符合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巖土工程技術規范(CJJ 176)中 6.4 的要求。5.2.2 根據工程規模、填埋區地形、堆體穩定性等建設條件確定開挖單元尺寸,并對開挖現場硫化氫、甲烷等有毒8有害氣體檢測。5.2.3 開挖作業應采取自上而下分層、分段、分區模式,合理控制作業區域,施工準備、作業高度和坡度、堆體覆蓋方式等內容可參考生活垃圾衛生填埋處理技術規范(GB50869)中 12.1、18、2.2、12.3 的要求執行,進出場臨時便道宜鋪設路基板。5.2.4 因滲濾液積存、導排不暢造成垃圾堆體水位過高的填埋場,應預先采取滲濾液抽排及處理措施。5.2.5 施工過程中應做好雨污分流,降雨時停止開挖并有效覆蓋作業面,做好雨水導排。5.2.6 施工過程中應做好填埋場襯墊系統保護工作,不應損壞襯墊系統。5.2.7 垃圾進入分選系統前,宜進行晾曬,降低垃圾含水率。5.3 貯存與運輸5.3.1 貯存場地選址宜符合生活垃圾衛生填埋處理技術規范(GB50869)中 4.0.2、4.0.3 項的規定。5.3.2 分選車間無法預留分選物料貯存場地時,應就近設置臨時貯存場,并應滿足各類分選物料 7 天以9、上的周轉量,并配套防滲、滲濾液收集導排、雨污分流、氣體濃度檢測等設施。95.3.3 各分選物應密閉運輸,物料裝卸應在貯存場區內完成;場區出入口應設置車輛沖洗設施,車輛出場前應進行沖洗,按指定線路行駛。5.4 分選物處置5.4.1 分選物應按照可燃輕質物料、腐殖土、無機渣礫、金屬等分類并進行合理利用和處置。5.4.2 可燃輕質物應運往生活垃圾焚燒廠處置。分選后的可燃輕質物無機組分含量較高時應進行二次分選。5.4.3 無機渣礫作建筑材料使用時應符合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GB 36600)要求。5.4.4 腐殖土處置應滿足相關環保要求。作生態恢復綠化基質用土時應滿足綠化種植土壤(10、CJ/T 340)要求,作農用地土壤時應滿足土壤環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GB 15618)要求,作建設用地土壤時應滿足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GB 36600)第二類用地篩選值的要求,運往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時應符合生活垃圾衛生填埋處理技術規范(GB 50869)有關規定及要求。5.4.5 分選后的金屬宜進行資源化利用。5.5 項目驗收和場地恢復5.5.1 環境衛生、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根據生活垃圾填埋10場開挖治理方案及當地有關要求做好項目驗收工作。5.5.2 開挖后的場地恢復應根據擬規劃的用途由相關方采取必要的生態修復措施。116 環境保護6.0.1 開挖過程中應做11、好堆體覆蓋、滲濾液收集處理、除臭降塵、隔聲降噪、環境檢測等,確保污染物排放達到 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 16889)要求。6.0.2 作業區宜配備固定式噴霧或移動式高壓噴霧風炮除臭系統,作業期間除臭系統穩定安全運行,不產生二次污染。6.0.3 生活垃圾填埋場運營單位應組織開展檢測工作,委托有資質的機構在開挖前、中、后階段,按照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環境監測技術要求(GB/T 18772)、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 16889)要求對滲濾液、地下水、地表水、大氣、填埋氣、噪聲及填埋物等進行檢測。6.0.4 作業過程產生的滲濾液應收集處置,并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 1612、889)、生活垃圾滲濾液處理技術規范(CJJ 150)等規范要求。6.0.5 開挖作業時避免雨水混入堆體,可在作業場區周邊增設截污溝,防止污水外溢。6.0.6 惡臭排放應符合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要求。6.0.7 作業過程中應采取有效降噪措施,場界噪聲應符12合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 12348)要求。137 勞動衛生及安全管理7.0.1 開挖前應排查周邊易發生火災、自然邊坡失穩、地埋和架設管線、建筑物和構筑物等安全事故隱患點。7.0.2 作業單位應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職業衛生等培訓,特種作業應持證上崗。7.0.3 封閉空間作業前應進行硫化氫、甲烷等有毒有害氣體檢13、測,及時通風,確保作業安全。7.0.4 作業全過程應做好個人防護、衛生防疫、蚊蠅消殺等職業衛生和防火防爆、堆體降水、邊坡支護、防坍塌等生產安全措施。7.0.5 生活垃圾開挖、分選等作業場所應設道路行車指示、安全標志、環境衛生等標志或標識。7.0.6 分選設施的衛生安全措施應符合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 1)、生產過程安全衛生要求總則(GB/T12801)等要求。7.0.7 開挖分選全過程應禁煙、禁火,做好防火、防爆、防中毒。7.0.8 作業期間應在填埋區周邊做好地表沉降位移檢測工作,及時消除沉降引起的安全隱患。148 應急管理8.0.1 應建立應急管理制度,編制應急預案,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嚴格按照應急預案要求應對、處置各類突發事件。8.0.2 施工過程中發生突發事件時,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并及時向相關部門上報信息。8.0.3 施工單位應配備應急管理人員,并配備必要的應急物資、防范設施(備)、救援裝備設施、消防器材等。8.0.4 遇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施工單位應做好應急搶險工作并上報。159 信息化管理9.0.1 做好開挖、分選、運輸、處置等全周期信息化管理工作,實現全過程監管和信息追蹤。9.0.2 開挖、運輸、接收等全過程實施聯單管理制度。9.0.3 有條件的地區宜將相關數據導入信息調度系統。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2
67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