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科研樓基坑工程施工方案(2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897162
2024-02-28
22頁
239.04KB
1、目 錄第一章 相關設計情況說明一、工程概況二、場地巖土工程條件三、場地環(huán)境工程條件四、設計依據(jù)第二章 方案比選論證一、基坑特點分析二、基坑開挖后,自然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三、支護總體方案比選第三章 支護方案設計一、設計基本數(shù)據(jù)二、基本設計要求三、各段支護設計第四章 地下水處理第五章 基坑開挖及支護注意事項一、基坑開挖采用信息法施工二、開挖施工方案三、支護施工方法第六章 基坑監(jiān)測監(jiān)測方案要求第一章 相關設計情況說明一、工程概況擬興建的701所仿真科研樓位于武昌紫陽路中船重工701所院內。該建筑物地上20層,總高度80m ,設地下室一層。擬建場地地勢平坦,場地標高介于24.46m25.13mm之間。根據(jù)2、招標書提供的有關資料,該工程設計0.00m高于現(xiàn)地面25.85m。地下基礎梁底標高為-6.4m和-5.6m,大承臺底標高為-8m,考慮墊層厚度,基坑實際開挖深度為4.8m、5.9m、7.0m。基坑形狀為長方形。該工程巖土工程詳細勘察工作由中冶集團武漢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建筑結構施工圖由中南建筑設計院承擔。二、場地巖土工程條件1、地形地貌擬建場地位于中船重工701所院內。場地地形平坦。地貌上屬長江I、III級階地交匯部位。2、巖土工程條件根據(jù)中冶集團武漢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該場地巖土工程詳勘報告,在基坑開挖及影響深度范圍內,擬建場地基坑開挖范圍內地層自上而下依次為:1層雜填土:雜3、色,主要由碎石、磚渣等建筑垃圾組成,混少量粘土,稍濕,呈松散狀態(tài)。厚度為1.2m4.4m。2層素填土:黃褐、灰褐色,主要成分為粘性土混碎石,稍濕飽和,松散,厚度為0.6m2.5m.1淤泥質粉質粘土:褐灰、灰黑色,含腐植物,原為塘泥,飽和,流塑狀態(tài)。厚度1.6m2.6m。2粉質粘土:黃褐褐黃色,含腐植物,含鐵錳質斑點。可塑狀態(tài)。厚度1.1m7.8m。是組成基坑坑底的主要地層。粉質粘土:褐黃棕紅色,飽和,硬塑,含少量鐵錳質結核及團塊狀灰白色高嶺土。基坑部分地段坑底出露該層。本層厚度1.612m。 場地地層詳見基坑周邊地質環(huán)境及分段概化地層柱狀圖(圖1)。根據(jù)勘察報告結合湖北省深基坑工程技術規(guī)定(D4、B42/1591998)附錄二的參考數(shù)據(jù)及附近基坑支護經驗,基坑設計時采用的各土層設計參數(shù)如下表1:表1 基坑支護土層設計參數(shù)表地層編號地層名稱重度m報告提供值采用值kN/m3kN/m4CC度kPa度kPa1雜填土19.020001882素填土18.910002.4158101淤泥質粉質粘土17.615003.010462粉質粘土19.2800010251018粉質粘土20.015000185016353、水文地質條件根據(jù)勘察單位提供的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本場地的水文地質條件如下:3.1 上層滯水:上層滯水主要賦存于1和2填土中。水量與季節(jié)關系密切,其主要補給來源為大氣降水和地表水滲入,水量較小5、。沒有固定穩(wěn)定水位。3.2 孔隙承壓水:賦存于深部砂層和卵石層中,受大氣環(huán)境影響不大,穩(wěn)定水位為地面下8.95m(標高為14.37m)。勘探期間測得混合水位0.1m5.7m。三、場地環(huán)境工程條件場地周邊環(huán)境見圖2。根據(jù)業(yè)主提供的資料結合現(xiàn)場踏勘,該基坑周邊環(huán)境為:南側:距基坑下口線4.18m有煤氣管道和高大喬木組成的綠化帶。煤氣管道埋深0.6米。西側:距基坑下口線7.4m高大喬木組成的綠化帶,其外為道路。東側:距基坑下口線7.45m高大喬木組成的綠化帶,其外為道路。北側:距基坑下口線6.0m高大喬木組成的綠化帶,其外為道路。根據(jù)基坑開挖深度及周邊地質環(huán)境條件,結合場地地質情況,參照湖北省深基坑6、工程技術規(guī)定(DB42-159/1998)的有關規(guī)定,該基坑支護安全等級為二級。四、設計依據(jù)1、本工程支護設計中,對基坑各參數(shù)的選定如下:基坑開挖深度按4.8m、5.9m、7.0m計。基坑下底線按結施1的承臺外緣外擴0.5m考慮。2、設計依據(jù)中船重工集團701所仿真科研樓場地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書中冶集團武漢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701所仿真科研樓結施1-7中南建筑設計院;業(yè)主招標書提供的有關資料。3、采用設計程序漢星深基坑工程設計系列軟件4、設計依據(jù)規(guī)范標準湖北省深基坑工程技術規(guī)定(DB42/1591998)建筑基坑工程技術規(guī)范(JGJ-97)第二章 方案比選論證一、基坑特點分析1、該基坑巖土7、工程條件簡單。從圖1看,組成該基坑坑壁的主要是1層雜填土、2層粉質粘土及層粉質粘土,局部地段有2層素填土、1層淤泥質粉質粘土。填土厚度為1.2m4.4m,松散,賦存上層滯水,水量較小。1層淤泥粉質粘土為原有塘泥,呈流塑狀態(tài),系軟弱土。2層粉質粘土呈可塑狀態(tài),屬中等偏高壓縮性土層,層粉質粘土呈硬塑狀態(tài),為組成坡腳土層,屬低壓縮性土層,能為錨桿提供較大的錨固力。2、該基坑周邊較為開闊,除南側的煤氣管道距基坑較近外,基坑附近15米范圍內基本沒有重要的建筑物。二、基坑開挖后,自然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根據(jù)地質資料提供的參數(shù),假設基坑開挖深度為4.8m、5.9m、7.0m,利用漢星系列軟件計算自然邊坡穩(wěn)定性。該8、邊坡采用1:0.2(甲方要求保留綠化帶和煤氣管道,基坑周邊可放坡的余地較小)放坡時,整個基坑邊坡是不穩(wěn)定的(其結果見計算書)。三、支護總體方案比選基坑開挖支護的型式比較多,如放坡、噴錨網、重力式擋墻、懸臂樁、樁一錨(支撐)、地下連續(xù)墻等。對于本場地,環(huán)境較為簡單,場地四面較為開闊,基坑周邊除煤氣管道外沒有重要的建(構)筑物,因此該基坑最經濟的、適宜的支護結構型式為噴錨網支護方式。故本設計推薦采用噴錨支護支護方案。1、該基坑東側、西側、北側及南側坡底圓穩(wěn)定性驗算穩(wěn)定系數(shù)較高,但坡面圓穩(wěn)定性驗算不能通過規(guī)范要求。2、噴錨支護隨基坑土方開挖進行,一般在土方開挖后24小時內封閉保護起來,保證了上部填土9、層中的上層滯水不會滲入基坑內,從而保證了基坑土壁土層的原始狀態(tài),保證了坑壁土層的原始物理力學性質。3、由于噴錨支護的坡頂變形較大,但煤氣管道距基坑坡頂較近,因此為減少基坑坡頂雜填土的變形,在有煤氣管道的南側距煤氣管道1米處增設一排注漿花管,注漿花管長度為3米,將坑頂雜填土的變形控制在最小范圍內。4、經比較,噴錨網支護方式造價最低、工期最短(與基坑開挖同時進行,不需另行安排支護施工時間。)第三章 支護方案設計一、設計基本數(shù)據(jù)設計參數(shù)取值見表1。坑周地面施工超載15KPa。綜合考慮支護設計時安全等級按二級設計。二、基本設計要求1、錨桿噴錨網支護所用錨桿為螺旋鉆成孔全程注漿錨桿。錨桿直徑110mm,10、傾角15度,主筋為25精軋螺紋鋼,注漿漿液為純水泥漿注漿材料采用水灰比0.450.5的水泥漿液,加入適量的速凝劑、早強劑,水泥采用425#普通硅酸鹽水泥。2、噴射砼及鋼筋網噴射砼設計強度為C20,厚度80-100mm,分兩層噴射,配比為水泥:砂:石子1:2:2.5,采用標號不低于P32.5硅酸鹽水泥、粒徑不大于2.5mm的中細砂和粒徑小于5mm的瓜米石。噴射砼中添加適量速凝劑,噴射時由下至上進行。鋼筋網規(guī)格為6200200, 加強筋為16圓鋼, 將各排錨桿焊成網絡, 以增加面層剛度, 錨桿頭部形成鎖口結構。上下段鋼筋網搭接長度應大于30mm。3、基底開挖線一般地段基底開挖線距底板外緣0.5m左11、右,局部地段根據(jù)實際需要做適當小幅調整。4、排水溝、集水井基坑各側沿基坑坡頂開挖線外2m布設排水溝。坡頂排水溝內凈空規(guī)格為300*300,溝壁采用1/2紅磚砌筑,溝底亦采用紅磚鋪底,溝壁、溝底均抹砂漿并收光防止?jié)B水。采用坡率為1.5%O。坡底排水溝沿坑底坡腳設置,且應在基坑開挖至基底前形成,主要為疏排坑內積水、保護基底土層。排水溝為200(深)*200(寬)。坑底排水溝以滿足主體施工單位基坑排水需要為準,建議坑底排水溝由主體施工單位施工,深度不宜大于200mm。坡底設計集水井,集水井規(guī)格為400*600*600。集水井位置見圖3。5、泄水孔噴錨網支護體內部排水采用在支護面層背部設置40mm6012、mm的水平塑料排水管,管壁帶孔外包濾水材料,根據(jù)水量按一定間距埋設。三、各段支護設計1、AB段基坑開挖深度按5.88m計算。自坡頂開挖線往北1.5 m范圍內的雜填土清除0.3m后硬化,并在外緣設置一條300300排水溝一條。坡面坡度1:0.2,采用噴錨支護,設計錨桿3排,錨桿設計標高分別為23.5m、22.0m、20.5m,水平間距為1.5m,梅花型布設。錨桿直徑為110mm,長度均為9米,錨桿桿體鋼筋為125,傾角為15度。具體設計見圖4 6-6剖面。2、BC段基坑開挖深度按4.73m計算。自坡頂開挖線往北1.5 m范圍內的雜填土清除0.3m后硬化,并在外緣設置一條300300排水溝一條。坡13、面坡度1:0.2,采用噴錨支護,設計錨桿2排,錨桿設計標高分別為23.5m、22.0m,水平間距為1.5m,梅花型布設。錨桿直徑為110mm,長度均為9米,錨桿桿體鋼筋為125,傾角為15度。具體設計見圖4 5-5剖面。3、CD地段基坑開挖深度按7.03m計算。自坡頂開挖線往北1.5 m范圍內的雜填土清除0.3m后硬化,并在外緣設置一條300300排水溝一條。坡面坡度1:0.2,采用噴錨支護,設計錨桿4排,錨桿設計標高分別為23.5m、22.0m、20.5m、19.0m,水平間距為1.5m,梅花型布設。錨桿直徑為110mm,長度均為6米,錨桿桿體鋼筋為125,傾角為15度。具體設計見圖4 4-14、4剖面。4、DE地段基坑開挖深度按4.84m計算。自坡頂開挖線往北1.5 m范圍內的雜填土清除0.3m后硬化,并在外緣設置一條300300排水溝一條。坡面坡度1:0.2,采用噴錨支護,設計錨桿2排,錨桿設計標高分別為23.5m、22.0m,水平間距為1.5m,梅花型布設。錨桿直徑為110mm,長度均為9米,錨桿桿體鋼筋為125,傾角為15度。具體設計見圖4 7-7剖面。5、EF地段基坑開挖深度按4.82m計算。自坡頂開挖線往北1.5 m范圍內的雜填土清除0.3m后硬化,并在外緣設置一條300300排水溝一條。坡面坡度1:0.2,采用噴錨支護,設計錨桿2排,錨桿設計標高分別為23.5m、22.015、m,水平間距為1.5m,梅花型布設。錨桿直徑為110mm,長度均為6米,錨桿桿體鋼筋為125,傾角為15度。具體設計見圖4 3-3剖面。6、FG地段基坑開挖深度按5.68m計算。自坡頂開挖線往北1.5 m范圍內的雜填土清除0.3m后硬化,并在外緣設置一條300300排水溝一條。坡面坡度1:0.2,采用噴錨支護,設計錨桿3排,錨桿設計標高分別為23.5m、22.0m、20.5m,水平間距為1.5m,梅花型布設。錨桿直徑為110mm,長度均分別為11m、9m、9m,錨桿桿體鋼筋為125,傾角為15度。具體設計見圖4 4-4剖面。7、GA地段基坑開挖深度按4.78m計算。自坡頂開挖線往北1.5 m范16、圍內的雜填土清除0.3m后硬化,并在外緣設置一條300300排水溝一條。坡面坡度1:0.2,采用噴錨支護,設計錨桿2排,錨桿設計標高分別為23.5m、22.0m,水平間距為1.5m,梅花型布設。錨桿直徑為110mm,長度均為9米,錨桿桿體鋼筋為125,傾角為15度。具體設計見圖4 4-4剖面。第四章 地下水處理由于地下水的影響而造成基坑出現(xiàn)事故的現(xiàn)象已屢見不鮮。因而對地下水的處理直接影響了基坑的安全。本場地對基坑能產生影響的地下水僅為雜填土中上層滯水,對其必須進行有效的截流。由于場地平坦,為有效防止場地的大氣降水、地表水、生活用水流向基坑,在基坑外0.8m1.5m 處用1/2紅磚砌置排水溝一條17、,溝壁、溝底均抹砂漿并收光,防止?jié)B水。由于場地內有綠化帶存在,因此在工程平面圖上沒有標明排水溝位置,在施工時根據(jù)現(xiàn)場條件確定其位置。基坑開挖至基底后,仍有厚層粘土不透水層,下部承壓水不會對基坑造成影響,故不需對承壓水層進行處理。第五章 基坑開挖及支護注意事項一、基坑開挖采用信息法施工基坑開挖前要求建立變形、沉降監(jiān)測系統(tǒng)并由專門部門及時、定期地進行觀測并反饋信息,以便及早發(fā)現(xiàn)問題、及早解決問題。二、開挖施工方案基坑開挖之前,應將各邊坡頂浮土等清理掉,至少清除0.30m。該基坑在距基坑邊線8m以內的四條坑邊根據(jù)錨桿設置標高分層開挖。每層開挖完畢馬上施工錨桿并掛網抹面、噴射砼。施工順序為:土方開挖修18、坡錨桿施工鋪設鋼筋網(鋼模網)噴砼養(yǎng)護三、支護施工方法1、錨桿成孔錨桿成孔采用錨桿鉆機成孔,成孔前應根據(jù)設計要求定出孔位并作好標記,錨桿孔徑為130mm,錨桿孔深不應小于設計長度,應比錨桿長約0.2m。2、錨桿體錨桿由水泥凝固體、桿體、鋼筋架組成。錨桿體采用25螺紋鋼,搭焊長度為30d。對中圓環(huán)用6.5鋼筋,沿桿體2.0m焊接一個。注漿管應比錨桿長1.0m左右,用皮筋固定在錨桿上,止?jié){密封袋固定于錨桿體的孔口部位上,送錨桿時,止?jié){袋應完全進入孔中, 注漿壓力應為0.4Mpa左右。3、噴砼噴漿氣壓應控制在0.3Mpa0.7Mpa范圍內進行,噴射距離為0.5m1.5m。4、土方開挖每次土方開挖深度19、一般為1.2m一層(根據(jù)錨桿或土釘豎向間距確定),采用人工修坡。每次開挖寬度最小為10m,以保證錨桿施工需要。基坑開挖時,必須做到開挖一層,支護一層,開挖一段,支護一段,嚴禁超挖。開挖后,坡面要及時支護,不得暴露過長。同一坡面上,上層支護體施工時間與下層土開挖時間間隔不得少于48小時。基坑開挖前,坡頂全部必須用C10,厚5080mm砼硬化。5、應急措施現(xiàn)場應配備有一定量的搶險材料:編織袋、草包水泵、壓力注漿設備如出現(xiàn)基坑變形增大,應停止開挖,立即回填或用砂(土)袋堆壓。6、其他要求基坑坡頂不得堆載、超載。第六章 基坑監(jiān)測監(jiān)測方案要求1、本基坑監(jiān)測重點是基坑北側和南側。2、以上監(jiān)測重點均應埋設監(jiān)20、測點進行沉降觀測。在基坑各邊坡頂上間距10M15M埋設監(jiān)測點同時進行沉降和水平位移觀測。3、所有觀測點應在基坑開挖前全部建好,并進行一次觀測。4、開挖較淺時,觀測周期可為45天,開挖接近坑底后,觀測周期應為23天。當位移變形速率達到5mm天,沉降變形速率達到3mm天時,應加密觀測, 并通報設計人員。第三部分 施工組織設計目 錄第一章 工程概況第二章 施工準備1、技術經濟準備2、人力、物力準備3、施工現(xiàn)場準備第三章 施工組織管理1、項目經理部組織機構2、人員安排和職責3、施工質量管理目標第四章施工順序和施工工藝流程1、施工機械2、施工順序安排3、施工工藝流程第五章 質量控制第六章 工程質量保證措21、施第七章 安全文明生產措施第八章 應急應變措施及基坑開挖注意事項第一章 工程概況擬興建的701所仿真科研樓位于武昌紫陽路中船重工701所院內。該建筑物地上20層,總高度80m ,設地下室一層。擬建場地地勢平坦,場地標高介于24.46m25.13mm之間。根據(jù)招標書提供的有關資料,該工程設計0.00m高于現(xiàn)地面25.85m。地下基礎梁底標高為-6.4m和-5.6m,大承臺底標高為-8m,考慮墊層厚度,基坑實際開挖深度為4.8m、5.9m、7.0m。基坑形狀為長方形。第二章 施工準備一、技術經濟準備1、組織技術人員熟悉地質情況,了解設計要求;2、技術負責人員向工長和各工序負責人技術交底、明確技術要22、求和質量控制的重點和難點;3、正式施工前,向建設單位接收坐標、水準點等書面測量基準資料,并進行復測;4、調查了解材料的供應情況,聯(lián)系好材料的試驗檢驗單位。二、人力、物力準備1、調配精良的管理、技術人員,組建項目經理部;2、認真組織好工程材料的訂貨、采購、運輸、抽檢和復檢;3、做好施工設備的加工和修配工作。三、施工現(xiàn)場準備1、噴錨設備和其它附屬設備、機具進場、組裝、架設和試運轉。2、修建臨時性生產、生活設施,滿足施工需要。3、施工平面布置見下圖:第三章 施工組織管理為了保證高效、優(yōu)質、低耗地完成基坑支護施工任務,我公司將其作為重點工程,按項目法施工要求,成立惠園深基坑支護工程項目經理部。1、項目23、經理部組織機構2、人員安排和職責擬安排的人員如下表:崗位人數(shù)主 要 職 責項目經理1負責工程施工全面工作項目副經理1組織協(xié)調施工技術員2現(xiàn)場技術、質量管理、整理技術資料材料員1負責材料、配件供應和試驗鉆工8漿噴樁和錨桿機定位、成孔和移位等工作電焊工2負責錨桿制作、噴錨網制作灌注工6負責錨桿注漿噴錨工8負責削坡、掛網和噴錨工作質安員1負責施工質量和安全生產管理電工1生產、生活用電線路安裝和檢修炊事員2負責主、副食制作3、施工質量管理目標施工質量管理目標及主要負責人見下表:項 目管理目標主要負責人質量施工質量達到優(yōu)良標準,保證施工質量達到設計要求陳宗平安全保證設備完好率在95以上,確保不出現(xiàn)重傷以24、上事故賈朝偉工期加強各工序的協(xié)調和配合,保證20天完成漿噴樁施工任務,25天左右完成噴錨支護任務陳宗平文明施工機械擺放合理,確保施工場地滿足施工要求賈朝會第四章施工順序和施工工藝流程1、施工機械5噸汽車15臺、反鏟一臺、錨桿機二臺、噴錨設備一套、注漿設備一套、電焊機二臺。2、施工順序安排煤氣管道邊花管注漿土方開挖、土方外運削坡初噴錨桿施工錨桿注漿掛網噴錨砼養(yǎng)護3、施工工藝流程A、基坑開挖由于基坑設計每層支護深度為1.50米,故基坑開挖時每層開挖深度不得超過1.5米。B、人工修坡:保證按設計的坡率進行削坡。C、初噴邊坡面修整完畢后初噴,初噴厚度為30mm。D、錨桿施工錨桿和一次性錨管施工采用鉆機25、開孔,土錨用錨桿鉆機成孔,一次性錨管用重錘夯入。E、錨桿注漿錨桿注漿嚴格按設計要求進行。F、掛網噴錨掛網應保證上下噴錨網面板內的鋼筋搭結長度。復噴時應清除初噴面層上的浮漿和松散碎屑。G、第二排錨桿開挖,如此循環(huán),直到坑底。第五章 質量控制1、噴錨支護施工時,邊坡垂直開挖,每層土方開挖時,必須按設計深度分層開挖。開挖時,挖掘機械不得碰撞支護結構及觀測元件。2、每層土方開挖到位后,應人工削坡,然后初噴一層,初噴層厚約30mm,接著施工錨桿,掛鋼筋網、噴射第二層面層,以上工作須在每層土方開挖到位后12小時內完成。3、噴射作業(yè)應分段、分片進行,同一段內應自下而上進行噴射。射流應垂直噴面,射距在1m左右26、,噴成后的面層應噴水養(yǎng)護。下層與上層噴錨網墻的主筋及鋼筋網應用焊接可靠搭接。4、每施工300m2噴錨面層,應制作一組噴射用砼試塊,每組試塊不小于3塊。5、噴射砼為C20細石砼,砼面層厚100mm左右。噴射砼水灰比為0.40.5,砂率為45%50%,水泥與砂石重量比為1:4-1:4.5。噴射砼內摻速凝劑,噴射砼所用水泥為425#普硅水泥。噴射砼內粗骨料最大粒徑不宜超過15mm。6、鋼筋網為 6.5200200鋼筋網,加強筋為161300。錨桿頭必須與加強筋牢固焊接。錨桿頭處,在鋼筋網與加強筋之上,用2 16L250鋼筋十字交叉與錨桿牢固焊接。噴射砼面層必須覆蓋住錨桿頭。第六章 工程質量保證措施127、為確保工程的順利進行,施工中將推行全面質量管理,成立專門小組,實行標準化管理。其主要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2、成立項目經理部,技術、設備、材料、質檢、安全和后勤等職能部門在項目負責人的領導下,各司其責;3、嚴格各項工序管理制度,實行自檢、專檢相結合的檢查制度,做到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入下道工序,合格率達100%;4、建立各種會議制度,堅持做好交接班制;5、制定各種獎懲制度,提高工作人員的自覺性和勞動積極性,高效優(yōu)質地完成深基坑降水施工任務;6、建立和健全崗位責任制。施工現(xiàn)場實行24小時值班,出現(xiàn)問題立即研究,及時解決。第七章 安全文明生產措施1、安全是前提,質量是生命,加強對員工們的安全文明教育28、,提高安全文明意識,全體工作人員在施工現(xiàn)場做到以下幾點:2、組織施工時必須優(yōu)先考慮安全工作,做到有布置、有檢查、有落實;3、項目經理等管理人員既要管生產又要管安全;4、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方針,對施工人員定期進行安全教育,勤檢查,及時消除事故險患;5、閑雜人員未經允許嚴禁進入施工場地;6、電機設備安裝漏電保護器,管線路鋪設合理,現(xiàn)場需配防火安全設施。危險地段懸掛醒目的安全警示牌;7、設備安裝,折卸與遷移,有專人指揮。在用設備定期維修保養(yǎng),經常擦洗保持清潔,完好率達100%;8、實行責任到人,層層把關的安全責任制。第八章 應急應變措施及基坑開挖注意事項 1、由于深基坑維護設計與施工是一門綜合性的巖土工程工作,基坑開挖后土體和地下水的自然平衡狀態(tài)會發(fā)生巨大變化,對環(huán)境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應加強基坑開挖的環(huán)境監(jiān)測,做好應急搶險準備。2、基坑開挖及基礎施工過程中,加強監(jiān)測,及時反饋信息,以信息指導施工。3、當支護結構系統(tǒng)位移量過大時應立即停止開挖施工。當邊坡出現(xiàn)失穩(wěn)或坍塌現(xiàn)象時,應采取土包或其它材料反壓加固坡腳,必要時可在坡頂削坡減載,甚至回填。因此現(xiàn)場應準備一定數(shù)量的搶險器材,如紡織袋、草包、水泵、砂、石料、鋼筋等。3、應充分了解基坑四周管線的分布、走向及位置,一旦出現(xiàn)管道開裂時以便關閉閥門。做好坑周地表水的排泄和下水管的疏導,防止地表水對坑壁的沖刷。